編輯推薦
本書是課程重構中心基於對未來教育的大量研究而推齣的力作,是世界著名教育領導者挖掘的寶藏——提供瞭對21世紀學習者邁嚮成功必備的知識、技能、性格、元學習的全新理解。
*本書見解深刻、分析全麵、視野高遠、閤乎邏輯,為我們的時代重構教育,重塑課程,開齣zui佳教育目標處方,是全世界各地區教育者在培養學生創造未來之路上取之不竭和受益無窮的資源。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未來論壇領導者,經閤組織PISA項目部主任,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傢,哈佛大學思維、大腦和教育項目部主任等,聯袂推薦。
推薦文章:
第三章 知識維度(P59)
第四章 技能維度(P93)
第五章 性格維度(P113)
第六章 元學習維度(P135)
內容簡介
作者秉承相關的和整閤的思維,論述瞭21世紀的生活具有不穩定性、非確定性、復雜性和多重意義性,提齣教育應該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多樣化纔能,重點分析瞭與21世紀相關的課程的四個維度——知識、技能、性格品質和元學習。作者設計瞭跨學科知識框架,闡述瞭創造性、批判性思維、交流和閤作的技能框架,分析瞭心智覺知、順應力和領導力等性格品質框架,比較瞭元學習的不同水平。是廣大教育者、課程規劃者、政策製定者、學習者必讀佳作。
作者簡介
查爾斯·菲德爾(Charles Fadel),全球教育思想領導者和專傢、未來學傢和發明傢,課程重構中心的創立者和主席,哈佛大學研究生院的訪問學者,暢銷書籍《21 世紀技能:為我們生存的時代而學習》的閤著者。
瑪雅·比亞利剋(Maya Bialik),作傢、編輯和課程重構中心的研究經理,熱衷於個人和政策層麵的科學的意義闡釋和應用,擁有哈佛大學的思維、大腦和教育的碩士學位。
伯尼·特裏林(Bernie Trilling),21 世紀學習谘詢者組織的創立者和CEO,P21組織和美國領導力論壇的高級研究員,《21 世紀技能:為我們生存的時代而學習》的閤著者。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作者深刻地論述瞭學生在當今和未來世界需要發展的素養,啓發教育者理解和探究我們當下的關鍵選擇。
——卡羅爾·德維剋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傢)
在《四個維度的教育》中,作者探討瞭獨到和深刻的教育策略,既建議在現有教育內容的邊界裏踏步,同時也鼓勵跳齣邊界,構建井然有序的學習目標和組織。何去何從?作者鼓勵我們進行雙嚮創新。
—— 裏爾·米勒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未來論壇領導者)
《四個維度的教育》為 21 世紀的個性化教育構建瞭一個綜閤的框架:它是綜閤的和適應的,同時也是允許選擇的和滿足地區需求的,傳統的知識並非它的全部,它關涉教育的所有維度。
——托德·羅斯
(哈佛大學研究生教育學院思維、大腦和教育項目部主任)
《四個維度的教育》的主要創新之處不在於提供瞭個體所學內容的某種通用的清單或目錄,而是清楚地確定瞭一個空間,教育者、課程規劃者、政策製定者和學習者能夠遨遊其中,基於自我的情境和未來,建立課程的應然內容。
——安德裏亞斯·施萊剋爾
(經閤組織PISA項目部主任)
目錄
前言:為什麼反思教育內容如此重要? 001
導 語 005
第一章 為轉型世界重構教育 001
全球趨勢和挑戰 001
可持續性 003
VUCA和價值觀 006
指數增長和未來預言 007
技術對我們社會的影響 011
技術、自動化、外包和工作 013
技術和教育之間的賽跑 020
第二章 21世紀的教育目標 023
教育目標的特點和演化 023
社會目標 025
教育目標 029
教育在演化嗎? 031
21世紀課程的關鍵特徵 033
教育目標的整體框架 040
超越知識——21世紀的素養框架 051
第三章 知識維度 059
知識——傳統和現代 059
現代(跨學科)知識 072
專 題 083
課程重構中心知識框架的總結 090
第四章 技能維度 093
知識和技能不可分離 094
技能和教育勞動力的鴻溝 096
創造力 099
互 動 107
閤 作 109
應用學習 111
第五章 性格維度 113
為什麼培養性格品質? 113
性格教育的目標 115
六種性格品質 117
第六章 元學習維度 135
元認知——對學習目標、策略和結果的反思 136
內化發展的心態 140
元學習的重要性 143
第七章 簡述如何實施四個維度的教育 145
課程和教學方法之間的反饋迴路 145
與技術的交互 146
第八章 結 語 149
教育、證據和行動 149
社會的元學習 152
附 錄 153
關於作者 159
精彩書摘
性格維度
我們進化瞭將導緻人類滅亡的特徵,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化解它們。
——剋裏斯汀·德·迪夫
為什麼培養性格品質?
從遠古時代開始,教育目標一直是培養自信和具有同情心的學生,使他們成為學習成功者,為社區作齣貢獻,作為有道德的公民為社會服務。性格教育是關於獲得和強化美德(性格)與價值觀(信念和理想)的教育,它培養學生為圓滿的生活和繁榮的社會作齣明智選擇的能力。
直麵21世紀的挑戰要求持續不斷地努力促進個體健康發展,鍛煉他們作為全球公民履行社會與社區責任的能力。為瞭判斷世界發展狀態,韆年計劃(The Millennium
Project)在全球範圍內跟蹤瞭30個指標的變化狀況[1],辨識“我們的成功、失敗和不明確/微小改變之處”。
非常令人擔憂的領域,諸如環境問題、腐敗、恐怖主義和收入不平等,摺射瞭人性的喪失,是倫理與性格造就的顯著後果。(見圖5.1)
同時,科學和技術進步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它們為全球閤作和進步提供瞭更多的機會,但是它們也創造瞭新的倫理危機,例如能源消耗、殺蟲劑、基因轉變和更廣泛意義上的追求物質進步的現代價值範式。[2]
全球雇主也堅定地相信性格教育的重要性。隸屬於經閤組織的商業和工業谘詢協會(the Business and Industry Advisory Council,
BIAC)開展瞭一項全球調查[3],其調查對象為雇主組織,他們來自奧地利、澳大利亞、巴西、丹麥、法國、匈牙利、愛爾蘭、意大利、韓國、拉脫維亞、墨西哥、新西蘭、瑞士、斯洛文尼亞、英國和美國。80%的受訪者錶示,性格教育正在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100%的受訪者反映,教育體係應該采取行動改進性格教育。
正是通過強烈的個人和倫理責任意識,學生——我們未來的公民纔能更好地作齣聰明的決定,解決我們時代的危機。
性格教育的目標
有三個經常被引用的、廣泛的性格教育目標——它們能夠:
·建立終身學習的基礎
·支持傢庭、社區和工作場所的成功的人際關係
·發展可持續參與全球事物的個人價值和美德
我們人類的相互依賴性是我們的長處,也是我們的短處。諾貝爾奬獲得者剋裏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re)說:“我們進化瞭將導緻人類滅亡的特徵(例如群體的自私),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化解它們。”[4]實際上,我們共同的幸福建立在我們個人的意識上。正如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未來論壇所強調的[5]:“我們完全有理由再次強調道德和文化維度的教育……這個過程必須通過……知識、沉思和自我批判的實踐,從自我理解開始。”
作為當代教育目標的性格發展有時候和所教授的宗教相混淆,因為它們具有一些共同的目標。宗教的視角對教授性格品質不是必然的,注意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宗教研究可能支持性格教育,但是它有可能給今天日益多元化、世俗化和全球化的世界平添復雜性和爭議性。在有些國傢,正規的公立教育和宗教發展是完全分開的,而在另一些國傢,它們則緊密相關,還有很多國傢處於這兩者之間,各自偏嚮不同。
有人可能認為,教授兒童優秀性格品質的工作應該由宗教領導者和傢庭承擔。然而,學校不可能迴避發展兒童的社會和倫理價值觀,它們是兒童教育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在教育維度中強調的價值觀與現代社會的所有人相關。的確,傢庭生活和校外活動經常體現齣這種教育價值觀,但是我們相信,鑒於性格品質在學生迎接21世紀挑戰中的重要性,教授和學習性格品質理所當然成為官方課程的優先組成部分。
研究錶明,除瞭知識和技能的學術學習,學生的能力是學業成就的重要預測變量[6],對工作和市民生活的成功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某些知識和技能在將來工作中可能用不上,然而性格品質必將展現在廣泛的職業領域、傢庭與社區的日常生活中。
六種性格品質
我們完全有理由再次強調道德和文化維度的教育……這個過程必須通過……知識、沉思和自我批判的實踐,從自我理解開始。
——聯閤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國際教育委員會1996年報告[7]
首先,我們立馬想到的是:性格包括能動性、態度、行為、性情、思維習慣、人格、氣質、價值觀、信念、社會和情感技能、非認知技能和軟技能。[8]性格,雖然有時候被認為具有非教育的含義,但所有文化均認可它是個簡潔和具有包容性的術語。
性格品質(我們的言行舉止和為人處世的方式)和技能(有效應用所知的能力)不同。21世紀的技能(4C,即創造性、批判性思維、互動和閤作)[9]是習得和應用知識、取得工作成就和進行公民生活的基礎[10],但知識和技能完全不足以為學生迎接未來的挑戰作好準備,而性格品質可以更好地預言學生未來學習、富有成效的工作與職業、積極承擔公民責任等方麵的成功。[11]
為什麼是性格品質?“品質”(traits)一詞使人聯想到堅定(fixed)和永恒(immutable)。神經心理學的研究錶明,學習可高度塑造和調節我們的大腦,在不同程度上形成和發展很多性格品質。[12]因此,性格品質是教育目標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們能夠且應該通過訓練被掌握和得到磨煉。和其他類似的框架,如“大五人格”(Big 5)[13]不同,我們認為這些性格品質通過體驗(exposure)和訓練在一生中是可變化的。我們感興趣的是認知機製,而不是描述人格特徵的跨文化視角的術語。
迄今為止,在性格品質維度的可行性教育目標方麵,人們尚沒有找到一個可滿足所有標準的綜閤與清晰的框架。由此,課程重構中心綜閤瞭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框架,包括:
·倫理與品格促進中心(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Ethics and Character,CAEC)
·品德至上聯盟(Character Counts! Coalition)
·性格教育網(CharacterEd.Net)
·性格教育夥伴(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中國教育部(China Ministry of Education)
·直麵曆史和我們自己(Facing History and Ourselves)
·知識就是力量項目學校(KIPP Schools)
·21世紀學習夥伴(P21)
·皇傢藝術學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Arts)
·新加坡教育部(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
·韓國教育部 (South Korea Ministry of Education)
·成功基因(Success DNA)
·瑞典教育部(Sweden Ministry of Education)
·泰國教育部(Thai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楊氏基金會(Young Foundation)
課程重構中心的性格框架還體現瞭一些思想領袖的教育哲學,如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14]、羅伯特·斯騰伯格(Robert
Sternberg)[15]和埃德加·莫蘭(Edgar Morin)[16]的。他們的主要思想體現在錶5.1中。
2014年底,我們收集瞭全球500多位教師的觀點,再次對性格維度的要素進行瞭修正。
錶5.2是課程重構中心研究的六個基本品質和許多與之緊密相關的術語。[17]有必要明確的是,這些術語無法窮盡,文獻研究還錶明相同的術語經常用於錶述不同的品質(不同的術語也用於錶示相同的品質),這使得該領域的研究一直處於學術爭論中。
在接下來的部分中,我們將重點講述與這六個性格品質相關的文獻研究。第七章“簡述如何實施四個維度的教育”將概述如何教授這些性格品質。
心智覺知
心智覺知的實踐來自東方的靈性哲學(Eastern spiritual philosophy)。1784年,英國學者將它從梵文翻譯成英文,對各領域的西方思想者均産生瞭巨大的影響。在美國,二戰之後,特彆是禪宗佛教激發瞭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的興趣和行動。[18]除瞭發揮精神作用,心智覺知還成功地被用於臨床治療(治療壓力、慢性疼痛、焦慮、抑鬱、邊緣型人格障礙、飲食障礙和成癮),教育者也逐漸在實踐中用它來幫助學生減輕壓力和增強注意力,提高學生的日常生活質量。[19]
心智覺知的定義是“當下有意識地、不加評價地觀察時時刻刻産生的全部體驗時湧現齣的一種意識”[20]。雖然通過沉思技術訓練心智覺知很常見,但是它們不應被看作是一件相同的事情,因為心智覺知可以通過任何日常體驗進行訓練,如吃飯、步行和開車,等等。
哈佛大學心理學傢艾倫·蘭格(Ellen Langer)公開指齣,傳統觀點中的“一分辛勞一分收獲”——學習伴隨著反復的訓練,持續的學習和長期的關注——適閤完全靜態的和可預測的情境。對於我們現在所處的不斷變化的環境而言,心智覺知教育與其更相關,實施效果更好。[21]研究錶明,心智覺知訓練可以提升注意力和關注度,改善記憶力、自我接納、自我管理技能和自我理解[22],盡管效果經常受到爭議。它還與“更高的積極情感效果、活力、生活滿意度、自尊、樂觀主義和自我實現”有關,也與“更大的自主性、競爭力和親密感”有關[23]
。還有些研究認為,心智覺知是一種應對苦惱的機製[24],是與全球危機抗爭的方法,是因為缺乏將知識轉化為個人和集體行動的更好方式而無奈應對迫在眉睫之危機的舉措。[25]即使是短暫的心智覺知沉思訓練也可減少疲勞和焦慮,改善視覺—空間加工、工作記憶和執行功能。[26]
前言/序言
為什麼反思教育內容如此重要?
安德裏亞斯·施萊剋爾(Andreas Schleicher)
(經閤組織PISA項目部主任)
對學習者的要求和由此對教育係統的要求正在快速演變。在過去,教育是指教給人們某些東西。現在,教育必須培養個體具備可靠的能力(compass)和探究技能,以使得他們在不確定性、多變性和模糊性日益增加的世界中找到自我之路。如今,我們不再確信世界將以何種方式嚮我們呈現。事實上,令我們感到驚奇的是,我們常從一些非同尋常的事情中接受教訓,其實我們也理應如此,但有時候它們也讓我們備感挫摺。當我們正確理解瞭錯誤和失敗的時候,我們就會經常發現正是它們創造瞭學習和發展的情景。一個世紀以前,教師可以期待他們教給學生的東西足以讓他們受用終身。今天,社會和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學校需要幫助學生作好準備,迎接還沒有創造齣來的工作,使用還沒有發明齣來的技術,解決我們尚一無所知的社會問題。
我們如何培養積極和熱情的學習者來迎接明天未知的挑戰,更不要說迎接今天的挑戰?教育的進退之難是,最容易測試和掌握的技能是最容易計算機化、自動化和外包的技能。毫無疑問,課程中最先進的知識一直是最重要的。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人通常具備某一個知識領域或者實踐中的專門技能。因為我們深諳技不壓身的古訓,我們總是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教育成功不再是對內容知識的復製,而是將我們的所學外化和應用到新的情境中。簡而言之,世界已經改變,它對你的迴報不是因為你的所知——搜索引擎無所不知——而是你用所知做瞭什麼,你的錶現如何,以及你的適應性如何。當今世界的主要分化在於此,為瞭彌閤這種分化,教育正傾嚮於發展創造力、批判性思維、交流與閤作,傾嚮於傳授現代知識,包括辨彆與利用新技術潛在功能的技能,傾嚮於培養性格品質。我雖然最後纔提到性格品質,但其實它非常重要,良好的性格品質有助於團結成功人士,使他們形成工作和生活共同體,共同推動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傳統上,我們處理問題的手段是將問題分解為易管理的零碎部件,然後再傳授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但今天,我們卻反其道而行之,通過綜閤迥然不同的部件來創造價值。這種教育要求我們具備好奇心和開放思維,還要求我們熟悉和接受其他領域的知識,將貌似不相關的觀點連接在一起。如果我們終其一生僅學習一門學科,我們將無法想象節點中潛藏著新事物的爆發力,更無從將這些節點連接在一起。
世界也不再分為專纔和通纔。專纔具備深厚的技能但視野狹隘,他們的專業纔能得到本領域同行的認可,但是難以擴展到領域之外。通纔具有廣闊的視野但技能不深。越來越發揮作用的是多麵手(versatilists),他們能夠將深度技能應用到不斷發展變化的情景中,逐步拓展經驗和活動的視野,獲取新的素養,建立關係,承擔新任務。他們能夠不斷適應、學習和發展,能夠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自我定位和調整定位。
也許最為重要的是,在今天的學校,學生通常是進行個彆化(individually)學習,我們在學年末評判和授予他們個人的學習成績。但是,世界是相互聯係的,且聯係程度越高,我們在生活、工作和公民權利方麵就越依賴那些有能力與他人互動的閤作者和協調者。現在,創新很難是個體孤立工作的成果,更多的是我們動員、分享和鏈接知識的結果。因此學校需要使學生作好迎接新世界的準備。在這個新世界中,學生需要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閤作,欣賞不同的觀點、視角和價值觀;需要決定如何求同存異、相互信任、閤作共贏;他們的生活將受到不同國傢觀念的影響。換言之,學校需要轉嚮,從傳統知識在價值上快速衰微的舊世界,轉嚮深度素養在能量上不斷增長的新世界。這種轉嚮應該基於傳統知識和現代知識的有意義的融閤,以及這種融閤與技能、性格品質、自我導嚮學習的相互滲透和引領。
在世界上的很多學校中,教師和學校的領導者辛勤工作,幫助學習者發展上述提到的新知識、技能、性格品質等方麵的素養。但同樣明顯的是,如果有人進行改革,試圖在當今密集的學校課程中為新的教育內容騰挪齣位置的話,他就會遇到許多維持現狀的阻力。這樣導緻的結果就是,當今的課程進步非常緩慢,且距離理想的狀態很遠,控製當今課堂的依舊是部分相關的課程,極大地限製瞭深度素養和現代教學論的發展。
重塑基於當今世界所需的學校課程如此之難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缺乏推動教育素養優先化發展的有組織的框架,沒有圍繞著學生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應學內容進行係統的研討。《四個維度的教育》提供瞭一個清晰和可行動性(actionable)的框架,首次係統建構瞭本世紀所需素養的框架。它的主要創新之處不在於提供瞭個體所學內容的某種通用的清單或目錄,而是清楚地確定瞭一個空間,教育者、課程規劃者、政策製定者和學習者能夠遨遊其中,基於自我的情境和未來,建立課程的應然內容。經閤組織規劃的“教育2030”項目將以閤作的方式采納課程重構中心的該項基礎性工作。經閤組織正在就國際比較課程框架進行深度分析,意在開發課程培養的素養框架。通過經閤組織的全球召集能力,我們將和全球範圍的共同體和多元利益相關者開展互動,對該書建構的框架進行檢驗、修改,使其生效。
大夏書係·四個維度的教育:學習者邁嚮成功的必備素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