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院長宋靖帶領學生完成的《中國紀實攝影傢成長實錄》的中捲,書中匯集瞭安哥、陳錦、傅擁軍、侯登科、鬍武功、解海龍、李楠、李曉斌、李英傑、陸元敏、孫明經、王立平、翁乃強、吳傢林、曉莊、楊延康等國中新聞紀實攝影領域的名傢老手前輩,通過訪談、組稿和講評的形式,將他們的成長經曆、機遇把握、攝影理念等作為典範,鼓勵廣大熱愛攝影的青年學子立誌攝影事業,全力充實自己,勤於思考,審慎選擇,勇於行動。
作者簡介
宋靖,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院長、教授,中國攝影傢協會理事,中國女攝影傢協會理事,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理事,中國攝影教育委員會委員,
“金駒杯”世界大學生攝影展組委會秘書長。從事攝影專業教育28年,並在教學與教學管理、科研與藝術創作中,獲得諸多成績。代錶作品有《行走中國—宋靖攝影作品集》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安 哥:從“以民間麵目齣現”到“民間的立場” 6
陳 錦:堅守自己的認識,也不拒絕新的東西 26
傅擁軍:必須要用相機為人做一件好事 50
侯登科:固守自我的思想者 70
鬍武功:做評論、做策展的紀實攝影傢 82
解海龍:用二十多年做一件事 98
李 楠:一名攝影師的堅守 120
李曉斌:獨立的人格與曆史的眼光 134
李英傑:我的攝影經曆令我感到自信 150
陸元敏:從道路裂痕拍到城市風景 174
孫明經:亂世中的學者、愛國者 190
王立平:“自然·社會·人”的觀察傢 208
翁乃強:記錄時代,實事求是,現場抓拍 224
吳傢林:堅實地壘起屬於自己的攝影小山 246
曉 莊:用本能記錄下眼睛看到的 264
楊延康:在靈魂居住的地方等你 282
前言/序言
自序
2016年,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建院20周年。從1989年在攝影係任教開始到攝影學院成立的20年裏我一直在從事圖片攝影教育工作,前不久,我和學院同事研討教育工作時還談起,我們這些人注定不能成為真正的攝影傢,我們是攝影教育工作者,將來墓碑上也得這麼寫。這個身份,決定瞭我有一個不同於其他攝影傢訪談書著者的立場和齣發點,也決定瞭我能夠有信心把這幾十位不知被采訪過多少次、不知多少次齣現在各種報紙書刊中的人物的事跡重新發掘一遍而呈現給讀者。
所以我選定這些攝影傢,就是認定他們可以成為學習攝影的學生或是一般攝影愛好者的榜樣、成功的楷模或是事業的目標吧,因為他們都是書寫中國攝影史不可缺席的人物,無論評論界對他們的作品和成就是不是有不同的聲音,他們的成功都代錶瞭社會的認可,代錶瞭他們用攝影的方式實現瞭個人的社會責任。因此,在這本書裏,我不會評論他們的作品。對我來說,我的問題不是圍繞他們的創作與作品,我不會設計好問題讓那些攝影傢說齣心中的秘密、作品背後的秘密等等,我不是要去帶領讀者瞭解影像的奧秘。恰恰相反,我在和每一位攝影傢開始對話時,首先要把我唯一的目的告訴對方,就是要和他們一起探討攝影教育的問題,盡管不是每次都能給齣明確的答案,但他們每個人不同的成長經曆都會帶給學生們啓迪。應該感謝這些成名成傢的攝影師,他們對我的理解、對攝影教育的關注、對年輕人的關心都令我感動,而且他們談及的問題都很在點子上,給齣的意見和建議都很中肯,我很欣慰可以把這些極其
有益的教誨通過本書帶給年輕讀者。
具體地談,我在多年的教學當中發現,攝影專業的學生往往對國外攝影名傢如數傢珍,但普遍地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很多中國的優秀攝影傢,這種現象的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問題亟待解決。一方麵,我們攝影學院會通過在攝影史教學中加強中國攝影史的部分來糾正這種不正常的狀況;另一方麵,我想通過這本訪談錄,讓這些攝影傢親口講齣他們都是為什麼做攝影、如何做攝影,以及如何有所成就的。攝影的這些問題對攝影師來說又是個人生、事業的選擇問題,我相信,在我們共同的文化背景、社會背景下,這些中國攝影傢的思考與選擇應該會比國外的攝影傢們對學生有更強的藉鑒意義。說到底,教育就是要解決學生們關於我是誰、依靠誰、為瞭誰的問題,那麼通過這些經曆與成就不盡相同的攝影傢,我要讓學生領悟到其中共通的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是學習攝影、選擇攝影作為實現自我手段的學生,我們要依靠我們身邊的人和社會環境,我們的創作是為瞭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更長遠來說,那些學生們所不知道的中國攝影傢是支撐我們攝影史主綫的人,而這些學生未來是要繼承發揚我們的攝影事業乃至民族文化事業的,沒有對自己攝影史的瞭解就很難喚起對自己攝影文化的認同和自信,也就更難自覺,所以這個矛盾的解決是更高層次的目標。
那麼學生在認清楚瞭學習的大方嚮和長遠目標之後,就要考慮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與目標。我在和這些攝影傢的訪談中也強調瞭這點想法,每個成功的攝影傢的經曆中那些有重要意義的、需要做齣選擇和付之行動的關鍵點是不可錯過的。我相信他們每個人都會有,他們也都毫無保留地談齣來瞭。其實,我書裏的這些攝影傢的經曆還是很不一樣的,而且可以說都是充滿坎坷與波摺的,當然也一定是存在機遇的,你會在其中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像呂厚民呂老,看似波瀾不驚地成為偉人身邊的攝影師,但是通過他的全心全意的努力工作,他成功地在這個不同尋常的崗位上創造齣瞭足以留給曆史的一大筆影像的財富,同時也成就瞭他自己。
因為我寫書是從教育工作的角度齣發,圍繞的核心是育人,所以我還選瞭一些在攝影界取得瞭特殊成就和地位的名傢,他們多是從攝影傢轉變為教育傢或是全民攝影文化的推動者。比如羅光達,他和吳印鹹都屬於新中國老一輩新聞攝影事業的奠基人,他們在新中國成立後基本上都放下相機投身到攝影教育的開拓與創業中來,在各大藝術院校擔任領導工作。再有像王立平,身為著名作麯傢,他在20世紀70年代末國傢撥亂反正的曆史時刻,和一幫愛好攝影的朋友,從攝影的小天地嚮整個文藝界乃至全社會發齣喚醒的呐喊聲,成就瞭值得載入中國攝影史的一個重要時刻。所以,雖然他後來的主要藝術創作不在攝影領域,但學生們還是非常有必要瞭解他和那段曆史的,因為我們正是想讓年輕人明白一點,無論是攝影還是其他專業,接受高等教育,都不是為瞭把人生限定在一個方嚮上,我們要用這些生動有力的故事,來啓迪他們把路走得寬廣和長遠。
身為攝影人,當然應該把自己領域裏的事情搞清楚,認識人或事和認識作品一樣都要有深度。我書中采訪的不少攝影傢都是各級攝影傢協會的領導,尤其像李光前書記和王瑤主席,身處中國文聯和中國攝影傢協會的最高管理層,聽他們講述如何從熱愛攝影、堅持創作並取得輝煌的成績,到投身中國攝影事業的構建與推動,是非常有助於學生們在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和在社會中的定位時能夠跳齣思維定式,能夠同時擁有大局觀,能夠把個人與他人、與社會更緊密地聯係到一起。從事攝影工作是要有情懷與奉獻精神的,從這個角度看,我書中選取的每個人在這方麵都是值得學習的,他們在不同層麵和角度嚮讀者闡釋瞭這種情懷與精神。這些既是社會對個人提齣的要求,又是人生必需的實踐。
就這樣,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又都反復嚮學子們證明著一點,就是人生中充滿著不可錯過的十字路口,平時要全力充實自己,勤於思考,審慎選擇,勇於行動,纔能最終成功。
(注:本書“講評”部分除署名外均由作者宋靖完成。)
中國紀實攝影傢成長實錄(中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