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为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公共课系列教材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电影鉴赏方法为编写纵轴,以类型片与艺术片及反类型片为编写横轴,纵横交叉,分别从叙事造型、声音画面、时间空间、蒙太奇、长镜头以及符号学等几个角度,分析鉴赏了中外经典电影二十余部,使读者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电影艺术本体、电影发展脉络有较清晰的认识,又可以迅速掌握电影赏析的方法及要领。
本书既可以作为影视艺术院校的专业课教材,又可以作为综合类院校开设的“电影艺术导论”“电影艺术鉴赏”等公共选修课教材以及大学生、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通识课教材,同时还是一本为广大电影爱好者提供的比较全面、有效的电影鉴赏读物。
目录
第三版前言(1)
第一章电影是叙事与造型的结合
第一节电影是用画面讲出来的故事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作品《印第安纳·琼斯与失落的约柜》赏析
第二节人物是影视作品的核心
——对影片《生死朗读》中汉娜形象的分析
第三节色彩是象征和表意的因素
——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赏析
第四节结构是支撑全剧的钢梁
——德国电影《罗拉快跑》结构分析
第五节改编是一种全新的创造
——美国电影《特洛伊的海伦》赏析
第二章电影是声音与画面的结合
第一节真正意义的有声电影
——袁牧之、应云卫作品《桃李劫》赏析
第二节声画对位含蓄且富有诗意
——陈凯歌作品《霸王别姬》赏析
第三章电影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第一节苦难中的寓言和童话
——罗伯特·贝尼尼《美丽人生》赏析
第二节让时空有机地交错
——王颖作品《喜福会》赏析
第三节高超的结构美丽的人生
——奥斯卡金像奖获奖作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赏析
第四章蒙太奇是构成电影艺术的最基本的手段
第一节蒙太奇手法运用的典范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作品《辛德勒的名单》赏析
第二节让蒙太奇成为全片的隐喻
——尹力作品《云水谣》赏析
第三节精到的杂耍成功的改编
——陈凯歌作品《赵氏孤儿》赏析
第五章长镜头理论及写实主义
第一节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奥逊·威尔斯作品《公民凯恩》赏析
第二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
——德·桑蒂斯作品《罗马11时》赏析
第三节技术主义与写实主义的完美嫁接
——张艺谋作品《我的父亲母亲》赏析
第四节诗意的现实主义
——张猛作品《钢的琴》赏析
第五节青鸾舞镜,没有同类
——侯孝贤作品《刺客聂隐娘》赏析
第六章类型与反类型电影
第一节拜金女与落魄叔
——薛晓路作品《北京遇上西雅图》赏析
第二节“追逃模式”与“麦克古芬”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作品《西北偏北》赏析
第三节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是吗?
——米洛斯·福尔曼作品《莫扎特》赏析
第四节穿越时空爱上你
——科幻电影作品《回到未来》系列赏析
第五节颠覆迪士尼
——梦工厂动画电影作品《怪物史莱克》赏析
第六节科幻电影的集大成者
——詹姆斯·卡梅隆作品《阿凡达》赏析
第七节再混蛋的爸爸也是爸爸
——徐静蕾作品《我和爸爸》赏析第七章用符号学来分析读解影片
第一节你是我老师
——黄建新作品《谁说我不在乎》赏析
第二节上善若水吐故纳新
——张扬作品《洗澡》赏析
第三节拒绝长大的“男孩儿”
——福尔克·施隆多夫作品《铁皮鼓》赏析
第四节向福尔克·施隆多夫致敬
——姜文作品《太阳照常升起》赏析
附录一世界经典名片
附录二历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解教程(第三版)》:
新现实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次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和艺术创新价值的电影运动。一般认为,这一运动从1945年(即著名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拍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一年)起,持续了大约6年。但是,作为一种艺术风格、一种创作方法,新现实主义对现代电影创作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现实主义产生和兴起时期的意大利,战争刚刚结束,法西斯统治的创伤尚历历在目,经济十分萧条,人民大众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者们从反对法西斯、同情人民疾苦的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加之受到其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扛着摄影机上街”,放弃聘用高薪的职业名演员,在锐意追求的创作实践中自然而然地逐步发展出一套艺术表现上非常符合增强真实感的制片方式和创作方法,拍出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优秀影片。如罗伯托·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年)和《游击队》(1946年),德·西卡的《擦鞋童》(1946年)和《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德·桑蒂斯的《艰辛的米》(1949年)和《橄榄树下无和平》(1950年),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1948年),捷尔米的《以法律的名义》(1949年)和《两分钱的希望》(1950年)等。在这一过程中,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也逐步形成,并充分体现在上述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中,包括:(1)注重反映本国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2)通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遭遇来反映当代社会问题;(3)在拍摄方法上注重真实,尽量在实际拍摄中采用自然光;(4)反对明星制度,尽量使用非职业演员等。
《罗马11时》的编剧之一塞萨·柴伐蒂尼被公认为“新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了“新现实主义创作六原则”,即“用日常生活实践来代替虚构的故事”“不为观众提供出路的答案”“反对编导分家”“不需要职业演员”“每个普通人都是英雄”“采用生活语言”。《罗马11时》一片正是这些创作原则的产物。本片的导演德·桑蒂斯可以说是这一理论始终不渝的捍卫者。
……
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解教程(第三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