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健康中国2030·健康教育系列丛书:慢性胃炎防治》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及主要症状、常用检查措施、治疗措施及病情演变预后,和患者饮食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有助于患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重视。
《健康中国2030·健康教育系列丛书:慢性胃炎防治》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适合于广大慢性胃炎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目录
一、什么是慢性胃炎?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罪魁祸首吗?
三、如何诊断慢性胃炎?
四、慢性胃炎内镜检查
五、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预防癌变?
六、如何根除幽门螺杆菌?
七、慢性胃炎的饮食治疗
精彩书摘
《健康中国2030·健康教育系列丛书:慢性胃炎防治》:
近来有人进一步研究肠化灶的组织学始发部位主要在胃小弯,微小的肠化灶以胃小弯为中心,可以不同程度地向周围胃小弯区发展为小灶及大片状肠化灶。
通过病理学的研究,目前对肠上皮化生做了一系列的分类,按化生上皮功能来分肠上皮化生,可分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前者与小肠黏膜吸收细胞相似,有刷状缘,不分泌黏液,具有潘氏细胞、杯状细胞和吸收细胞,含蔗糖酶、海藻糖酶及亮氨酸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而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刷状缘不明显,微绒毛发育不全,胞浆内有黏液分泌颗粒,含蔗糖酶,但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低,无海藻糖酶。
通过黏液组化染色把肠上皮化生分为小肠型化生(即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和结肠型化生(即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1)小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好,是一种常见的黏膜病变,广泛见于各种良性胃病(57.8%),尤其多见于慢性胃炎,随着炎症的发展化生亦加重,故认为小肠型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的性质。
(2)结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很低(11.3%),但在肠型胃癌旁黏膜中检出率很高(88.2%),说明结肠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一般结肠型化生发生的年龄较小肠型化生为晚,而且均位于较重的小肠化生灶中。两型化生可混合存在,因此结肠型化生可能是在小肠型化生逐渐加重的基础上发生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肠化生,肠化生是胃黏膜损伤的一种指标,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上皮变化。相关统计表明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者占65.5%,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随着萎缩区的扩大,肠化生的比例也增加。
肠化生与萎缩性胃炎部位分布也基本一致,以胃窦部出现率为最高,其次是体窦移行部位,由于萎缩性胃炎并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故临床上对此种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长期随访,定时复查,以防癌变。
在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研究方面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而不典型增生比肠化生更具癌前意义,所以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胃镜一次,有条件者可查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及肿瘤相关抗原。
……
前言/序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和医生,本着为大众健康服务的宗旨,编写了本套丛书,主要内容是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大众关心的健康问题,,本丛书以医学理论为基础,关注临床、关注患者需求、关注群众身心健康,通过简洁凝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例子,指导群众如何预防疾病、患者何时就医,如何指导患者进行家庭康复和护理等,将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明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由于编写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加以改进和完善。
健康中国2030·健康教育系列丛书:慢性胃炎防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