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文学艺术的百花园里,我国的戏曲艺术,经历了宋元话本、元杂剧、明传奇等流变,以它自身的特点和艺术样式,绽放了奇异的光彩,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八百多年的传播中,经岁月沉淀,时间历练,《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赢得了“中国四大名剧”的美誉。
本次整理以专业版本为底本,详细注释,注释上进一步详细解释典故名物以加强读者阅读的背景知识,评析部分既有对故事情节的串联,也有对其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的深入分析,可使读者深入理解和领会元杂剧的艺术魅力。这种既有详尽注释,又有深入分析的普及读物写作体例,在目前《西厢记》戏剧文本整理本中独树一帜。
内容简介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五楔子。《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作者简介
【原作者简介】 王实甫(生卒不详),名德信(一说名信德),实甫是其字。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河北定兴人),生卒年不详。一般认为,王实甫为明代前期作家,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
【评注者简介】 王春晓,北京外交学院副教授,是张燕瑾先生(《西厢记》(张燕瑾校注)入选“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活动入选图书书目”)的高足,长期从事古代戏剧研究并在高校讲授《西厢记》专题研究。代表作《乾隆时期戏曲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
精彩书评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明·贾仲明
千古一神物。 ——明·陈继儒
《拜月》《西厢》,化工也。 ——明·李卓吾
《西厢记》不同小可,断断不是淫书,乃是天地妙文。 ——清·金圣叹
精彩书摘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第三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点评:莺莺与张生分别之际,恰逢暮秋时节,恨别与悲秋两相遇合,更增几分断肠情绪。【端正好】描摹自普救寺往长亭途中莺莺心下眼中的一片凄楚。“碧云天,黄花地”句本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不言“黄叶”而写“黄花”,或为与其后【叨叨令】中“下西风黄叶纷飞”有别。“晓来”二句意谓是离人眼中血泪,将枫林染成一片殷红。唐诗中旧有“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之句,李后主《乌夜啼》中亦有“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语。作者化用前人名句却能独出机杼,摹景抒情,大笔濡染出小姐心中苦楚。无一句写莺莺,却无一处不是莺莺;无一语言情,又无一处不是借景抒情。【滚绣球】写莺莺对张生的依恋及其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怨怼。金风玉露甫一相逢,却又不得不两下分开,“相见得迟”、“归去得疾”令莺莺心头幽愤难平。柳丝长却系不住玉骢,情虽长却留不住张生;她更恨不得疏林挂住斜晖,使分别的时刻晚些到来。 “马是张骑,故欲其迟;车是崔坐,故欲其快”(闵遇五等评文),“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一句,藉由对马、车之慢、快的企望,道尽莺娘对书生的眷恋之情。“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言方才脱却相思,今又增别离之恨也”(汤显祖等评文)。母亲一句“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打散鸳鸯两下里,已令莺莺寝食难安,形销骨立;十里长亭已可遥见,分别之时如在目前,是尤可恨也。“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用极夸张之语摹写心碎憔悴,“惊心动魄之句,使读者亦自失色”(金圣叹评文)。随后的【叨叨令】一支,纯是日常口语,明白如话却匠心独运。“见安排著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著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句句都有双音叠字儿化词,各句间又彼此连珠对仗排比,仿佛莺莺不忍分离时的泣不成声,双文的悲怆因之得以淋漓挥洒。 ……
中华经典名剧:西厢记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