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译注(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周礼译注(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杨天宇 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222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298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72
字数:58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国学经典,名家译注,用词精准,文字晓畅。

内容简介

  《周礼》是一部讲建国与设官的著作,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本书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向号称难读的《周礼》加以译注,化艰深为平易,注释翔实,译文畅达。

作者简介

  杨天宇,曾任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他长期从事经学(侧重于其中的《三礼》学)、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国内著名的“三礼”学专家。

目录

前言1
译注说明1

天官冢宰第一1
叙官2
一、 大宰26
二、 小宰42
三、 宰夫53
四、 宫正61
五、 宫伯64
六、 膳夫66
七、 庖人71
八、 内饔74
九、 外饔78
一、 亨人80
一一、 甸师81
一二、 兽人84
一三、 渔人85
一四、 鳖人86
一五、 腊人88
一六、 医师89
一七、 食医90
一八、 疾医92
一九、 疡医94
二、 兽医96
二一、 酒正97
二二、 酒人103
二三、 浆人104
二四、 凌人106
二五、 笾人108
二六、 醢人110
二七、 醯人114
二八、 盐人115
二九、 冪人116
三、 宫人117
三一、 掌舍118
三二、 幕人119
三三、 掌次120
三四、 大府123
三五、 玉府126
三六、 内府128
三七、 外府129
三八、 司会130
三九、 司书132
四、 职内135
四一、 职岁136
四二、 职币137
四三、 司裘138
四四、 掌皮140
四五、 内宰142
四六、 内小臣147
四七、 阍人149
四八、 寺人150
四九、 内竖151
五、 九嫔152
五一、 世妇154
五二、 女御155
五三、 女祝156
五四、 女史157
五五、 典妇功158
五六、 典丝159
五七、 典枲161
五八、 内司服162
五九、 缝人164
六、 染人165
六一、 追师166
六二、 屦人167
六三、 夏采168

地官司徒第二170
叙官171
一、 大司徒195
二、 小司徒213
三、 乡师220
四、 乡大夫226
五、 州长230
六、 党正232
七、 族师235
八、 闾胥238
九、 比长239
一、 封人240
一一、 鼓人242
一二、 舞师245
一三、 牧人246
一四、 牛人248
一五、 充人250
一六、 载师251
一七、 闾师255
一八、 县师257
一九、 遗人259
二、 均人261
二一、 师氏262
二二、 保氏265
二三、 司谏267
二四、 司救268
二五、 调人269
二六、 媒氏271
二七、 司市273
二八、 质人280
二九、 廛人282
三、 胥师283
三一、 贾师284
三二、 司暴285
三三、 司稽286
三四、 胥287
三五、 肆长287
三六、 泉府288
三七、 司门290
三八、 司关292
三九、 掌节294
四、 遂人296
四一、 遂师301
四二、 遂大夫303
四三、 县正304
四四、 鄙师305
四五、 酂长306
四六、 里宰308
四七、 邻长309
四八、 旅师310
四九、 稍人311
五、 委人313
五一、 土均314
五二、 草人316
五三、 稻人317
五四、 土训319
五五、 诵训320
五六、 山虞321
五七、 林衡323
五八、 川衡324
五九、 泽虞325
六、 迹人327
六一、 矿人327
六二、 角人328
六三、 羽人328
六四、 掌葛329
六五、 掌染草329
六六、 掌炭330
六七、 掌荼330
六八、 掌蜃331
六九、 囿人331
七、 场人332
七一、 廪人333
七二、 舍人335
七三、 仓人337
七四、 司禄(阙)338
七五、 司稼338
七六、 舂人339
七七、 人340
七八、 槁人340春官宗伯第三342
叙官343
一、 大宗伯366
二、 小宗伯378
三、 肆师387
四、 郁人393
五、 鬯人395
六、 鸡人397
七、 司尊彝398
八、 司几筵402
九、 天府405
一、 典瑞408
一一、 典命413
一二、 司服416
一三、 典祀420
一四、 守祧421
一五、 世妇422
一六、 内宗424
一七、 外宗425
一八、 冢人427
一九、 墓大夫430
二、 职丧431
二一、 大司乐432
二二、 乐师440
二三、 大胥444
二四、 小胥445
二五、 大师447
二六、 小师449
二七、 瞽矇451
二八、 视瞭452
二九、 典同453
三、 磬师455
三一、 钟师456
三二、 笙师457
三三、 镈师459
三四、 师459
三五、 旄人460
三六、 籥师461
三七、 籥章461
三八、 鞮氏462
三九、 典庸器463
四、 司干463
四一、 大卜464
四二、 卜师467
四三、 龟人469
四四、 氏470
四五、 占人471
四六、 筮人473
四七、 占梦474
四八、 视475
四九、 大祝477
五、 小祝485
五一、 丧祝488
五二、 甸祝490
五三、 诅祝491
五四、 司巫492
五五、 男巫494
五六、 女巫495
五七、 大史496
五八、 小史500
五九、 冯相氏501
六、 保章氏503
六一、 内史505
六二、 外史507
六三、 御史508
六四、 巾车509
六五、 典路518
六六、 车仆519
六七、 司常520
六八、 都宗人524
六九、 家宗人525
七、 神仕526

夏官司马第四528
叙官529
一、 大司马551
二、 小司马565
三、 军司马(阙)566
四、 舆司马(阙)566
五、 行司马(阙)566
六、 司勋566
七、 马质568
八、 量人569
九、 小子572
一、 羊人574
一一、 司爟575
一二、 掌固576
一三、 司险578
一四、 掌疆(阙)579
一五、 候人579
一六、 环人579
一七、 挈壶氏580
一八、 射人582
一九、 服不氏586
二、 射鸟氏587
二一、 罗氏588
二二、 掌畜589
二三、 司士589
二四、 诸子593
二五、 司右595
二六、 虎贲氏596
二七、 旅贲氏597
二八、 节服氏598
二九、 方相氏598
三、 大仆599
三一、 小臣603
三二、 祭仆605
三三、 御仆606
三四、 隶仆607
三五、 弁师608
三六、 司甲(阙)611
三七、 司兵611
三八、 司戈盾612
三九、 司弓矢613
四、 缮人617
四一、 槁人618
四二、 戎右619
四三、 齐右621
四四、 道右621
四五、 大驭622
四六、 戎仆623
四七、 齐仆624
四八、 道仆625
四九、 田仆626
五、 驭夫627
五一、 校人627
五二、 趣马631
五三、 巫马632
五四、 牧师633
五五、 廋人634
五六、 圉师635
五七、 圉人636
五八、 职方氏637
五九、 土方氏646
六、 怀方氏647
六一、 合方氏648
六二、 训方氏649
六三、 形方氏649
六四、 山师650
六五、 川师650
六六、 原师651
六七、 匡人651
六八、 撢人652
六九、 都司马(附家司马)652

秋官司寇第五654
叙官655
一、 大司寇676
二、 小司寇683
三、 士师690
四、 乡士696
五、 遂士698
六、 县士700
七、 方士701
八、 讶士703
九、 朝士704
一、 司民708
一一、 司刑709
一二、 司刺710
一三、 司约711
一四、 司盟713
一五、 职金714
一六、 司厉715
一七、 犬人716
一八、 司圜717
一九、 掌囚718
二、 掌戮719
二一、 司隶720
二二、 罪隶721
二三、 蛮隶722
二四、 闽隶722
二五、 夷隶723
二六、 貉隶724
二七、 布宪724
二八、 禁杀戮725
二九、 禁暴氏726
三、 野庐氏726
三一、 蜡氏728
三二、 雍氏730
三三、 萍氏731
三四、 司寤氏731
三五、 司烜氏732
三六、 条狼氏734
三七、 修闾氏735
三八、 冥氏736
三九、 庶氏737
四、 穴氏737
四一、 翨氏738
四二、 柞氏738
四三、 薙氏739
四四、 硩蔟氏740
四五、 翦氏741
四六、 赤犮氏742
四七、 蝈氏742
四八、 壶涿氏743
四九、 庭氏743
五、 衔枚氏744
五一、 伊耆氏745
五二、 大行人745
五三、 小行人756
五四、 司仪761
五五、 行夫772
五六、 环人773
五七、 象胥774
五八、 掌客775
五九、 掌讶783
六、 掌交785
六一、 掌祭(阙)787
六二、 掌货贿(阙)787
六三、 朝大夫787
六四、 都则(阙)788
六五、 都士(阙)788
六六、 家士(阙)788

冬官考工记第六789
总叙790
一、 轮人798
二、 舆人809
三、 辀人812
四、 筑氏821
五、 冶氏823
六、 桃氏825
七、 凫氏827
八、 栗氏830
九、 段氏(阙)833
一、 函人833
一一、 鲍人835
一二、 人837
一三、 韦氏(阙)840
一四、 裘氏(阙)840
一五、 画缋840
一六、 钟氏842
一七、 筐氏(阙)843
一八、 氏843
一九、 玉人844
二、 楖人(阙)851
二一、 雕人(阙)851
二二、 磬氏851
二三、 矢人852
二四、 陶人856
二五、 瓬人857
二六、 梓人858
二七、 庐人865
二八、 匠人870
二九、 车人881
三、 弓人887

附录905
主要引用书目905

前言/序言

  一、 关于《周礼》书名

  《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始见于《史记·封禅书》,曰: 《周官》曰: “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祇。”又曰: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礼仪,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汉书·礼乐志》亦称之为《周官》,曰: 自夏以往,其流不可闻矣,《殷颂》尤有存者。《周诗》既备,而器用张陈,《周官》具焉。又《汉书·王莽传上》载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征天下“异能之士”,其所列书名,亦称之为《周官》: 征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籀》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数。至《汉书·郊祀志》记平帝元始五年,王莽奏改南北郊祭礼时,仍称《周官》,其奏文有曰: 《周官》天墬(地)之祀,乐有别有合。又奏言: 谨案《周官》“兆五帝于四郊”,山川各因其方,今五帝兆居在雍五畤,不合于古。同年五月,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列侯九百余人奏为王莽加九锡之礼,犹称引之为《周官》,曰: 谨以《六艺》通义,经文所见,《周官》、《礼记》宜于今者,为九命之锡。(《汉书·王莽传上》)以上所记,皆在王莽未居摄时。

  王莽居摄三年(公元8年)九月,莽母功显君死,时刘歆与博士诸儒七十八人议功显君服,则改称《周官》为《周礼》了,其议有曰: 圣心周悉,卓尔独见,发得《周礼》,以明因监。又引《司服》之文,亦称《周礼》,曰: 《周礼》曰: “王为诸侯缌缞”,“弁而加环绖”。是可知《周官》之改名为《周礼》,当在王莽居摄之后、居摄三年之前(公元6年至8年间),故刘歆等七十八人之议方径称之为《周礼》。

  《周礼》又有《周官经》之称,见于《汉书·艺文志》,曰: “《周官经》六篇。”案《汉志》是沿袭刘歆的《七略》,据王葆玹说,刘歆奏上《七略》,在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之初(见王著《今古文经学新论》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由此看来,似乎早在王莽居摄之前,《周官》已被尊为“经”了,则恐不然。因为《周官》之改称《周礼》与被尊为经,都是王莽居摄以后的事。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歆争立古文经博士时,也只提到《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和《古文尚书》,未及《周官》,而《汉志》虽沿袭《七略》,亦非一字不易地照抄,“《周官经》”的“经”字,盖班固据东汉古文经盛行以后所加,并非西汉旧名。东汉以后人确有称《周礼》为《周官经》的,如荀悦《汉纪》卷二十五云: “刘歆以《周官经》十六(案“十”字盖衍文)篇为《周礼》,王莽时,歆奏以为礼经,置博士。”又《经典释文·序录》云: “王莽时,刘歆为国师,始建立《周官经》为《周礼》。”可见,在“歆奏以为礼经”之前,《周官》是不曾称“经”的。又据上引《汉纪》和《释文》之说可知,改称《周官》为《周礼》,始于刘歆。然《释文》说“刘歆为国师”时,“始建立《周官经》为《周礼》”,则不确。据《汉书·王莽传中》,刘歆为国师在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而在此三年以前刘歆已改称《周官》为《周礼》了。《释文》之说,未得其实。

  又《汉书·食货志下》记王莽下诏曰: “夫《周礼》有赊贷。”接着记莽“又以《周官》税民”。同一《志》中而两见其名者,武亿曰: “凡莽及臣下施于诏议章奏,自号曰《周礼》,必大书之。而(班固)自为史文,乃更端见例,复仍其本名。”(《授堂文钞》卷一: 《周礼名所由始考》)然则《周官》一书,自刘歆改名之后,迄于东汉,《周官》、《周礼》两名每互见错出。蒋伯潜说: “如郑玄《周礼注自序》已称《周礼》,其注《仪礼》、《礼记》引《周礼》亦甚多,而《后汉书·儒林传》犹称玄作《周官》;《卢植传》有《周礼》之称,《儒林传》又称马融作《周官传》;郑玄《序》则谓郑兴、郑众、卫宏、贾逵、马融皆作《周礼解诂》。”(见蒋著《十三经概论》第四编第一章)是其例也。

  又古人还有所谓《周礼》有七处异名之说,见于孔颖达《礼记》大题《疏》,曰: 《周礼》见于经籍,其名异者见有七处。案《孝经说》云“《经礼》三百”,一也;《礼器》云“《经礼》三百”,二也;《中庸》云“《礼仪》三百”,三也;《春秋说》云“《礼经》三百”,四也;《礼说》云“有《正经》三百”,五也;《周官外题》谓为《周礼》,六也;《汉书·艺文志》云“《周官经》六篇”,七也。七者皆云三百,故知俱是《周官》。《周官》三百六十,举其大数而云三百也。这里所谓七处异名,实际只有六名,曰《经礼》(见一、二两处。据阮校,宋本《孝经说》“经礼”作“礼经”,则与下引《春秋说》同,亦重其名),曰《礼仪》,曰《礼经》,曰《正经》,曰《周礼》,曰《周官经》。《周礼》、《周官经》二名前已述之。《经礼》、《礼经》、《礼仪》、《正经》四名,则皆据“三百”之数以断其为《周礼》之异名,实则不然。孔氏之误,缘自郑玄。郑玄于《礼记·礼器》“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下注曰: “经礼谓《周礼》也。《周礼》六篇,其官三百六十。曲犹事也,事礼今谓《礼》(案指《仪礼》)也。”是郑玄以《周礼》为经礼,而以《仪礼》为事礼或曲礼。其实《礼器》所谓“经礼”,乃指礼之大纲,“曲礼”则指其细目,而三百、三千之数,不过极言其多且盛。朱熹曰: “经礼三百,便是《仪礼》中士冠、天子冠礼之类,此是大节,有三百条。如始加,再加,三加,又如‘坐如尸,立如齐’之类,皆是其中之小目,便有三千条。或有变礼,亦是小目。”(《朱子语类》卷七十八)“礼经”、“礼仪”、“正经”之名,义亦放此。孙诒让说: “盖《周礼》乃官政之法,《仪礼》乃礼之正经,二经并重,不可相对而为经、曲。《中庸》‘礼仪’、‘威仪’,咸专属《礼经》(案指《仪礼》),与《周礼》无涉。《孝经》、《春秋》、《礼说》所云‘礼经’(案当作“经礼”)、‘礼义’(案当作“礼经”)、‘正经’者,亦无以定其必为此经。郑(玄)、韦(昭)、孔(颖达)诸儒,并以三百大数巧合,遂为皮傅之说,殆不足冯。”(《周礼正义》之《周礼》大题《疏》)案孙说是也。孔颖达所举“经礼”、“礼经”、“礼仪”、“正经”四者,皆非《周礼》之异名也。

  二、 《周礼》的发现

  有关《周礼》一书发现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景十三王传》之《河间献王传》,曰: 河间献王刘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间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 周礼译注(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周礼译注(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周礼译注(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周礼译注(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周礼》是一部讲建国与设官的著作,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本书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向号称难读的《周礼》加以译注,化艰深为平易,注释翔实,译文畅达。

评分

一套好书,快买全了。

评分

注释详尽,排版舒服,很适合初读者,如果有一定功底,想看纯原文,可以再去买别的版本对照看

评分

京东活动期间购买京东活动期间购买

评分

上古的图书都有收藏价值,含金量高

评分

这套书不错,字很大,有注有题解,唯一美中不足,封面设计不好啊,这太容易脏了,连个塑料膜也没有。这套书不错,字很大,有注有题解,唯一美中不足,封面设计不好啊,这太容易脏了,连个塑料膜也没有。这套书不错,字很大,有注有题解,唯一美中不足,封面设计不好啊,这太容易脏了,连个塑料膜也没有。

评分

钱是花了,会不会看就不知道了(???_??)

评分

发货速度快,产品质量可以!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周礼译注(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