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悠悠岁月,如同月光照见不断前行的玉器收藏之路,似明非明,似暗非暗,在梦一般的摸索之中,眨眼间过去了十来年。
回顾收藏的历程,要说*早的启蒙便是母亲的收藏爱好。她的收藏没有什么章法,东西只要进了家,便是好的,断然舍不得丢的。祖上的遗存,一个很小的翠片、一个瓷火锅,在经历了“**”中数次抄家后竟保留了下来。前些天,88岁的她拿出“宝盒”,里面是几把标着“made in China”的不锈钢刀叉和几块染色岫玉佩。我对她说这些东西没有收藏价值,可她还是要放回盒子里收起来。她对老东西的留恋和爱惜,还有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如同血液一样流入了我的血管,使我对古代关器美物产生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喜爱。跨入收藏的大门后,一次又一次的践行,使我的藏玉逐渐增多。虽然小件多、普品多,有些还是残件,但是每一件东西都有它的故事,都有我的感悟。当然,我也可能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收藏到了一些品质比较好的玉器。尤其让我感到幸运的是我结识了数位玉器界的专家,譬如全国知名的玉器专家杨震华、刘静、王敬之、古方、殷志强老师,凌家滩玉器的发现者张敬国老师以及张宏明、周京京、傅慧娟老师,是他们的指点和教授,才使我没走过多的弯路,识玉的水平有所长进。虽然有时只是匆匆一面、寥寥数语,但却使我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
爱玉的同好们虽识玉的水平各有高低,但崇玉、尚玉之心却息息相通。每逢集聚之时,无论老少,无论在官在商,大家拿出自己的收获相互评头论足,俨然一个学术研讨会。受到赞许的,欣喜得意;大家说得不疼不痒的,藏者自然明白言下之意,赶紧收拾东西转而言他了……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收藏的路磕磕碰碰、陷阱无数,然而正是“吃药一研究一少吃药”的螺旋式循环往复的过程,让收藏者迷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笔者从事出版编辑工作近三十年,兢兢业业,小有成就,而玩玉只是业余爱好。我的先生张武扬目睹了我这十多年的收藏历程,一直鼓励我将心得体会写出来。我也知道,或许在时间的洪流中,只有文字才能留下一个人曾经走过的痕迹。于是,就像完成一个约定,我重新对所藏玉器进行审视,在触摸那不朽而灿烂的过程中,呼吸着神秘的芳芬,努力把自己的感觉和记忆重现,一直到*终完成了这些可以慰怀的文字。
考虑到读者对这类图书的需求,我选取了自己收藏的部分玉器,给予逐个解说。解说文字依据真实的收藏经历而来,既有对传统文化在玉器上寓意的释义,也有自己对该玉器材质、器型、加工、年代的分析和看法。所展示的玉器多为明清时期的,此类玉器存世量大,学会辨识明清玉器,也是收藏古玉器的基础。为了从材质、雕工、残件改制等方面介绍一点自己的体会和做法,我亦穿插了少量新玉和旧玉改件的内容。
谈古论今,点点滴滴,说的都是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会。此举旨在三个目的:一是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玉文化,让天下爱玉之人都能以玉石“仁、义、智、勇、洁”的德行要求自己;二是将收藏玉器的体会展于同好,以期抛砖引玉;三是希望喜欢玉器收藏的朋友能从我的经历中有所获益,增加自信,少走弯路。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我要感谢收藏过程中所有给过我帮助的人
内页插图
目录
牌佩
挂坠
嵌饰
文房用具
服饰
簪饰
手饰和耳饰
其他
前言/序言
悠悠岁月,如同月光照见不断前行的玉器收藏之路,似明非明,似暗非暗,在梦一般的摸索之中,眨眼间过去了十来年。
回顾收藏的历程,要说最早的启蒙便是母亲的收藏爱好。她的收藏没有什么章法,东西只要进了家,便是好的,断然舍不得丢的。祖上的遗存,一个很小的翠片、一个瓷火锅,在经历了“文革”中数次抄家后竟保留了下来。前些天,88岁的她拿出“宝盒”,里面是几把标着“made in China”的不锈钢刀叉和几块染色岫玉佩。我对她说这些东西没有收藏价值,可她还是要放回盒子里收起来。她对老东西的留恋和爱惜,还有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如同血液一样流入了我的血管,使我对古代关器美物产生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喜爱。跨入收藏的大门后,一次又一次的践行,使我的藏玉逐渐增多。虽然小件多、普品多,有些还是残件,但是每一件东西都有它的故事,都有我的感悟。当然,我也可能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收藏到了一些品质比较好的玉器。尤其让我感到幸运的是我结识了数位玉器界的专家,譬如全国知名的玉器专家杨震华、刘静、王敬之、古方、殷志强老师,凌家滩玉器的发现者张敬国老师以及张宏明、周京京、傅慧娟老师,是他们的指点和教授,才使我没走过多的弯路,识玉的水平有所长进。虽然有时只是匆匆一面、寥寥数语,但却使我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
爱玉的同好们虽识玉的水平各有高低,但崇玉、尚玉之心却息息相通。每逢集聚之时,无论老少,无论在官在商,大家拿出自己的收获相互评头论足,俨然一个学术研讨会。受到赞许的,欣喜得意;大家说得不疼不痒的,藏者自然明白言下之意,赶紧收拾东西转而言他了……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收藏的路磕磕碰碰、陷阱无数,然而正是“吃药一研究一少吃药”的螺旋式循环往复的过程,让收藏者迷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笔者从事出版编辑工作近三十年,兢兢业业,小有成就,而玩玉只是业余爱好。我的先生张武扬目睹了我这十多年的收藏历程,一直鼓励我将心得体会写出来。我也知道,或许在时间的洪流中,只有文字才能留下一个人曾经走过的痕迹。于是,就像完成一个约定,我重新对所藏玉器进行审视,在触摸那不朽而灿烂的过程中,呼吸着神秘的芳芬,努力把自己的感觉和记忆重现,一直到最终完成了这些可以慰怀的文字。
考虑到读者对这类图书的需求,我选取了自己收藏的部分玉器,给予逐个解说。解说文字依据真实的收藏经历而来,既有对传统文化在玉器上寓意的释义,也有自己对该玉器材质、器型、加工、年代的分析和看法。所展示的玉器多为明清时期的,此类玉器存世量大,学会辨识明清玉器,也是收藏古玉器的基础。为了从材质、雕工、残件改制等方面介绍一点自己的体会和做法,我亦穿插了少量新玉和旧玉改件的内容。
谈古论今,点点滴滴,说的都是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会。此举旨在三个目的:一是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玉文化,让天下爱玉之人都能以玉石“仁、义、智、勇、洁”的德行要求自己;二是将收藏玉器的体会展于同好,以期抛砖引玉;三是希望喜欢玉器收藏的朋友能从我的经历中有所获益,增加自信,少走弯路。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我要感谢收藏过程中所有给过我帮助的人,像我的同事杨红卫和孔成,受他们的影响,我才关注玉器收藏这一门类;前辈江先生、完颜先生、高先生、宋女士也曾给初学的我以很多帮助。特别要感谢张敬国、张宏明先生,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致力于中国千年玉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执着;冯敏女士丰富的地矿知识和专业素养,也使我受益匪浅。
真诚感谢上海辞书出版社彭卫国先生和柴敏先生的热情帮助,以及我曾经工作十八年的母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给予我的支持。
程京安先生精湛的摄影技术为本书增色良多,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玉器鉴定专家杨震华先生不但审查了全部藏品,而且欣然为本书作序,在此一并致谢。
碎玉轩藏玉笔记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