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 10027-2012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 ||
| 定价 | 35.00 | |
| 出版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2年06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本社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47 | |
| 字数 | 208000 | |
| ISBN编码 | 151133649 | |
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和结构安排,体现了作者团队对铁路建设生命周期的深刻理解。它不是简单地按照地质分类堆砌内容,而是巧妙地将勘察工作流贯穿始终。从前期基础信息的收集、区域性风险的初步评估,到关键节点(如桥墩基础、隧道洞口)的详细取样和物探部署,再到最终报告的撰写和数据归档,形成了一个完整、闭合的质量控制闭环。这种结构上的匠心独运,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勘察决策对后续施工阶段的连锁反应,从而学会从全局高度来规划勘察深度和广度,避免了为了追求“完美勘察”而导致的资源浪费,真正做到了技术服务于经济效益。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系统而深入的专业技能重塑之旅。我过去在处理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铁路项目时,总感觉经验和规范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脱节,很多时候是凭感觉在“摸索前进”。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这种模糊地带。它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原则层面,而是用大量的实例和极具操作性的流程图,将“不良地质勘察”这个看似玄妙的领域,拆解成了可执行、可量化的步骤。比如,它对软土和喀斯特地貌的描述,不仅仅是告诉你“要小心”,而是精确到应该采用哪种取样器、应在什么深度进行多频地震勘测、以及如何量化评估其工程力学指标的波动范围。这种从宏观理论到微观操作的无缝衔接,极大地提升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效率,让我感觉自己仿佛有了一位经验极其丰富、脾气又特别好的导师在旁边随时指导。
评分从排版和术语的一致性来看,这部规范的修订工作无疑是极其严谨和费心的。技术规范最怕的就是不同章节间术语定义不统一,或者图表符号使用混乱,这极大地增加了理解和引用的难度。然而,在这本书中,每一个专业名词的表述都保持了高度的精确性和一致性,跨章节引用时,读者无需担心理解上的歧义。更令人称道的是,大量的表格和图例设计得极为简洁高效,它们并非是简单的文字描述的重复,而是通过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数据解读的阈值和判断标准,使得学习曲线变得更为平缓,即便是初入该领域的年轻技术人员,也能快速上手并遵循一套科学、统一的标准进行工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封面采用了高质感的哑光纸张,触感温润细腻,那种沉稳的蓝色调与书脊上烫金的字体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透露出一种专业人士的严谨和对品质的追求。侧边切口处理得非常平整光滑,即便是这样一本技术性极强的规范,也丝毫没有粗制滥造的感觉。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米白色调有效缓解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油墨的印制清晰锐利,即便是最小的图示和表格数据,也能一目了然,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细节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从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到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而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行业里程碑。它散发出的那种厚重感,仿佛凝结了无数次现场的勘测经验和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思考结晶,让人在翻阅时,就自动进入一种专注、敬畏的学习状态。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地质现象时所展现出的“辩证思维”。铁路建设往往面临的不是单一的、教科书式的地质问题,而是多种不良因素的叠加效应。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鼓励读者跳出单一的“陷阱”思维,转而关注不同地质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它详尽阐述了冻胀土层与季节性冻融循环如何加剧岩溶塌陷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复合式勘察策略。这种不拘泥于教条、强调现场复杂性与多因素耦合分析的方法论,对于培养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级工程师至关重要,它教会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如何思考复杂问题”。
评分书是正版,物流很快,以后还会光顾的
评分没有防伪标识
评分书是正版,物流很快,以后还会光顾的
评分很不错 正版图书 纸张很好 很好用 喜欢。。。。
评分没有防伪标识
评分质量还行,不知道是不是正品,就是快递把书侧面弄破了点。
评分书是正版,物流很快,以后还会光顾的
评分质量还行,不知道是不是正品,就是快递把书侧面弄破了点。
评分质量还行,不知道是不是正品,就是快递把书侧面弄破了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