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亿万农民工是这一社会巨变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同时也是以发展主义为核心的改革进程中的边缘群体。在以户口为核心的等级化公民权体系中,农民工群体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双重“他者”地位,如何修补这一群体所集中体现出来的意识形态裂痕,成为改革时代执政党-国家和以媒体为核心的公共论争的焦点之一。
《大众传媒与现代中国(第2辑) 公民权的话语建构:转型中国的新闻话语与农民工》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对执政党一国家话语对农民工群体的意识形态重构,以及公共舆论围绕这一群体公民权状况的基本维度所展开的话语论争进行了系统研究。
作者简介
黄典林,江苏南通人,获中国传媒大学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双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社会理论与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传媒文化研究、传媒与社会边缘群体等。译作《数字化崇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编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格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目录
序:身份和权益 陈卫星
导论
改革时代的农民工
移民/人口迁移与媒体研究
研究问题与关键概念
各章概要
第1章 改革时代的媒体与农民工
改革与社会转型
大变革
改革的局限性
传媒制度:变化与延续
历史渊源
改革时期的变化和延续性
中国媒体体制分析的不同路径
改革时期的国内人口流动
迁徙权与前改革时代的人口流动
国家、市场和农民工
小结
第2章 公民权、公共商议和话语论争
公民权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含义
西方起源
中国语境下的公民权观念
公共领域与商议
公共领域
民主商议
沟通两者
中国特色的商议政治?
传媒与话语论争
新闻媒体与公共论争
意识形态、文化霸权和媒体话语
公共论争中的话语架构
移民问题和媒体再现
媒体和移民研究领域的一般议题
中国农民工与媒体
小结
第3章 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研究问题
相互构成的分析框架
方法论与分析方法
架构分析
历史制度分析
新闻话语的批判分析
文本分析
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语境间的互动
个案研究和过程描述
数据搜集方法
个案、报纸和文章的抽样方法
报纸抽样
个案和文章的抽样
政策档案搜集和深度访谈
小结
第4章 农民工的意识形态再造
历史制度背景
“工农联盟”
市场化与农民工议题的意识形态挑战
《人民日报》的农民工议题报道
党报与《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的农民工议题报道:历时性描述
命名方式的变迁
可控人口流动的合法化建构
控制“民工潮”
新阶级的话语建构
小结
第5章 户口论争:融合与排斥的辩证法
户口制度的政治经济分析
历史起源
户口制度的社会后果
关于户口制度的话语论争
定义户口
围绕户口改革展开的话语论争及其与农民工问题的关系
危机框架和渐进主义策略
关于户籍改革具体政策的话语论争
户口与农民工问题
小结
第6章 公民权的话语建构:个案研究
个案
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关于工厂体制的话语论争
背景
心理压力框架和个体归因
军事化工厂体制框架与微观体制归因
权利贫困框架与宏观体制归因
“穷二代”的再生产:关于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公共讨论
背景
媒体报道和公共论争
“穷二代”的再生产
“黑学校”与政府责任
草根偶像:身份建构与文化实践
背景
农民工与春晚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大众传媒与现代中国(第2辑) 公民权的话语建构:转型中国的新闻话语与农民工》:
在1949年后中国的人口流动中,户口制度是控制人口生育、流动和城乡居民生产生活资源分配的最核心的制度安排,也是建立和实施城乡居民间不平等的公民权制度的主要机制。户口因此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社会排斥机制之一,同时也是社会歧视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户口这一世袭的公民权等级制度,是产生农民工群体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的制度基础。就农民工来说,由于其农村出身和农民身份,户口成为最主要的门槛,将之排斥在城市公民权、合法城市居留权和相应的公民福利资源之外。由于无法获得城市户口,尽管农民工在城市辛勤劳作,为城市和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他们依然在制度意义上维持着农民身份。因此,户口实际上构成了决定当前中国农民工公民权的第一个层面,即城市社会共同体的成员资格的核心要素。
本章将通过对从7份重要党报和6份都市报中抽样选取(见第三章)的新闻报道进行比较分析,来考察中国社会中代表不同利益部门的不同言说者一行动者如何在相关的公共话语论争中,运用不同的话语框架,以不同的方式定义户口制度及其与农民工议题的关系。第一部分将对户口制度本身做一简要的政治经济分析。随后将对党报和都市报之间以及农民工输出地媒体和输入地媒体间不同的话语框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本章也将考察执政党一国家关于户口政策的主流话语和试图推动或挑战主流政策话语边界的替代性话语之间的动态论争过程。
户口制度的政治经济分析
历史起源
1949年后,改革前和改革后的人口流动的一个重要差异是,前者基本上是国家牺牲个人利益和自由迁徙权来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工具手段,而后者则部分恢复了人民在自发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社会流动的基本权利。但除了1950年代初期,在绝大多数时期,无论这种流动是自愿的还是国家强迫的,一切人口流动始终受制于户口制度的限制。市场化改革并没有终结户口这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相反,这一制度延续至今,依然在控制人口生育和流动、就业以及差异化的福利分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1950年代中期建立以来,为了严格控制社会秩序,同时为新政权亟须的重工业发展提供原始资本积累,执政党一国家在1950年代建立起了户口制度。这种制度类似于巴斯所谓的族群“边界标记”(ethnic‘boundary markers’)(引自Solinger,1999b,页27)。在现有人口控制制度中,户口实际上以一种类似于内部护照体系的方式发挥着管控功能(K.W.Chan,1999)。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以世袭的居住登记类型为基础将一部分国民进行区分,这使得户口制度成为人类史上前所未见的最有效的社会排斥机制之一。尽管在帝制和民国时代均有户口登记和人口控制的先例,但户口制度在社会排斥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超越了所有先前的政策。
……
前言/序言
农民工是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数量最庞大的社会阶层或流动人群。三十多年来,从农村、农业和农民中分流到城市的农民工群体至少已经延续了两代,但并没有完成从自在到自为的过渡。他们在社会权益和文化身份上成为一种复杂的现象,并成为相关学科研究的重点对象。
黄典林博士的这本著作试图讨论中国农民工的公民身份问题。
公民身份的概念定义是一个不断被讨论却又很复杂的问题,与政治学、法学、哲学和社会学的语境差异相关,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国家与个人之间的想象方式,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也可以认定为社会共同体的成员资格问题,被纳入包容或排斥的制度设计讨论;还可以是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的诉求,即经济福利、社会保障和充分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的利益分配机制。简而言之,公民身份的理想目标是让阶级出身、就业职位和家庭背景所构造的社会差异的身份被单一的、共同的公民身份所取代,由此至少有两种理论取向,即“立足于自由主义立场并强调个人拥有的权利最为重要的公民身份理论,与更为强调个人对于更广泛社群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公民共和主义/社群主义方法”。
从中国国情出发,作者重点提出了三个问题线索,第一个线索是价值秩序,即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主力军的农民阶级的身份话语在改革开放前后的连续性和断裂性的问题。第二个线索是身份秩序,围绕着践行多年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身份限制,社会包容和制度排斥的百家争鸣如何被聚焦为一个公共话题。第三个是媒介秩序,即农民工阶层与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的资源再分配的接近性差异所产生的话语议程设置,形成有关分配正义、利益表达和身份建构的话语框架。
总体上来说,上述问题的展开构成两个相互交叉的视角:一个是中国当代社会有关农民工的制度安排和社会治理所体现的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一个是在媒体实践和公共表达方面,呈现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变迁、意识形态定义、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资源救助和文化自我意识,由此演绎出各种相应的亚制度板块和亚文化状态。作者试图从取景不同的媒体话语框架中再现农民工,尤其是他们的社会身份建构中的制度性障碍和媒介性机遇所引发的话语论争。
就当今社会的发展逻辑而言,政府、市场和社会是三大机制。而在本书所提示的“社会寓于国家”(society-in-state)的执政党一国家一社会的关系逻辑中,政府的政策主导和资源运作的国家治理能力需要一个整体上的制度建构的平衡。如果社会力量弱小,那么社会自治能力的不足就有可能让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抬高行政管理和政策调控的成本,从而在整体上制约市场改革和社会建构的进程。
本书的架构分析力图从观念、制度和话语的三元结构出发来推论和再现农民工的公民权建构。意识形态话语的历史变迁和历史制度主义的路径依赖还原出农民工身份再造的曲折过程,而户籍制度的权利限制和城乡隔离的身份歧视勾勒出社会资源的金字塔景观。在字面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集合之外,公民身份的落实其实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在当今任何国家,这个社会学命题的言说往往都会联系到不平等、利益区隔和社会分层的讨论,不可避免地牵连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在本书的案例分析中,无论是大工厂的工业心理学困境所引发的非正常死亡,还是农民工子女教育不能被系统纳入公共教育体系而演化的穷二代再生产场景,抑或是出身草根的娱乐明星对主流文化的挪用被解构为商业化娱乐的市场化收编,都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农民工的社会权利的内容、类型和形式的问题,以及参与这些事务的各种社会力量的组合或介入,相关的各种制度安排和责任程序问题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工业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的议题最后都在拷问农民工群体是否能够通过使用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来获取他们希望的社会权利,这种问题意识不仅寄希望于这一群体能够在当下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实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高度统一,更企盼他们真正成长为从乡村走向城市的自然化历史进程中的庞大生力军和积极建设者。
是为序。
大众传媒与现代中国(第2辑) 公民权的话语建构:转型中国的新闻话语与农民工 [Framing Migrant Workers:News Media and Discursive Constructio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大众传媒与现代中国(第2辑) 公民权的话语建构:转型中国的新闻话语与农民工 [Framing Migrant Workers:News Media and Discursive Constructio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大众传媒与现代中国(第2辑) 公民权的话语建构:转型中国的新闻话语与农民工 [Framing Migrant Workers:News Media and Discursive Constructio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