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的前世今生

高铁的前世今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王麟,李政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1802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956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8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1、系统讲述世界高铁技术发展史的科普图书;2、铁路专业人员创作,让读者对高铁的了解更加深入;3、本书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能够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高铁技术发展的艰辛与不易;4、本书将视角放眼全世界,通过对各高铁大国的横向与纵向比较,让读者一目了然,更加为中国高铁的发展进步而自豪。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世界高铁技术发展史,重点探寻高铁技术起源,回顾高铁发展历史,重温高铁艰辛历程,弘扬高铁优秀文化。首次系统披露了全球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高铁发展历史,很多史实对于帮助读者了解高铁的发展艰辛历程很有帮助。

作者简介

  王麟,本名王俊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处高级工程师;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天津市国学研究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科普、历史专栏作家,百度百科专业影评人。
  参加和主持的主要铁路项目工作有:秦沈客专勘察设计;秦沈客专引入沈阳枢纽方案研究;北京南站前和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方案研究;北京站扩能改造工程设计;京沪高速铁路京津段及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站场设计。已经出版的作品有图书《铁路传奇》、《铁路擎起的朝阳》《铁路的秘密》《海门开》等6部。

  李政,男,1977年生,天津人,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博士,现为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分院副总工程师,所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主持完成了全国六大高铁调度指挥中心以及天津西站、杭州南站、沈阳南站、沪昆高铁湖南段站房等高铁工程的建筑设计工作。代表著作有《铁路客站建筑课程设计》等。

目录

第一章 前高铁时代的速度试验 1
第一节 蒸汽机车的速度狂飙记录 3
第二节 内燃机车衔接两个辉煌时代 9
第三节 电力机车开启准高速时代 15
第四节 前高铁时代的文化冲击波 20
第二章 高速铁路技术的开拓者 25
第一节 日本新干线的前尘往事 27
第二节 名至实归的新干线之父 31
第三节 新干线修建要出奇招 34
第四节 法国高铁研发奋起直追 38
第五节 飞行无轨列车昙花一现 42
第六节 TGV高速列车的先行者 46
第七节 德国铁路一直走在提速途中 50
第八节 英国高速列车研发柳暗花明 55
第九节 美国雄心勃勃的高铁研发计划 60
第十节 俄罗斯承接苏联的高铁事业 65
第十一节 被忽视的高速铁路先行者 69
第三章 世界高铁竞技展风流 73
第一节 日本高铁四分天下有其一 75
第二节 种类繁多的新干线动车家族 80
第三节 法国TGV历尽百劫终登场 88
第四节 德国高铁在谨慎中稳步推进 98
第五节 英国高铁在失意中寻求突围 107
第六节 意大利西班牙高铁默默耕耘 112
第七节 鲜为人知的瑞典高速铁路 120
第八节 韩国高铁从模仿走向自力更生 128
第九节 美国高铁计划实施任重道远 140
第四章 保障高铁安全的关键技术 149
第一节 高铁线下基础牢靠是保障 151
第二节 回首铁路轨道发展百年 156
第三节 高铁动车组的前生今世 162
第四节 高铁列车控制系统发展史 170
第五节 高铁安全防灾监控系统的演变 178
第五章 中国高铁的追梦之旅 183
第一节 广深准高铁是铁路提速的信号弹 185
第二节 铁路大提速为高铁积蓄能量 190
第三节 高铁技术在争论中不断进步 195
第四节 国产高速转向架的研发历程 206
第五节 国产动车组研发经历阵痛期 209
第六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14 第七节 中国高铁的技术创新成果 219
第八节 中国高铁的未来发展之路 225
附录一:中英文术语对照 229
附录二:参考文献 237

前言/序言

  【我们都有一个陆地飞翔的梦想】
  “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是1876年,流传于上海吴淞地区的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这一年,吴淞铁路诞生,这是由外国人修建的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铁路。当时光绪皇帝刚登基两年,还是一个五岁的懵懂顽童,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西洋入侵者的炮火已经轰开中国大门36年,这个如负重老牛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巨大变革的前夕。只是朝野上下苟且,民众愚昧无知,踏荆棘而无痛感,临险渊而不自知。倏忽之间,二十年又转眼逝去,中国迎来命中注定的浩劫。一场甲午海战,让国人精神饱受摧残多年,振兴中华这个宏伟目标,已经成了每一个充满正义感人们心中的永恒信念。
  国家在饱受内忧外患之际,西方列强用铁路这把利器,插入了中国心脏腹地,斩断了这个古老国家的手足百骸,像无数条枷锁,捆住了这个落魄的巨人。挣扎徒劳,却无法挣脱。每一条铁路的延伸,都包含着一段血与火的历史。千疮百孔的国家步履维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当年也只能是梦想。而在同一时刻,搭上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战车的西方国家,迅速崛起,也将铁路作为国家的动脉和灵活的四肢,为扩张和征服而努力。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速度”二字,从技术落后的境地打个翻身仗,赶超那些铁路技术强国,更要用“速度”来达到目的。时空漂移,岁月荏苒,民族崛起,时不我待。而国家铁路运能的严重不足,设备陈旧,速度慢如蜗牛,乘车条件恶劣,服务态度不佳,也让铁路部门饱受诟病。高速公路与航空的迅猛发展,不断蚕食着铁路市场。激烈的竞争让铁路意识到,只有提高速度,才能化解这场危机;只有提高速度,才能与大时代的脉搏一同跳动。
  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个陆地飞翔的梦想,那是对速度和力量的膜拜与向往。二战之后,日本在百废待兴的废墟上韬光养晦,十年磨一剑,直到1964年新干线的开通和奥运会的举办,证明了日本国已经重拾往日的工业辉煌,重回发达国家行列。铁路在其中起的作用,怎么美誉都不为过。而在2008年之前,世界上没有多少国家关注中国的命运,但是一场惊雷滚滚,霹雳声声,2008年8月份,日本当年的场景在中国上演,我国第一条时速350km/h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成功载客运营,高铁梦变成了现实。一周之后,奥运会如期举办。两件大事,震惊了世界。陆地飞翔,如今梦想成真。
  作为一名有幸经历了中国整个高铁发展历程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中国高铁取得的成就激动不已。笔者先后参与了国内多条长大铁路干线的提速改造扩能设计工作,参与了当年亚洲第一大站——北京南站的前期方案研究,承担了天津西站的站场设计任务;曾经为秦沈客运专线的勘察设计挥洒青春与汗水,曾经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为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全身心地投入。在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之前,我作为设计者之一,添乘高速试验列车从北京飞驰到上海,“千里江陵一日还”已经不再是诗人的夸张与想象,1318公里的旅途终结于五小时之内。速度,确实改变了中国。
  世界高铁技术发展,是有脉络可循的,需要有心人去挖掘这段历史,将其伟大辉煌的历程奉献给读者。笔者在很早之前就希望撰写一本关于高速铁路技术发展史的图书,经过苦心搜寻中英文资料,与铁三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分院副总工程师李政博士共同伏案精心创作,得以完成此书。本书的创作和出版得到了在中国铁道出版社许士杰主任、铁三院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树德、《铁道知识》杂志社罗春晓、“中国民间评论员”解筱文、天津《每日新报》王永利、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大学高鹏等老师和朋友们的悉心指导,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将日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韩国、俄罗斯、美国、中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铁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技术发展”为主线,以“列车速度”为书眼,展现为高铁技术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事迹,分享那些非凡的技术成果。
  本书献给所有为高铁事业拼搏的铁路人。
  本书献给所有支持中国高铁建设的有识之士。
  向所有的铁路工作者致敬!

高铁的前世今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高铁的前世今生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铁的前世今生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高铁的前世今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印刷精美,质量上乘,重点推荐

评分

内容有趣,但是希望再详尽一些就更好了。

评分

不错

评分

印刷精美,质量上乘,重点推荐

评分

物美价廉,很喜欢,还会回购的!希望多做活动

评分

这书真的好,从技术的角度写,但是又特别通俗

评分

物美价廉,很喜欢,还会回购的!希望多做活动

评分

本书印刷精美,内容丰富,作者作为铁路工作的从业者,从独特的角度向读者完美的展示了高铁的发展历程,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

很不错的高铁科普书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高铁的前世今生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