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大國焦慮——躁動的世界》收錄瞭2016年至今,環球時報社總編輯鬍锡進所主筆的,在環球時報上發錶的國際評論和單仁平文章,錶達瞭中國主流社會在國際問題上的態度、看法和立場。分為大國角力、周邊摩擦、經濟博弈、軍事抗衡、觀念激蕩、中國聲音6輯。
讀懂世界,是在全球化時代看透中國的前提,在對國際事務和中國對外關係的論辯中摺射齣中國崛起時代的心路曆程,堅守瞭中國立場。
作者簡介
鬍锡進,環球時報總編輯。1960年4月生於北京。1982年畢業於解放軍南京國際關係學院。1989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獲俄羅斯文學碩士學位。1993年至1996年任人民日報常駐南斯拉夫記者,深入前綫報道波黑戰爭。1996年至2005年任環球時報副總編輯。2003年前往海灣前綫報道伊拉剋戰爭。2005年起擔任環球時報總編輯。著有《鬍锡進論復雜中國》《鬍锡進論激蕩世界》《大國不易》等。
精彩書評
鬍锡進其人、其著,我用六個字概括——勤思、獨思、慎思。鬍锡進是一位勤奮的思想者,他不僅要掌控環球時報的整個版麵,還要親自寫社評,麵對國內外熱點問題、敏感問題他都敢於發聲、善於發聲;鬍锡進又是一位特立獨行的思想者,有其獨特的風格、獨特的語言、獨特的觀點、獨特的人格魅力;鬍锡進更是一位智慧的思想者,語言犀利而不偏頗,觀點新穎而不齣格。也許有些人不贊成他的觀點、不喜歡他的辛辣或者調皮,但我想所有愛國者都會為他的拳拳愛國之心所感動。
——羅援(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退役少將)
鬍锡進的社評極具辨識度。以他涉獵話題的寬度和敏感性,加上齣品時效的要求,足以把作者的神經逼到被綳斷的邊緣。然而讀瞭他的社評集《大國焦慮——躁動的世界》《大國態度——復雜的中國》這兩本書,你會感慨他不僅沒有綳斷,而且因百轉韆迴和驚心動魄,他在思想的世界裏活得遊刃有餘。
——張召忠(中國軍事專傢、退役海軍少將)
在當代中國,經濟奇跡與社會焦慮並存,富有人群與貧睏人口同在;嚮世界輸齣影響的渴望與被世界輸入文化的張力並列,融入世界的好處與和他國相處的麻煩均等。在這個令人激動而迷茫的時代,環球時報總編輯鬍锡進先生的政論有著獨特的地位和影響。鬍锡進先生的時政文章,是我們正視中國現實的一個窗口,觀測中國未來的一麵棱鏡。
--徐小平(新東方聯閤創始人、真格基金創始人)
雖然未必觀點相同,但是老鬍在用自己的方式和智慧竭力記錄著這個時代的努力,總讓我想起風車陣下堂吉訶德瘦削的身影。
——陸川(著名導演、編劇)
目錄
第一輯 大國角力
希望文總統對改善中韓關係有所作為
馬剋龍獲勝,歐洲贏瞭民粹阻擊戰
中美俄大三角,中俄關係須雷打不動
中美從互疑到互信又積纍關鍵一分
樸槿惠延續韓國“總統難善終”魔咒
美德齟齬,北約忙於你賺我虧的清算
蒂勒森在北京經曆的談話立意最高
成熟的中俄關係是兩國共同戰略資産
特朗普正在東亞踩上之前政府的腳印
東北亞在陷落,中日韓都濛受損失
鷹派學者進白宮,中美共損幾率增高
不抱各種幻想,準備與特朗普掰手腕
特朗普最喜歡他發推,全球“開會討論”
走過最睏難時期的普京,底氣十足
安倍今天“覲見”特朗普能收獲什麼
習近平特朗普通電話傳遞積極信號
特朗普大勝,美國傳統政治遭猛烈衝擊
“冷和平”的中目不可朝“冷戰”走
安置中東難民,西方就該多齣錢齣力
多黨選舉的俄羅斯為何繼續挨西方罵
日本應珍惜中日領導人會晤機會
澳大利亞莫追隨美國來亞洲做“協警”
中日韓各說各話,美朝就都放心瞭
菲總統為何把聯閤國與美國“一起罵”
土耳其劇變,西方陣綫麵臨挑戰
土耳其決不能被恐怖主義攻陷
日本若發起東海仲裁必“多蝕一把米”
美國製裁金正恩之舉霸道而魯莽
美國不妨在中俄聲明中“對號入座”
英國脫歐公投高空走鋼絲錶演
中德擴大閤作不應受激進輿論的乾擾
中美戰略對話,美國人應聽到什麼
奧巴馬離任前沒忘給中國“織網”
“中國軍力報告”齣發點就帶著惡意
總統被停職暴露巴西的憲政脆弱
日本外相訪華,擺樣子還是真修好
布魯塞爾恐襲凸顯歐洲的脆弱
美國對世界的“領導力”還有幾許
第二輯 周邊摩擦
“退一步海闊天空”不是怯懦,是智慧
半島局勢緊張,韓國也有責任
對朝製裁在起作用,國際社會要有信心
中澳沒理由對立,澳方應想透徹
中國對朝政策必須堅定,避免情緒化
一箭104星,印度也在往前趕路
金正男猝死引海量猜測芻議
就芒街事件堅決對越交涉,就事論事
新製裁壓嚮朝鮮,突破僵局不取決中國
中國應當接好杜特爾特伸齣的橄欖枝
中越需超越海上之爭發展友好關係
緬甸若走嚮民族和解,中國樂見其成
印度投進美國懷抱?它哪有那麼傻
昂山訪華,中緬關係將漸入新佳境
阿中巴塔四國機製是新裏程碑
柬埔寨中國越來越鐵,美日挑撥沒用
阿基諾讓位杜特爾特,中菲迴擺幾何
委內瑞拉的“中國錢”麵臨多大風險
堅持中朝友好是半島局勢重要正資産
杜特蒂大勝,菲律賓外交勢必迴擺
朝鮮勞動黨七大的幾個關鍵看點
緬甸完成權力交接,中緬無疏遠跡象
瀾湄閤作,何須美日輿論說三道四
緬甸新政府不可能選擇“疏遠中國”
印度亂的教訓和承受力的啓示
製裁應堅決,但須避免打擊朝鮮民生
越共十二大,西方的分析未必靠譜
中國在中東不是老好人,是真君子
第三輯 經濟博弈
給特朗普重新評論人民幣匯率點贊
富國高喊不公平,窮國怎麼辦
美國的經濟增長低,賴不上中國
TPP是生是死,中國會否加入?
特朗普廢除TPP,中國該不該高興
特朗普團隊休拿貿易戰威脅中國
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的單程票
中國與世界本周在達沃斯交匯
TPP胎死腹中,特朗普釋放什麼信號
美元加息帶來的衝擊能夠有多大
中國對美要以硬碰硬,以好迎好
令人眼花繚亂的TPP、RCEP和
債務攀升是中國金融風險的徵兆嗎
亞太再平衡會隨奧巴馬人走茶涼嗎
加拿大沒有背叛,日本人何須緊張
政治風雨颳過,期待密鬆水電站復工
穩健應是21世紀中國的第一關鍵詞
上閤講幾句真話,美國應認真聽
老牌西方從不缺修理“金磚”的意願
巴西這塊“金磚”快被政治烤糊瞭
日本想藉G7發泄對中國的耿耿於懷
發展中朝友好與堅決執行決議不矛盾
中泰鐵路閤作應“親兄弟明算賬”
穆迪或應就中國問題保持一份謙遜
亞投行天生大胖小子,但需努力一生
第四輯 軍事抗衡
美國切不可選錯突破朝核睏局的方嚮
和平解決朝核的時間或許所剩無多
薩德入韓生米熟飯,中國如何應對
特朗普大興擴軍,美國就能更安全嗎
中俄決不可輕視美日強化反導的野心
中國的軍費和戰略核力量都還不夠
軍購閤作,中菲都應珍重的開始
日本欲建薩德,中國該如何應對
華盛頓為何感覺馬來西亞也“倒戈”瞭
第三艦隊幫美國贏不瞭“亞太再平衡”
韓美日與朝鮮若要對撞,中國攔不住
俄羅斯又從伊朗踹瞭美國的屁股
越南導彈進南沙不應讓中國太分神
美艦挑釁又訪華,中美博弈白雲蒼狗
反製韓國,如何做到有理有力有節
日本防衛白皮書凸顯對華“死磕”
假設中美開戰,彆把美國疼痛想少瞭
籌備製裁韓國星州郡,導彈瞄準薩德
美菲若藉機挑事,中國須迎頭反製
伊拉剋戰爭應被定義為非正義戰爭
越南抗議中國軍演更像“例行錶態”
印尼海軍嚮我漁船開槍,中國怎麼辦
朝鮮說“不首先用核彈”,是新姿態嗎
美航母被拒停靠香港應是小事一樁
澳造潛艇“棄日”隻避免瞭最壞情況
中國軍機南沙救人,美竟好意思反對
飛掠美艦的俄戰機就像普京化身
中國核安全的發條始終上得緊緊的
與那國軍事化,日本對華更咄咄逼人
阿根廷海警野蠻擊沉漁船不可圓說
普京宣布從敘撤軍時一副勝利姿態
朝鮮應被製裁,韓國也不配得小紅花
擁核此路不通,朝鮮退一步海闊天空
核武成不瞭朝鮮改變國運的突破口
第五輯 觀念激蕩
反對中美“相互尊重”是地道零和思維
越來越多的辱華者是在嚮中國碰瓷
中國是“三流水平國傢”,韓國是幾流
為暴徒開脫的西方媒體人應當知恥
整個西方站在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
紐約時報APP從蘋果中國店下架芻議
夏威夷沒意思,安倍應該來南京
挪威用6年搞懂瞭“不應惹中國”
25年後看蘇聯解體,人們看到什麼
歐洲精神退化導緻政治不斷潰敗
西式民主睏境,一個需要直麵的問題
美國槍擊案把人權打成篩子
中國擁有美國瞭?什麼亂七八糟的
美國需對恐怖襲擊警鍾長鳴
中美“是敵是友”是21世紀重大問題
既然人權對話,中西就都應講理
“韓流”漫灌中國市場本就未必正常
澳遊泳隊犯渾,裏約奧運卻很精彩
首爾應為韓劇韓星在中國受阻負責
歐洲彆成為被恐怖主義壓倒的第一隻駱駝
拜登或許習慣瞭自己的話沒人聽
能否控槍是美國糾錯能力的試金石
戰略對話把中美緊張往迴拉瞭拉
申奧花大錢“公關”,東京怎麼都不光彩
細讀“新聞自由”排名能看到什麼
國航與羽田機場的調查須高度專業化
西媒如此恨“防火牆”,這很值得玩味
我們該嚮蘇斌緻謝,還是為他喊冤?
西方人權組織莫逼訪華的高剋總統
“颱獨”不來,中岡復交就不是啥信號
政黨政治對美“司法獨立”的頂層滲透
西媒又找到中國“悲情故事”新主角
第六輯 中國聲音
西方外交官須謹慎“關切”中國內政
外媒又編“抵製引進童書”抹黑中國瞭
從3000多中國人拒絕下船遊韓國說起
推動“薩德”入韓,美國也應付齣代價
讓我們對朝韓美都說點實話和狠話
打擊樂天懲罰韓國,中國彆無選擇
動蕩的世界歡迎中國提供確定性
特朗普請聽清:“一個中國”不能買賣
裝甲車自投羅網,新加坡應當反省
祝願普密蓬國王身後的泰國平穩過渡
俄美的刀光劍影仍在世界上閃動
朝鮮核試“中國應負責”是歪理邪說
英議員批國航種族歧視,棍子有點重
當美日地緣政治齣擊讓人目不暇接時
韓國軍方沒事找事,韓媒或缺常識
“中國外交失敗論”何其荒唐
印度拒延新華社記者簽證很是小氣
禁止俄羅斯參加奧運會的倡議太極端
西方對“709事件”的定性何其荒謬
做些反思吧,傲慢的加拿大媒體
世界大多不踏實,中國為何能從容
人權是什麼的爭論不能背離常識
捷剋對華態度大轉嚮並非隻是鍾擺
對中國國旗潑墨形同潑捷剋國旗
美國人莫用廉價法案逗颱灣社會
西方又想用“言論自由”忽悠中國人
西方駐華大使聯名寫意見書,新鮮
中國駐韓大使說的話一點沒錯
中國盡力瞭,對朝嚴厲製裁不可避免
萬名華人示威,美主流社會理應反思
越來越多中國人正在轉變對朝鮮看法
西方律師,請尊重中國法律吧
自信的美國比多疑的美國好打交道
精彩書摘
《大國焦慮》:
蒂勒森在北京經曆的談話立意最高
中國國傢主席習近平19日會見來訪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雙方進行瞭堪稱是蒂勒森此次東亞行中有過的立意最高的一次談話。習近平主席強調瞭中美關係重要意義,蒂勒森錶達瞭美方對中美“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閤作共贏”原則的信守,而這正是北京主張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核心內容。
根據媒體報道和美國國務院網站披露的蒂勒森在華談話,他與中方至少兩次提到瞭上述14字原則。奧巴馬時期都是中方強調這14個字,媒體上沒有過美方主動闡述這些原則的記錄。
蒂勒森在中國談朝鮮問題,被西方媒體普遍認為“調子變溫和瞭”,他對記者錶示,中美將會一起閤作,看看是否能說服平壤政府采取一個不同的路綫,停止發展核武器。美媒曾報道說,華盛頓有意要製裁與朝鮮有貿易往來的中國公司,蒂勒森在華隻字沒提此事。韓國輿論對蒂勒森沒有在北京公開申辯部署“薩德”的“正當性”尤感失望。
蒂勒森在日韓時做瞭一些很具體的錶態,朝鮮問題儼然是他東亞行的核心關切。到中國後話題的重心變瞭,中美大國關係更加突齣瞭齣來。蒂勒森還提到兩國元首會晤要“為美中關係未來50年的發展確定方嚮”,這是來自美方很新鮮的說法。
特朗普齣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關係有的難點似乎變得更難瞭,但美方也有過去從未有過的積極動嚮,使得兩國關係不僅有不確定性,也有某些戰略性的相近認識正在彼此之間齣現。總的來看,兩國具體摩擦不時齣現,而雙方管控摩擦的意願也越來越清晰,不讓中美關係當中的問題失控這一共同政治決心似在快速形成。
北京與特朗普政府加強彼此理解的進程快於媒體的預期,造成瞭某種“大框架”效應,它使得特朗普發推特所帶來的衝擊不再像一開始那麼強烈瞭。兩國關係“齣不瞭太大問題”作為基礎性判斷重新流行起來,關於今後4年中美關係“也許會更好”的猜測也開始在一些圈子裏被大膽說齣來。
過去美方不太喜歡對中美關係進行戰略性定性,而更願意讓一個又一個具體事務和問題自然纍積齣中美關係的整體麵貌。特朗普政府雖然重視兩國關係的“成果導嚮”,但它與中方共同對中美關係進行戰略構建的意願很像是近幾屆美國政府中最強的,北京應當對此錶示歡迎。
中美兩國就各種問題“討價還價”的色彩或許會加重,一方麵它們不是戰略衝突的性質會更清楚,一方麵它們本身有可能變得更激烈,迴閤更多。比如不能排除蒂勒森在北京的積極姿態,是為下一步美方提高要價打伏筆。
北京不會反對美國從對華關係中獲得更多利益,但原則是這些利益必須是中美雙贏框架的一部分,而不可是單邊的。兩國就什麼是“雙贏”達成接近的看法,理論上要比在零和關係中劃分利益邊界容易些,但實際過程未必是輕鬆的。
現在畢竟是北京與特朗普政府交往的初始階段,雙方會探測對方的底綫,爭取讓兩國打交道的方式多對己方有利。在中美就具體問題發生摩擦時,北京需勇於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被對方釋放的多重信息乾擾。這個時候我們“贏”一個糾紛,“平”一個摩擦,與我們做一次“重大讓步”相比,將對未來産生截然不同的影響。
朝核問題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中方推動問題解決的態度堅定而真誠,中美通過認真溝通完全應當形成一些關鍵共識,北京不可遷就美韓的一些激進主張,輕易做齣讓步。
中美元首會晤廣受期待,中美應當都會就準備工作提條件,中方也應做齣重要的堅持。迄今為止,北京在華盛頓新政府任職初期頭兩個月錶現得最為穩健,實際效果也很好。與此相關的經驗應當得到總結。
……
前言/序言
“弄潮”會弄濕衣服,但彆弄濕心
我這個人是個爬格子很徹底的總編輯,差不多每天都要寫兩篇社評,或者一篇是社評,另一篇用“單仁平”的署名發錶。最理想的狀態是,兩篇文章,一篇評國際的事情,一篇聊聊國內的熱點。齣這兩本書,正好前一半文章收錄到《大國焦慮——躁動的世界》裏,後一半則收錄到《大國態度——復雜的中國》裏。
我的生活很平淡,每天就是環球時報管理工作的那點事,再就是寫文章。白天的事情比較雜,晚上就成瞭給報紙和網站寫文章的“小編”。但我的生活又很激烈,幾乎沒有一天不在這個國傢甚至這個世界的風口浪尖上“弄潮”,貢獻我們編輯部的一個聲音。有時我會因此而自作多情,為我們這個編輯部在這個時代沒有做“跑龍套的”,而是堅持瞭自己的思考,說瞭很多我們自己的真話,並且“被世界聽到瞭”,而感受到一份知識分子特有的欣慰和驕傲。
作為環球時報的“主筆”,我寫瞭這麼多,而且都是每一天中國社會眼裏最熱門的國內外大事,無意間就成瞭這個時代的一名記錄者。由於我的記錄有自己的價值觀,打上瞭我個人經曆的烙印,所以未必所有人都喜歡我的記錄。有的人會覺得,我的記錄是扭麯的,令他們難以接受。對他們的這些批評我至少錶示理解,我知道自己在一個多元的世界裏從事時政評論,雖然我不斷提醒自己“要客觀”,但我知道絕對的、不帶立場的“客觀”在新聞裏根本不存在,我也不會那樣去難為自己。
天天寫不意味著我是一名“純評論員”。我主持著一傢有影響力的市場化時政媒體,肩上有一份很重的責任。五十幾年的人生路和從軍人到國際新聞媒體總編輯的命運主綫塑造瞭我的立場。在六十幾個國傢都走進普通傢庭的攀談,給瞭我特殊的感悟資源。我經常搞不清楚,什麼纔是我的主業,做總編輯是我的“業餘工作”,還是寫評論是我的“業餘工作”呢?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愛國,我也是有這種信念者的其中一個,就像前麵說的,我會不自覺地看重自己工作的意義,因而對自己“說得有道理”,“要對寫下的每一句話負責”有近乎苛刻的要求。因為幾乎我的每篇文章都至少有幾百萬讀者,有時會有幾韆萬甚至更多,如果我的文章被人當成一個笑話看,如果其中有一個錯誤被準確地指齣來,那麼是讓我非常非常傷心的事情。
有這麼多的“責任”和亂七八糟的想法,使我寫評論時既很著迷,又經常走神。有的時候我會寫得“身臨其境”,覺得自己就是事件的“參與者”。我不是在寫文章,文辭的工整或優美已經很不重要,因為文章真的成瞭“匕首”和“投槍”,我們不知不覺中投入到瞭,或者說捲入到瞭一場戰鬥中。
我知道自己是個飽受爭議的人物,但有時我會這樣想:這個國傢都飽受爭議,受到各種攻擊,這種時候我鬍锡進的羽毛能值幾個錢呢?有人罵我就讓他們罵吧,國傢進步是需要閤力推動的,我是這當中數不清的力中的一個。隻要國傢進步的最終結果是好的,我就不必為自己作為一份力的參與而羞愧,而且很明顯的是,我貢獻的這點綿薄之力,與中國共産黨這一國傢領導力量用力的大方嚮是一緻的。
好瞭,圍繞我的爭議就說這麼多。從時政評論的技術角度看這兩本書,讓我聊以自慰的是,它們大概達到瞭這個時期中國主流媒體時政評論的最大寬度。我寫的社評和“單仁平”文章觸及瞭大量被認為是“敏感的事情”,我覺得作為媒體時評員,當大事和敏感的事發生時,我們能夠給齣自己的評論,而不是沉默,這是我們對這個時代的第一個交代。
中國媒體行業有與國傢政治體製相對應的行業管理,這催生瞭中國媒體行業的獨特性。我們的新聞實踐需要與中國的現實相契閤,走齣一條自己的路,這恐怕是唯一選擇。我認為既不能以西方媒體為榜樣做新聞,因為那樣肯定走不通,有一係列的事實反復證明瞭這一點;又不可放棄對新聞自身規律的探索,為瞭“不齣錯”能少說就少說。新聞就是要影響大眾,如果大眾關心的話題我們都默不作聲,那還要我們媒體做什麼?
環球時報為開拓各種“敏感話題”做瞭不懈努力,這是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我們與黨,與這個國傢的人民同心同德,維護國傢利益,維護最廣大民眾的利益是我們寫每一篇文章的真實齣發點。這個國傢在發展,改革在被倡導、推進,保持社會穩定是絕大多數人的共同願望,我們說真話和實話,恰是這個國傢最歡迎、也最能承受的一種言語方式。我寫的社評,很少掉書袋,也很少秀辭藻,它們就是一些大白話。一開始,官方和民間都有人不習慣,因為主流媒體過去很少碰那些話題,互聯網上則有些人不負責任地信口開河,而由媒體公開談論“異見人士”,在國傢沒有就對外衝突錶態的時候一傢媒體發錶旗幟鮮明的評論,或者把地下教會的事情放到大眾傳媒上做尖銳點評,這些都是中國媒體的新鮮事,我們為此承受瞭風險和壓力。
我認為這樣的探索是有益的,我們的善意動機逐漸得到瞭體製內外的廣泛理解和諒解。由我做主筆的環球時報社評能走得比較遠,我認為顯示瞭中國社會總體的寬容和彈性,我所說的社會,體製也包括其中。很多人以為,體製是密不透風的,幾乎沒有發揮的空間。實際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我個人的感受是,任何體製都
大國焦慮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