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故事由明暗两条线组成,明线是疑点重重的连环杀人案,暗线是一个拾荒者的自言自语,两条线环环相扣,紧抓你的眼球。 2.封面设计:看似平静的外表,似乎隐藏着不可言说的秘密。紧闭的双唇在做着无声地控诉。
内容简介
偏远小镇,声名显赫的周氏族人相继离奇遇害,灾难却指向周家古老的“双胞胎诅咒”,看似繁华的周家,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案件扑朔迷离,侦探段一受邀前来调查,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当人们以为真凶已被找到时,却又发现一个隐藏多年的偷天换日的秘密……
作者简介
段一,本名段宏磊,生于泰山脚下的山东大汉,立业于长江边的荆楚之地。80后大学法学教师,闲余从事普法研究和侦探小说创作。每日耕耘有关死亡的文字,却用来学习如何活着。
目录
序 幕
明之卷一;小镇惨案
暗之卷一;神秘的流浪汉
明之卷二;被诅咒的家族
暗之卷二;暗夜屠夫
间章;百年前;宿命
明之卷三;镇长之死
暗之卷三;噩梦
明之卷四;再起风波
暗之卷四;毡房之乱
明之卷五;病房里的回忆
暗之卷五;毒馒头
间章;一年前;故人
明之卷六;遗书
暗之卷六;不眠之夜
明之卷七;绝望的真相
暗之卷七;冷却的意识
终幕
精彩书摘
《鸦雀无声·双生镇杀人事件》:
段一此时正站在周家的别墅门口,环视着这个堪称镇上最富足的家庭。身旁站着这个家的主人周彬轩,对方将段一请进庭院,两人一前一后缓缓迈着步子。
大学毕业后,段一一直没有找到像样的工作,他在省城里打着零工,有了一丁点积蓄,便会去附近的镇上做短途旅行,感受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在这样浑浑噩噩的生活中,段一竟然误打误撞地卷入了几起麻烦的案件,而他一时抖了几个小机灵,竟然成了破案的关键线索,也在这样稀里糊涂的经历中,“著名私家侦探段一”的称号竟然被渐渐传开了。一直以来为工作问题头疼的段一利用这个莫须有的名号,真的开了一家侦探事务所,但接手的案件都是些毫无技术含量的,而神经大条的段一显然并不真的具有这方面的经验,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惨淡经营。最后,段一的事务所被工商部门以欠缺经营执照为名,罚款了个底朝天,之后也关门大吉。
不过,借助这个坎坷的经历,段一的名气倒是打了出去,省城里很多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不屑于接手简单案件(实际上是简单案件也搞不定)、一边四处旅行一边侦破案件的私家侦探段一。周彬轩慕名而来,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段一的联系方式,请他务必来一趟小镇,调查叶国立被杀一案,并许诺十万元重金酬劳。
尽管对自己的侦探能力没有自信,但段一还是禁不住这十万元的诱惑,买了火车票后,欣然前往。
来小镇之前,段一做了比较充分的预备工作,他在网上详细搜索了有关周家的诸多消息,知道周家除了在经营着一间大公司,最为知名的就是他们“双胞胎之家”的猎奇故事。据说现在周家每一代人几乎都是双胞胎,但最神奇的还是在这之前的一百年,周家也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每一代人生出的几乎都是双胞胎。
与周家这些猎奇故事相伴随的,还有所谓“诅咒”的传言。
段一翻看了不少当地的论坛和社交网络,有关周家遭遇诅咒的说法并不在少数,但对诅咒的具体内容却众说纷纭,其中比较赞同的一种说法是在一百多年前,周家曾遭遇形迹恶劣的江湖术士的咒术,从此之后只能生得出双胞胎;另外还有一种假托生物科学的“现代化”很强的说法,即周家的诅咒实际上是一种变异的遗传基因,导致他们只能生得出双胞胎。不管哪种说法,最终都会落到一句话“如果周家有一代人生的不是双胞胎,灾难就会发生”。
尽管如此,段一对这些说法整体上是不信的。因为大部分人的观念都是生出双胞胎通常并不意味着灾难,而是一种福祉的象征。
“段先生,这个庭院是我们八年前建好的,为了保证景观效果,每年都会请人定期维护一次。”周彬轩的声音将段一从回忆中呼唤回来。段一眨了眨眼睛,挥散掉脑中的画面,抬头看了一眼周家富华的别墅庭院。
段一现在的精神状态并不太好。为了能一大早与周彬轩会面,他赶早从省城坐火车过来,睡眠严重不足。下车后本打算吃点早饭再来周家,却又莫名其妙地忘记了,现在的他感到一种晕眩与反胃相结合的不适。
尽管如此,段一还是强忍着身体的不适,跟随周彬轩的脚步穿过庭院。一座假山映入眼帘,假山四周被池水环绕着,水清澈见底,很明显是有专门人员定期维护。一条用碎石子铺成的道路围绕池水而建,在偌大的庭院里歪歪斜斜地通向前方,给人以身处郊外的幻象。庭院两旁,摆放着几个奇形怪状的雕塑,任段一如何凝视,也看不出这雕刻的是哪种动物。池后还有一座相当于半人身高的山石,山石表面一半平滑、一半坑坑洼洼,不知是什么自然现象形成的。这些略显奇特的景致和摆设让段一的神志稍微清醒了一些。
……
前言/序言
鸦雀无声·双生镇杀人事件 序章:双生镇的阴影 双生镇,一个隐藏在群山环抱中的古老小镇,名字里透着一丝诡异的宁静。这里的时间仿佛凝固,古老的建筑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也藏匿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镇子不大,人口不多,但每个居民似乎都背负着各自的命运,行走在命运的无形轨迹中。 故事的开端,是一声惊破宁静的尖叫。 初夏的夜晚,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和淡淡的花香。月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为小镇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这静谧被一声凄厉的惨叫瞬间撕裂,那声音尖锐而绝望,仿佛来自地狱的深渊,瞬间击碎了双生镇原本就脆弱的平静。 当镇民们循声赶去,映入眼帘的场景,足以让任何一个胆小的人魂飞魄散。 在那座镇子边缘,一座废弃已久的老宅里,赫然躺着一具冰冷的尸体。尸体旁,一切都显得异常而诡异,仿佛在诉说着一场超乎寻常的死亡。现场没有搏斗的痕迹,没有明显的利器伤,只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不安的寂静。 死者,是镇上颇有名望的商人,李建国。李建国平日里为人低调,在镇上经营着一家小型纺织厂,生意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得上小镇的经济支柱之一。他的突然死亡,无疑在双生镇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让原本就有些沉闷的气氛,变得更加压抑和紧张。 警方很快赶到,封锁了现场。经验丰富的警官,老王,带领着他的助手小陈,开始勘察现场。老王警官在刑侦一线摸爬滚打多年,见过各种各样的案发现场,但这次,他却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棘手。现场太干净了,干净得不像是人为的犯罪现场,反而更像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意外。 “老王,你看这……” 小陈指着尸体旁的一处地面,上面似乎有一圈淡淡的、不规则的印记,但又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老王蹲下身,仔细观察着。印记很浅,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刮擦过,但又无法断定是什么。他仔细地搜查了周围,希望找到任何蛛丝马迹,但一无所获。屋内陈设简单,没有被翻动的痕迹,也没有丢失财物的迹象。一切都显得如此平静,与死亡的恐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场没有搏斗痕迹,也没有明显的凶器。毒理报告还没出来,但初步判断,死因并不明确。” 老王皱着眉头,沉思着。 小陈也有些困惑:“可那声尖叫,不会是假装的吧?这么凄惨的叫声,总得有什么原因吧?” “原因肯定有,只是我们还没找到。” 老王站起身,目光扫过整个房间。“这地方太奇怪了,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 第一章:失落的记忆与双生的秘密 双生镇之所以得名“双生”,并非空穴来风。据镇上老人说,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有过一对双生子,他们是镇上最受尊敬的祭司后代。但至于他们的名字,他们的生平,却已经淹没在岁月的尘埃中,成为一段模糊的传说。 而今,随着李建国的离奇死亡,镇上的气氛变得更加诡异。一些古老的传言开始在镇民中悄悄流传,那些关于诅咒、关于不祥的低语,如同野火般蔓延。 就在警方调查李建国死亡真相的同时,另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发生了。 李建国唯一的女儿,李晓雅,一个性格内向、但心思细腻的年轻女子,在父亲去世后不久,也表现出了异常。她开始出现断断续续的失忆,时而清醒,时而恍惚。在几次短暂的清醒时刻,她会喃喃自语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提到一些模糊的场景,仿佛看到了什么,却又抓不住。 “红色的……有人在跑……然后……就安静了……” 她有时会这样说道,眼神迷茫,脸上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恐惧。 医生诊断她可能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刺激,导致暂时性的记忆混乱。但老王总觉得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李晓雅的话语,虽然零碎,却隐隐约约指向了某种不寻常的事件。 老王决定亲自拜访李晓雅。他走进李家,看着屋内摆设,一切都还保留着李建国生前的样子,只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悲伤。李晓雅坐在窗边,目光呆滞地望着远方,仿佛魂不守舍。 “李小姐,我是负责您父亲案件的警官,王警官。我想问您一些关于您父亲的事情。” 老王的声音尽量温和。 李晓雅缓缓转过头,她的眼神虽然有些迷离,但却带着一丝微弱的光芒。“父亲……他……” 她的声音嘶哑,似乎连说话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 “您最近身体还好吗?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老王观察着她的反应。 “我……我好像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 李晓雅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梦里……我看到……看到了一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老王心中一动,这句话让他联想到了双生镇的传说。 “长得一模一样?” 老王追问道。 “是的,她……她穿着一件红色的裙子,头发也是红色的。她……她好像在哭,然后……她跑进了老宅……” 李晓雅的声音越来越模糊,仿佛又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老王心中越发觉得蹊跷。李晓雅的描述,虽然带有梦境的虚幻色彩,但“双生”这个词,以及她看到的“另一个自己”,让他隐隐觉得,这起案件可能与镇上流传的双生子传说有关。 他开始深入调查双生镇的历史,翻阅镇上的古籍,走访一些上了年纪的镇民。他发现,关于那对双生子的传说,虽然细节模糊,但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点:他们拥有某种“特殊的能力”,能够感知到常人无法感知的事物。而传说中,双生子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奇特的联系,一方的遭遇,另一方能够感应到。 第二章:谜团的层层剥离 随着调查的深入,老王发现,李建国在生前似乎隐藏着一些秘密。他的生意并非表面上那样简单,他似乎在暗中进行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交易,接触了一些不该接触的人。 在李建国的办公室里,老王发现了一本日记。日记的内容,从一开始的流水账,逐渐变得惊悚起来。李建国在日记中提到了一个“交易”,一个“不得不做的交易”,以及“一个必须保守的秘密”。他还写到,他感觉自己被监视着,他开始恐惧,但他又无法摆脱。 “我不想这样,但我别无选择。” “他们让我这样做,否则……” “如果我死了,我希望我的女儿能远离这一切。” 日记的最后几页,字迹变得潦草而慌乱,充满了恐惧和绝望。最后几行,更是只剩下几个扭曲的符号,以及一句模糊不清的:“双生……是诅咒,还是……救赎?” “双生……” 老王咀嚼着这个词,他看向窗外,双生镇的轮廓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神秘。 与此同时,李晓雅的状况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她开始能够回忆起一些零碎的片段,而这些片段,竟然与李建国日记中的某些内容惊人地吻合。她会突然说出一些李建国日记中记载的细节,甚至是一些他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的想法。 “爸爸……他在害怕……他很害怕那个红色的影子……” 李晓雅在一次恍惚中说道。 “红色的影子?” 老王追问。 “是的,就像……就像一个人,但又不是人。它……它在看着爸爸……” 老王意识到,李晓雅可能并非简单的精神创伤,她的失忆和混乱,似乎与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有关。而李建国的死亡,很可能就是这一切的导火索。 他开始将李建国日记中的线索,与双生镇的双生子传说联系起来。他怀疑,李建国可能发现了关于双生子的一些秘密,或者卷入了与双生子相关的事件中,而这个“交易”,很可能就是为了保守这个秘密而进行的。 老王联系了省里的专家,对李建国的死亡现场进行了更深入的勘察,并对李建国遗留的物品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专家们发现,李建国死亡时,体内含有一种微量的、罕见的毒素,这种毒素极难在正常情况下检测到,而且会让人在短时间内失去意识,最终导致死亡,但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这毒素……像是某种古老的蛊毒,或者……通过特殊方式提炼的。” 专家说道。 “特殊方式?” 老王问道。 “是的,普通情况下难以制备,除非……拥有特殊的知识和材料。” 老王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李晓雅。李晓雅在听到“特殊方式”和“特殊知识”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我知道……爸爸以前说过,镇上有一个老者,他懂得一些古老的技艺……” 李晓雅犹豫着说道。 第三章:真相的迷雾与双重的抉择 顺着李晓雅的指引,老王找到了镇上一个隐居的老者,人称“老鬼”。老鬼曾经是双生镇的药师,对草药和一些古老的知识有着深厚的了解。 老鬼见到老王,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仿佛早已料到。他承认,李建国曾经向他请教过一些关于“特殊提炼”和“古老技艺”的问题,但老鬼表示,他只是出于同情,给了李建国一些模糊的指引,并没有直接教他制作毒药。 “他想要一些……特殊的‘药’,说是为了保护自己。” 老鬼低沉地说,“但我告诉他,有些东西,一旦沾染,就再也摆脱不了。” 老鬼还提到,他曾经在镇上的一个废弃的神庙中,看到过一些关于“双生”的壁画,壁画上描绘着一对双生子的图案,他们仿佛在进行着某种“仪式”。他模糊地记得,壁画上提到了“平衡”与“代价”。 老王结合李建国的日记、李晓雅的零碎记忆,以及老鬼的证词,开始拼凑出事件的真相。他推测,李建国可能为了某种原因,卷入了一场与双生子传说相关的“交易”,而这个交易,让他不得不通过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保护自己。而他所使用的“特殊提炼”,很可能就是利用了老鬼所说的古老技艺,制造出了那种罕见的毒素。 但究竟是什么样的交易?李建国又在害怕什么?“双生”到底意味着什么? 老王将所有的线索串联起来,他发现,李建国的死亡,以及李晓雅的失忆,都与镇上流传的双生子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开始怀疑,李晓雅看到的“另一个自己”,并非幻觉,而是某种与她存在着深层联系的“存在”。 就在老王即将理清真相的头绪时,双生镇再次发生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 一名镇民在自家院子里离奇死亡,死状与李建国如出一辙,现场同样没有任何搏斗痕迹,只有那种令人窒息的寂静。而这位死者,竟然是李建国生意上的一个合作伙伴,也是镇上最早知道李建国秘密的人之一。 这个事件,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双生镇的恐惧达到了顶点。 老王明白,他必须尽快揭开真相,否则,更多的无辜者将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知道,这起案件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复杂、更古老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很可能就与双生镇上那个模糊不清的“双生”传说,以及那些被遗忘的古老力量,有着深刻的联系。 他需要找到李建国日记中提到的“救赎”,也需要弄清楚,李晓雅所看到的“另一个自己”,究竟是什么。而那个“交易”,又将把他引向何方? 双生镇的夜晚,依旧笼罩在静默之中,但在这静默之下,一场关于生死、关于秘密、关于人性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老王知道,他必须深入迷雾,找到那个能够打破寂静的真相,即使,这个真相,可能比他所能想象的,还要残酷和令人不安。 (故事在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关于双生镇的秘密,关于死亡的真相,以及那个隐藏在暗处的“红色影子”,都将成为解开谜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