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大牌局:七强国的战略博弈

二战大牌局:七强国的战略博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王鼎杰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337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080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字数:2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凤凰网“鼎力推鉴”主讲人王鼎杰全新力作,打破通史套路,摒弃娱乐戏说:
★复盘七强生死牌局,跳出同盟国、轴心国阵营的正邪二分法,全面描绘七强国纵横捭阖的历史过程。
★聚焦关键人、事、物,重审二战背后的波谲云诡,破解列强胜败密码。
★深度解读大国博弈,以知彼求知己,思考中华崛起所需的大战略思维,普及适合大众的大战略智慧。

内容简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历史篇章中,同盟国、轴心国的正邪对峙已经尘埃落定,但回顾彼时的动荡岁月,背后的波诡云谲仍鲜为人知:
张伯伦与丘吉尔如何先后维护江河日下的大英帝国?一战惨败的德国如何在施特雷泽曼的运筹帷幄下重获生存空间,又是如何在希特勒的领导下走向覆灭?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是否真的一无是处?外强中干的意大利的二战之路能否被改写?日本为何会自灭于军部内耗?苏联怎样凭借“斯大林式战略”改变欧亚大陆地缘版图?美国如何审时度势,介入战争,赢得全球霸权?
…………
知名青年学者王鼎杰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解读。国之重器,不会轻易示人。通过描绘二战中英、德、法、意、日、苏、美的明争暗斗,剖析七强国各自的战略思维,本书试图还原当年胜势未定的生死牌局,重新解读关键的人、事、物,破解各强国的兴衰密码,以知彼求知己,反思我们中华民族的利弊得失。

作者简介

王鼎杰,知名青年学者,凤凰网“鼎力推鉴”系列讲座主讲人。主要研究领域:战略学、中国传统史学、战争史。著有《当天朝遭遇帝国:大战略视野下的鸦片战争》《李鸿章时代》《复盘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对抗十五局》等,译有《民主的理想与现实:重建的政治学之研究》,策划 “地缘战略经典译丛”。

目录

引言 细思极恐的二战史
英国:落日之路上的日不落帝国
百年错看张伯伦
“绥靖”的战略真相
东方战线的崩解
丘吉尔临危受命
孤军的抉择
重开新局
震荡全局的误算
“第二战场”明争暗斗
曲终奏雅,火种不熄
德国:为美苏争霸奠基的国际纵火犯
谁埋下了二战火种
德意志复兴路在何方
“轴心国”与“四大泛区”
外交胜利,内政失控
狂人登场
夺权之路
元首的豪赌
坠入深渊
法国:屡出奇谋的衰落大国
法国的战略难题
暗藏玄机的防线
惊天奇变
棋差一着
大败局
危急关头,两面下注
在大国夹缝中凯旋
日本:死于制度内伤的东方土豪
搅动太平洋的美日角力
拖后腿的制度内伤
得失参半的石原狂赌
危机中的转机
差之毫厘的松冈外交
彻底失败的战略突围
善败者的最后反击
意大利:武力贫血的大战仲裁者
罗马,还是砝码?
不自量力的入局
迷失的大战仲裁者
沦为附庸,反水失利
半岛国家,命运殊途
苏联:震撼欧亚的外交魔术师
一堆烂摊子
两大战略遗产
斯大林式战略
外交魔术师
抽别人的梯,登自己的顶
独立巅峰,高处不胜寒
从顶峰跌落
艰难的再崛起
不堪重负的帝国
美国:转动全球的离岸平衡手
“孤立主义”的真相
从陆权西进到海权西进
英国霸权动摇的危与机
大国斗智
面临孤立的美国
全力奋战
大逆转
美苏暗战
控局
大战略之胜
后记 大国崛起需要大战略
主要参看书目

精彩书摘

  《二战大牌局:七强国的战略博弈》:
  英国:落日之路上的日不落帝国
  在20世纪初的列强俱乐部中,英国的地位无疑是最为显赫的。
  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若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①算起,大英帝国操控欧洲均势前后已有二百余年;如从拿破仑战争(1803—1815年)结束算起,全球处于大英帝国治下和平亦达一百余年。虽然这个帝国鼎盛时期人口也不过四千七百万,但却控制着五十块殖民地,统治着约四亿四千万人口(超过当时中国的人口总数)和三千五百三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超过日后苏联的国土面积),并因为领土环绕全球而号称“日不落帝国”②。
  曾几何时,“日不落帝国”走上了落日之路。正是这老霸主的日趋衰老,引发群雄争抢世界霸权的冲突,构成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诱因。而英国霸权的没落及其殖民体系的瓦解,又是二战的一个重大结果。理解英国为什么衰落,及其应对衰落的大战略运作,也就不再只是理解其一国成败得失的关键,而是理解整场二战的重中之重。
  百年错看张伯伦
  1938年9月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从慕尼黑返回伦敦。面对充满期待的大众,他挥舞着一张纸,满怀信心地宣称,他带回了“一个时代的和平”。
  就在此五个月前,德国宣称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苏台德地区①的日耳曼人遭到种族迫害,为了解决这一人道主义危机,德军已经做好军事解决的一切准备。转瞬间,大半个欧洲都陷入战争阴云之下。
  危急关头,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出面斡旋,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Edouard Daladier)与德国元首希特勒在慕尼黑进行了高峰会谈。经过紧急磋商,英法决定“劝说”捷克斯洛伐克代表顾全“大局”,通过放弃苏台德地区的主权换取欧洲的和平。作为交换,希特勒以条约的形式郑重承诺,此后他不再提出新的欧洲领土要求。英德与法德之间还分别签署了共同宣言,决心用协商办法处理一切问题,“永远不再投入彼此之间的战争”。
  张伯伦在伦敦挥舞的那张纸,就是有希特勒签名的承诺书。正是靠了这承诺,张伯伦才敢于宣称,他带回了一个时代的和平。
  可是,这“时代”也真是短暂。仅仅半年后,希特勒就肢解了残余的捷克斯洛伐克,展开了新的领土扩张。又五个月之后,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灯火管制政策之下,欧洲大都会的万家灯火相继熄灭,取而代之的是防空洞里的窃窃私语,是集中营里的格杀勿论,是“闪电战”的横扫千军与全世界的合纵连横。
  暗夜中,两种声音越喊越响,至今不息。
  一种声音怒斥张伯伦的愚蠢,批判他对希特勒的轻信,更批判他对小国利益的牺牲,对侵略者的纵容。其结论是,正是张伯伦的愚蠢,加速了希特勒的崛起和二战的爆发。
  另一种声音则怒斥希特勒的不讲信义,批判他利用张伯伦的“君子可欺之以方”,放弃英德和解的大好良机,反而急于上演一场现代外交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至于张伯伦的失败,反而让人产生“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的扼腕。其结论是希特勒过于阴险卑鄙,把大家一起拽进火坑。
  这两类观点虽然立场不同,对张伯伦的评价尤其各执一端,冰火不容,却都倾向于用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一词来指代张伯伦的对德策略。“appeasement”在英文中本有安抚、缓和、姑息、纵容等多重含义。前一派用这个词,强调的是张伯伦对扩张势力的姑息、纵容;后一派用这个词,强调的则是希特勒狡黠无耻,张伯伦好心办坏事,这才把善意的安抚变为不合时宜的姑息,将追求和平的缓和化作加速战争的纵容。
  然而,大国外交从来不是绅士淑女的请客吃饭,更不是经生腐儒的道德课堂,至少大英帝国从来不搞这种外交。
  大英帝国的外交讲求的是“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英国的远东鸦片贸易道德吗?却丝毫不妨碍它二十年内连续两次打败清王朝。英国在印度的纺织品政策道德吗?却同样不妨碍这帝国因此扫清障碍,成为全球性的纺织品出口大国。
  那些一味拔高张伯伦高尚品格的人,显然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张伯伦作为这帝国的掌舵人,虽然在公开场合喜欢扮演一种忠厚有余的绅士形象,实则对现实主义外交熟稔于心。这可由他留下的大量日记、信函、会议纪要证明。其倚重的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伯爵(Halifax)曾被丘吉尔亲封谐音绰号“圣狐”(holy fox),同样是权力外交的超级高手。哈利法克斯嗜好乡间狩猎,虽无左手且左臂先天萎缩,却练就了百步穿杨的硬功。一战时哈利法克斯身在行武,最终以少校军衔退役。战后出任过教育大臣(1922年)、印度总督(1926—1931年),担任过陆军部大臣(1935年6—11月),可谓文武兼资。两人均把私德和事功分得一清二楚,往往在柔弱、高尚的外表下,暗行力学外交的折冲樽俎。这样一个二人组合所推行的政策,显然不能等闲视之。
  而那些以为张伯伦无能的人,则忽视了另一个基本事实:当张伯伦接过这帝国的掌舵大权时,表面上看“日不落帝国”风采依旧,实则千疮百孔,危机四伏,早已风光不在。
  ……

前言/序言

  引言细思极恐的二战史
  在知乎上,曾经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二战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这个问题,问的人没问明白,答的人自然也就很难答清楚。
  之所以说没问明白,原因就在于,提问的人忽视了二战的复杂性,光是参战国就是一大堆。同样一件事情,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你细思极恐的,也许恰恰是别人从梦中笑醒的。别人求之不得的,或许正是你细思极恐的。
  比如,站在德国和日本的角度,细思极恐的莫过于险些被采纳的“摩根索计划”。
  所谓摩根索计划,指的是当时美国财政部部长小亨利·摩根索,在第二次魁北克会议(1944年9月11—16日)上,提出的一个处置战后德国的计划。其意在肢解德国;并彻底去工业化,让德国经济倒退一百年,变成一个无害的农业国家;还要通过强制绝育、甄别移民等方法,将德国人口限制在两千万以内。
  类似的思维也一度准备用在日本身上。只是因为美国最终发现,随着德、日的战败,英、法的衰落,苏联将成为新的头号竞争对手。德国和日本反而有利用价值,要想方设法地将之再武装。这才有了今天的德国和日本。
  转到美、英、苏的立场上,最细思极恐的,或许就是那个差点被实行的“马歇尔建议”。
  1940年,德国横扫东、北、西欧,英国岌岌可危。罗斯福准备大力援助英国抗德,却遭到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的坚决反对。马歇尔认定英国很难抗住德国的攻击,同时指出美国自身的军备严重不足,故而建议:与其浪费宝贵的资产,去援助一个注定灭亡的盟友,不如留下来强化北美防务安全。
  第二年6月,希特勒闪击苏联,罗斯福准备大力援苏。马歇尔再次以相同理由反对。
  在这两个历史关口,马歇尔的意见有一次占据上风,人类历史就将被大幅改写。如果全部采纳,我们就看不到今天的这个世界格局了。随着英、苏的战败或遭到严重削弱,美国将被轴心国阵营全面孤立在北美一隅,空有越来越多的好牌,却窝在手里打不出去!
  好在罗斯福连续两次否定马歇尔的建议,大力援助英国和苏联,才没有导致这个灾难性后果。
  顺着这个思维,站在咱们中国人的立场上,二战中细思极恐的事情又是什么呢?我想,应该莫过于德意日欲与苏联结成大联盟。
  我们知道,抗战期间,汪精卫组团投日,是轰动一时的大案。同样轰动一时的是,汪伪集团投敌未久便内部分裂,汪的两员大将——陶希圣、高宗武——叛逃香港,披露了汪精卫与日本人的卖国条约,再度震惊世界。
  促成陶、高叛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起初二人幻想中日同文同种,可以共同促进亚洲繁荣,抵御苏、美等区外大国的渗透。岂料在接触过程中,二人却震惊地发现,日本人的思路完全不是按照同文同种展开的。
  日本之真意,一在制造中国的全面分裂,将之肢解为六块;二在要和苏联结盟。
  我们知道,1936年10月25日,德、意秘密签订了《德意议定书》,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联盟。11月25日,德、日缔结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跟着入伙《反共产国际协定》。接着,苏德在1939年戏剧性结盟。1940年9月27日,又有《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正式签订。条约有效期为十年,目的在于全面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新秩序。
  表面上看,1940年条约似乎就是1937年“三国反共协定”的升级版,是德意日三国深化反苏合作的量变。仔细研究条约内容,就会发现,实则不然。这次的条约与其看作是德意日三国在反苏反共道路上的深化合作,不如看做是德意日欲与苏联结盟。条约正文第五条明确规定:“德意志、意大利和日本声明上述各条款毫不影响三缔约国各与苏俄间现存的政治地位。”这显然是要和之前的三国反共协议划清界限,为与苏联结盟创造机会。日本和德国还互换了几项秘密协议书。德国答应竭尽全力促进日本与苏联结盟。
  据日本左派学者不破哲三的研究,德日之间关于势力范围划分的秘密协议中,还有特别有趣的一条,那就是约定将印度划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但如果苏联入伙,就将印度转让给苏联。(不破哲三《从“科学视角”思考日本的战争》)
  这就是为什么1940年的条约名称里去掉了反共。原因就在于,一个超越意识形态局限的新地缘联盟即将出现。
  这个联盟的目标对象非常清楚,就是英美。具体说,就是通过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联盟,在孤立美国的同时,集中力量全面肢解英帝国,重新划分欧亚大陆的势力范围,最终形成德、日、苏、美四强格局。这才是1940年条约的真相。
  试想,如果这个大联盟实现,中国的国运焉能不受影响?又如何不让后人细思极恐?
  为什么在1939年苏德会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为什么1940年出现了德意日欲与苏联结盟的迹象?又为何最终这个同盟未能形成,反而在1941年出现了苏德开战、日美开战,苏美英对抗德意日的新格局?
  这一连串问号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历史,尤其是大国博弈史,其实并非单一导演主导下的单一剧情模式,而是存在很多个导演,很多种剧本和很多种结局,最终究竟走向哪一种,是多边竞合的结果。以往,我们过于强调历史的唯一性和必然性,而忘记了历史的多变性和动态性。我们又过于站在小国、弱国的单一立场上看问题,而忘记了大国、强国的视角。
  本书就是要站在这些大国、强国的立场上,运用战略思维,重新来看二战史,进而通过二战史,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近五百年来的大国兴衰历程。
  我们并非完全认同这些大国、强国的立场,而只是借其视角,看到一幅更全息的历史景象,进而找到一个检讨大战略分析法的样本库,一部讲授大战略思维的活课本。
  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实质就是我们已经重新成为了一个大国。但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的大国,都要先明白其他大国事实上干了什么。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如我在《复盘甲午》里早已指出的那样,最终真正能推动这个世界良性发展的,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和懂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希望这部书,能成为我们重新认识二战、认识世界,了解大国博弈、了解战略思维的入门读物。




















二战大牌局:七强国的战略博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二战大牌局:七强国的战略博弈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二战大牌局:七强国的战略博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二战大牌局:七强国的战略博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精彩

评分

不错,值得一读。

评分

满意满意满意

评分

书不错,没买后悔。希望作者继续努力。

评分

精彩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写的很好 让你领略从不同的角度看二战 受益匪浅 发散思维 值得一看 目前还没看完 到时候再追加

评分

很喜欢王老师,买来学习学习,包装完好

评分

一直听凤凰视频的鼎力推鉴,王鼎杰的战略思维,干货慢慢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二战大牌局:七强国的战略博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