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1.100天的贴身记录,100天的口述回忆,浓缩南怀瑾传奇的一生
2.作者为南怀瑾亲自指定为其写口述传记的一人。
3.一本近距离记录南怀瑾临终前的生活和情怀,回顾总结南怀瑾生平的著作。
4.记录南怀瑾口述的许多珍贵往事,早年在川的从政、参学等传奇故事;晚年的文化教育活动;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南师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教育等问题的开示。
5. 温家宝评价南怀瑾:“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谨向先生亲属表示慰问。”
6.六小龄童追忆南怀瑾:“我对南怀瑾先生一直敬仰有加,曾读过他的《论语别裁》《老子他说》等著作,他的形象、气质都深深打动了我,能感觉到他是个谦虚、和蔼、有涵养、学问渊博的老人。很多网友都说南怀瑾先生与我长得很像,就像我们家族的前辈,这是我的荣幸。”
7.报纸评论本书:“既有南师口述的忠实记录,又有作者客观的侧面描写,加上许许多多与南师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的故事,使得本书血肉丰盈,角度多变,南师的形象便在这精巧的编织中逐渐浮现,逐渐清晰。让我们暂时合上厚厚的典籍,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南师的儒雅睿智。如今,大师远去,揖别众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8.网友评论本书:“这本书名字里的时间是最后的100天,但书中所述,却不只是南师的100天,而是南师的一个时代。于是,虽不能邂逅这万人敬仰的一人,却可进入这一人所构建的传奇和世界。”
本书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去世前一百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
谈传记:南先生说:“这些年来,很多人都想写我的传记,我都没有同意。因为我怕他们把我的传记写得太实太死,写得不食人间烟火。我想要的传记是: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有文学性、趣味性、可读性,这样子才好玩。我每天讲一段我的经历,先把它整理出来,然后根据口述,再写成传记,肯定会非常好看。”
谈故交:南师说:“感谢你邀请我回四川。对不起,人怕老,老了以后,当年的老朋友一个个都没有啦,找不到老朋友了,跟很多人坐在一起,都无话可谈了。”
谈政治:南师说:“回去的那天晚上,我跟父亲睡在一张床上。到了半夜,父亲翻来覆去睡不着,忍不住问我;‘如今天下大势究竟如何?’我说:‘共产党一定会统一中国。’”
谈修行:我也曾向南师请教走路的方法,南师说:“好的方法就是抬腿时像老虎那么有力,落地时像狸猫那么轻柔,落地时意念中要让脚尖紧紧抓地。快走的时候,全身要放松,双手要自然甩动,甚至可以甩到与肩平,很自然的,你会越走越快,血脉越畅,经络越通,然后就会感觉到好像御风而行,要飞起来了。
谈教育:什么叫人生?生存。生存,具体地讲就是生活,就是衣、食、住、行,怎么样穿衣服,怎么样吃饭,怎么样睡觉,这些生活都是教育,处处要规矩、礼貌。把生活处理好了,就是你们这四年所学这一套,这是基本,你的人生基础就稳定。拿这个影响父母,乃至出去读别的学校,照样影响别的同学、朋友,到社会上造就社会他人,你就成功了。
王国平:70后代表诗人、著名作家。四川江油人。现居四川都江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省作协报告文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都江堰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奎光书院院长。著有畅销书《现在的我们——“5·12”大地震幸存者口述》《挽歌与颂辞》《琴歌》等作品,作品曾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四川省社科奖、金芙蓉文学奖等。
001引 子 南缘
013第一章 一湖涛声忆初逢
031第二章 太湖三万六千顷
041第三章 月在波心说向谁
057第四章 只缘一会灵山后
079第五章 师为教育试耕田
097第六章 声情并茂唱川剧
107第七章 更向荒唐演大荒
121第八章 我为南师做川菜
139第九章 于细微处识南师
155第十章 “人民公社”故事多
169第十一章 心随帆渡蜀山青
189第十二章 南师“骗”人办女学
203第十三章 南师眼中三首诗
217第十四章 楼成人去散亦聚
233第十五章 中西交流一使者
245第十六章 一瓢一笠走他乡
255第十七章 隔海忆旧已沧桑
267第十八章 五百年来第一人
287第十九章 一百年来春梦痕
311第二十章 肠断沧溟魂梦中
第六章声情并茂唱川剧
二
晚饭时,大家天南地北地闲话。
无意中大家说到了一个话题:英雄!
南师说:“我为什么不想当英雄呢?那是因为我看了川剧之后就不想当了,我才明白了什么叫英雄!”南师突然兴起,与我们谈到了川剧,并兴致勃勃地当了一回票友,为我们即兴演唱了几段70年前他在川居留时听过的川剧段子,南师一口“川腔”又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锣鼓声声的川剧舞台上。
20世纪40年代,是川剧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成都当时有“三庆会”“进化社”“永乐班”“泰洪班”等名剧团,涌现出了阳友鹤、康芷林、萧楷成、周慕莲、浣花仙、静环、张惠霞、许倩云等著名川剧艺术家,真正是名班云集,名角荟萃。南师在四川十年的日子里,有时会去成都的几个剧场听川戏。
南师说,川剧语言之幽默,充分体现了四川人的诙谐风趣与他们的人生哲学观。他说有一回他去看戏,演的是三个山大王。
第一个山大王一登场,在锣鼓喧天后的开场白中,先不说自己劫富济贫的英勇事迹,而是直接幽默起来了,“他是怎么幽默的呢?”于是,南师模仿山大王声情并茂地唱道:
独坐深山闷悠悠,
两眼盯着帽儿头。
若要孤家愁眉展,
除非是——
南师又跟着帮腔:“除非是——豆花拌酱油。”“你看四川人好幽默。怎么才能让我愁眉展,只需要有一碗豆花拌酱油就行了。”他怕同座的人不懂四川话“帽儿头”是什么意思,就解释说帽儿头就是大碗的白米饭,堆得冒尖的那种,像给碗戴了顶帽子,而且要冒到鼻尖下的那种才好。
南师又说,然后,在一阵锣鼓喧天中,戏台上出来第二位山大王,威风得很啊,吹胡子瞪眼,也来了一段唱。说着,南师微闭双眼,字正腔圆地唱道:
小子的力量大如天,
纸糊的灯笼打得穿。
开箱的豆腐打得烂,
打不烂的——
“打不烂的是什么呢?你们可能猜不到。”南师说道,然后唰地一下站起来,双手握拳做打状——右手握拳高过头顶,左手握拳护在胸前,双目精光四射,直视前方,异常陶醉地接道:
“打不烂的——除非是豆腐干。呵呵呵,把我笑安逸了,我恍然大悟到四川人的幽默哲学观,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称帝称王,他原始的人生意义,第一是为了吃饭,所以伟大的本领和成就,不过是‘纸糊的灯笼打得穿’而已。”一个自诩盖世无双的绿林好汉,什么都能打烂,居然打不烂一块豆腐干,这个牛吹得太大了吧!听者都哈哈大笑起来。
三
南师还回忆起了他在灵岩寺中听川剧的往事。那是1942年秋天,南先生和恩师袁焕仙在山上参禅。袁焕仙不仅是一代佛门宗匠,而且热爱文学和戏剧,虽然参与军政多年,然而才情不凡,他以《水浒传》中“鲁智深醉打山门”的故事为原型,写了个川剧剧本《醉后之光》,豪气干云,文采斐然。
南师说,当时灌县有个老先生名叫师竹君,是当地耆宿,1915年,曾和申介屏、官玉章、贾克卿、袁焕仙等一起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回灌县后当了县城里袍哥的舵把子,在南街开设了灌县最早的一个公堂(川剧堂子)“石公堂”,远近闻名,甚至名播成都府。师竹君时常在锣鼓喧天中唱川戏唱得不亦乐乎,也常去灵岩山与袁焕仙、南怀瑾相会。
某日,袁焕仙在灵岩寺中摆设素筵,师竹君在川剧的锣鼓声中,把酒临风,慷慨悲歌,击节演唱《醉后之光》:“开大步,迈出了天王宝殿,三门外,铺遍了锦绣江山。碧澄澄,江天高,晴空如练,风洒洒,过桥西,夹道楩楠。近溪头,水清浅,游鱼出现,池塘内,浮睡鸭,交颈而眠。望广陌田畴片片,耸高林,红叶翩翩,木落惊秋鹰眼乱,猿猴戏树打秋千。行上了山垭越岩畔,衰草如茵,石若盘,就盘石放下了身心一片……”
师竹君虽已73岁,然而其唱腔潇洒清逸,音绕屋梁,抑扬开合,各尽其韵。据南师回忆,当时他和杨光岱、释通宽等听得“如醉如痴,如万壑鸣风,如银河泻影,如游钧天,如一切,总如而总不如”。
忆及七十年前的旧事,南师忍不住击桌而唱:
佛座拈花余贝叶,樽前含笑看人头(哇)。琴剑埋光易,英雄寂寞难,西风黄叶交乱,等闲吹过了十二栏杆……
此刻,虽然没有锣鼓伴奏,虽然没有唱者帮腔,但是南师却已经陶醉在袁老师《醉后之光》的川剧韵律里,他轻闭双眼,面带微笑,口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唱道:“琴剑埋光易,英雄寂寞难啊,琴剑埋光易,英雄寂寞难啊。”众人也沉醉在南师苍凉慷慨的川剧唱腔里,默不作声,生怕打断了他长长的思绪……
“琴剑埋光易,英雄寂寞难!”成了南先生对恩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川剧《醉后之光》的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刚刚付出不计较就会发光哈哈
评分好书,值得大家好好看看。
评分不错,下次继续购买
评分一次买了好多本,都是想看的书籍,京东购物又快又方便,还很实惠,赞。
评分。。。。。。。。。。。。。。。。。。。。
评分好評,好評,好評,好評。
评分正版,不错,一直在京东买书
评分南师一生的精髓巨著值得看看!
评分包装无损,娃还小,囤着,书太多看不过来,买书是一种病。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