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幅《所罗门的判决》,将几个互不相关的案件串联到了一起。凶手本为一人,但所有线索却都指向了不同的嫌疑人。
警方一筹莫展之际,没想到实习警员李兴雯竟然请到了推理奇才周瞳来帮忙,并令陷入死局的案件有了新的转机。然而,纵使周瞳倾力相助,却还是没能阻止更多的人牵连其中。更出人意料的是,那些看似无辜的被害者,他们的面具之下竟然隐藏着更深的罪孽……
于雷,毕业于湖北经济学院,现任职于某广告公司文案总监。2005年首次发表长篇魔幻小说《魔道传》,风靡一时,点击量过百万。出版后成为当年畅销魔幻小说。
2007年创作周瞳探案系列小说第一部《死亡塔罗牌》。现已改编成网络连续剧,将于近期开机拍摄。后陆续有《血符》、《烧纸人》等作品,也有望近期拍摄。
第一章 你知罪吗 001
第二章周瞳 013
第三章袭击者 028
第四章该死 039
第五章混蛋 054
第六章 交错 071
第七章 迷途 086
第八章棋子 099
第九章反击 117
第十章好奇 132
第十一章情欲 147
第十二章 选择 165
第十三章 营救 180
第十四章面对面 191
第十五章故事里的事 211
第十六章龙潭虎穴 224
第十七章 勐拉 240
第十八章潜入 256
第十九章阴阳 268
第二十章 王牌对底牌 278
第二十一章 所罗门的判决 296
第二十二章 开始还是结束 306
尾声 320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阅读体验,那一定是“结构精巧”。这本书的布局绝非线性发展那么简单,它采用了多重时间线和不同叙述者的视角进行交叉对比,每一次视角的切换,都像是在拼凑一幅被打乱的复杂马赛克。一开始会让人感到些许迷失,信息碎片散落在各个角落,但正是这种看似混乱,最终汇聚成了一个无比清晰、令人震撼的整体图景。作者似乎对叙事结构有着近乎偏执的迷恋,他精心设置了无数个“灯塔”——那些看似不重要的伏笔或重复出现的意象——引导着读者的注意力。这种需要主动参与到逻辑重建过程中的阅读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参与感和智力满足感。当所有线索在最后几章猛烈碰撞、完美契合的那一刻,那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是其他平铺直叙的作品所无法给予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个设计精良的智力迷宫,需要读者全神贯注才能找到出口。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对我触动最深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性中那些难以言喻的“灰色地带”的坦诚。它没有将人物塑造成非黑即白的极端样本,而是深入挖掘了在极端压力下,即便是最善良的人也会产生的自私、怯懦和妥协。这种对复杂人性的深刻剖析,远超出了道德审判的范畴,它更像是一种带着同情和理解的审视。书中的对话尤其精彩,常常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充满了试探、防御和潜台词。你不得不去揣摩那些没有说出口的话,去理解角色做出某种“错误”选择背后的驱动力,往往是那些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压抑的欲望和恐惧。这种坦诚,有时候读起来是令人不适的,因为它逼迫你直面自己内心深处那些不那么光彩的部分。但正因如此,它才显得如此真实、如此具有力量,它成功地将读者从一个被动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被迫进行自我反思的参与者,这种震撼是持久而深刻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就像是夏日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来得猛烈而让人措手不及,但淋漓尽致之后留下的却是泥土翻新的清新感。我得说,作者在人物塑造上花费的心思绝对是超乎寻常的。那些活生生的人物,他们的每一个犹豫、每一个选择,都像是经过了无数次内心挣扎的产物,绝不是扁平的符号。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沉默的主角,他的那种隐忍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深植于骨髓的对局势的深刻洞察,每一次的沉默都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去回味那些看似不经意却暗藏玄机的对话。文字的肌理非常细腻,就像是精工细琢的丝绸,触感丰富,光泽多变。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直白地将情感倾泻而出,而是用一种非常克制、近乎冷静的笔调,将那些汹涌的情感暗流推到读者面前,需要我们自己去捕捉和解读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微小颤动。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留白,它给了读者足够的空间去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去填补那些未被言明的空白,使得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发现,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环境和氛围的营造,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它不是那种靠大场面堆砌的叙事,而是通过对细节的极致捕捉,让你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特定的时空之中,空气里的湿度、光线的角度、甚至微小的气味,都清晰可辨。我记得有一段描写黄昏时分主角穿过一条老旧的巷子,那段文字的画面感之强,让我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回声。作者的用词考究,充满了对感官体验的调动,他似乎拥有某种魔力,能将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感受。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使得角色的内在挣扎不再是抽象的心理活动,而是与外部世界紧密耦合的真实痛感。它拒绝平庸的描述,坚持用最精准、最有冲击力的词语去构建场景,使得即便是最日常的场景,也被赋予了一种近乎神圣的仪式感。读完之后,那种场景的残留感非常强烈,仿佛我只是从故事里暂时抽离出来,而那个世界还在那里持续运转着。
评分读完这本小说,我的脑海里久久萦绕的,不是那些宏大的情节冲突,而是一种近乎哲学层面的困惑与反思。作者对于“真实”与“表象”之间那条模糊界限的探讨,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妙。他似乎并不急于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或道德评判,而是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不断地在舞台上抛出新的谜团,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框架。你会发现,那些你本以为坚不可摧的信念,在故事的某个转角处,会突然崩塌,露出背后赤裸裸的不确定性。文风上,它呈现出一种近乎冷峻的克制美学,句子结构常常出乎意料地拉长或骤然缩短,模仿着角色在巨大压力下的呼吸频率,读起来既有一种现代主义的疏离感,又包裹着古典叙事中那种对人性深渊的探索欲。这本书要求读者拿出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去跟随它蜿蜒曲折的思路,但最终的回报是丰厚的——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一种不再轻易相信任何既定标签的清醒。对我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马拉松,而非轻松的散步。
评分好!快!靓!正!赞!
评分质量很不错,也没有什么印刷不清楚的地方
评分赞
评分还没打开看,不知道怎么样,读完再说
评分东西收到了,京东买书真是没的说,发货快,送货也快,而且活动多,真的挺划算的。
评分别人介绍这本书很好,还没有看,纸张不错
评分还没看,包装精美不错,买书就选京东
评分好看
评分好!快!靓!正!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