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音樂批評學作為音樂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其元理論建設一直滯後於批評實踐。20世紀80年代我輩關於這些問題的思考,僅僅是初步的,既不係統也不深入。後來受大氣候影響,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漸漸淡瞭。前些年批評界重新談論這個話題,並有馮效剛《音樂批評導論》-書齣版,做瞭一些鋪路石子的工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混沌問題,我在該書序言中說瞭一些,想必你已經看到。我本人早在80年代初期便已關注這個問題,且也作瞭一些思考,積纍瞭一些資料,寫過一些文論,但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一直無暇靜下心來,把這些思考物化為著作。如今,這一極為重要、極有價值的學術使命在你手中完成,作為你的同行和朋友,我感到由衷的欣喜和欽佩。
根據我粗讀一遍的印象,大作對音樂批評元理論的思考,視野廣闊、資料宏富、自成係統,在論題的取域、篇章結構及標題設計諸方麵多有發明,有史有論,有理論高度也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其完整性、闡述深度已經超齣國內同行,具有無可置疑的創新性和開拓性。對大作所取得的種種學術成就,當然要在仔細研讀和分析之後纔能作齣有說服力的評價,但我現在就可以對你說,大作的完成及其可以預期的齣版,已經使你在國內同行中脫穎而齣,站在瞭音樂批評學領域的學術*前沿。
作者簡介
明言,博士、教授。中國音樂評論學會秘書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論評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傢協會音樂舞蹈藝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專職研究員。曾任星海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嶺南音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現任《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常務副主編。曾獲寶鋼教育奬、亞洲當代文化研究會華文奬、中國文聯文藝評論奬、魯迅文藝奬、中國音樂金鍾奬理論評論奬等。發錶論文百餘篇,齣版音樂批評、音樂史學專著6部,承擔13項省部、國傢規劃項目。
目錄
序:關於明言《音樂批評學》的一封信居其宏
緒論“音樂批評學”芻議
一、“音樂批評學”是一門亟待設立的學科
二、音樂批評學的研究對象和本質屬性
三、音樂批評學的基本範疇和學科體係
四、不是結語的結語
第一章 音樂批評的本質論
一、批評本質如是說
二、音樂批評謂何?
三、音樂批評何謂?
第二章 音樂批評的功能論
一、批評功能的諸傢學說
二、音樂批評的調節功能
三、音樂批評的文化使命
第三章 音樂批評的主體論
一、批評傢的社會屬性
二、批評傢的思維方式
三、批評傢的學識人格
第四章 音樂批評的對象論
一、音樂的“物化”文本
二、音樂的“動態”文本
第五章 音樂批評的標準論
一、批評標準的本質
二、批評標準的屬性
三、批評標準的設定
四、批評標準的應用
五、批評標準的嬗遞
六、我們的標準觀念
第六章 音樂批評的形態論
一、批評形態的樣式
二、批評形態的類型
三、批評形態的特徵
四、批評形態的屬性
第七章 音樂批評的方法論
一、批評方法形而上
二、批評方法的模式
三、方法論基本準則
第八章 音樂批評的操作論
一、批評操作的原理
二、批評操作的程序
第九章 音樂批評的發展論
一、音樂批評的自身性因素
二、音樂藝術的實踐性因素
三、音樂批評的社會性因素
第十章 中國音樂批評史綱
一、音樂批評的萌芽期
二、音樂批評的成熟期
三、音樂批評的深化期
四、音樂批評的轉型期
第十一章 西方音樂批評史綱
一、音樂批評的萌芽期
二、音樂批評的確立期
三、音樂批評的多元期
跋:何時何處不批評?
——就音樂批評的對象問題與居其宏先生商榷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音樂批評學(修訂版)》:
綜上所述,古今中外的這些批評傢對藝術批評的靈性創作本質的認識是有道理的,也是非常深刻的,在中外各個曆史時期的批評文獻中,可以找到大量的實例為這種理論作注。問題是,如果把藝術與批評畫蔔等號的活,就極易混淆兩者之間的界分,造成實際的混亂。這樣,也就不利於藝術創作與藝術批評各自相對獨立的發展。
2.“理性分析說”
這種學說強調的是藝術批評的理性分析和實證研究的科學屬性,進而,把藝術批評視為一門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這種觀念,在19世紀和20世紀的中國以及西方都有著廣泛的影響,並且在當代中國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
古希臘時期的著名哲學傢、詩學傢亞裏士多德,在論述悲劇、音樂等藝術的社會功能時,就是以科學的態度與方法,把這種論述建立在謹慎的心理學分析的基礎之上,從而開瞭藝術批評理性分析科學化的先河。俄羅斯著名的詩人普希金在他的《論批評》中,就鮮明地提齣瞭“批評是科學”的口號。他是這樣展示自己的批評本質觀的:“批評是科學,批評世界是文學藝術作品的美和缺點的科學。它是以充分理解藝術傢或作傢在自己的作品中所遵循的規律、深刻研究典範的作品和積極地觀察當代突齣的現象為基礎的。”④普希金的“批評是科學”的理論,在批評理論的曆史上,首先明確地提齣瞭批評的理性分析的本質。其後,彆林斯基、勃蘭兌斯、S.佩韋、車爾尼雪夫斯基、丹納、杜勃羅留波夫等人,就是依照此種本質論進行瞭他們卓越的批評實踐,從而為這種理論寫下瞭輝煌的注腳。之後,理論傢稱他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批評的時代”。而普希金關於批評本質的學說,也就成為開啓這個時代的一個理論標誌。
……
前言/序言
接讀大作軟盤,喜不自勝。遂放下手中一切寫作任務,花去整整三天一氣讀畢,並用兩天時間掩捲沉思。現將一些零星讀後感寫在下麵,供你參考。
音樂批評學作為音樂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其元理論建設一直滯後於批評實踐。20世紀80年代我輩關於這些問題的思考,僅僅是初步的,既不係統也不深入。後來受大氣候影響,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漸漸淡瞭。前些年批評界重新談論這個話題,並有馮效剛《音樂批評導論》-書齣版,做瞭一些鋪路石子的工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混沌問題,我在該書序言中說瞭一些,想必你已經看到。我本人早在80年代初期便已關注這個問題,且也作瞭一些思考,積纍瞭一些資料,寫過一些文論,但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一直無暇靜下心來,把這些思考物化為著作。如今,這一極為重要、極有價值的學術使命在你手中完成,作為你的同行和朋友,我感到由衷的欣喜和欽佩。
根據我粗讀一遍的印象,大作對音樂批評元理論的思考,視野廣闊、資料宏富、自成係統,在論題的取域、篇章結構及標題設計諸方麵多有發明,有史有論,有理論高度也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其完整性、闡述深度已經超齣國內同行,具有無可置疑的創新性和開拓性。對大作所取得的種種學術成就,當然要在仔細研讀和分析之後纔能作齣有說服力的評價,但我現在就可以對你說,大作的完成及其可以預期的齣版,已經使你在國內同行中脫穎而齣,站在瞭音樂批評學領域的學術最前沿。
由於音樂批評學的學術建設事關這門學科未來發展的大局,也由於你這部著作可能引起的廣泛社會影響,我覺得有一些問題應當坦率提齣來和你討論。
1.關於“音樂批評”的定義
你在“緒論”給齣的定義是:什麼是我們所理解的音樂批評呢?質而言之:當下現實生存著的人,對人類既往的、現實的音樂活動及其成果所進行的個性化評價活動,就是音樂批評。音樂批評就是以文化學、哲學、美學、社會學、曆史學、工藝形態學等單純的或綜閤性的理性眼光,來審視音樂的現實事項與曆史事項(理念、活動、音響文本與符號文本等)張揚批評傢主體意識的一種理性思辨活動。它是將文化、藝術、音樂基礎理論研究的成果,有機地應用於音樂審美評價、曆史評價等實踐的一門應用性學科。
這個定義對曆代論傢關於音樂批評的當代性、即時性特質重視不夠,但我以為,正是這一點和“評價”共同構成瞭音樂批評區彆於其他學科的質的規定性。肯定並強調這一點對於界定音樂批評至關重要。把既往的、曆史的音樂事象(關於“事象”這個概念,下文再談)也納入到音樂批評範疇中來,從而導緻這個定義失之太寬。如果這個定義到“理性建構活動”止,那麼它與“音樂學”的定義就無甚區彆瞭。既往的、曆史的音樂事象,不應是音樂批評的對象,否則,極易把音樂批評與其他學科的專門研究混淆起來。比如,當代人對於孔子音樂思想的研究和評論,可以歸入史學研究或美學研究領域;當代西方人對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人的研究和評價,可以歸入史學研究或創作研究領域;等等。音樂批評應當有自己的邊界,盡管這個邊界也會有它的模糊和交叉,但若沒有起碼的邊界,也就使事物失去瞭它自己的質的規定性。你在本書中把許多屬於其他學科的研究和評價活動統統歸到音樂批評中來,例如你在論述音樂批評的文化使命時提齣的“遺産”說,以及關於門德爾鬆“發現”巴赫其源蓋齣於此。而這個“遺産”說是完全不能概括學堂樂歌時代音樂批評對於現代音樂教育的促進作用的,你在這個地方舉齣的其他一些例子亦然,因為它們絕對不是遺産,而是現實的或未來的成果。
此外,這個定義在錶述上不夠精煉。既然是定義,就必須以極其精煉準確的語言揭示對象的本質特徵。我在各地以音樂批評為題講學時曾就此給過一個定義:
以普遍的人文知識、審美經驗為內在尺度,對當代一切音樂現象進行鑒賞、研究、分析並作齣即時性的審美評價或曆史評價。這個定義不一定準確、科學,僅供你參考。
音樂批評學(修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