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月亮是人類在太空中最近的鄰居,你對它的所有好奇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本書是探討人與月亮關係的力作,講述人類幾韆年來是如何在月亮的啓發下生活、思考、探索、創造的曆史。
從古人觀月的想象和詮釋到現代科學的探索和驗證,科學、詩歌、神話等量齊觀,自然與文化兩大主綫並肩而行。此外,書中還輔以許多取自古老典籍乃至科幻小說等的配圖,充分展現瞭這顆星球是如何不斷啓發人類的想象力,終至成功登月的全過程。
布倫納是一位非虛構作傢,他鮮少拿一堆術語轟炸我們,卻處處流露齣對主題的精通。在進行瞭廣泛而全麵的調查後,他用文字構建瞭一個令人驚奇的舞颱:上演著月亮與療愈、儀式有關的神秘故事,舉行著橫跨幾個世紀科學傢談論月球的思想盛宴,敘述著冷戰時期月球影片的曆史……
貝恩德·布倫納 (Bernd Brunner),德國著名跨領域作傢,風趣博學,其作品特色是讓科學知識穿行於文化史之中,且搭配眾多精心收集的罕見圖片,著有部曆史、科學、文學暢銷作品。散文集《伊斯坦布爾的野狗》入選2013年美國zui佳旅遊文學奬(The Best American Travel Writing 2013)。
第2章 對月遐思
我們對月亮的瞭解,如同一場正在進行的討論,不斷有人提齣新發現和事件。每個世代對於月亮是什麼、月亮的意義以及象徵,各有他們的集體感知。如同科學史專傢史提芬?托爾明(Stephen Toulmin,1922—2009)和茱恩?古德菲爾(June Goodfield)在《天堂的結構》(The Fabric of the Heavens)中所說,試圖由以往某個時代重建這個共同意義場域的努力告訴我們,我們「麵臨的,不是沒有解答的問題,而是沒有提齣的難題,以及尚未處理也還不瞭解的物體和事件」。換句話說,月亮不隻一個,而是許多個。每種文化各有它們的月亮。因此,為瞭試圖理解前人觀點中的月亮,我們必須試著摒除已知的所有月球知識(至少暫時如此)。唯有如此,或許纔更容易發現月亮在古人的神話傳說中、在他們自己的故事中,以及他們試圖整理曆史過程的努力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主宰與神明
該從哪裏著手呢?我們或許會想從天空中最亮的月亮和太陽這兩個天體開始。依循它們白天和夜晚的曆程,其中一者消逝時,就能看到另一者齣現。
毋庸置疑,太陽和月亮是古代宗教的核心元素。事實上在許多宗教中,它們被視為兩個主要天神。我們該怎麼理解天空中這兩個最顯眼的角色,彼此間的關係呢?在各個文化的古代傳說中,它們通常被賦予人類的角色,可能是兄妹或姊弟、個性截然不同“不相配”的情侶,或是經常爭吵又難以調和差異的夫妻等。在數韆年前印度《梨具吠陀經》(Rig Veda)的經文中,有一首詩歌贊頌月亮神和太陽女神的婚禮。而在中世紀的普羅旺斯,亞維農(Avignon)的猶太人把月亮視為遭到玷汙或邪惡的太陽,也是狼和野兔的太陽。
印度、兩河流域和埃及等氣候炎熱地區的文化,往往把太陽視為大敵,而非帶來生命的力量;月亮的地位取代太陽,成為敬拜的對象。而在溫帶地區,人類似乎很早就瞭解,太陽的熱度是植物生長和決定季節的主要因素。從這些地區開始,月亮經常與寒冷和黑暗聯想在一起。科學和宗教兩者都提高瞭太陽的地位。天文學傢發現,月光其實是月球反射來自太陽的光,基督宗教齣現則讓許多人信奉超越的神,而太陽是這個神的象徵。盡管齣現這樣的轉變,月亮依然比較可親,也比能量強烈又光芒四射的太陽,更閤於人類的尺度。如果把太陽比做我們難以測度的上帝,月亮就可說是人類能夠理解的神祇。
我們已經介紹過人類對月球「臉孔」的各種詮釋,這些形象隻要稍加延伸,就能演變成許多故事。有個德國傳說是有個人每天到森林裏撿柴,連安息日星期天也不例外。他立刻因為此罪而被送上月亮,讓世人永遠看得見,藉以警告世人,如果膽敢在地上犯下不閤律法的行為,就會被放在月亮上。
新西蘭的原住民族毛利人則有個故事,說明瞭月亮對雨和地錶水域的影響。毛利人看見的月亮形態像是一個拿著水桶的女性。這位女性是海神坦加洛亞(Tangaroa)的女兒,名叫羅娜(Rona)。有一天晚上,羅娜提著一桶溪水迴傢給小孩,當時月亮被雲層遮蔽,路上光綫昏暗。羅娜在黑暗中走著,被樹根絆倒,生氣地罵瞭月亮幾句。從這一刻開始,羅娜的族人就遭到詛咒。羅娜繼續活在天上,同樣必須把她移開纔看得見月亮。羅娜打翻水桶時,地上就會下雨。
有些證據顯示,月亮不僅在某些民族的生活和心中地位十分重要,本身也被視為生物,或與某些動物關係密切。由於缺乏書麵證據,所以我們必須依靠人工製作物品上的符號和影像,來聯想月亮可能具有什麼樣的重要性。
舉例來說,法國多爾多涅(Dordogne)地區一處洞穴入口的石灰岩上,有一幅雕刻《勞賽爾的維納斯》(Venus of Laussel),年代遠達公元前25000年。這個裸體女性人像的右手拿著一樣東西,可能是牛角,但也可能是新月。這幅雕刻以十三道刻痕構成,可能代錶一年中朔望月 的數目(以及月經周期),尤其是她的左手指嚮自己的子宮。
東邊一點,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安納托利亞(Anatolia)中部聚落加泰土丘(C?atal Ho?yu?k)的神廟裏,公牛、懷孕和月球的關聯顯而易見。牆上的灰泥浮雕描繪齣公牛的頭以及母神,母神頭上的角看來很像新月。在法國西南部拉穆泰(La Mouthe)洞穴發現的雕刻中,奔跑的牛頭上的角不僅比實際更大,而且呈扭麯狀,仿佛以更寫實的方式呈現盈虧的月亮。
目前發現的黏土和青銅公牛和月亮雕塑,年代可追溯到青銅器時代,這錶示早在青銅器時代,人類就已經開始思考本身和天空的關係。美麗的內布拉星象盤(Nebra sky disk)就屬於這類作品。這枚星象盤是在德國發現的,直徑三十二厘米,年代約為公元前一韆六百年。上麵有一個黃金裝飾物可以看成新月或日食進行中的太陽。有些研究人員甚至認為,這枚星象盤證明,青銅時代的人類已經同時使用陰曆和陽曆。
在兩河流域和亞述人神話中,月神稱為希恩(Sin),象徵是新月以及四肢綫條完美、牛角明顯清晰的強壯公牛。在希臘、中東和哥倫布時代前遺址都曾發現的雙刃斧和同心環,或許也代錶半月。
詩人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曾經說,月亮「是最多變的符號,不隻因為它是變化的象徵」。不難瞭解月亮為何在許多早期文化中,成為短暫和重生的象徵。月亮與「新」、「年輕」和、「老邁」的各種關聯,反映齣這種模式。與月亮有關的神話通常具有矛盾的特質。
月亮通常被視為具有修復和還原的能力,但有些文化也認為它可能帶來死亡。對毛利人而言,月亮是「食人者」。中亞地區的韃靼族(Tatar)則認為,月亮上住著吃人的巨人。現今巴西地區在葡萄牙殖民時期人口最多的圖皮族(Tupi),據說相信“打雷和洪水等各種威脅,都來自月亮”。
許多文化都認為人死後會飛嚮天空。在這個前提下,月亮通常是這趟升天旅程的第一階段。舉例來說,在古代印度經典《奧義書》(Upanishads)中,亡者可能選擇兩種不同的路綫,這兩條路綫都經過月亮,但其中一條會迴到地球,另一條則通往太陽,最後和梵天(Brahman)閤而為一,因此到達太陽代錶輪迴結束。月亮常被想象成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地球和太陽之間的中繼站,或是進入永恒世界的過渡地點。有些佛教寺院有“月門”,象徵由此進入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現實世界。
再來,月亮是哪個性彆?認為月亮是男性的民族非常多,包括愛奴人、安納托利亞人、亞美尼亞人、澳洲原住民、波羅的人、巴斯剋人、芬蘭人、德國人、印度人、日本人、美拉尼西亞人、濛古人、太平洋西北地區美洲原住民、波斯人、波蘭人和斯堪地那維亞人。在俄羅斯和保加利亞等某些斯拉夫民間傳說中,月亮被稱為“父親”或“祖父”。而且認為月亮是男性的民族,大多認為太陽是女性。
月亮的性彆在各種文化中,並非完全一緻。16世紀之前,“月亮”在英語中是陽性,完全符閤“月亮裏的男人”這概念。然而在其他文化中,月亮則被指定為陰性。不過我們最好記住,陰性和陽性的區彆不一定完全和一成不變。
舉例來說,在印度,指稱月亮的詞是陰性,字源與“母親”和“精神”相同,但代錶月亮的神祇是旃陀羅(這個名字現今男女通用,但發音不同),有時則是旃陀羅沙辛,也就是月神和兔子。現今在印度大陸,月亮常跟寜靜與柔和連結在一起,少女也經常嚮月亮傾訴心中所愛。
更特彆的是,在某些文化的神話中,月亮在漸圓時是男性,而在漸缺時是女性。北美地區的印地安部落認為月亮是男性,而鄰近部落卻認為它是女性。另一方麵,中國人卻十分不擅運用這些形容詞,甚至可說做不到,因為太陽和月亮在中文中是沒有性彆的;不過太陽和月亮卻經常被比做溫暖光明的“陽”和寒冷幽暗的“陰”。
就我們現今所瞭解的古代信仰,在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地球和月球都被比擬為女神。埃及人有數個關於月亮的神話,這些神話通常與繁衍有關。這些信仰崇敬生下太陽神荷魯斯(Horus)的愛西斯(Isis)。此外,埃及神祇托特(Thot)也與月亮有關。蘇美人的月神及聖城烏爾(Uhr)的守護神希恩(Sin),則是子宮和公牛的閤體。在古希臘神話中,月亮與女神賽勒涅(Selene)有關,但也與阿蒂蜜斯(Artemis)和赫卡忒(Hecate)有關。賽勒涅在希臘文中是「月亮」之意,也是月球學(selenology)這個詞和硒元素(selenium)的由來。 後來在羅馬神話中,代錶月亮的女神則是盧娜(Luna)和黛安娜(Diana),這也說明瞭在羅曼語係(Romance language)中,月亮的冠詞為何大多是陰性(法文是a lune、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是la luna,葡萄牙文是a lua等)。相反地,日耳曼民族是以男神馬尼(Mani)代錶月亮,因此現代德文中的月亮是陽性的der Mond。
公元前數個世紀,希臘哲學傢對月亮非常有興趣。事實上如同黛娜?麥肯齊(Dana Mackenzie)所說,月亮已經成為「哲學傢以及與之對抗的宇宙學的重要測試案例」。古希臘天文學傢阿那剋薩戈拉(Anaxagoras,約前500—428),是首先解釋日食成因的希臘哲學傢。他認為太陽是一塊灼熱的大石,月亮則是泥土構成的“岩石星球”;他後來因為這種思想被指為褻瀆,而被逐齣雅典。哲學傢德謨剋裏特(Democritus,約前460—370)不隻相信宇宙中有許多星球,以及所有物質都由原子構成,還提齣月球錶麵之所以有斑塊,是上頭有山榖和山脈的緣故。
亞裏士多德(前384—322)則認為,月亮代錶重要的宇宙界限,他設想有個球形外殼,把月球以內和以外分隔成兩個世界,而月球位於球殼內部。依據這個概念,由地球到月球的球體由四種元素構成,而且會創生和腐化。換句話說,這個世界有生有死以及各種變化。相反地,月球以外的球體中,則有規律環繞地球運行的恒星、太陽和行星,遵守神聖秩序的永恒定律。這些星球都固定不動,它們的運動是完美無瑕的圓形。亞裏士多德同時推斷月球一定是球形,永遠以同一麵朝嚮地球,而且月球一定比火星更接近地球,因為火星有時會被月球遮蓋。
阿裏斯塔剋斯(Aristarchus of Samos,前320—230)比哥白尼早一韆八百年,提齣以太陽為中心的太陽係理論,並且投下極大心力,運用幾何學測量地球、月球和太陽間的距離。由於他的運算方法有缺陷,因此計算結果大多與今日所知的數據相差不少,但他計算的地球與月球間的相對距離,隻有少許誤差。他估算,地球與月球間的距離大約是地球半徑的60倍,正好在月球的橢圓形軌道範圍內,因為月球軌道與地球的距離,是地球半徑的55至63倍(希巴剋斯〔Hipparchus〕進一步觀測後斷定,月球的運行軌道應該是橢圓形而非圓形)? 。
然而阿裏斯塔剋斯的模型在其後數個世紀,一直居於劣勢。希臘的托勒密(Ptolemy, 90—168)的地球中心宇宙說成為最廣為接受的理論,這套理論說,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而且和太陽同樣環繞地球運行。希臘觀測者可能是史上首先提齣月球錶麵的深色斑塊是海洋、淺色斑塊是陸地的人。一段時間之後,拉丁文開始把深色區域稱為「海」(mare),把高地稱為terrae。
希臘傳記作傢普魯塔剋(Plutarch,約46—120)的《在月球錶麵》(De Facie in Orbe Lunae)中,收錄許多關於月球的對話和針鋒相對的想法。他在書中提到,前希臘時期的阿卡迪亞人(Arcadian)想象自己是月球人,或是起源可追溯到月球尚未在地球天空齣現的「月球前」時期的民族。阿卡迪亞人藉由宣稱這樣的曆史,讓自己懷有特殊的高貴感。哥倫比亞山脈東部波哥大高地(Bogotá Highlands)上,莫茲卡或穆伊斯卡(Mozca / Muysca)?印地安人的某些部落,傳說也可追溯到月球齣現之前。
不過這些把人類曆史與月亮連結在一起的神話隻是例外,月亮在大多數神話中一直存在,而且會永遠存在下去。不過,古人相信月亮的位置有時可能改變,比如相信在魔術的協助下,可使天空中的月亮降下。古希臘喜劇作傢阿裏斯托芬(Aristophanes)曾在他的劇本《雲》中如此猜測:“如果我雇用一位來自色薩利(Thessaly)的女魔法師,如果我使夜空中的月亮消失,如果我把它像鏡子一樣裝進圓框中,再嚴密地看守著它,會有什麼結果?”
時光的見證
巴塔尼(Abu Abdullah Al-Battani,858—929)等阿拉伯天文學傢,在西方所謂的「中世紀」時潛心研究,改進瞭古代天文學傢的許多計算結果,其中也包括月球的運行軌道。阿拉伯天文學傢還發明瞭等高儀,在望遠鏡發明前協助他們測量天空。以發現光如何進入眼睛、並讓我們看見物體而聞名的阿爾哈真(Al-Hasan ibn al-Haytham,965—1039),也曾經針對月球斑塊的恒久不變和月球反射日光的特質,發錶意見。
這個時代如何推測月球和地球間的距離?七百多年前,英國傳奇聖方濟會修士,也是最早的近代科學傢羅傑?培根(Roger Bacon,約1214—1294)計算,如果一個人每天行走二十英裏,則可在十四年七個月二十九天又幾小時後,到達月球。就我們現在所知,這位太空漫步者必須行走的距離,比培根的計算多齣一倍以上,但誰會怪培根呢?他已經盡量采用當時最正確的數據瞭。
根據羅馬天主教會的教義,依照《創世紀》和亞裏士多德的學說,宇宙分成天地兩個球,在記載中,月亮(創世紀所謂的「小的管夜」)齣現於上帝創造世界的第四天,屬於天的領域,因此是神聖的,由第五種元素「以太」構成。在基督信仰係統中,與自然現象有關的古代神話,經常以不同形式齣現。舉例來說,羅馬帝國時代之前就居住在伊比利半島西部的路西坦尼亞人(Lusitanian)認為,月亮是主宰人類、蔬菜和動物界繁殖能力的女神。基督宗教齣現後,這個前基督教女神的月亮象徵,有一部分轉移給聖母瑪利亞。
古代信仰盡管依舊存在,但外在形貌隨新時代的要求而改變,而藉由這樣的改變,月亮女神的影響得以維持下去。聖母瑪利亞和月亮結閤造成深遠的影響,月亮如同上帝的母親一樣,本身不能是光的來源,而且必須純潔無暇。雖然第一個要求顯然已經隨天文科學進步而驗證,但在伽利略證明月球錶麵並非潔白光滑,而是崎嶇不平之後,第二個要求成為基督徒世界觀的一大挑戰。不過從流傳到現代的眾多同類影像看來,這個發現,並未宣告聖母瑪利亞和月球間的連結就此消失。
天主教會也削弱瞭月亮在計算年月方麵的影響力。1582年,教宗格列高裏十三世(Gregory XIII)頒布瞭以他命名的曆法,後來受到國際間普遍采用。教會視為褻瀆上帝的陰曆,被以太陽為基準的曆法取代,太陽則象徵初升的耶穌基督。格列高裏曆取代由西澤(Julius Caesar)製定的儒略曆。在西澤之前,一個月的開始和結束由月相決定。這位羅馬統治者製定的「陰陽閤曆」,同時參照太陽和月球計算一年的日數,並且訂定閏年規則,讓曆年與季節起點保持同步。
然而月亮在早期計時係統中扮演的角色,最初又是如何形成的?盡管現在我們很難想象,但許多早期人類並不認為,消失在清晨天空中的新月和幾天後齣現在晚間天空的天體,彼此有關。一段時間之後,他們一定已經開始瞭解月亮這個發光體的形狀變化永遠相同,這樣的連續性構成可辨識的重復模式,或許還形成瞭故事。
呈圓形分布的岩石構造和巨石似乎與天空有關,但它們的排列方式,可能與某些可見天體上升和落下的方嚮有關。建造時間前後長達一韆年的英格蘭南部巨石陣(Stonehenge),是這類建築物中最知名的代錶性範例。有些天文學傢猜測,建造者建造巨石陣是要拿它當天文颱,以它來預測月食。他們或許已經瞭解這些事件印證瞭宇宙秩序存在,但不一定代錶大難即將臨頭。類似的古跡還有很多。考古天文學傢亞曆山大?托姆(Alexander Thom)為瞭解釋法國布列塔尼地區卡納剋(Carnac)一排排的石柱,曾於1970年代初指齣,高聳的巨石柱與石塚連成的綫,正好對應於月齣和月落的極端位置。
這類結構的建造成本十分高昂,因此除瞭宗教理由,可能在社會和經濟上也相當重要。人類必定曾經思考地球生活的周期性,例如周而復始的夏天和鼕天、乾季和雨季,人類賴以為生的動物、采集的種子和榖物的各個生命階段,最重要的是人類本身的生存和死亡。到瞭某個時刻,月亮的變化過程似乎可用來紀錄時間。人類理解月球的消失和重現規律後,就能以月亮計日,並依照月相把日分成月份和更短的期間。馬丁?P?尼爾森在他的研討會論文《遠古時代的時間計算》(Primitive Time-Reckoning)中指齣,人類起初隻能在看得見月亮時計算時間,月亮看不見的日子則忽略不計。舉例來說,在古希臘時代,新月齣現是月份的開始,而且和月圓日同樣是假日。
某些狀況下,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還可用於指示時間,在非洲中部流傳的幾句諺語可以證明這一點。舉例來說,「月亮落在森林上」代錶月亮位於地平綫上方低處,而「月亮睡在外麵」則是黎明時天空的景象。此外,我們不能忘瞭月相變化過程的四分之一略多於七天,以現代說法而言是一星期。尼爾森認為,月亮完全符閤計時裝置的要求,理由是月亮的循環周期不長,因此我們可由月亮的形狀,以及日齣和日落時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來分辨當天是哪一天。哎呀,除瞭懷孕以外,以月份來計算時間並不普遍,因為正如尼爾森所說的,「人一輩子的月份太多瞭」。
古羅馬時代,一個月同樣依月相而分成數個部分。一個月的第一天稱為“朔日”(kalendae,源自calere,意為“溫暖”或“發光”)。更早之前,古希臘人製定齣默鼕周期(Metonic cycle),以便讓月相對應於一年中的某些日子。默鼕(Meton)是公元前十五世紀的數學傢及天文學傢,計算齣十九個太陽年相當於235個太陰月,或是6940天。十九年後,相同的月相將齣現在太陽年中相同的日期。這個周期312年的偏差僅有一天。
古埃及的天文學傢試圖統閤以恒星、月球和太陽為基準的計時係統。大約在公元前三韆年,古埃及天文學傢訂定一年為三百六十五天,一個月為三十天,每十天再分成一段段或較長的「星期」。這套係統很實用,對記賬而言格外如此,哥白尼也是使用埃及年來進行計算。然而,由於這套係統無法呈現可見月球的變化,因此與篤信宗教的民眾齣現衝突。 幾個世紀後,巴比倫人把月圓日稱為shabbatum,流亡到巴比倫的猶太人可能藉用瞭這個詞,成為猶太教的安息日(Sabbath)。彼得?華特生(Peter Watson)指齣:“安息日原本是屬於邪神剋汪(Kewan)的厄運日,所以這一天他完全不想工作。”相反地,猶太教的逾越節則是春分(三月二十一日)後的第一個月圓日。
月亮 : 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月亮 : 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月亮 : 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書本紙質非常好,很厚實。整本書都是,一麵文字配一麵圖片的形式,閱讀起來很輕鬆,文字不囉嗦,內容也很喜歡。
評分很喜歡這本書,買迴來再看看,以後留給孩子看
評分書皮是牛皮的~介紹說這是一本解開味覺成形軌跡的書。
評分書不錯,八角尖尖,很精美。
評分好評!(此評價雖有且僅有兩個字,卻深刻地錶達瞭買傢深深的祝福與刻骨的情感,可謂言簡意賅,一字韆金,字字扣人心弦,催人淚下,足可見買傢紮實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來的寫作技巧以及慘絕人環的創新能力。實在是佩服佩服!再加上以感嘆號收尾,點睛之筆,妙筆生花,意境深遠,照應前文,升華主題,把買傢的感情錶達得淋灕盡緻,給人無限感動和惆悵,有渾然天成之感,實乃評價中之極品,祝福中之絕筆。)
評分作者從地球早期生命咬下的di一口食物,談到今日的美食科學發展與味道革命。他深入廚房、超市、農場、餐廳、大型食品公司,以及科學實驗室,揭露瞭許多前沿的飲食科學研究,例如人的心智怎樣把感官感受到的味道與從人體代謝係統傳來的信號組閤起來的;甜食為什麼吃起來好吃,且容易使人成癮;為什麼有些讓某人厭惡的東西,另一個人卻覺得很美味;隱藏的味道知覺如何避開障礙到達我們的器官和係統;還有,今日大眾對於極端美食的迷戀,能說明大腦的什麼事情?
評分紙質書依然是大多數人的閱讀偏好,而通過紙質書閱讀更能激發閱讀者的閱讀興趣,並且紙質書的收藏價值也受到讀者的重視。 紙質書除瞭形式上更具真實感之外,其天然具有的文化重量也使讀者更能體會到閱讀的氛圍和趣味。因而,有人說過:“紙質書比電子書更有味道。”此味道,既是書之味,更是文化之味。 紙質書便是適閤於“深閱讀”的載體,它能夠令讀者更深入地投入到閱讀當中,並且,不僅可以提供文字之美,更可以通過圖書的裝幀、設計以及紙張的質感,甚至是印刷帶來的墨香,創造一個整體的美的氛圍。不誇張地說,這一係列的閱讀享受,隻有通過紙質閱讀纔能夠真正獲得。
評分大美地球!!!!!!!!!
評分一本關於地球曆史的科普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涵蓋瞭各個學科,非常經典。
月亮 : 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