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

中公版·2018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8064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2469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6
字数:480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2018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中公版)》是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图书研发人员在深入研究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历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编写而成。

本书每一章节都对考点进行了细致地梳理,采用双色设计,重点难点突出,“考题再现”选用近几年江西省考试真题,“知识拓展”对主体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每章后的“牛刀小试”帮助考试考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记忆。

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始终如一的支持,本书还设有“移动自习室”助力考生备考——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

内容简介

《2018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中公版)》开始部分的备考指导,对历年的考情和题型进行了分析,并对重点题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正文部分包括学科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知识两部分内容。

每一部分内容中都对重点内容进行了曲线标注,并且加入了近几年考试真题,以及必要的知识拓展,并在每章后都有相应的巩固练习。

本书是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图书研发人员严格依据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编写而成的,我们切实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大家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目录

第一部分 学科教育教学知识

第一章 学科课程标准及其解读(2)
第一节 课程性质的内容及解读(2)
第二节 课程基本理念的内容及解读(3)
第三节 课程设计思路的内容及解读(4)
第四节 课程目标的内容及解读(5)
第五节 课程内容及其解读(7)
第六节 实施建议的内容及解读(15)
牛刀小试(17)
第二章 美术概论(19)
第一节 美术的基本理论(19)
第二节 美术作品的特征(22)
第三节 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25)
第四节 艺术创作活动(27)
牛刀小试(29)
第三章 中国美术史知识(30)
第一节 史前美术(30)
第二节 先秦美术(34)
第三节 秦汉美术(38)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美术(42)
第五节 隋唐五代美术(50)
第六节 宋元美术(62)
第七节 明清美术(74)
第八节 近代、现代与当代美术(93)
牛刀小试(110)
第四章 外国美术史知识(112)
第一节 原始与古代美术(112)
第二节 古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美术(123)
第三节 欧洲中世纪及拜占庭美术(129)
第四节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133)
第五节 17、18世纪欧洲美术(142)
第六节 19世纪欧洲美术(150)
第七节 现代美术(161)
牛刀小试(169)
第五章 美术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171)
第一节 美术的相关技法理论(171)
第二节 数字艺术设计(209)
第三节 书法与篆刻(211)
第四节 建筑与园林(221)
第五节 构成设计(222)
第六节 透视学(226)
第七节 工艺美术(232)
牛刀小试(249)
第六章 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关知识(253)
牛刀小试(254)

第二部分 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知识
第一章 学科教材分析能力(256)
第一节 美术教材(256)
第二节 青少年美术学习心理分析(258)
第三节 教学目标(262)
第四节 教学重点(263)
第五节 教学难点(264)
第六节 教学过程(264)
牛刀小试(269)
第二章 学科教学设计能力(271)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271)
第二节 教学目标设计(274)
第三节 教学方法设计(275)
第四节 教案设计(279)
牛刀小试(284)
第三章 学科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285)
第一节 教学实施概述(285)
第二节 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原则(285)
第三节 小学美术教学艺术(287)
第四节 小学生的学习方法(292)
第五节 教学机智(293)
牛刀小试(294)
第四章 学科教学评价能力(296)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296)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应用与反思(298)
牛刀小试(304)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305)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06)

精彩书摘

  "■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第一节 课程性质的内容及解读
  一、课程性质的内容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
  二、课程性质的解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实和完善了对美术课程性质的认识,除了继续坚持人文性的定性外,还增加了“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这一限定语,使美术课程独有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强调,也还原了美术课程应有的面貌。课程标准还增加了“视觉性”“实践性”和“愉悦性”的定性,美术是视觉艺术,视觉性是美术存在、表现和发生作用的基本特性;实践性要求学生在美术课程中,通过练习获得能够改变媒材形态的技术;愉悦性的强调,旨在体现艺术学习活动的感性、愉悦的特征。
  第二节 课程基本理念的内容及解读
  一、课程基本理念的内容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二、课程基本理念的解读
  1.面向全体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我们承认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美术的潜能,但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艺术家,所以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要选择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不能选择过于专业的知识技能。
  2.无论是认知学习还是技能学习,都应该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美术活动本身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感觉,使他们得到满足和成功,那么他们就会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项活动。
  3.文化是美术教育的国际趋势,艺术帮助人们理解人类的古今经验,对有关文化的产物和问题作出判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该标准要求从历史的、文化的和结构的观点以及它们的结合来形成和表述对艺术作品的基本分析,鼓励学生有见识地熟悉多种文化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典范,基本理解艺术学科在总体上和各种文化中的历史发展。只有将美术作品和其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联系在一起,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解读美术作品,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从美术作品中理解人类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自身尊严的维护。关注文化与生活这一理念,主要是为了鼓励我们在实施美术课程时,将美术置于文化和生活背景中来观察、感受、理解和创造,而不是只强调技能学习,使美术课程陷入单薄、乏味的境地。
  4.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教育对于建立创新型国家来说担负着及其重要的责任,应将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美术课程被公认为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因此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要努力传播美术文化,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三节 课程设计思路的内容及解读
  一、课程设计思路的内容
  (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上述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公版·2018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公版·2018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公版·2018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公版·2018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次在京东购物,很满意,下次还会光顾。

评分

书不错,正版就是好,纸张印刷都很棒

评分

年关时候,京东最靠谱了,而且又便宜,又快,大爱。

评分

年关时,也只有京东这么快,这么晚还在忙碌,同时还这么省钱。大爱。书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

可以推荐,清晰度不错

评分

书很好,是我想要的,正版,希望自己能好好看,考上公办!

评分

优惠下来炒鸡划算~棒棒的~

评分

挺好的试卷,还有老师讲解!

评分

书是正版的,挺合适的,好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公版·2018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美术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