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标点符号规范用法19讲》主要依据《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并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对出版物中常用的17个标点符号用法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翔实的归纳和阐释,同时对常见的隐讳号、虚缺号、示亡号、代替号、标示号等的用法作了简要介绍。每一讲都遴选了大量的典型示例(其中绝大多数是作者从阅读过的书报刊中遴选所得),对标点符号的误用情形进行细致剖析,并对其正确用法作出翔实说明,同时对容易混淆的用法予以重点辨析。此外,在个别章节还穿插了“温馨提示”“标点趣闻”等内容。 内容简介
《标点符号规范用法19讲》主要依据标点符号用法. (GB/T 15834-2011)。并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对出版物中常用的17个标点符号用法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翔实的归纳和阐释,同时对常见的隐讳号、虚缺号、示亡号、代替号、标示号等的用法作了简要介绍,每一讲都遴选了大量的典型示例(其中绝大多数是作者从阅读过的书报刊中遴选所得)。 对标点符号的误用情形进行细致剖析. 并对其正确用法作出翔实说明, 同时对容易混淆的用法予以重点辨析。 此外,在个别章节还穿插了“温馨提示”“标点趣闻”等内容遴选所得),对标点符号的误用情形进行细致剖析,并对其正确用法作出翔实说明,同时对容易混淆的用法予以重点辨析。 作者简介
郭爱民,编审,工学硕士,现任东北大学出版社社长。丁义浩,副研究员,哲学硕士,现任东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目录
第一讲 绪论…………………………………………………………………… 1
一、标点的由来………………………………………………………………… 1
二、标点的发展………………………………………………………………… 3
(一) 近代标点的发展………………………………………………………………… 3
(二) 现代标点的发展………………………………………………………………… 3
三、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情形………………………………………………… 4
(一) 该用标点时没有用……………………………………………………………… 4
(二) 不该用标点时却误用…………………………………………………………… 7
(三) 该用甲标点时却误用乙标点…………………………………………………… 8
上编 点 号
第二讲 顿号…………………………………………………………………… 12
一、顿号的误用情形………………………………………………………… 12
(一) 在第一层次并列短语中包含第二层次并列词语时, 错误地都用顿号……… 12
(二) 相邻的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 中间误用顿号………………………………… 14
(三) 集合词语中误用顿号…………………………………………………………… 15
(四) 在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16
(五) 并列词语之间有连词或关联词时, 在连词或关联词前面误用顿号………… 17
(六) 在带有引号的并列成分或并列句子之间误用顿号…………………………… 17
(七) 在带有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18
(八) 在作谓语的并列动词或并列短语之间误用顿号……………………………… 19
(九) 在一些标题序号后误用顿号…………………………………………………… 19
二、顿号的使用场合………………………………………………………… 20
(一) 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20
(二) 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23
(三) 用于某些序次语之后的较小停顿……………………………………………… 23
(四) 相邻或相近的两数字连用表示缩略形式时, 数字间用顿号………………… 24
(五) 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引号之间或并列书名号之间时, 并列成分
之间用顿号……………………………………………………………………… 25
第三讲 逗号…………………………………………………………………… 28
一、逗号的误用情形………………………………………………………… 28
(一) 不该用逗号之处而误用………………………………………………………… 28
(二) 该用逗号之处而不用或少用…………………………………………………… 31
(三) 不顾内容层次而滥用逗号……………………………………………………… 32
(四) 在连接独立句子的连词前边误用逗号………………………………………… 33
(五) 误将多个句子当成一个句子而一“逗冶到底………………………………… 33
(六) 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34
(七) 在由动词“使冶或某些介词构成的句子成分中间误用逗号………………… 34
二、逗号的使用场合………………………………………………………… 36
(一) 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 36
(二) 用在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 37
(三) 用于并列的偏正短语之间……………………………………………………… 38
(四) 用于句首状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之前………………………………………… 38
(五) 用于复句中衔接紧密的并列单句之间………………………………………… 41
(六) 用于后置的句子成分之前和后置的并列成分之间…………………………… 43
(七) 用在被强调的关联词之后……………………………………………………… 43
(八) 用于句中插说成分之后………………………………………………………… 44
(九) 用在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或谓语、宾语)之后或并列成分之间…………… 44
(十) 用于并列的谓语之间…………………………………………………………… 45
(十一) 用于需要强调的并列补语之间……………………………………………… 46
(十二) 用于两层并列成分的第一层之间…………………………………………… 47
(十三) 用在某些序次语之后………………………………………………………… 47
(十四) 用在插入人物语言中间的提示语之后……………………………………… 48
(十五) 用在分句与分句之间………………………………………………………… 49
(十六) 用于语气舒缓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 50
(十七) 用于单独成句的叹词之后, 表示特殊的感情……………………………… 50
(十八) 用于科技书刊中并列的外文字符或阿拉伯数字之间……………………… 52
第四讲 分号…………………………………………………………………… 53
一、分号的误用情形………………………………………………………… 53
(一) 不该用分号之处而误用………………………………………………………… 53
(二) 分号误用于句号后……………………………………………………………… 54
二、分号的使用场合………………………………………………………… 55
(一) 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
之间的停顿……………………………………………………………………… 55
(二) 用于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 56
(三) 用于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 58
(四) 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的停顿……………………………………………… 60
(五) 用在被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分隔出来的并列分句之间……………… 61
(六) 用于辞书中同一条目的不同释义之间的分隔………………………………… 62
(七) 用于科技书刊图注中各项之间的停顿………………………………………… 63
(八) 用于科技公式中量符号物理意义说明项之间的分隔………………………… 63
(九) 用于科技论文关键词的并列词组之间的停顿………………………………… 63
第五讲 冒号…………………………………………………………………… 64
一、冒号的误用情形………………………………………………………… 64
(一) 应该用冒号之处而没有用……………………………………………………… 64
(二) 应该用破折号的地方误用冒号………………………………………………… 64
(三) 间接引述时误用冒号…………………………………………………………… 65
(四) 一句话中误用两层冒号………………………………………………………… 66
(五) 冒号提示的范围过宽或过窄…………………………………………………… 67
(六) 语气紧凑且无特别提示的必要时, 中间误用冒号…………………………… 68
(七) 提示语插入到人物话语中间时, 其后误用冒号……………………………… 68
(八) 在“即冶“如冶等提示的字前面误用冒号…………………………………… 69
二、冒号的使用场合………………………………………………………… 70
(一) 用在总说性词语之后, 表示提示下文………………………………………… 70
(二) 用于提示性词语之后, 表示提示下文………………………………………… 71
(三) 用在总括性词语之前, 表示总结上文………………………………………… 73
(四) 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 表示注释和说明………………………………… 75
(五) 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表示提起下文………………… 75
(六) 用在言谈记录中的说话者姓名之后, 以引出讲话的内容…………………… 77
(七) 用在文章标题的前后两部分中间……………………………………………… 78
(八) 其他……………………………………………………………………………… 81
第六讲 句号…………………………………………………………………… 83
第七讲 问号…………………………………………………………………… 94
第八讲 叹号………………………………………………………………… 109
下编 标 号
第九讲 引号………………………………………………………………… 123
第十讲 括号………………………………………………………………… 156
第十一讲 破折号…………………………………………………………… 172
第十二讲 省略号…………………………………………………………… 191
第十三讲 连接号…………………………………………………………… 206
第十四讲 间隔号…………………………………………………………… 212
第十五讲 书名号…………………………………………………………… 216
第十六讲 专名号…………………………………………………………… 222
第十七讲着重号…………………………………………………………… 228
第十八讲 分隔号…………………………………………………………… 232
第十九讲 其他标号………………………………………………………… 237
参考文献…………………………………………………………………… 244
标点符号,文字的呼吸与节奏 每一个时代的文字,都如同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承载着思想的光芒,传递着情感的温度。而标点符号,便是赋予这些文字生命与呼吸的灵魂。它们是无声的指挥家,引导读者穿越信息的海洋,理解作者的意图;它们是细致的雕刻师,勾勒出语句的起伏跌宕,塑造词语的微妙含义;它们更是沟通的桥梁,跨越时空的阻隔,架起作者与读者心灵对话的纽带。 想象一下,如果文字没有了标点,我们的阅读体验将是怎样的混沌与疲惫?如同没有了红绿灯的十字路口,车辆(信息)会肆意横冲直撞,方向不明,效率低下;又如同没有了乐谱上的休止符和节奏标记,音乐将失去旋律的起伏与情感的韵味,只剩下杂乱无章的音符。标点符号的缺失,将使文字的意义变得模糊不清,情感的表达变得含糊其辞,逻辑的梳理变得杂乱无章。 因此,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标点符号,不仅是基础的语言能力,更是高阶思维能力的体现。它关乎文字的准确传达,关乎思想的清晰表达,关乎阅读的流畅体验。 “标点符号规范用法19讲” 这本书,正是一次对标点符号世界进行的系统性、深度性的探索。它并非仅仅罗列规则,而是试图揭示标点符号背后的逻辑与美学,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更加精确、更加富有表现力的文字表达领域。 本书将从何处着手,为您揭开标点符号的奥秘? 1. 认识标点符号的“身份”与“职能”: 标点符号的起源与演变: 了解标点符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文字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这种历史的视角,能帮助我们理解当前规范的合理性。 标点符号的分类与基本功能: 明确不同类型标点符号(如停顿、语气、结构、符号类)各自的“身份”,以及它们在句子中扮演的“职能”。这将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点符号在语言表达中的核心作用: 强调标点符号不仅仅是“装饰”,更是“骨骼”和“血脉”,它们支撑起句子的结构,传递着句子中的信息。 2. 逐一攻破,精析十八类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密码”: 句号(。)与问号(?)的边界: 细致区分陈述句、祈使句与疑问句的界定,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如反问、设问)的问号使用,确保句意表达的严谨性。 感叹号(!)的情感释放: 探讨感叹号表达的强烈情感,如喜悦、愤怒、惊奇、悲伤等,并分析如何在不同语境下恰当使用,避免过度夸张或苍白无力。 逗号(,)的“呼吸”之美: 逗号是标点符号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也是最容易被误用的。本书将深入剖析逗号在区分并列词语、分隔句子成分、表示语气停顿等方面的具体规则,并提供大量实例,教您如何让句子在逗号的引导下,节奏舒缓,清晰流畅。 顿号(、)的“并列”艺术: 明确顿号在并列词语、短语中的应用场景,以及它与逗号在区分上的细微差别,让并列成分的呈现更加清晰有序。 分号(;)的“承转”智慧: 分号连接的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具有某种逻辑联系(如递进、转折、并列中的复杂情况)的并列句子或短语。本书将解析分号在句子结构中的“承上启下”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它来构建更复杂的逻辑关系。 冒号(:)的“提示”功能: 深入探讨冒号在引出下文、提示、总结、总括等方面的用法,特别是与后接成分的搭配关系,确保信息发布的准确性。 引号(“”‘’)的“引用”与“强调”: 区分双引号和单引号的功能,解析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强调、特殊含义词语等多种使用场景,以及引号与句末标点的关系。 括号(())的“补充”与“说明”: 讲解括号在补充说明、解释、注释、插入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括号与正文标点符号的配合。 破折号(——)的“转折”与“补充”: 破折号的多功能性在于其能表达解释说明、声音延长、意思转折等。本书将系统梳理这些用法,并辨析其与省略号、括号等的区别。 省略号(……)的“留白”与“暗示”: 省略号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艺术。本书将深入探讨省略号在表示引文省略、话语中断、思绪延绵、列举未尽等方面的微妙之处,以及不同数量省略号的使用差异。 连接号(—、~)与间隔号(·)的功能界定: 明确连接号在表示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等方面的用法,以及间隔号在人名、地名、书名等复合词中的应用。 书名号(《》、〈〉)的规范使用: 讲解书名号在标注书籍、报刊、文章、影视作品等名称时的正确方式,以及嵌套使用时的规则。 着重号(·)与删除线(—): 学习如何使用着重号来强调词语或句子,以及删除线在修改和指示删除时的作用。 专名号(﹏)与特定符号(如数字、日期、计量单位的规范): 涉及一些较少使用但至关重要的标点,以及数字、日期、计量单位等特殊情况下的标点运用。 3. 超越规则,探寻标点符号的“高级玩法”: 标点符号与句子结构的关系: 深入分析标点符号如何构建句子的逻辑框架,影响句子的主次关系和信息传递顺序。 标点符号与语气的微妙互动: 探讨不同的标点组合如何营造出不同的语气效果,使文字更具感染力。 标点符号在不同文体中的灵活运用: 分析小说、散文、诗歌、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不同文体对标点符号使用的差异化要求。 常见标点错误及其纠正方法: 汇总作者在写作和审阅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标点错误,并提供实用的纠正思路和技巧,帮助读者避开“雷区”。 标点符号的“个性化”表达探索: 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对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赋予文字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本书的价值何在? 权威性与系统性: 本书基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标点符号用法规范,进行系统梳理和详细解读,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条理性与易学性: 采用“讲”的形式,将复杂的标点用法化繁为简,层层递进,配以大量贴合实际的例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写作、编辑、阅读等各个环节中可能遇到的标点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启发性与提升性: 不仅教授“是什么”,更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帮助读者从根本上理解标点符号的精妙之处,从而提升文字表达的整体水平。 谁将从中受益? 所有中文学习者: 无论是学生还是需要提高中文表达能力的人士,本书都能提供坚实的基础。 文学创作者: 作家、诗人、剧作家等,可以通过本书精炼语言,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编辑、记者、校对人员: 掌握精准的标点用法,是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职场人士: 在公文、报告、邮件等日常工作中,准确运用标点符号能有效提升沟通效率和专业形象。 任何希望提升文字表达能力的人: 无论是撰写博客、论坛帖子,还是与人交流,清晰准确的表达都能事半功倍。 “标点符号规范用法19讲”,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扇通往更清晰、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文字世界的窗口。通过对这19讲的学习,您将不仅仅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更能领略到文字的呼吸与节奏之美,让您的文字,如同一首动人的乐章,在读者的心中回响。让我们一起,用精准的标点,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