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天津旧事丛书:天津老游戏》的部分内容源自我与漫画家田恒玉先生在《中老年时报》上开设的专栏。专栏的形式为一文一图,轻松活泼,深受读者欢迎。源自民间的老游戏,有很多难以写进正史文献,所以在整理和挖掘过程中发现,可供查考的资料相对较少,需要在“细枝末节”中去发现。为了老游戏这个选题,我做了相当多的功课。我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算得上是在“摸爬滚打、上蹿下跳、嘻嘻哈哈”中玩大的,可谓“接地气”的一代。书中所列大部分游戏,我们都曾玩过,如此搜肠刮肚回忆出的内容,加之民间采访、田野调查,乃至钻研有关中外儿童教育的理论等,我几乎达到了殚精竭虑的状态,其目的只有一个——让笔下的文字更真实更鲜活更有滋味,离读者近些再近些。
在撰写专栏与《天津旧事丛书:天津老游戏》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老游戏?“阳春白雪”的教科书里没有标准答案,“下里巴人”的民俗资料中也难寻统一说法。但这并不妨碍我的思考,慢慢的我发现,乡土的、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老游戏大多取材简单、廉价,甚至无须分文,重要的是,它们成为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闲情活动。此乃共同特征。
民间游戏肇始于何时?一般认为,现代人玩的抽陀螺,其原型抽冰猴儿早在汉代就有流行。随着造纸术的发明,汉代出现了以竹篾扎制骨架、用纸张糊制的风筝雏形,堪称世界上*早的人造飞行器。唐代以来,因风筝以鸟形样式居多,放飞时双翼不动,好像鸢鹰展翅翱翔的样子,故得“纸鸢”之名。到了五代,人们常把小竹笛安装在纸鸢上,当其飞到空中,风吹笛响,声似筝鸣,因此称之为“风筝”。
言及风筝,天津素来是我国著名的风筝产地之一,清末民初之际就涌现出一批能工巧匠,比如张七把、老金记、帘子李、风筝魏等。天津风筝融会南北技艺与风格,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以结构科学、做工精细、造型生动、色调明快而著称,放飞效果远近俱佳,深受人们喜爱。每逢春秋两季,老天津繁华闹市有不少风筝摊,摊主边放边卖,物美价廉。清代诗人樊彬在《津门小令》中道:“津门好,薄技细搜求。烟管雕成罗汉笑,风筝放出美人游。花样巧工留。”周宝善在《津门竹枝词》中日:“书生结绾已残年,手挽红绳放纸鸢。
目录
力量与技巧的较量
掰腕子·摔跤
杠子与竿子的玩法
舞石锁·在皮条上健身
拔河·立大顶·挤摞摞垛
跳绳·跳皮筋·跳房子
跳门槛·跳山羊·跳麻袋
下腰劈叉·踢花毽·编花篮儿
推铁环·逮木柴
做弓箭·回旋镖
抓子儿·砍子儿
扇方宝·弹球·打尜
滑旱冰
男孩子的游戏
玩打仗·马上英豪
官兵拿贼·跑圈攻城
踢罐儿电报·地雷爆炸
甩弹壳·甩纸炮
打弹弓·砍蒺藜·红缨枪
打鞋庄·撞拐·选冠军
砸娃娃·砸铁饼
沙堆陷阱·挖竿子
毛号儿
吹口哨
飞镖·拉哨
笔芯笔杆当玩具
剟刀游戏
一年四季玩到头
养小鸡雏·玩虫养蚕
水中嬉戏
捕蜻蜓·养蝌蚪
斗蟋蟀·逮蚂蚱
染指甲·吹葡萄泡
风筝·风车
玩杏核
拔老根儿
筛子扣麻雀
玩冰溜子·看霜花·抽冰猴儿
冰鞋·滑冰车·堆雪人·打雪仗
……
动脑子的游戏
心灵与手巧的创造
小小孩的游戏
传统玩具与游戏
后记
精彩书摘
《天津旧事丛书:天津老游戏》:
过去,孩子们吃完甜杏一般都不舍得丢弃杏核,洗净晾干攒多了当玩具。几个小孩儿各自在手心里攥藏几个杏核,一二三,张开手比谁出得多就让谁先弹。将所有杏核撒在桌上或地面,先在最相近的两个杏核之间画条线,然后弹其中的一个,若弹中了刚才所选的那个,那个杏核就成为战利品了。如果画线时碰到了杏核或没有击中目标属于失败,则轮到下一人继续玩。
另有小孩们站立着玩“吊砸”的方法。即地上画个圈,圈中撒些杏核,儿童直立低头,手不能太低(大致在胸口以上位置),用捏着的一个杏核瞄准地上的杏核,然后让它落下。如果哪个杏核被砸出圈外,被砸出的那个杏核就归你了。
稍大一点儿、长得周正的杏核又是小孩们制作哨子的宝贝。先需仔细掏去杏仁,然后在合适处开个小口儿,一吹“呜呜——”响。在制作哨子的基础上,再在杏核两面各钻一个孔,穿过结实的线绳,这又成了一种新玩具。双手轻轻抖扯绳子,让杏核朝一个方向转,一会儿绳子紧拧成了麻花,然后再向两侧拉绳。这时,杏核开始飞速反转,一拉一松,一松一拉,杏核在正反转中会发出哨鸣声,煞是悦耳。
孩子们还可以在桌子上玩弹杏核,比谁弹得远,也可以借鉴桌上弹球的玩法,向对方球门发起进攻。但是,杏核在运动中容易掉落到桌子下面,这在规则中是不允许的。弹杏核也有比谁把杏核弹得高的,更高的一方可以赢得对方的杏核。玩这个游戏有要求,一般指定食指和中指弹出。
弹杏核曾流行多年,赢了杏核或许还能在家长面前邀功请赏呢。为何?旧时相对缺少新鲜蔬菜,特别到了冬天,家家户户离不开腌咸菜,而杏核内的杏仁恰是极好的美味。
顺便说说桌上弹球,这个小游戏并没有固定名称,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一种叫法罢了。玩桌上弹球,需要一张较大的桌子,在桌子上的两条对应边钉上两个图钉,相当于球门。那么足球、球员呢?可以找几枚象棋子当球员,取一枚硬币当足球。在桌边两端,把象棋分成两组,硬币(足球)放在中间。开始,两个小孩轮流用棋子弹击硬币,看谁把硬币弹到对方球门里就算赢了。
……
前言/序言
这本书的部分内容源自我与漫画家田恒玉先生在《中老年时报》上开设的专栏。专栏的形式为一文一图,轻松活泼,深受读者欢迎。源自民间的老游戏,有很多难以写进正史文献,所以在整理和挖掘过程中发现,可供查考的资料相对较少,需要在“细枝末节”中去发现。为了老游戏这个选题,我做了相当多的功课。我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算得上是在“摸爬滚打、上蹿下跳、嘻嘻哈哈”中玩大的,可谓“接地气”的一代。书中所列大部分游戏,我们都曾玩过,如此搜肠刮肚回忆出的内容,加之民间采访、田野调查,乃至钻研有关中外儿童教育的理论等,我几乎达到了殚精竭虑的状态,其目的只有一个——让笔下的文字更真实更鲜活更有滋味,离读者近些再近些。
在撰写专栏与本书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老游戏?“阳春白雪”的教科书里没有标准答案,“下里巴人”的民俗资料中也难寻统一说法。但这并不妨碍我的思考,慢慢的我发现,乡土的、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老游戏大多取材简单、廉价,甚至无须分文,重要的是,它们成为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闲情活动。此乃共同特征。
民间游戏肇始于何时?一般认为,现代人玩的抽陀螺,其原型抽冰猴儿早在汉代就有流行。随着造纸术的发明,汉代出现了以竹篾扎制骨架、用纸张糊制的风筝雏形,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人造飞行器。唐代以来,因风筝以鸟形样式居多,放飞时双翼不动,好像鸢鹰展翅翱翔的样子,故得“纸鸢”之名。到了五代,人们常把小竹笛安装在纸鸢上,当其飞到空中,风吹笛响,声似筝鸣,因此称之为“风筝”。
言及风筝,天津素来是我国著名的风筝产地之一,清末民初之际就涌现出一批能工巧匠,比如张七把、老金记、帘子李、风筝魏等。天津风筝融会南北技艺与风格,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以结构科学、做工精细、造型生动、色调明快而著称,放飞效果远近俱佳,深受人们喜爱。每逢春秋两季,老天津繁华闹市有不少风筝摊,摊主边放边卖,物美价廉。清代诗人樊彬在《津门小令》中道:“津门好,薄技细搜求。烟管雕成罗汉笑,风筝放出美人游。花样巧工留。”周宝善在《津门竹枝词》中日:“书生结绾已残年,手挽红绳放纸鸢。
天津旧事丛书:天津老游戏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