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文史爱好者 军事爱好者 《丘吉尔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世界危机1911-191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
地球上一个由讲英语人口构成的庞大帝国——包括了不列颠、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强国——是怎么形成的?又历经了怎样的过程?它们如何支配着人类历史的走向?在这部创作时间长达30年的平生后的一部作品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史以来“的英国人”丘吉尔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史诗般的笔触,带给你一个恢弘的答案……
内容简介
1919年,的巴黎和会召开。战争状态终于结束了,然而,欧洲各国却不知不觉走进了另一种困境。战败国面临着严峻的制裁,而战胜国则各自希望得到更多的利益。《凡尔赛和约》签订之后,国际联盟宣告成立,列强重新达成平衡,希望达成和平的愿景。然而,这个愿景看起来显得非常脆弱。在欧洲大陆,局部的争斗从未结束。法国和德国并没有真正握手言和,俄罗斯陷入内战,爱尔兰要求独立,土耳其及周边国家纷乱不休。丘吉尔仍然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危险并没有离开世界”。
1915年是一战的二阶段。法英发动过香槟战役、阿图瓦战役、伊普尔战役、洛斯战役。在新武器――机枪和大威力火炮――面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正面进攻,冲锋拼杀,击退敌人防线――失效。西线除生命消耗战外,并无收获,战事陷入僵局。英国发明坦克和使用烟幕,仅取得有限进展。英海军握有制海权,但主帅思想保守,海战不力,未有积极成果。
在本卷中,丘吉尔提出战略决策――进攻达达尼尔海峡,这对国际力量的组合和对整个大战有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于军方多数领导人对此缺乏理解和支持不力,一再延误战机,十多次坐失稳操胜券的良机,后则以失败告终。协约国陷入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世界危机1(1911-1914)》,专写一战东线战事。起始时谈及一战前两大集团间矛眉的历史渊源;然后详述奥国皇太子遇刺与此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的经过;详述奥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及随后两大集团间相互宣战和东线进行战争的过程。
俄国进军东普鲁士,减轻了西线德军对法、英的压力,俄军初始告捷;但德军易帅,由兴登堡、鲁登道夫接任东线指挥后,形势发生变化;此外,俄军由于电讯泄密,因而惨遭德军围歼,以后节节败退。
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作者简介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S.Churchill,1874—1965),英国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作家以及艺术家,20世纪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英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荣膺嘉德勋章、功绩勋章等英国荣誉勋章。此外,丘吉尔凭借其极高的文学成就,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以英国首相的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人。
精彩书摘
20世纪开始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世界发展的速度,这就需要战争的突然发作来惊醒他们并体验自己的力量。在战争开始后一年内,几乎没有人懂得,在每一个战斗员的后面实际存在的资源——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道德上的——是多么巨大,几乎是无穷无尽。积蕴的愤怒塞胸填膺;而力量的储藏同样饱满。自拿破仑战争结束,尤其自1870年以后,每个文明社会的财富和人力积累实际上都未曾受到抑制。虽然某些地方出现过阻碍这种发展的插曲,发展的浪潮虽然前进后又退缩,但巨大的进步浪潮一直在向前涌动。当出现可怖的大决战信号时,人类的勇气、忍耐力、聪明才智和科学水平、器械能力和组织才华,不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而且比最大胆的乐观主义者敢于梦想的也要大许多倍。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是聚积的年代;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聚积,而且是每一个国家能增强国力的所有因素与要素的增加和聚积。教育惠及社会各个阶层。科学打开大自然的无限宝库。宝库之门一扇一扇被打开。阴暗而神秘的宝库一个个被照亮,一个个被开发,任何人都可自由进入——每进入一个宝库,人们都会发现这个宝库至少又通向了另外两个宝库。每天早晨,人们一睁开眼,总能发现某种新机器开始了运转。每天晚上,当人们吃完晚饭之后,机器依旧在运转。在所有人进入梦乡之后机器也不会停止。
集体思想以相似的步伐进展。迪斯雷利曾说及19世纪早期的情况:“在那些年份里,英国为少许人、绝少数人所享有。”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的每一年人们都目睹这些限制一一被打破消失。每一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新人进入非官方的工作职位,这些人关心自己的国家及其历史,关心本国对其他国家、对世界和对未来的责任,并懂得责任的伟大,懂得自身是这些责任的继承者。高层次的劳动者长期享受着多种多样的舒适的物质生活。物质方面的进步使大众的艰苦生活有所减轻,健康有所改善,大人和孩子的生活日渐有了起色,他们应付某些最严重不幸事故的保障大大增加,受保障的人数也大幅增多。
这样,无论何种号角吹响,每一个阶级和每一个阶层都能提供国家所需要的东西。有的献出他们的科学知识,有的献出他们的财产,有的献出他们的工作精力和进取心,有的献出个人宝贵的英勇与无畏精神,有的献出他们容忍的力量或容忍的弱点。但贡献最多的或最乐意贡献自己的所有的是普通的男女劳动者,他们拥有的只是近于贫困的不稳定的周工资,他们拥有的只是一间陋室中的几件家具以及起身时所穿的衣服。他们对国家的爱和骄傲,他们对自己所熟悉的教义的忠诚,他们对是非的敏锐感觉,使他们能无所畏惧地面对和忍受灾祸与艰难——这样的艰难困苦是世上的人们过去所不曾知道的。
这些经历并非某一个民族所独有。在每一个自由国家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都或多或少地在稳步增长;在每一个受奴役或自由的国家里,法律都规定,人们必须加入能增进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感情的组织或机构。民族的美德被其统治者歪曲或误导之后,变成自身毁灭和使全人类遭受巨大灾难的根源,影响远比民族的不良习气更甚。在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在法国、俄国或英国,这些统治者应在多大程度上承担责任呢?难道真的有地位显赫、肩负重任的人,出于他们的恶念,蓄意谋划并决心去做这种可怕的事情吗?人们在研究世界大战的原因后得出一个流行的观念,认为根源就在于少数人决定世界命运的固有缺陷。有人说得好:“在人类事务中更多的是错误而不是计划不周。”甚至最有能力的人的智力也是有限的,他们的权威也是有争议的,他们也处于舆论的氛围之中,即使他们对重大问题有短暂和局部的贡献,但问题本身远远超过他们的理解范围,其规模如此之大,细节如此浩繁,各方面的变化又如此频繁——所有这些必须充分考虑,然后人们才能宣布,战败者是否必定完全邪恶,胜利者是否完全清白。事情还是沿着一定路线发展,无人能够使它偏离。德国顽固地、不顾一切地、吃力地向着火山口喧闹处奔去,还拖着我们大家一起前奔。但法国是处在强烈的仇恨之中,而俄国的情况错综复杂。我们英国也许通过某种努力,付出某种物质利益的牺牲,做出某种既合乎友谊又带命令的强制性姿态,就能及时使法国和德国和解,组成大联盟,不过单是依靠这个联盟,欧洲的和平与荣誉就有保障了吗?我无法回答。我只知道,我们尽最大努力引导*国家经受住日益加剧的、危及和平的军备威胁,不把英国或其他国家带人战争,如果这些努力失败,我们则力争独自经受住暴风骤雨,不使英国遭到毁灭。
……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世界危机1(1911-1914)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