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2017年6月刊)

书法(2017年6月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立翔,孙稼阜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艺术
  • 文化
  • 绘画
  • 中国传统文化
  • 技法
  • 鉴赏
  • 历史
  • 文学
  • 艺术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7100060317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430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目录

经典
汉代书法
《石门颂》选
清代书法
何绍基临《石门颂》册(下)
视野
书法论坛
草书与抽象表现主义——兼论“现代书法”的无名化
书法的自律追求及其利弊
书法作品意义的阐释机制——从怎样评价一件书法作品谈起
《书法》四十年
今犹未悔劫《书法》
我与《书法》杂志
研究
书法史料
新见北魏《封之秉墓志》研究
题于此·记于此·书于此——浅析杨维桢晚年在浦东交游的笔墨情性
“二爨”字体与书风的相关问题刍议
彭城一老——读张伯英札
《柳木崖北魏造像记》书法特色及相关问题初探
呈学者风范蕴书卷气息——孙儆及其甲骨文书法
学术专题
高等教育视域下的碑帖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试析基层文化馆(站)、社区中老年书法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书道并进多元统一——谈中小学书法教育
辨锋形识管态察腕指——小学书法教学中需加强的三个环节
篆刻
朵云印评
名胜印迹
武汉名胜印
印社介绍
海上小刀会
印人介绍
李文骏刻《心经》
徐无闻篆刻选
翰墨
书法课堂
名家临名帖——梁巘临颜真卿《祭侄文稿》(二)
朵云书翰
《张迁碑》解析(六)
书法门诊室
《石门颂》简析(下)
孤臣与狂书——浅析王铎魔幻主义书风(下)
书法展厅
翰墨同行——松江区青年书法篆刻系列展(第六期)
百载公论自有期——徐无闻书法
书法杂志主编——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谢全胜
·柯学刃
·秦朋
·倪和军
朵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东”
札记
五百年前——《学书札记》之六
大康直言是非——紫竹斋艺话(续二十九)
竹堂笔记(四十五)
朝花夕拾(文摘)
时空
欢迎关注《书法》杂志微信公众号!
广告
《书法》杂志四十年书法四十年征文启事
第十届中国重阳书画展公告
东西南北
童门之谊金石永年——宝甓斋师生金石书画展等
北游——杨涛书法作品展等
笔尖下的韵律,墨香中的传承 《书法》杂志2017年6月刊,是一次深入探寻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精髓的邀约,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笔墨对话。本期杂志,我们精心遴选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艺术评论与学术研究,旨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一个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 专题策划:回溯经典,对话大师 本期杂志的重头戏,我们聚焦于中国书法史上的几位重要碑帖。通过对这些经典碑帖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展示了其在艺术形态上的独特魅力,更挖掘了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专家学者们从书写技法、结构布局、笔墨韵味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了这些经典碑帖在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我们还将带来对古代书法大家创作理念的深度剖析,邀请当代书法名家分享他们对经典碑帖的学习心得与创新体会,让读者在欣赏大师作品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艺术欣赏:当代书坛的多元探索 除了对经典的致敬,《书法》杂志2017年6月刊同样关注当下中国书坛的生动景象。本期我们特别呈现了一批活跃在当代书坛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他们或承古创新,或独辟蹊径,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墨语言,展现了当代书法艺术的蓬勃生命力。无论是篆隶的厚重,行草的灵动,还是楷书的严谨,都充满了鲜活的时代气息。我们将通过精美的图版展示,配合作者的创作谈,让读者近距离感受当代书法的多元探索与艺术追求。 学术研讨:理论前沿,视野拓展 艺术的繁荣离不开深厚的理论支撑。本期杂志的学术版块,我们邀请了多位书法理论家和研究者,就书法创作中的前沿问题展开探讨。议题涵盖了书法教育的创新模式、书法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可能性、书法在数字时代的传播与挑战等。这些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也为书法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学术探讨,能够激发更多的思考,促进书法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理论视界:技法解读与审美探微 深入的技法分析是提升书法水平的关键。本期杂志,我们特别邀请了资深书法教师,从基础技法入手,对楷书、行书的执笔、用笔、结体等进行细致讲解。通过图文并茂的示范,帮助读者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纠正常见的错误,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同时,我们也邀请了评论家,从多个角度对书法作品的审美特征进行解读,引导读者体会笔墨的节奏、墨色的浓淡、结构的疏密所营造出的独特意境,提升读者的鉴赏能力。 名家专访:墨香对话,感悟人生 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往往与其人生阅历紧密相连。《书法》杂志2017年6月刊,我们有幸采访了数位在中国书法界享有盛誉的老一辈艺术家。在轻松的访谈中,他们回顾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分享了创作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深刻感悟。这些访谈不仅是艺术经验的传授,更是人生智慧的启迪。他们的故事,或许能激励更多的年轻一代,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文化视域:书法与生活,跨界融合 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东方艺术形式,其魅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书写范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书法》杂志2017年6月刊,我们还将探讨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生活方式的融合。例如,书法如何与传统服饰、现代家居设计相结合,如何通过文创产品触及更多人群,以及书法在当代社会中的精神价值等。这些跨界的内容,将展现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的更多可能性,使其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信息前沿:展览动态与书坛观察 作为一本及时反映书坛动态的杂志,《书法》2017年6月刊当然不会错过重要的书法展览和活动信息。本期我们将对近期举办的 several 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展览进行回顾和介绍,并对书坛的热点事件进行评论和观察。这部分内容将为读者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帮助大家了解书坛的最新动态,把握艺术发展的脉搏。 《书法》(2017年6月刊)是一本集学术性、艺术性、欣赏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期刊。我们希望通过这本杂志,能够架起读者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间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热爱书法、践行书法,共同感受中华民族数千年笔墨传承的独特魅力。翻开它,让我们的心灵随笔墨的挥洒而起舞,在方寸之间,品味千年的文化积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法(2017年6月刊)》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翻开的第一感觉,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纸张的质感恰到好处,印刷的色彩也相当考究,即使不看内容,光是这份精美的装帧就已经值回票价了。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处的用心,比如扉页的设计,用了什么字体,排版是怎样的,都透露出一种严谨与精致。而且,它在栏目设置上也显得非常人性化,感觉不是那种堆砌文章的刊物,而是真正考虑到读者在不同阶段、不同兴趣点的需求。我之前一直对古代碑帖临习感到有些迷茫,不知道从何下手,但这本书的某个部分,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消化,但感觉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路径,比如对于不同书体、不同名家的入门建议,还有一些基础的笔法讲解,用词都很到位,没有那种故弄玄虚的感觉,而是实实在在地在引导读者。我注意到它还在尝试一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或者说,它对传统书法的理解不再是僵化的,而是有了一种更为现代的视角,这让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总之,光是这份“初见”就让我充满了惊喜和期待,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艺术宝库。

评分

《书法(2017年6月刊)》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饱学之士,娓娓道来,却又句句珠玑。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而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自然是我关注的焦点。这本书在介绍书法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背景,让我不仅仅是在学习书法的技法,更是在学习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审美情趣。它里面的文章,并没有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将那些抽象的艺术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在讨论不同书体时,那种对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的联系,让我对汉字演变的历程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大气,充满了古典的韵味,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我甚至觉得,仅仅是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书法练习,因为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审美,让我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在潜意识里构建着对美的认知。这本刊物,绝对是我案头必备的案头读物之一。

评分

这次的《书法(2017年6月刊)》真的给我带来了一些全新的视角!我一直觉得,书法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很难再有大的突破。但这本书,它好像专门针对这些“瓶颈期”的读者设计了内容。我特别注意到其中一个专题,它探讨的不是如何写得像谁,而是如何“写出自己的风格”。这个概念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它并没有给出一个生硬的标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引导读者去思考自己的个性、情感和人生经历,如何与书法结合。我看到它引用了一些当代书法家的实践,他们的作品,虽然各具特色,但都透露出一种鲜活的生命力,而不是刻意模仿古人。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也做得非常出色,那些高清的放大细节,让我能更清楚地看到笔触的微妙变化,还有墨色的浓淡干湿。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写字,更是在教我如何“感受”书法,如何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到笔墨之中。我真心觉得,这本书对于那些想要在书法领域有所建树,但又感觉自己陷入窠臼的读者来说,是绝佳的指引。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书法艺术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钟情于那些能够触动灵魂的经典之作。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书法(2017年6月刊)》,真是相见恨晚!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厚重感,不是物理上的重量,而是内容上的分量。它并没有急于展示一些浮光掠影的技巧,而是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书法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一些重要的理论思想。我特别欣赏它在分析大师作品时的那种深度,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笔画结构,而是能挖掘出作者的情感、时代背景,甚至是当时的哲学思想。举个例子,它对某个特定书家某个时期的作品解读,我感觉自己好像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看到了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雅致,读起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我尤其喜欢它对于“意境”的探讨,这在很多普及类的书法读物中是比较少见的,它让我开始思考,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与精神的表达。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研究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相信它能为我的书法学习之路带来更深层次的启发。

评分

我一直是个比较务实的书法爱好者,不太喜欢那些空泛的理论,更看重实际的指导。所以,当拿到《书法(2017年6月刊)》的时候,我最先关注的是它是否有实用价值。结果,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有基础的书法技巧讲解,而且非常细致,比如如何握笔,如何运腕,每个动作都讲得很到位,还有很多图示,让人一目了然。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提供了很多临帖的“捷径”或者说是“方法论”,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临摹哪个碑帖,而是教你如何去“读懂”碑帖,如何抓住关键的笔画,如何把握整体的结构。我感觉这本书的编辑团队非常了解我们这些普通学习者的困惑,并且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来解答。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书体风格差异的分析,以及给出的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建议,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指导一样。这本书没有故作高深,而是非常接地气,能够真正帮助我们这些还在摸索阶段的学习者,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练习方法付诸实践,相信很快就能看到效果。

评分

好书,值得购买。

评分

好书,值得购买。

评分

好书,值得购买。

评分

书法杂志很好,物美价廉。

评分

这本杂志不错,内容丰富,见解有水平

评分

满意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法杂志,价已合理,以后会一直买

评分

好书,值得购买。

评分

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