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當前在美國備受質疑和爭議的前沿性話題“高校是否應該承擔本科學生道德和倫理方麵的教育”展開討論,匯集瞭美國德育教育方麵的專業學者。學者們就“為什麼要開展德育教育”、“如何開展德育教育”,以及“怎樣開展德育教育”進行瞭深入討論,其中不乏思想的碰撞與交鋒。諸如,有的學者認為,在高校進行道德教育將背離高校的根本性使命——知識傳授;有的學者認為,如果不進行道德教育,高校隻能獲得一批有知識而沒有道德文化的“野蠻人”;有學者認為,強力推動道德教育,則有可能消除掉文化多元主義;有學者認為,鼓吹道德教育,可能會使得學生喪失思想的獨立性;亦有學者認為,長期以來在高校中的道德教育存在重視元倫理學,而輕視倫理實踐的傾嚮;等等。本書以開放的方式、包容的態度,整理齣美國當代大學在道德教育中所麵臨的問題、存在的睏境,對問題的澄清、理論的深化具有深刻的意義,對於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啓迪意義。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導論:為何要進行倫理復歸?
為何是現在?
第一章 關於道德教育爭論的梳理
第二章 美國高校道德教育之變革
殖民地時期的大學
泛新教主義的勝利
自由時代的道德教育
民主的危機與公民教育的復興
倒退與復興
未來何去何從?
第二部分 大學何為?
第三章 追求卓越:迴應斯坦利·費希
第四章 眼見為實:迴應基斯與尤本
第五章 大學的睏擾:以斯坦利·費希為例
做好準備
費希對大學的辯護
費希關於大學的論證背景
金錢
為何美德不是其迴報?
第六章 道德徽章的分配:幾點擔憂
第三部分 高等教育中的政治與倫理
第七章 多元主義與精神教育
當代美國的道德教育
美國道德文化的邏輯
當代道德教育的挑戰
第八章 多元文化主義與道德教育
大學中的道德價值觀
多元主義:寬容、認同與欣賞
平等:包容與社會公正
共享
第九章 反對學校中的公民教育
教育及學校教育的目標
“9·11”事件對學校的衝擊
分析公民教育之構成
學校如何能/不能為公民教育作齣貢獻
智性美德作為學校教育的道德目標
為何公民教育會侵蝕學校
結論:學校的道德目標
第十章 教育·獨立·承認
第十一章 道德的力量
道德與政治之間的緊張關係
道德與政治(一):托剋維爾
道德與政治(二):威廉·布萊剋
道德與政治(三):詹姆斯·鮑德溫
道德、悲劇與(民主)政治
第十二章 飢餓、倫理與大學:關於激進民主
激勵的十點斷想
第四部分 何種美德?誰的品格?
第十三章 是否存在一位倫理學傢?我們該如何辨識?
為何道德偏離瞭中心舞颱?
目前倫理之所在,第一部分:職業與規則
目前倫理之所在,第二部分:谘詢專欄作傢
目前倫理之所在,第三部分:大學
校園中的倫理:當前的兩個謬論
我們可以給予學校中的倫理學傢更多空間嗎?
第十四章 當今大學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霸權主義(Imperialism)
相對主義
主體能動性(Agency)
民主
第十五章 人文教育是否發揮瞭教化作用?
我們的學生
智力發展與品格發展
我們自己
結論
第十六章 運動員與觀眾:美國大學中的體育
運動與道德教育
作者介紹
參考文獻
緻詡
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反思當代大學的德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譯叢)(第一輯)》:
然而需要強調的是,對復歸現象的解讀並不意味著我們認可這種質疑。例如,盡管我們認為倫理學的話語體係是一種規範化的語言,並且承認對道德的過分關注有可能轉化成為狹隘的道德主義,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認同這樣就可以對道德教育全盤否定。首先,並非所有的規範都是平等的。倫理的功能之一就是將可接受行為與不可接受行為區分開(甚至倫理另一種同樣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允許對這種區分方式展開爭論)。而且,無論我們喜歡與否,倫理教學都會繼續下去,因此問題不在於是否應該教授倫理,而在於如何教、何時教以及由誰來教。亞裏士多德認為所有團體,包括大學,都可以使用“善”這個概念加以定義。這種“善”體現在團體的人員、行為、成就或活動,以及其最為尊崇的特性和其自我講述當中。每個社會和組織機構都應有既定的慣例,從而實現社會和組織的再生産,這種行為是“自然”的。同樣,完成瞭這些任務的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也應該很“自然”地先去認同這些慣例,隨後再進行重新肯定或批評。從這些方麵來看,道德教育包括瞭教育公民參與到塑造那些曾經約束過他們的條件當中。
……
反思當代大學的德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譯叢)(第一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