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武汉历史文化风貌丛书:武汉历史文化风貌概览》从城市变迁、山水风貌、人文荟萃、文化精粹、工商成就、特色习尚、敢为人先七个部分,引经据典,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武汉市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概况。作为本土的武汉人,作者对武汉这座城市怀有深厚的情感,加之其广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武汉历史文化风貌丛书:武汉历史文化风貌概览》具有厚积薄发,内容全面,细节丰富的特点,集资料性和史料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具有较强的阅读价值。
作者简介
严昌洪,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成果:出版有《西俗东渐记——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演变》《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在商业革命的大潮中——中国近代商事习惯的变迁》《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第一章 城市变迁
第一节 早期人类活动足迹
第二节 商周遗址与盘龙城
第三节 双城——三镇——大武汉
第四节 特色历史街区
第二章 山水风貌
第一节 两山并峙与两江汇流
第二节 江城山系
第三节 江城水系
第四节 三镇园林
第五节 地方景色
第三章 人文荟萃
第一节 历史名人与武汉
第二节 历史遗迹巡礼
第三节 名胜古迹揽胜
第四节 古堤与古桥
第四章 文化精粹
第一节 古老书院与近代学堂
第二节 地方戏剧与曲艺
第三节 革命文化
第四节 知音文化与木兰文化
第五章 工商成就
第一节 商业老字号
第二节 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三节 汉口——“万里茶道”的起点
第六章 特色习尚
第一节 江汉岁时风俗
第二节 独特习尚
第三节 民间信仰
第七章 敢为人先
后记
前言/序言
我是地道的武汉人,祖居地在原汉阳县傅湾(今蔡甸区富湾),出生地在原汉阳县西门附近(今属汉阳区)。儿时,我曾到龟山上“打游击”,在小河(汉水)里“玩水”,也曾在长江边看龙舟竞渡,在月湖上乘船赏荷……70年过去了,武汉再也不是原来的模样,每忆它的历史文化风貌,都会引发无限感慨。
我爱武汉壮丽的山河。大江大河穿城而过,奔腾向海的磅礴气势,形塑了武汉博大的胸怀;古老而苍翠的山系横亘城中,像大地母亲项上一条翡翠项链,把武汉打扮得分外妖娆;百泓湖水分布全城,像晶莹闪亮的钻石散落人间,使武汉显得那般珠光宝气。这种自然环境在中国城市中是十分罕见的。我们怎能不引为自豪呢?
我爱武汉悠久的历史。3500年前就开始孕育城邑文明,盘龙城成了武汉城市之根;汉晋之交的军事城堡,奠定了今天中心城区的位置;到唐宋时期,武、阳郡城联袂而起,形成双城格局;明清时期,汉口镇异军突起,与武、阳两镇一道成三足鼎立之势;再到民国时期,终于缔造了统一建制的大武汉。由双城对峙,到三镇鼎立,再到统一的大都会,这样的城市演变史,在中国城市史上也是少见的。我们怎能不引为骄傲呢?
我爱这里的地灵人杰。武汉地处华中,得中独厚,具有区位优势;扼守长江中游,九省通衢,战略地位亦十分重要。这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许多风流人物在此创造了一番事业,更多历史名人在此留下他们的足迹。武汉的历史遗址遗迹多,名胜古迹多,讲不完的历史故事,听不够的民间传说,墨客骚人流连此地,精彩的题咏汗牛充栋。一部城市编年史,丰富多彩,历史上的今天,每有值得纪念的日子。因此,我们以前主编的《武汉掌故》,多达40余万字,还是挂一漏万;出了3个版本,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它们是我乡愁的寄托。然而,在这座特大城市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不一样。在钢铁水泥森林拔地而起,立体交通蛛网密布全城的同时,许多既有事物在消失,山体被削平,水面在缩小,老宅旧貌变新颜,古老的街巷面目全非,记住乡愁的事物一点点在湮灭。我的祖居地傅湾附近有一座独山,城关附近也有一座做公墓的独山,为了区别,前者称“上独山”,后者称“下独山”。上独山在我儿时的眼里,就是一座“地标”,找不着回乡的路,看见那座上独山就知道方向了。不知从何时起,上独山建了呆石场,一天被炸一点,现在基本上夷为平地,没有老表带路,我已经找不到进傅湾的路。有这种感受的人恐怕不止我一个。我编写这个小册子,将武汉的历史文化风貌概况记录在案,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在武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时代里,记住我们的乡愁;同时也想提醒城市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们,在改天换地的伟大建设中,手下留情,让我们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武汉历史文化风貌丛书:武汉历史文化风貌概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