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緬甸華僑華人史/僑史工程係列叢書》主要關注的是20世紀以來的緬甸華僑華人的曆史和發展狀況。除瞭從縱嚮的維度對緬甸華僑華人社會進行深入地探討之外,《緬甸華僑華人史/僑史工程係列叢書》還從縱嚮的角度對緬甸華印兩個族群進行瞭比較。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二戰”後緬甸印僑經濟政治地位和社會變化的曆史演進方嚮,同緬華社會大體相同,揭示齣兩個族群作為移民社會的規律性特徵:緬甸政府的有關政策是導緻移民社會變化的決定性外因;堅守自己的文化傳統、保持和祖籍國的關係,是兩個移民社會的共同願望和努力所在;華印移民對自身利益和需要的考慮是其歸化當地的首要動力,因此二者同化當地是一個緩慢和不平衡的過程,即二者都首先在經濟上、政治上融入當地,而文化認同、民族認同相對滯後。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獨立隊前的緬華社會
第一節 古代緬甸華僑
一、陸路華僑
二、海路華僑
三、緬甸華僑社會的形成
第二節 殖民時期的緬華社會(1824-1942)
一、殖民時期的緬華人口
二、緬甸華僑的籍貫與分布
三、緬華的經濟實力
四、緬華的政治活動
五、緬華教育情況
六、緬華的社團發展
第三節 緬甸華僑與日本侵華、侵緬(1931-1945)
一、緬甸華僑與日本侵華
二、日本占領時期緬華的處境(1942-1945)
第四節 英國重新占領緬甸時期的緬華社會(1945-1947)
一、緬甸華僑復員問題
二、緬華各項事業的恢復
三、華僑與緬甸獨立建國運動
四、緬甸華僑和中國政局的變化
小結
第二章 反法西斯自由同盟時期的緬甸華僑華人(1948-1962)
第一節 緬華的人口和國籍問題
一、緬甸的入籍政策和緬華社會成員構成
二、緬甸華僑入籍問題
三、緬甸華僑的“雙重國籍”問題
第二節 緬甸華僑與中國的政治關係
一、中國對緬甸華僑的影響和爭取
二、緬華社會對中國政治的取嚮
三、華僑在緬甸的僑民待遇
第三節 緬甸華人的政治地位
一、緬甸華人的政治地位
二、緬甸華人政治地位形成的原因
第四節 緬華經濟的發展和變化
一、緬華經濟的變化
二、緬華經濟變化的原因
三、華僑華人與緬甸工業化
四、華商在緬甸工業化中有所作為的原因
小結
第三章 奈溫軍政府初期的華僑華人(1962-1966)
第一節 緬甸排外主義的興起與緬華境遇
一、奈溫軍政府初期對華僑的入籍政策
二、緬甸排外主義與緬華生存空間
第二節 “緬甸式社會主義”與緬華社會的全麵萎縮
一、全麵緬化的開始
二、奈溫軍政府初期緬華的經濟地位
三、緬華對“緬甸式社會主義”影響的反應
小結
第四章 1967年“6·26”仰光排華事件
第一節 仰光排華與中緬關係的分裂
一、“6·26”事件經過
二、中國的反應
三、緬方的態度
第二節 “6·26”事件的原因和對緬華的影響
一、“6·26”事件原因分析
二、“6·26”事件對緬華的影響
小結
第五章 奈溫時代中後期的緬甸華僑華人(1970-1988)
第一節 中緬關係與緬甸華僑
一、中緬關係正常化與1967年仰光排華事件
二、中國對緬甸華僑的政策
三、中緬關係中的華僑問題
第二節 緬甸華人的經濟、政治狀況
一、緬華的經濟生活
二、緬甸華人的政治地位
三、華人政治地位下降的原因
小結
第六章 新軍政府時期的緬甸華僑華人(1988-2011)
第一節 緬甸華人的數量和類型
一、緬甸華人的數量
二、緬甸華人的類型
第二節 緬甸華人經濟
一、緬華經濟的發展
二、緬甸華人經濟發展的原因
第三節 緬甸華人的公民資格與政治權益
一、移民與公民資格
二、緬甸華人的法律身份地位
三、緬甸華人的公民資格與政治地位
第四節 緬甸華文教育的現狀
一、緬甸華文教育的復興
二、緬甸華文教育發展的原因
三、緬甸華文教育麵臨的睏難
第五節 緬甸華人社團與緬華社會的變化
一、緬華社團的數量與功能變化
二、緬華的新社團
三、緬甸華人社團的跨國網絡
小結
第七章 華印社會比較
第一節 緬甸印度移民概況及其與緬華的比較
一、“二戰”前緬甸印僑的人口與分布
二、緬甸印度移民的構成
三、印僑移民緬甸的原因
四、緬甸印度移民的性質和特點
第二節 “二戰”後緬甸印僑社會變化及其與緬華的比較
一、印僑人口的變化
二、印僑的國籍問題
三、緬甸印度人的政治、經濟地位變化
四、印僑社會的變化與同化趨勢
小結
餘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 中共中央關於海外僑民工作的指示
附錄二 周恩來總理在緬甸仰光華僑歡迎大會的講話
附錄三 廖承誌同誌在中僑委一九五九年黨內僑務工作會議的講話(節 錄)
附錄四 關於中緬“華僑雙重國籍”問題
附錄五 福建省僑委會、福建省公安廳、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外事組關於僑眷去緬問題的聯颱報告
附錄六 毛主席、周總理對國內僑務工作的指示及中央.人大、國務院頒布、批轉的政策文件摘錄
附錄七 領事司·睛況反映:奈溫實行“國有化”中的華僑處境(節 錄)
附錄八 關於緬停止使用大額紙幣後華僑現鈔處理問題的請示
精彩書摘
《緬甸華僑華人史/僑史工程係列叢書》:
居住在下緬甸三角洲和沿海地區的華僑還有41875人籍貫不清,布賽爾認為這些人大多數可能也是廣東、福建人。如果是這樣,全緬華僑193594人中,還有67781人居住在下緬甸以外的地區,而雲南人當時已達40688人,由此可以推知雲南人絕大部分居住在上緬甸地區。此外,有研究認為,緬甸的滇僑“尤以緬甸北部的城市和農村為最多,幾乎大小鄉鎮都有滇僑。在緬甸的滇僑由於居住時間長短不同,約可分為三種情況。(1)長期定居在緬甸,在這裏安傢立業,主要是經營商業和工業的滇僑,他們隻偶爾迴到傢鄉看看。這類型是滇僑中的一部分。(2)在緬甸居住較長時間,如八九年或十來年又迴到傢鄉住一段時間後又返迴緬甸者。主要是小商小販和各種工人與苦力。這一類型是滇僑中較大的一部分。(3)每年9月以後到來年2、3月這段時期內往來緬甸者。主要是各種季節工人和苦力,小商小販,趕馬幫的等。這一類隻是滇僑中的一部分”。到近代時,滇僑人緬基本上通過三條路綫:第一條是從保山經騰衝齣境,到達緬甸八奠之後,分散到緬北各地;第二條是以騰衝為起點,到達緬甸的密支那後,分散各城鄉地區,或繼續南下到曼德勒。
……
緬甸華僑華人史/僑史工程係列叢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