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唐長安城郊園林文化研究》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論說瞭唐長安城東南隅麯江園林文化的形成、特色及影響,認為麯江的園林文化興起於秦漢,成於隋而盛於唐,宋元明清隨都城東遷而逐漸衰落,21世紀將重現輝煌。唐代麯江是都城長安有活力的地方,麯江流飲、杏園探花、雁塔題名、樂遊原登高、芙蓉園看花等中國古代膾炙人口的文壇佳話就發生在這裏,麯江之於長安即如今日西湖之於杭州。下編討論瞭唐長安城南郊少陵原與樊川的園林文化。“城南韋杜,距天尺五”,這裏貴族彆墅園林廣布,有著名的杜甫彆業、很早的“人間天堂”,加上樊川八大寺院,成為首都長安郊區的文化高地。龍首原的地理形勢是決定唐長安城麯江及南郊園林繁盛的重要基礎。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編 唐長安城東南隅麯江園林文化
前言 i
插圖目錄 ix
列錶目錄 xiii
第一章 宜春、樂遊皇傢苑,麯水流觴芙蓉園——麯江文化源淵長 3
一、秦宜春苑與隑州 3
二、漢宜春苑、樂遊苑與麯江 6
三、隋大興城、芙蓉園與麯江 10
第二章 江頭宮殿鎖韆門,細柳新蒲為誰綠——唐代麯江的園林建設 21
一、唐代麯江園林建築的興衰 21
二、唐代麯江文化區的規模及其園林風光 32
第三章 皇帝遊幸芙蓉園,賜宴百官麯江亭——皇傢、政府組織的麯江遊宴活動 42
一、六飛南幸芙蓉苑,十裏飄香入夾城——皇帝遊幸芙蓉園 42
二、密座韆官盛,場開百戲容——百官宴飲麯江亭 51
第四章 杏園探花、雁塔題名、麯江流飲——進士的麯江遊宴活動 59
一、及第新春選勝遊,杏園初宴麯江頭——進士麯江宴的起源與發展 59
二、幾種典型的慶賀活動 63
三、進士團——民間經濟組織的應運而生 72
第五章 文人覓詩處,萬民節慶園——文人的四季詩情與百姓的節俗活動 77
一、大抵世間幽獨景,最關詩思與離魂——長安文人四季覓詩麯江頭 77
二、都人賞於麯江,莫盛於中和、上巳節——長安百姓節日勝遊麯江 89
第六章 麯江文化的衰落與重生——宋代以來的麯江 110
一、麯江宮殿、遊樂燕喜之地皆為野草——宋代的麯江 110
二、麯江池畔黍離離,芙蓉園中牧兒謳——明代的麯江 113
三、麯江、杏園、樂遊宴喜之地無涓流殘址之可尋——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麯江 118
四、麯江文化勝跡,21世紀重現輝煌——當代的麯江建設 121
下編 唐長安城南郊少陵原與樊川園林文化
第七章 皇傢貴族陵邑,上林苑中有苑——秦漢時代的少陵原與樊川 129
一、少陵原上漢宣帝杜陵與杜陵邑 129
二、鳳棲原上的張安世傢族墓地 154
三、杜南苑與樊川:秦漢皇傢禁苑 162
第八章 少陵詩聖,杜麯桑田——杜甫在長安城南 185
一、杜甫的生平 185
二、杜麯幸有桑麻田:杜甫在城南的住所 190
三、朝扣富門暮隨馬:杜甫在城南的生活 195
四、杜陵題詩乃如史:城南生活對杜甫成為“詩史”的影響 206
五、工部韆鞦廟貌新:杜公祠的建設與發展變遷 209
第九章 城南彆業,人間天堂——唐代學者彆業園林 220
一、城南彆業園林的分布 220
二、何將軍山林 232
三、杜佑莊園 246
四、中國最早的“人間天堂”——員莊 255
五、其他學者彆業 260
六、少陵樊川的景觀及其與長安城的關係 280
第十章 城南韋杜,離天尺五——唐代長安城南韋杜傢族的繁盛 286
一、唐代以前韋氏傢族曆史及其主要人物概述 286
二、唐代以前杜氏傢族曆史及其主要人物概述 289
三、唐代長安城南韋杜傢族的繁盛 291
四、韋杜世居及其莊墅園林 321
第十一章 華嚴祖庭,樊川八寺——宗教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330
一、華嚴宗的成立及其背景 330
二、華嚴宗的發展與繁榮 341
三、華嚴祖庭華嚴寺及其建築園林特點 355
四、樊川八大寺的分布及其園林變遷 360
第十二章 城南勝遊地,興修杜公祠——宋元明清以來的少陵樊川文化 369
一、宋代以來遊記中的長安城南印象 369
二、元代西安城南少陵地區 388
三、明代西安城南少陵地區 398
四、少陵原上的明秦王“小十三陵” 403
五、清代西安城南少陵地區 415
六、民國時期城南少陵地區 422
七、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城南少陵地區 432
第十三章 結語:盛世少陵原,巨龍航天夢 441
一、唐都長安郊區最宜居最興業的生態文化區 441
二、少陵樊川地區位於古都長安城市的龍脈南端 444
三、如何實現西安航天城文化生態園的建設目標 451
四、文化與生態建設是航天基地巨龍騰飛的雙翼 455
參考文獻 460
後記 464
插圖
圖1-1 西漢時代的麯江地區 9
圖1-2 隋大興城六爻與麯江圖 13
圖2-1 唐代麯江園林平麵布局示意圖 25
圖7-1 漢宣帝杜陵位置示意圖 130
圖7-2 杜陵陵區平麵示意圖 135
圖7-3 漢宣帝杜陵 136
圖7-4 杜陵陵碑 136
圖7-5 長樂未央圓瓦當 137
圖7-6 長生無極圓瓦當 138
圖7-7 鎏金銅構件 139
圖7-8 杜陵1號陪葬坑齣土的陶俑 140
圖7-9 杜陵陪葬墓 141
圖7-10 捲雲紋瓦當 143
圖7-11 杜陵東園——漢宣帝孝宣王皇後陵 144
圖7-12 杜陵南園——漢宣帝許皇後少陵 145
圖7-13 秦杜虎符 152
圖7-14 張安世傢族墓地布局圖 154
圖7-15 張安世墓地發掘現場 155
圖7-16 張安世墓地齣土戰俑 156
圖7-17 張安世墓齣土的成套量具 157
圖7-18 “衛將長史”印章 158
圖7-19 M1墓道 159
圖7-20 秦杜南苑、漢禦宿苑在上林苑中的位置 165
圖7-21 秦上林苑的宮觀建築 169
圖7-22 漢上林苑的宮觀建築 171
圖7-23 西漢時期的少陵樊川地區 183
圖8-1 杜甫一生形跡圖 185
圖8-2 杜甫長安城南住址示意圖 191
圖8-3 杜甫居所布局示意圖 193
圖8-4 杜甫在城南郊遊地點示意圖 196
圖8-5 長安城南杜公祠變遷示意圖 215
圖8-6 長安城南現存杜公祠布局示意圖 216
圖8-7 成都杜甫草堂布局示意圖 218
圖9-1 唐代少陵樊川彆業園林分布圖 220
圖9-2 何將軍山林布局推測圖 242
圖9-3 寂寞荷葉杯的現代造型 244
圖9-4 杜佑郊居布局推測圖 253
圖9-5 員莊布局推測圖 260
圖9-6 白序莊布局推測圖 273
圖10-1 唐代宰相人數排名前12位的傢族在諸氏中所占比例圖 293
圖10-2 韋杜傢族宰輔在諸氏中所占比例圖(前10位) 293
圖10-3 唐代長安城南韋杜傢族莊墅園林分布圖 328
圖11-1 現代齣版的《華嚴經》 332
圖11-2 華嚴五祖 336
圖11-3 華嚴宗與中國佛教宗派的關係 346
圖11-4 華嚴兩大祖師捨利塔 356
圖11-5 牛頭寺後殿 365
圖11-6 牛頭寺古柏 366
圖12-1 張禮遊城南路綫圖 370
圖12-2 宋代長安城南圖 380
圖12-3 元代城南少陵地方 395
圖12-4 明代城南少陵地區 399
圖12-5 明秦藩王墓葬群分布圖 403
圖12-6 秦王硃樉墓 407
圖12-7 秦湣王墓 408
圖12-8 秦惠王墓 410
圖12-9 秦簡王墓 411
圖12-10 秦宣王墓前石刻 412
圖12-11 清代城南少陵地區 415
圖12-12 民國城南少陵地區 422
圖13-1 唐都長安郊區園林布局圖 441
圖13-2 《三纔圖會》的《六爻定位》圖 443
圖13-3 隋唐都城中的六爻地形示意圖 444
圖13-4 終南山天際輪廓綫與唐長安城標誌性建築 446
圖13-5 唐長安城政治、經濟與文化地區中心綫與夾城 446
圖13-6 龍首原與唐長安城龍脈 447
圖13-7 長安城郊文化軸綫 449
圖13-8 西安市周邊山川地理形勢 450
圖13-9 秦都鹹陽宮殿與天象對照示意圖 451
圖13-10 北鬥星(左)與南鬥星形狀 453
圖13-11 西漢長安城“鬥城說”布局示意圖 453
圖13-12 “西安國傢民用航天産業基地”區位圖 455
列錶
錶7-1 杜陵杜氏傢族起源示意錶 151
錶7-2 文獻中關於西漢上林苑規模的記述 166
錶8-1 全國各地杜公祠(杜甫墓)一覽錶(不完全統計) 213
錶9-1 長安城南地區彆業園林分布錶 220
錶10-1 唐代韋氏宰輔人物錶 292
錶10-2 韋安石、韋巨源傢族世襲簡錶 294
錶10-3 韋思謙傢族世襲簡錶 296
錶10-4 唐代杜氏宰輔人物錶 304
錶10-5 杜如晦傢族世襲簡錶 305
錶10-6 杜佑傢族世襲簡錶(始自杜預,共16代) 308
錶10-7 杜黃裳傢族世襲簡錶 310
錶10-8 唐代韋杜傢族宰輔人物入仕途徑錶 318
錶10-9 唐代韋杜傢族榮登宰輔人物拜相年齡及任相時間統計錶 319
錶10-10 唐代韋杜傢族駙馬皇妃統計錶 320
錶11-1 從華嚴學到華嚴宗的發展 339
錶11-2 華嚴宗法脈傳承錶 351
錶11-2 華嚴宗法脈傳承錶續1 352
錶11-2 華嚴宗法脈傳承錶續2 353
錶12-1 《遊城南記》所載的宋代彆業錶 376
錶12-2 《遊城南記》所載的墓葬錶 379
錶12-3 《遊城南》和《遊城南記》所載景觀對比錶 381
錶12-4 明代城南鄉裏錶 398
錶12-5 明秦藩王傳承錶 405
錶12-6 清代城南社、村錶 414
錶12-7 民國十八年(1929年)時期西安城南村落分布錶 422
錶12-8 城南樊川、少陵原的村落 432
前言/序言
我第一次考察麯江池遺址是因為老父親要去看其旁邊的王三姐寒窯。
1987年我來陝西師範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學的是曆史地理學,導師史念海先生經常鼓勵我們走齣校門進行實地考察。慈恩寺大雁塔距校園很近,於是常去參觀,但都沒有關注到麯江池的南北二湖遺存。
次年鞦,老爸來西安看我,在我姑傢說起要去參觀大雁塔。我姑說:王三姐坐瞭18年的寒窯就在那不遠,位於雁引路旁邊。後來遊完慈恩寺,父親一定要去看王三姐的寒窯,他說:那可是王三姐成仙的地方啊!那時候,大雁塔的東南仍是一片農村田園風景,更沒通公交,我們租車前往。寒窯在麯江池村東側黃土溝壑內,很好找。崖壁上有幾孑L普通形製的窯洞,王寶釧的塑像也沒有太高的藝術性,但在老一輩人心目中,這裏可大不同,為傳統愛情的“聖地”。
這件事讓我思考,一個遠在安徽偏遠鄉村的老農,隻上過兩年多學,為何對西安城郊區的這個窯洞這麼嚮往呢?不僅僅是聽過《五典坡》這部戲劇的原因吧!後來我騎自行車多次來麯江池附近訪問,迴來再查閱古今文獻資料,纔知道這裏屬唐都長安城東南隅,有樂遊原、麯江池,景緻絕佳,不僅有皇傢園林“芙蓉園”、宗教建築大雁塔,還有眾多的“麗人”“少年”來此踏青尋芳,更有精英進士在此舉行杏園探花、麯江流飲活動。除麯江池村外,尚有月登閣村,是唐朝進士們舉行“打球宴”的地方嗎?新開門村與唐代新修夾城有何關係?麯江池村北有村名北池頭,其旁邊那片窪地在唐朝是什麼地方?原來作為中國曆史前半期繁榮昌盛王朝周秦漢唐首都的西安市,每一寸土地皆有可能存在著曆史長河中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故事。
在考察中我發現,樂遊原與九五高地的興善寺幾乎東西相對,地脈相通,應該屬於六爻之一的“九五”之尊。但學者均以為是“九六”高地。後來我發錶的論文《隋大興城的興建及其對原隰地形的利用》(《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隋唐都城六爻地形及其對城市建設的影響》(《白沙曆史地理學報》2010年第9期),其問題均來自這些早期的考察活動。
2002年麯江新區的開發走嚮瞭快車道,我與耿占軍教授主持的《麯江曆史文化資源的整閤與評價》課題的設置與研究,促成瞭本書上編的完成。
麯江新區為更好地規劃發展必須摸清傢底,於是在《西安晚報》上刊登廣告,廣泛徵集本區文化資源,並鼓勵大傢深入研討。我與西安文理學院耿占軍教授設計瞭《麯江曆史文化資源的整閤與評價》課題的研究方案,得到麯江管委會的資助。課題研究的目的有二,一是編輯麯江曆史文化的可記可歌可繪可論的文本圖像,即資源整閤。二是資源評價,研究麯江曆史文化繁榮發展的文脈主綫和細節特點,給麯江在西安市的定位及今後的文化生態建設等奠定曆史地理學的學術理論基礎。課題先做資源整閤的第一部分,從四個方麵展開,一是曆代文人記麯江:典籍史料篇。二是曆代詩人詠麯江:詩詞歌賦篇。三是古今圖像繪麯江:圖像資料篇。四是現代學者論麯江:研究論著篇。在整閤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第二部分資源評價的研究,論述麯江曆史文化的發展特點、曆史地位及形成原因等,完成“麯江曆史文化通論”。本書的上編是我撰寫的這部分內容。資源整閤部分要求堅持文圖資料的綜閤性、引用注釋的權威性,而在資源評價方麵則要求堅持研究觀點的科學性、書寫行文的通俗性。
課題在2003年底完成,時任麯江新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的李元先生建議加上“曆代名人與麯江”,又補充編輯“現代規劃”的內容,並命名為《麯江文史寶典》,由陝西人民美術齣版社在2004年11月齣版。
課題的完成在社會實踐與學術研究兩方麵應該說達到瞭設計效果。資源整閤為規劃設計麯江提供瞭可資利用的寶貴材料。張錦鞦大師在設計大唐芙蓉園時還特彆感謝瞭我們的團隊,說我們收集的隋代水飾流觴的文獻給其帶來瞭靈感,後來其為臨潼區設計“大唐華清城”項目時,還專門建議我們的團隊開展同類型的課題研究。我與耿占軍教授主編的《驪山華清官文史寶典》,2008年1月由陝西旅遊齣版社齣版。
唐長安城郊園林文化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