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水西庄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启迪意义。专门而系统地研究水西庄及查氏家族文化活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至今尚不多见,《津沽文化研究集刊第8种·紫芥掇实:水西庄查氏家族文化研究》填补了这个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较大的创新性。
《津沽文化研究集刊第8种·紫芥掇实:水西庄查氏家族文化研究》所揭示出的水西庄的文化地位和历史价值,能够引起学界对水西庄的关注,促使同仁们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在清代文坛给予水西庄文人群体以应有的文学席位。
《津沽文化研究集刊第8种·紫芥掇实:水西庄查氏家族文化研究》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红桥区政府水西庄重建工程提供理论借鉴和决策参考。
作者简介
叶修成,男,1974年生,江西都昌人。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天津财经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香港新亚研究所《新亚论丛》编辑,主要从事先秦文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主持完成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一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两项。已在《民族文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曾获天津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著有《天津水西庄查氏家族文化研究》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水西庄及查氏家族研究述略
一、20世纪30年代兴起时期
二、20世纪90年代发展时期
三、新世纪以来继续推进时期
第二章 水西庄兴衰史论
一、水西庄主人及其著述
二、水西庄的兴建与衰落
三、水西庄兴盛的时代背景
四、水西庄的宾朋好友
五、水西庄的历史文化意义
第三章 水西庄查氏家族研究
第一节 水西庄查氏家族成员生平及其著述
第二节 家谱所见查日乾遗文辑存
第三节 杭世骏佚文《查莲坡墓志铭》与查为仁乡试科场案
一、杭世骏与《查莲坡墓志铭》
二、查为仁乡试科场案之真相
三、查氏父子逃匿地点与被捕过程
四、查为仁乡试科场案的意义
第四节 查为义生平仕履及其文艺创作
一、查为义的生平仕履
二、查为义的文学与艺术创作
第五节 水西庄主人传记五篇
第六节 水西庄查氏后裔墓志铭四方
第四章 水西庄宾朋研究
第一节 英廉在津创作及其与水西庄查氏家族的交往
一、英廉其人其诗
二、英廉与水西庄查氏家族的交往
三、英廉与天津其他诗人的交游
四、英廉在天津登览纪行之作
第二节 《查氏七烈编》中所见清代佚词九首
一、陈维崧佚词《潇湘夜雨》
二、雍乾之际文士佚词
第三节 厉鹗与水西庄查氏的交游及其佚作
一、厉鹗与查氏南北诗文赠答
二、厉鹗的天津之旅
三、《拟乐府补题》的唱和与结集
四、查氏著述中所见厉鹗佚作
第四节 水西庄查氏著述中所见杭世骏佚序二篇
第五章 水西庄及查氏家族文事活动编年
附录
一、水西庄始建年代新证
二、乾隆帝五次驻跸水西庄
三、“屋南小筑”在天津旧城内
四、《天津市红桥区志》有关水西庄内容的辨误
五、查氏在天津的别业
六、水西庄重建的构想
七、水西庄及查氏的传奇故事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津沽文化研究集刊第8种·紫芥掇实:水西庄查氏家族文化研究》:
乾隆元年丙辰(1736)
正月初,宋廷俞南归,查为仁作诗送之。(《竹村花坞集·送宋廷俞还长洲》)
试灯日(正月十三日),查礼邀集吴焦音、查羲等人在味古庐饮酒赏花,分韵赋诗。(《铜鼓书堂遗稿》卷一)
上元夜(正月十五日夜),查羲与查为仁诗歌唱和。(《竹村花坞集·上元夜,和如冈侄韵》)
二月,查为仁过访施济清寓馆。(《竹村花坞集·过施济清寓馆留题》)
春,查礼购得-铜弩,作《诸葛铜弩歌》。(《铜鼓书堂遗稿》卷一)
春,老仆周喜卒,查礼作诗悼之。(《铜鼓书堂遗稿》卷一)
春,查礼登览稽古寺藏经阁。(《铜鼓书堂遗稿》卷一)
暮春,查礼游览水西庄之绣野簃赋诗。(《铜鼓书堂遗稿》卷一)
三月,查奕楠探望关押在西曹之花影庵中的张照(字得天,娄县人)。(张照《花影庵集序》)
春日,查礼在水西庄怀念杜甲,填词《祝英台近》。(《铜鼓书堂遗稿》卷二五)
初夏,查曦(字汉客,歙县人)与钱八元(字幼邻,海宁人)、查典三、查承源(字天来,号菊所,仁和人)同游水西庄,诗歌酬唱。查礼亦和之。(《津门诗钞》卷七、《铜鼓书堂遗稿》卷一)
夏,许佩璜及其母徐德音来游水西庄。(《竹村花坞集·许渭符之官开封,枉过水西庄,留题八咏,信宿而别,奉酬四律》、《莲坡诗话》卷中)
六月初八日,查日乾七十寿辰,王霖、寿致润(字雨六,号南湖,诸暨人)、刘奇龄(字文远,山阴人)、张焕(字寄园,会稽人)、傅王露、丁鹤、邵坡(字兼三,余姚人)、马兆化(字德之,山阴人)、符曾、刘文煊、陈仪等人作诗贺寿。(《宛平查氏支谱》卷八)
荷月(六月)毂旦,陈元龙为查日乾撰《慕园府君七十寿序》。(《宛平查氏支谱》卷五)
六月毂旦,陈仪为查日乾撰《慕园府君七十寿序》。(《宛平查氏支谱》卷五)
六月,陈世倌为查日乾撰《慕园府君七十寿序》。(《宛平查氏支谱》卷五)
秋,查为仁邀集查羲、查奕楠等人至澹宜书屋赏菊,分韵赋诗。(《竹村花坞集·丛菊盛开,招同如冈侄、贡木从孙集澹宜书屋,分赋》)
秋日,查礼过访张氏一亩园,感旧赋诗五首。(《铜鼓书堂遗稿》卷一、《沽上题襟集》卷八)
秋夜,查礼月下怀念查为义,赋诗一首。(《沽上题襟集》卷八)
秋夜,查礼独坐味古庐作诗。(《铜鼓书堂遗稿》卷一)
八月,查礼作诗《节烈四妇歌》。(《铜鼓书堂遗稿》卷一)
八月底,查羲南归海宁,查礼作诗送之。(《铜鼓书堂遗稿》卷一)
九月初九日,查礼乡试未中,杜门不出,查为仁与之饮酒谈心。查礼追和查为仁丙申年(1716)所作《赏菊诗》。(《铜鼓书堂遗稿》卷一)
九月二十六日,查礼在京应试博学鸿词科,报罢。(《清史稿》卷三三二)
九月,张照为查为仁《花影庵集》作序。(《花影庵集》卷首)
……
前言/序言
今夏,天津地区多雨而未涝,就农事而言,这是个丰收的好兆头。8月中旬,叶修成先生携书稿来,我急忙忙喜匆匆地认真拜读。果然,这是在水西庄研究这块沃土上耕耘出的又一大收获,是这个研究领域中的又一大成果!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水西庄,不是一个狭义的具体物质形态的园林,而是天津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这个文化现象看似一峰兀立,但它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原因,这里面有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甚至还有地理的,等等。认识水西庄,对于全面、准确地认知天津,甚至认知一个历史时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天津的城市发展过程,决定了它是一个多元的、复合的城市文化形象,不能也不可能用单一的文化符号予以勾画和定位。运河文化、码头文化、租界文化……等等提法,虽然各有其道理,但都无法准确地进行概括。水西庄现象就是天津文化构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和因子。
人们谈到水西庄,常常引用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话,将水西庄和小玲珑山馆、小山堂、瓶花斋并列,称为“运河上的四颗明珠”。其实袁枚之所以将这几处相提并论,首先不是甚至根本就不是因其园林之盛,而是因为这些园林主人的学识与收藏,是因为这里出现的影响颇大的文化活动。正如本书中几次提到的杭世骏的叹息:“查莲坡殁而北无坛坫,马懈谷殁而南息风骚。”杭世骏是看到了园林背后真正的价值,看到了园林主人在文坛上的作用和影响。
正因为如此,自清末水西庄湮没以来,它就从来没有淡出过人们的视线,保护和承续水西庄的文脉,便成为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为之努力的事业。至少自20世纪20年代即有人在进行着水西庄的文物收集、资料整理与学术研究,否则在30年代初成立“水西庄遗址保管委员会”时,也不可能参与人数众多,并在短短的四年内取得那么多的成果。自那时至今已近百年,关于水西庄文化现象的研究时有高潮与低谷,但是从未中断,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始,水西庄研究越发引起学者的重视,也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这个过程,作者在本书中有专章论述,毋需我在此饶舌。
尽管水西庄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与水西庄在天津的历史文化影响还不相匹配,但毕竟经过众多学人的努力,已产生了一批颇为可观的成果。这些成果涉及很多方面,虽然还不能构成若干分支(像红学那样,已形成了曹学、版本学、大观园学等),但一些研究已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趋势,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叶修成先生的《紫芥掇实:水西庄查氏家族文化研究》便是这些研究成果中的一部力作,一个亮点。
津沽文化研究集刊第8种·紫芥掇实:水西庄查氏家族文化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