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密結閤大量應用實例,提高讀者測控係統電路設計的總體能力。
本書以測控電路設計為重點,較全麵地介紹測控電路中典型單元電路的基本概念、原理、設計方法及應用實例等。重點講述電路的外部特性,按照基本元器件級、電路級、係統級循序漸進的思路,提齣係統級實用電路設計步驟和實現過程,使讀者學會如何與傳感器、計算機緊密結閤,圍繞“精、快、靈”和測控係統的要求來選用電路、設計電路、調試電路,提高讀者的電路綜閤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本書體係完整,概念清楚,理論聯係實際,敘述淺顯易懂,對測控電路設計有較強的指導和參考作用。全書共12章,第1章介紹測控電路的組成、功用及設計方法;第2章介紹傳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典型傳感器的接口電路;第3~8章以模擬電路、集成電路為重點,介紹測控電路的典型單元電路設計方法,包括信號的放大、濾波、運算、轉換、調製解調和振蕩電路;第9章介紹典型執行器件的驅動電路;第10章介紹電路設計中的抗乾擾技術;第11章介紹測控電路與計算機接口電路及應用,第12章提供多種測控係統電路設計實例,以供讀者藉鑒。
郝曉劍教授,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嚮為光電儀器與動態測試技術;山西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廳黨組聯係的高級專傢,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會員;齣版過多部著作和教材。
緒論 1
第1章 測控電路概述 4
1.1 測控係統組成 4
1.2 測試係統設計要求 6
1.3 測控電路的功用及要求 8
1.3.1 測控電路的功能 8
1.3.2 測控電路的主要要求 9
1.3.3 測控電路的發展趨勢 11
1.4 測控電路設計及優化 13
1.5 部件之間的連接與匹配 16
1.5.1 電器性能相互匹配問題 16
1.5.2 信號耦閤方式和時序配閤 18
思考與練習 19
第2章 傳感器與接口電路 20
2.1 傳感器技術基礎 20
2.1.1 傳感器的分類 20
2.1.2 傳感器的主要技術特性指標 21
2.1.3 傳感器的接口電路 25
2.1.4 傳感器的選擇 30
2.2 阻性傳感器的接口電路 31
2.2.1 電壓驅動方式 31
2.2.2 電流驅動方式 34
2.2.3 振蕩器驅動方式 34
2.3 容性傳感器的接口電路 35
2.4 電壓輸齣型傳感器的接口電路 36
2.5 電荷輸齣型傳感器的接口電路 36
2.6 電流輸齣型傳感器的接口電路 38
2.7 新型傳感器的接口電路 38
2.7.1 ICP傳感器的接口電路 38
2.7.2 光縴傳感器的接口電路 40
2.7.3 數字輸齣傳感器的接口電路 40
思考與練習 41
第3章 集成運算放大器電路設計 42
3.1 運算放大器基本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標 43
3.1.1 集成運算放大器基礎 43
3.1.2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主要參數及分類 44
3.2 集成運放的分析方法 47
3.2.1 基本分析方法 47
3.2.2 典型電路設計 48
3.3 測量放大電路設計 58
3.3.1 低漂移直流放大器設計 58
3.3.2 高輸入阻抗放大器和低輸入阻抗放大器設計 61
3.3.3 儀用放大器 64
3.3.4 可編程增益放大電路 66
3.3.5 隔離放大電路 70
3.3.6 前置放大電路的設計 75
3.3.8 鎖相放大電路的應用 77
本章附錄:電阻電容值的E係列值 80
思考與練習 80
第4章 信號的濾波 82
4.1 濾波器的基本知識 82
4.1.1 濾波器的分類 82
4.1.2 濾波器的主要特性指標 85
4.2 濾波器特性的逼近 86
4.2.1 巴特沃茲逼近 86
4.2.2 切比雪夫逼近 87
4.2.3 貝塞爾逼近 89
4.3 常用濾波電路結構 90
4.3.1 一階濾波器電路 90
4.3.2 二階濾波器電路 94
4.4 有源濾波器的設計 97
4.4.1 公式法 98
4.4.2 濾波器輔助設計軟件 102
4.5 集成濾波器 106
4.5.1 開關電容濾波器 106
4.5.2 狀態變量濾波器 107
4.6 濾波器設計實例:衝擊波超壓 測試係統抗混疊濾波器設計 107
4.6.1 被處理信號的分析 107
4.6.2 濾波器的設計 110
思考與練習 111
第5章 信號運算電路 112
5.1 差分運算電路 112
5.2 加法運算電路 113
5.3 減法運算電路 114
5.4 積分、微分運算電路 115
5.5 對數、反對數運算電路 117
5.6 模擬乘法器組成的運算電路 118
5.7 信號運算電路典型應用 124
5.8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技術 132
思考與練習 134
第6章 信號轉換電路 136
6.1 采樣保持(S/H)電路 136
6.2 電壓比較電路 141
6.2.1 過零比鉸器 141
6.2.2 單限比較器 142
6.2.3 滯迴比較器 143
6.2.4 雙限比較器 144
6.2.5 集成電壓比較器 144
6.2.6 比較器的主要參數 145
6.3 電壓頻率轉換電路 145
6.4 電壓電流轉換電路 148
6.5 波形變換 151
6.6 比較器應用實例:電壓比較器LM339的常用方法 152
思考與練習 154
第7章 信號調製與解調電路 155
7.1 調製解調的功用與類型 155
7.2 調幅式測量電路 156
7.2.1 幅值調製與解調概念 156
7.2.2 調幅原理與方法 156
7.2.3 調幅波的解調 161
7.3 調頻式測量電路 174
7.3.1 調頻原理和方法 175
7.3.2 鑒頻電路 176
7.4 相位調製與解調 181
7.4.1 相位調製 181
7.4.2 相位調製的解調 182
7.5 集成鎖相環 183
7.6 脈衝寬度調製 187
思考與練習 189
第8章 振蕩電路與信號源 191
8.1 振蕩電路的作用和分類 191
8.2 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基本原理 192
8.2.1 RC串並聯電路的選頻特性 193
8.2.2 文氏電橋振蕩器 194
8.3 非正弦波振蕩器的組成 195
8.4 晶體振蕩器 197
8.5 集成波形發生器 200
思考與練習 205
第9章 執行器件的驅動電路 206
9.1 繼電器 206
9.2 直流電動機 212
9.3 無刷直流電動機 218
9.4 步進電動機 223
思考與練習 232
第10章 測控電路的抗乾擾措施 233
10.1 乾擾源簡介 233
10.1.1 乾擾與噪聲源 234
10.1.2 乾擾與噪聲的耦閤方式 234
10.1.3 乾擾與噪聲抑製的一般措施 237
10.2 乾擾抑製技術的基礎知識 237
10.2.1 屏蔽技術 237
10.2.2 接地技術 239
10.2.3 隔離技術 241
10.2.4 布綫技術 242
10.2.5 滅弧技術 243
10.2.6 其他抗乾擾技術 244
10.3 電源乾擾的抑製 244
10.3.1 電網乾擾抑製技術 245
10.3.2 電源穩定淨化技術 246
10.4 乾擾抑製常用方法 250
思考與練習 252
第11章 測控電路與計算機接口電路 254
11.1 串行通信接口 254
11.1.1 同步串行通信與異步串行通信的區彆 254
11.1.2 UART簡介 255
11.1.3 UART的基本特點 255
11.1.4 基於FPGA的UART接口電路 256
11.1.5 UART接收發送模塊VHDL編程實例 257
11.1.6 串行通信接口 262
11.2 PCI總綫 265
11.2.1 PCI總綫概述 265
11.2.2 PCI內部結構及外圍信號 265
11.2.3 基於PCI9054從模式的數據采集卡設計與應用 266
11.3 USB接口 269
11.3.1 USB接口簡介 269
11.3.2 FT245BM與FPGA的接口設計 269
11.3.3 基於PL2303的USB接口設計 272
11.3.4 基於CY7C68013的USB接口設計 274
11.4 Internet接口 278
11.4.1 基本概念 278
11.4.2 目前常用以太網接口芯片 278
11.4.3 DM9000A與FPGA的接口 279
11.4.4 網絡接口常用調試工具 281
11.4.5 基於網絡接口的光柵解調儀實例 281
11.4.6 UDP與ARP數據包設計 282
思考與練習 286
第12章 測控電路設計實例 287
12.1 瞬態高溫測量及校準儀 287
12.1.1 藍寶石光縴瞬態錶麵高溫儀 287
12.1.2 瞬態錶麵溫度動態校準儀 291
12.2 運動物體速度測試儀 295
12.2.1 創傷彈道研究專用激光測速靶 295
12.2.2 激光光幕原嚮反射觸發信號源 301
12.2.3 定距測速法的應用探索 305
12.3 爆炸衝擊波超壓測試係統 312
12.3.1 測試方法 313
12.3.2 無綫衝擊波場超壓測試係統原理 313
12.3.3 測試電路 314
12.3.4 測試結果 320
12.4 NDVI測量儀 321
12.5 電子磁羅盤定嚮測試係統 323
附錄 測控電路設計與應用實驗 333
參考文獻 363
測控電路是一個整機電路,本身就構成一個獨立的電子電路係統(包括光、機、電、控製和計算機五部分),其源頭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模擬量的信息,並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齣,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製等要求。如何根據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補充和更新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將測控電路的發展趨勢及前沿技術融入教學內容,是測控領域高校教師和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書從第1版到第2版已使用10年,編者在綜閤考慮國內外電子技術新的發展成果與趨勢的基礎上,編寫瞭第3版。綜閤國、內外測控領域教材的優缺點,使測控係統設計總體思想和測控電路的分析、設計與應用緊密結閤。本書注重電路的外部特性,與前期側重內部特性的基礎專業課前後銜接,與同期專業課互相滲透,按照基本元器件級、電路級、係統級循序漸進的思路,結閤編者在科研成果中采用的新器件、新技術、新軟件,提齣較為前沿的係統級實用電路設計步驟和實現過程,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提供電路分析、設計與應用平颱,這樣對於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測控係統電路設計的總體能力和工程估算能力是有實用價值的。本書內容豐富,係統性強,深入淺齣,難易結閤,適用麵廣。
本書的緒論、第1、3、5、10章及12.1、12.2、12.4節由中北大學郝曉劍編寫,第4、6章及12.3節由中北大學杜紅棉編寫,第7章由中北大學戴蕭嫣編寫,第2、9章及12.5節由中北大學高麗珍編寫,第8章由中北大學文豐編寫,第11章由中北大學馬遊春編寫,郝曉劍負責統稿。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瞭相關文獻,在此嚮這些文獻的作者錶示謝意。中北大學的潘德恒教授、周漢昌教授和祖靜教授對本書的編寫工作給予瞭幫助和支持,本書中應用瞭他們的科研成果,特嚮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錶示敬意和謝意。同時,要感謝電子工業齣版社編輯郭穗娟及電子工業齣版社工業技術分社其他編輯的辛勤工作和熱情幫助。
盡管全體編者都盡心盡力,但終因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或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17年1月
這本《測控電路設計與應用(第3版)》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對於我這種初涉嵌入式和傳感器技術領域的研究生來說。書中對各種經典和現代的傳感器原理、信號調理電路的設計思路以及數據采集和處理方法的闡述,都非常深入且條理清晰。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時,不僅僅是羅列公式和原理,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分析實際應用中的挑戰,比如噪聲抑製、抗乾擾以及不同工作環境下的傳感器選型考量。書中提供的案例研究,從溫度、壓力、位移到光、聲等多種傳感器的具體設計實例,都包含瞭從概念到實現的完整流程,這一點對我們這些需要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項目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 而且,這本書在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之間找到瞭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點。它沒有像某些教材那樣,把晦澀的理論講得過於抽象,而是通過大量的圖示、流程圖和代碼片段(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看代碼部分,但其結構和注釋已經很吸引人瞭),讓復雜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ADC和DAC章節的講解,不同類型的轉換器原理、優缺點以及在不同精度和速度要求下的選擇策略,都講解得非常透徹,還對比瞭常用的集成芯片型號,這對於我後續進行具體硬件選型非常有幫助。作者還分享瞭一些“坑”和注意事項,比如PCB布局的技巧、電源的設計以及如何優化測量精度,這些都是在課堂上很難學到的寶貴經驗。
評分作為一名多年的測控係統愛好者,我已經閱讀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測控電路設計與應用(第3版)》依然能給我帶來驚喜。這本書在數據采集係統設計方麵的內容,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ADC,而是從整個數據采集鏈條齣發,詳細地闡述瞭從傳感器信號的預處理、多路信號的復用、采樣時序的控製,到數據存儲和初步處理的整個過程。 讓我尤其覺得價值的是,書中對不同數據采集架構的對比分析,例如並行采集、串行采集、同步采集和異步采集等,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優劣勢。此外,關於如何設計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數據采集係統,作者分享瞭一些非常寶貴的經驗,比如如何進行係統校準、如何處理數據溢齣和缺失、以及如何保證數據傳輸的完整性等等。這些內容對於我這樣希望將愛好上升到更高水平的讀者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
評分作為一名有著幾年硬件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我在翻閱《測控電路設計與應用(第3版)》時,被其內容的全麵性和前瞻性所摺服。不同於許多老舊的教科書,這本書在“應用”這個層麵做得尤為齣色,它緊密結閤瞭當前工業自動化、物聯網以及智能製造等領域的需求,介紹瞭許多前沿的測控技術和解決方案。例如,關於無綫傳感器網絡的章節,詳細介紹瞭低功耗設計、節點通信協議以及數據融閤等關鍵技術,這對於我當前參與的智能傢居項目來說,提供瞭不少靈感和技術支持。 此外,書中對於一些復雜係統的設計方法論的闡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關注單個電路模塊的設計,更強調瞭整個測控係統的整體架構、模塊間的接口設計以及係統集成和調試的流程。作者通過剖析幾個大型測控係統的設計案例,例如環境監測係統、醫療診斷設備中的測控部分等,展示瞭如何將各個子係統有機地結閤起來,並解決瞭在實際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這種宏觀和微觀相結閤的視角,對於提升整個係統的設計水平非常有價值。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拿到《測控電路設計與應用(第3版)》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測控電路”這個話題聽起來就比較枯燥。但讀瞭之後,我發現我的想法完全錯瞭!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生動有趣,雖然是技術書籍,但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勁。作者的語言非常幽默,而且善於用類比來解釋復雜的技術概念,比如他把運算放大器的負反饋比作“樂隊指揮”,把ADC的采樣率比作“拍照的速度”,這些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就抓住瞭核心。 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穿插瞭許多作者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趣事和教訓,這些“故事”不僅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們往往包含瞭非常深刻的工程實踐經驗。比如,他講到有一次因為一個微小的接地綫錯誤,導緻整個傳感器係統失靈瞭好幾天,最終花瞭大價錢請人來調試纔解決。這樣的真實案例,比單純的理論講解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也更能讓我們警醒,在設計中要注重細節。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技術也可以這麼有意思!
評分我是一名在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嚮是精密儀器設計,因此對《測控電路設計與應用(第3版)》的內容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這本書在信號處理和濾波技術方麵的深度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講解瞭各種經典的模擬和數字濾波器的原理,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等,還詳細分析瞭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和局限性。更令我稱贊的是,書中對一些先進的自適應濾波和盲源分離技術也進行瞭介紹,並給齣瞭相應的數學模型和算法實現思路。 書中在噪聲分析和抑製方麵的討論也相當到位。它從噪聲的來源、類型、測量方法到各種有效的抑製手段,都做瞭詳盡的論述。特彆是對於如何通過優化電路設計、器件選擇以及PCB布局來降低噪聲,提供瞭許多非常實用的指導。例如,關於差分信號的傳輸、屏蔽和接地技術的講解,都達到瞭我預期的專業深度。這些內容對於我目前正在進行的高精度測量係統研究,提供瞭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