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颠覆传统科普教育,世界各国**科学家深入浅出为孩子们讲述科学
涵盖宇观、微观、地球、生命、人类等多学科知识,为读者展示世界上zui前沿的科学发展成果和科技发展趋势
专题式的讲述方式,开启多角度深入探究学习模式,培养读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吸纳各领域科学家的多重观点,培养读者的多元思维及独立思考能力
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让科学不再生硬,将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科学世界
内容简介
如果要找出一种100 多年来一直走在世界工业前端,成为整个现代工业“代言人”的产品,也许非汽车莫属。从零件到汽车,从汽油到未来的清洁能源,还有不断减重的车身,无人驾驶技术以及汽车搭建的“情报网”……汽车在每个细节中的“升级”都凝聚了人类科技发展的zui新成果。
作者简介
小多传媒成立于2008年,是在纽约和北京共同运营的少儿科学和人文内容出版公司,正在逐渐成为面向世界的多媒体儿童教育内容提供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小多汇集全球各地304多位作者、绘者、译者和编辑,这支跨国团队对中西方的文化、社会、历史、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具有在西方国家学习生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他们共同为孩子创作高品质读物,旨在传递zui前沿的科技和人文观点,让孩子们养成智力活动的习惯和充满想象力的思维方式,养成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批判能力,养成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人生有更多可能。
内页插图
精彩书摘
劳动分工与生产线
1776 年, 亚当· 斯密(AdamSmith) 发表了现代经济学的第一本巨著《国富论》(The Wealth ofNations )。所谓经济学,即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规律的理论。这本书意义重大,亚当·斯密的肖像因此被印在了20英镑面值的纸币上。肖像旁边是一幅机械化工业生产的情景图,配有“哪怕是造针也需要劳动分工(如此一来工作的产量会大大增加)”的文字。
这些文字出自《国富论》第一章,在这一章,亚当·斯密谈到,使国家富裕的关键因素是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指的是经过一道道工序来生产产品的方式。以斯密所说的造针为例,工序大概是这样:一个人抽钢线;另一个人把钢线拉直;第三个人截切;第四个人扎孔;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针头……在劳动分工中,一个人只负责一个小环节,在不断的重复中熟能生巧。一个人一天大约只能做20根针,而一个劳动分工的团队一天可以做上千根。
生活在18 世纪的亚当·斯密见证了以劳动分工为特点的生产活动。随后,蒸汽机的普及让劳动分工能集中在一起,能量来源不再局限于人力、水能和风能。然后,生产线出现了。“没有什么特别难的,只是将工作分割为若干小份。”亨利·福特(HenryFord)说。生产线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将工作集中在一个地方,一步接一步地按顺序完成。
不断升级的汽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