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1
中國清末新疆建省後首部全省通誌。由王樹枏、曾少魯任總纂,至宣統三年鼕成書,共116捲。本次整理以1923年東方學會重校鉛印本為底本,以宣統三年新疆通誌局活字本為校勘本。此書引古詳今,內容豐富,在全國地方誌中具有特色(如獨有國界一誌),對新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書另一特色,即補入瞭較為珍貴的新疆各式地圖,使得本書“圖誌”之名名實相副。
硃玉麒,男,1965年4月生,江蘇宜興人。曾任新疆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西域研究中心主任,《西域文史》主編,現任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作品有《倉石武四郎中國留學記》《“喜雨”彆解》等。
前 言
整理凡例
新疆圖誌序
凡 例
新疆圖誌纂校銜名
新疆圖誌引用書目
目錄
捲一 建置一
捲二 建置二
捲三 建置三
捲四 建置四
捲五 國界一
捲六 國界二
捲七 國界三
捲八 國界四
捲九 國界五
捲十 天章一
捲十一 天章二
捲十二 天章三
捲十三 天章四
捲十四 天章五
捲十五 天章六
捲十六 藩部一
捲十七 藩部二
捲十八 藩部三
捲十九 藩部四
捲二十 藩部五
捲二十一 藩部六
捲二十二 職官一
捲二十三 職官二
捲二十四 職官三
捲二十五 職官四
捲二十六 職官五
捲二十七 職官六
捲二十八 實業一
捲二十九 實業二
捲三十 賦稅一
捲三十一 賦稅二
捲三十二 食貨一
捲三十三 食貨二
捲三十四 食貨三
捲三十五 食貨四
捲三十六 祀典一
捲三十七 祀典二
捲三十八 學校一
捲三十九 學校二
捲四十 民政一
捲四十一 民政二
捲四十二 民政三
捲四十三 民政四
捲四十四 民政五
捲四十五 民政六
捲四十六 民政七
捲四十七 民政八
捲四十八 禮俗一
捲四十九 軍製一
捲五十 軍製二
捲五十一 軍製三
捲五十二 物候一
捲五十三 交涉一
捲五十四 交涉二
捲五十五 交涉三
捲五十六 交涉四
捲五十七 交涉五
捲五十八 交涉六
捲五十九 山脈一
捲六十 山脈二
捲六十一 山脈三
捲六十二 山脈四
捲六十三 山脈五
捲六十四 山脈六
捲六十五 土壤一
捲六十六 土壤二
捲六十七 水道一
捲六十八 水道二
捲六十九 水道三
捲七十 水道四
捲七十一 水道五
捲七十二 水道六
捲七十三 溝渠一
捲七十四 溝渠二
捲七十五 溝渠三
捲七十六 溝渠四
捲七十七 溝渠五
捲七十八 溝渠六
捲七十九 道路一
捲八十 道路二
捲八十一 道路三
捲八十二 道路四
捲八十三 道路五
捲八十四 道路六
捲八十五 道路七
捲八十六 道路八
捲八十七 古跡一
捲八十八 金石一
捲八十九 金石二
捲九十 藝文一
捲九十一 奏議一
捲九十二 奏議二
捲九十三 奏議三
捲九十四 奏議四
捲九十五 奏議五
捲九十六 奏議六
捲九十七 奏議七
捲九十八 奏議八
捲九十九 奏議九
捲一百 奏議十
捲一百一 奏議十一
捲一百二 奏議十二
捲一百三 奏議十三
捲一百四 奏議十四
捲一百五 奏議十五
捲一百六 奏議十六
捲一百七 名宦一
捲一百八 武功一
捲一百九 武功二
捲一百十 武功三
捲一百十一 忠節一
捲一百十二 忠節二
捲一百十三 人物一
捲一百十四 人物二
捲一百十五 兵事一
捲一百十六 兵事二
捲一百十七 補編一
捲一百十八 補編二
捲一百十九 補編三
捲一百二十 補編四
新疆全省輿地圖
新疆圖誌西域地名索引
新疆圖誌西域人名索引
後 記
一
新疆古稱西域。“西域”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其範圍也多有變化 。用西域指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核心的區域,從漢代以來一直延續到瞭清朝中期。乾隆年間經營西北,“西域”的概念過渡為“西域新疆”,並逐漸以“新疆”作為專有名詞指稱西域,故祁韻士在嘉慶年間撰著的《西陲要略》中,有“今之新疆即古西域”的定義。光緒年間,左宗棠收復天山南北失地,力主建省,於是從光緒十年(1884)起,“甘肅新疆省”及其簡稱“新疆”在行政稱謂中完全替代瞭西域的舊名 。
在乾隆經營西北以來,“盛世修誌”的觀念也體現在西域/新疆的文化建設中。有清一代新疆地區的通誌纂修,前後凡三次四種。
清代前期,有乾隆年間的《欽定皇輿西域圖誌》(簡稱《西域圖誌》)五十二捲。這部誌書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奉敕纂修,二十七年纂成初稿,四十七年增纂告成,由武英殿刊刻並寫入《四庫全書》。由於乾隆皇帝的親自過問、編纂人員傾全國之力、主纂人員又多參與西域平定的不同事務,《西域圖誌》因此比較全麵、真實、詳細地匯集瞭乾隆統一和經營西域的史料,成為清代邊疆通誌纂修的典範。
清代中期,又有嘉慶年間的《西陲總統事略》和《欽定新疆識略》(簡稱《新疆識略》)接續前誌,成為新疆地區新的地方通誌。這兩部新的誌書由伊犁將軍承辦,開創瞭新疆地方政府纂修通誌的先河。以乾隆二十七年設置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簡稱“伊犁將軍”)為起點的西域經營步入正規之後,注重文化建設的伊犁將軍鬆筠為瞭總結統一以來幾十年中的發展麵貌,編纂《伊犁總誌》成為其文治理想。他召集流放伊犁的文人先後纂修,於嘉慶十二年(1807)由祁韻士纂成瞭《伊犁總統事略》十三捲,後來多以《西陲總統事略》的名稱刊行;嘉慶二十五年,又由徐鬆纂成新的《伊犁總統事略》十三捲,後齣轉精,替代瞭祁韻士的纂修。徐鬆的纂修本在道光元年(1821)由鬆筠恭進清廷時,得到新即位的宣宗皇帝賞識,賜名《新疆識略》,並禦製序文,道光二年由武英殿刊行。這是“新疆”作為一個省級行政區的專有地名,首次被政府在正式的文本中啓用。
清代後期,《新疆圖誌》的編纂成為新疆地方通誌在清代最後的總結。道光以來直到辛亥革命爆發之前,新疆的曆史又走過瞭九十年的風雨滄桑,尤其是強鄰環伺、同治民變、光緒建省、新政革命等等一係列的內外因素,使新疆近代史的進程變化多端、曆經坎坷。以王樹枬為代錶的清末新疆官員,承擔起瞭為建省後的新疆譜寫新誌的重任。《新疆圖誌》從光緒三十三年開始編纂(1907),宣統三年(1911)完成,由新疆通誌局活字印刷行世 。因此,這部纂修於新疆建省以後、完成於辛亥革命期間的通誌,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時代有關新疆的最後一部通誌。《新疆圖誌》皇皇巨著,凡一百一十六捲、二百多萬字,不僅在數量上超越瞭以往的誌書,其承載時空的悠長、完備,編纂觀念的守正、趨新,也都後來居上,成為新疆地方通誌的殿軍。
所以,在掀開中國現代史的篇章前,《新疆圖誌》堪稱是一部為古代新疆做瞭全麵總結的集大成的百科全書 。
二
《新疆圖誌》的纂修,光緒三十三年由新疆布政使王樹枬(1851—1936,枬字或作枏、楠)創議興辦,其時建立瞭新疆通誌局的機構。樹枬字晉卿,晚號陶廬老人,河北 新城(今高碑店)人。光緒十二年(1886)進士,先後在四川、甘肅曆任知縣、道員等職。光緒三十二年至宣統三年(1906—1911),任新疆布政使。在任期間,除瞭改革幣製、創設郵政、興辦實業等一係列使新疆走嚮近代化的作為之外,《新疆圖誌》的纂修,也是他在任上重要的文化建樹之一。其所撰的《陶廬老人隨年録》中對設局之事有明確記載:
光緒三十三年丁未,五十七歲
新疆僻處中國西偏,濛 哈 纏迴種類龐雜,通知漢人文字者甚稀,自開闢以來,文獻寥寥,無可徵信。時桐城 方繹民 希孟、醴泉 宋芝洞 伯魯隨長庚將軍齣關,霍邱 裴伯謙 景福謫戍新疆,皆方聞博雅之士。餘於是創修《新疆圖誌》,設局於藩署之西偏,誌例皆餘手定,分門纂輯。餘無他嗜好,公餘之暇,藉此消遣而已 。
今存《新疆布政使司就纂修通省誌事劄吐魯番廳文》對於纂修《新疆圖誌》的意義有更明確的錶述:
欽命甘肅新疆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陸軍督練處參議官兼兵備處王、鎮迪道兼按察使司按察使陸軍督練處參議官兼參謀處榮,為劄飭采訪事:照得新疆本西陲重鎮,漢唐以來,雖通中國,不過互市往來而已。我朝平定準 迴,始入版圖,叛服靡常,屢煩兵力。自光緒三年全疆光復以後,改設行省,設官分治,迄今廿有餘年。一切規模粗具,惟有誌乘闕如。現奉撫憲劄飭修通省誌,本司等選派精於測繪之員赴南疆一帶測量,並在省先繪總、分輿圖,以為修誌基礎。俟明年正月設局纂修,自應派員采訪,以備臨修采用。茲擬分天地人物四大類,……由各地方官詳細采訪,繪圖列錶,陸續造具清冊,賫司考證。
以上劄飭,是一份為瞭纂修通誌而告知下屬官府采訪各地資料以備采用的通報。其中錶達瞭對清朝統有新疆而超邁漢唐的主權意識,並從建省以來“一切規模粗具,惟有誌乘闕如”的錶述中體現瞭為新疆建省而修誌的明確目標。這份劄飭於光緒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九日下達到吐魯番廳,可知在新疆巡撫做齣瞭纂修通省方誌的指示下,由新疆布政使、鎮迪道部署具體的方案,下達到各地府廳州縣。這一年,已經開始瞭通誌編纂的實際工作安排 ,並在來年的光緒三十四年成立瞭新疆通誌局——通誌纂修開始和通誌局建立的年份,過去的研究多有誤差,現在根據這份劄飭檔案,可以定讞。
此外,根據飭後所鈐“甘肅新疆布政使司之印”的印章,可知實際的執行機構是新疆布政使衙門;而具體纂修的倡議與組織者,是時任新疆布政使的王樹枬。這也可以印證《陶廬老人隨年録》的記載確非邀功自賞。不過按照清代地方修誌的慣例,其行政首席長官往往要領銜修誌署名。因此宣統三年《新疆圖誌》告成之際在新疆巡撫任上的袁大化就成為當然的修誌“總裁”。但是王樹枬的署名齣現在“總纂”和“總辦局務”中,可知居功甚偉。不過,在這部通誌基本完稿之際,王樹枬因烏魯木齊發生的“王高陞縱火案”受到攻訐,而於宣統二年開缺,宣統三年四月離開新疆。圖誌編纂的收尾工作由候選道王學曾完成,因此“總纂”銜名由王樹枬、王學曾共同署名。按照地方誌責任者常規的署名方式,《新疆圖誌》的作者是“袁大化修,王樹枬、王學曾纂”。
王樹枬在擔任《新疆圖誌》總纂、總辦期間,不僅手訂誌例、分門列目,還親自參與瞭一些分誌的纂修和修訂,在為锺鏞的《新疆備乘》所撰序言中,稱“當時予所手訂者凡十餘篇” 。《陶廬老人隨年録》所載更詳:
宣統二年庚戌,六十歲
《新疆圖誌》開局以來,餘自撰成《國界誌》八捲、《山脈誌》六捲、《兵事誌》二捲、《訪古録》二捲、《新疆小正》二捲、《禮俗誌》一捲、《道路誌》四捲、《土壤錶》一捲。其《建置誌》,則餘仿《漢?地誌》創撰一捲,而屬同年宋子頓 伯魯照式續成之。《實業誌》則餘創撰森林、漁業二門,屬門人锺鏞 笙叔續成,又經餘一一改定潤色,始成定本 。
也就是說,全部《新疆圖誌》二十九誌中的三分之一,王樹枬都參與瞭文字編纂。其中提及的《國界誌》、《山脈誌》、《兵事誌》、《訪古録》、《新疆小正》、《禮俗誌》、《道路誌》,後來也都以王樹枬個人的名義有單行本刊印。
除瞭擘畫有方、身體力行之外,《新疆圖誌》能在短短三五年之內就完成巨製,還依靠瞭一批履新的文人擔任瞭分誌的編纂工作。這其中有履新任官者如王學曾、郭鵬、李晉年、劉文龍、段永恩等,也有因事流放或寄寓新疆者如锺鏞、裴景福、宋伯魯等。據《新疆圖誌》捲首的“纂校銜名”記載,參與纂修圖誌的人員多達六十八人 。但這還不是全部,因為“一些謫居新疆的作者被埋名,也有少數謫官的作者因故未列入其名” ,如實際參與瞭編纂工作的宋伯魯,完成瞭《新疆圖誌》正文的前四捲《建置誌》;裴景福,完成瞭《交涉誌》、《水道誌》、《山脈誌》等的初稿。他們都是王樹枬的同年進士,以博學多能而協助王樹枬做瞭很多編纂工作,但是因為宋伯魯前曾參與戊戌變法而遭到過通緝、監禁,裴景福則以貪酷、挾外的莫須有罪名由南海知縣流放烏魯木齊,所以都沒有在纂修名單中齣現。總之,是王樹枬的號召力和烏魯木齊豐富的人力資源庫,成就瞭清末《新疆圖誌》實力雄厚的編纂團體。
三
作為清代邊疆通誌的典型和新疆地方誌的集大成者,《新疆圖誌》在以下幾個方麵的突齣特點,值得錶彰:
1、觀念進步
《新疆圖誌》的編纂,承襲傳統通誌為地方列傳的觀念和體例,是中國地方誌中後來居上的重要典型。這種繼承性,與王樹枬等修撰官員在傳統國學中的博學淵覽有關。更重要的是,在中國近代變革的轉型之際,他們的思想能夠與時俱進,決定瞭新的地方通誌在反映新疆建省後的麵貌時,注入瞭新時代的編纂觀念。具體的錶現,是《新疆圖誌》的編纂順應時勢,具有晚清新政革命帶來的強國富民理想。如在《土壤誌》中以“曆代經營西域,鋪張遠略,無與民事。其於全疆地域廣輪之數,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五地之物,生十有二壤所宜之種,率闕而不書”,感嘆“中國有君史而無民史”(捲六五),體現瞭《新疆圖誌》為民生立誌的觀念。其《民政誌》詳細記録巡警、地方自治等新的民政內容,也都是對於新政以來地方改革氣象的禮讃錶現。
又如在《道路誌》中,宣稱“西徼深溝重塹,天險之國,不患其不能守,而患其不能通。通則富,不通則貧;通則強,不通則弱”,呼籲“他日鐵路之興,又將變而愈通。則開荒徼爲康衢,化荊榛而文物,此固窮變通久之方所不能閟遏者”(捲七九),則錶現瞭晚清知識分子對於發展交通為強國之策的充分認識。這個觀念,與民國時期孫中山提齣“造路救國”堪稱如齣一轍、後先輝映。
王樹枬在內地任官之際,就以關心國際局勢、勇於改革而聞名。他曾著有《彼得興俄記》、《歐州族類源流考》、《希臘春鞦》、《希臘學案》,被伯希和稱道為“反映瞭一名開放的思想傢使用一種比較可靠的語言所進行的闡述”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烏魯木齊,是東西方探險傢穿梭往來的開放型城市,王樹枬和《新疆圖誌》的其他編纂者,經常與這些海外人士切磋學問,在伯希和、馬達漢、莫理循的遊記中,都記載到王樹枬等人正在編纂這部重要的地理著作而嚮他們求教西方政治、財經、科學方麵的問題,以及打算利用他們的測繪資料到圖誌編纂中去的交往 。其《民政誌》討論日、法、英、德、奧、俄、美各國警察組織,可能就有與這些外國人士商討的內容在內。《實業誌》、《食貨誌》中也多有采用俄人科學研究動植物、礦産的科學資料來作為發展新疆實業的基點者。而在論及邊界、山川方麵的問題時,利用中譯本的英人楊哈思班遊記、俄人康穆纔甫斯基遊記、英人戈登遊記之處,也比比皆是。
從思想到知識,《新疆圖誌》不忘主權意識與強國之夢、藉他山之石以攻玉的編纂觀念,保證瞭其在晚清方誌中的進步性和科學性。
2、分類閤理
《新疆圖誌》采用分誌敘述的方式,共設立瞭建置、國界、天章、藩部、職官、實業、賦稅、食貨、祀典、學校、民政、禮俗、軍製、物候、交涉、山脈、土壤、水道、溝渠、道路、古跡、金石、藝文、奏議、名宦、武功、忠節、人物、兵事二十九個門類,是所見新疆方誌中分類最為豐富、體例最為完備的一種。
作為總纂官的王樹枬在考取進士之前的青年時代,就參與瞭直隸總督李鴻章在保定創辦的畿輔通誌館的纂修工作 ,因此對於方誌纂修訓練有素。其中建置、職官、賦稅、食貨、祀典、學校、山脈、水道、道路、古跡、金石、藝文、名宦、武功、忠節、人物、兵事等,都是曆代通誌反映地方自然與社會狀況最為基礎和傳統的門類,《新疆圖誌》自然可以從相關的通誌中取得藉鑒的方法。不過,這其中也有纂修者因地製宜的創新之處,如學校一門,完全不同於內地圍繞科舉為中心的精英教育記録,而是偏重於新政革命以來對於基礎教育建設的記載;其中對民族地區教育成敗的反思和對策,也多有敘述 。
更重要的是,新疆作為邊疆、民族省份而不同於內地省區的特徵,在《新疆圖誌》也受到重視,在編纂過程中創設瞭新的分誌門類。如設立國界、交涉諸誌,對涉及國傢利益的疆界、外交給予重點描述;設立藩部、禮俗諸誌,對於多民族聚居地的民情風俗給予詳細介紹;設立軍製、民政諸誌,對於邊疆地區軍隊建設和民政舉措給予具體羅列;設立溝渠、土壤諸誌,對建省以來興修水利、開墾土地情況給予翔實記載。
因此,即使我們將在後麵討論《新疆圖誌》倉促編纂帶來種種局部的失誤,但都無法掩蓋圖誌編纂中的體大思精和恢弘布局為地方誌編纂所帶來的方法論貢獻。
3、史料豐富
《新疆圖誌》為後來者提供瞭新疆在帝製時代最為詳贍的地方史料。圖誌的凡例專門提及:“各誌記載攸關,凡得之前書者,必詳舉原書,附考於下;雖采取之各府廳州縣鄉土誌及各項公牘者,亦必標題清晰。非僅求不掠人美,蓋必如是而來曆分明,近足以徵信當時,遠足備後來考證也。”這一宗旨錶明瞭王樹枬等在纂修之初就確定瞭無徵不信的編纂目標。而這些紛繁的史料之所以能夠文獻足徵,是以通誌局豐厚的資料儲備為後盾的,這與王樹枬在設立通誌局之初就精心籌備,後來的創辦者和纂修者也都盡心盡力收集資料有關。新疆檔案館的史料中就保存瞭新疆通誌局建立後催促地方“確切采訪,詳細造具清冊、繪圖、列錶,飛賫來局”的劄文 ,可見資料收集從地方到省府之間的有效行政渠道。
圖誌編纂中的史料錶現,一方麵,在有關新疆曆史的材料上,纂修者勤於翻檢典籍,從豐富的中國古代史誌和當代著述中比勘論證,進行敘述,所以《新疆圖誌》是一部考、述結閤的史料庫。雖然《新疆圖誌》捲首的“引用書目”隻列齣瞭五十種參考書目,而在具體的撰述中,隨文齣注的史料文獻,據後來的研究者鈎稽,竟達六百多種 。這些典籍文獻的完備,使編纂者得以排比引證,對西域史地風物中的許多舛誤說法做齣考證;《新疆圖誌》自為注記的一些文字,往往就像齣色的考據論文。如《建置誌》中對姑墨、新平等地的考證(捲三),《山脈誌》對昆侖即蔥嶺(捲五九)、焉耆不等於焉支(捲六○)的考證,《水道誌》關於塔裏木盆地古有南北二河的考證(捲七〇),都顯示瞭編纂者鈎稽史實、力求一是的實證態度。
另一方麵,清代建省以來的“當代史”記述,是《新疆圖誌》 “詳今略古”觀念下編纂的最大宗。編纂者依據現存檔案、各地采訪録、新編鄉土誌等來完成對當時建置、居民、貿易、物産等天地人事的記述,是保證《新疆圖誌》具有可信度的重要原因。如在《國界誌》中,關於劃界檔案,往往齣現“撫署存檔之約”的按語,是對劃界材料齣現差彆時根據“當日原換之約”進行比勘的明證;《實業誌》中言各地物産,則由“調查錶雲”的齣處指示其由原始采訪所得。那一時期剛剛由各地編纂而成的鄉土誌材料,也被大量徵引到圖誌中,如捲五九、六八記載疏附縣山脈、水道的情形,全部引用瞭《疏附縣鄉土誌》中的內容,這在後者至今佚失的情況下,根據《新疆圖誌》的引文,可以輯佚大半。早年吳豐培先生從《新疆圖誌》中輯佚齣雍正間使臣撰《使準噶爾行程記》,至今無完璧可替,也是重要的例證。
正因為《新疆圖誌》的編纂齣自對當時文獻的充分依賴,我們至今可以從中獲得的一手資料,還不僅在輯佚圖書的錶現上。如有關新疆職官的史料,目前仍以《新疆職官誌(1762-1949)》為最完備 ,該書對於《新疆圖誌》的引用,也隻參考瞭《職官誌》部分,散處在其他各誌的地方職官可補《新疆職
西域文庫·典籍編:新疆圖誌(套裝共5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西域文庫·典籍編:新疆圖誌(套裝共5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西域文庫·典籍編:新疆圖誌(套裝共5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西域文庫·典籍編:新疆圖誌(套裝共5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