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研究丛书: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

儒家哲学研究丛书: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玲,李俊,冀科峰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9084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068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儒家哲学研究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4
字数:2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儒家哲学研究丛书: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以中国丰富的古建筑文化遗存为主线,以蕴含在其中的古老而朴素的哲理为出发点,旨在揭示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语言给人的诸多启迪。现代建筑发展的价值目标在于建立一种生态式的建筑,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以达到和谐一致、动静互补,从而实现“诗意的栖居”;作者同时强调一种情感建筑、审美建筑、和谐建筑,以推动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在生态危机日趋严峻的今天,中国古建筑必将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智慧。

作者简介

  李玲,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与山东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为建筑美学,曾受邀赴加州克莱蒙过程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翻译、研究西方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模式理论,尝试提出对中国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及对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启发。
  
  李俊,现为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材料与技术,重点以建筑语言与技术及材料的有机结合为出发点,探讨建筑艺术实现的理论及现实机制。
  
  冀科峰,现任济南中建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和结构与抗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主要从事复杂结构设计与研究。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概况
三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四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形成的文化轨迹
第一节 历史脉络
第二节 地理环境
第三节 经济基础
第四节 社会结构

第二章 朴素自然的建筑实用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第一节 建筑选址:相地堪舆
第二节 建筑布局:契合自然
第三节 建筑数字:蕴藉自然
第四节 建筑质地:取法自然
第五节 建筑色彩:融人自然

第三章 尊卑有序的建筑伦理观念——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第一节 都城、宫殿:王权至上的政治伦理
第二节 民居:血亲家族宗法伦理
第三节 礼制建筑:民族宗教伦理

第四章 融汇升华的建筑理想理念——人自身的和谐关系
第一节 佛寺的体现
第二节 佛塔的体现
第三节 石窟的体现

第五章 中西方古代建筑和谐理念比较
第一节 “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
第二节 “人人以和”与“物物以和”
第三节 “身心以和”与“神心以和”

第六章 构建现代建筑和谐发展观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绿色建筑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传统建筑与现代化
第三节 民族建筑与全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儒家哲学研究丛书: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道教官观在内的宗教建筑文化,曾经灿烂于历史。土生土长的道教,堪称中国国教。对于中国古代思想之影响,源远流长。但是从印度传人中土的佛教,后来者居上,在一段时期内,和我国文化发生密切关系,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华大地上,道、佛、儒三教并行,其中儒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宗教影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影响建筑,再加上历代有时候尊佛依道,有时候反之。尽管这样,三大教以其强大的思想影响力,风行至今,也就留下了带有明显的宗教特色、时代特色的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是有灵魂的,其崇高和完美往往使人感觉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宗教空间的感召力。宗教建筑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其分布也遍布世界,与各个国家的民族建筑相融合,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相对固定的形制。
  人自身的和谐,即人的身心平衡、灵与肉的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在不同的宗教、流派中有不同的侧重点。道教隐居高山大川,潜心修炼,远离世俗,取山水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修人身心之宁静,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中,求得清静无为,侧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儒家主张积极人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儒家建立了一整套治理国家的伦理、道德、礼乐等典章制度,他们热心于把自己的治国理念以及和谐理想,运用于实践,孔子日:“当今之世,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乎?”可见,他们治理国家、和谐民众的参与感是何等强烈。作为中国本土文化,他们表现形式不同,意识指向不同,但求安宁、求和谐的根本理念是相通的。归纳起来,大致可以这样认为,道教文化侧重于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融入自己的观念和理想,儒家则从人和人的和谐关系中凸显自己的观念和理想,两者更多地把他们的理念有形地表现出来,而这种表现,自然就体现在建筑文化中、建筑物化中,而外在的和谐,更依赖于内在的和谐,那么佛教文化的传人,特别是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从相悖到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内在的和谐,那就是人自身的和谐。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从时间上看,略早于孔子,大约在东汉时期传人中国。佛教的基本理念认为:“人生是苦”,基本教义是宣传五蕴、四谛、十二因缘等出世哲学,和儒家人世哲学恰成鲜明对照。佛教讲究业惑缘起论,认为今生所受果报是由前世所造罪业,这种典型的因果报应观,告诉人们苦乐都是自己前生造就的,佛教否定一个能主宰命运的神,所以人生在世,要积极忏悔、业障,以改造命运,超脱烦恼。佛教的宗旨在于,重视人自我精神的超越,讲求生死轮回,认为积极地修佛,则有益于脱离人生苦海,即修得正果而出世。佛的境界更注重于禅定、静心,终极思想是达到本质,修心性,达到无思、无想、无欲、无虑、无自我的佛境。不管是静心、明悟还是四禅八定、住寂静,都是为脱去自我,达到所谓佛性的本性境界,不受思虑欲望的干扰,其本质就是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是传人中国前的原始佛教追求。
  ……

前言/序言

  在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不断向全球化与本土化双向扩展的历史背景下,加强儒家哲学研究是发展中国哲学事业的迫切要求与重要途径。儒家哲学自从孔子创立以来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其内容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人物的不断诠释与重构,愈来愈丰富多样、博大精深;其叙述方式与主题形态也不断发生着改变。虽然儒家哲学的系统化研究从20世纪初伊始已达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当今加强儒家哲学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儒家哲学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
  在我看来,“中国哲学”大致具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三种指向。狭义的“中国哲学”主要是指近代以前的中国古代哲学;中义的“中国哲学”是指由中国学人通过创造性思维所生发出来的各种哲学思想,包括从古到今的各种哲学如先秦儒家哲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以及近代以来中国哲学家自身所提出来的各种哲学创新性理论(如新时期在中国本土上所发展起来的人学、社会哲学、价值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等);而广义的“中国哲学”除了包括中义的中国哲学所容纳的各种哲学思想外,还包括作为研究形态的外国哲学(主要是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地,儒家哲学也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儒家哲学单指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所创立的哲学思想,中义的儒家哲学不仅包括古典儒家哲学理论,还包括现代新儒家所创造的各种哲学思想,广义的儒家哲学则在中义的儒家哲学基础上还容纳了各种儒家哲学研究成果。应当承认,古典儒家哲学文本尚没有发现有系统化的哲学理论建构,而现代新儒家有许多站在理论理性层面提出了较为体系化的哲学思想。
  从儒家哲学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来看,按以往哲学分类,它包括以天人合一为特质的本体论、以知行合一为特征的认识论、以阴阳五行为基本内容的辩证法和以以民为本为主体内涵的社会历史观。笔者曾在《社会哲学》一书中提出,如果按照哲学对象来构建哲学理论体系,那么可以把它看作由一总(即研究整个世界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本体论哲学)、二分(即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构成的知识体系。自然哲学包括物理哲学、化学哲学、宇宙哲学、自然辩证法等分支。而社会哲学也即广义的社会哲学,它包括历史哲学、人类哲学和中义的社会哲学,中义的社会哲学则由文化哲学(文艺哲学、宗教哲学、科技哲学、语言哲学……)、狭义社会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法律哲学、管理哲学……)所组成。广义的社会哲学也可称为普通社会哲学(或一般社会哲学),其他社会哲学则可称为分支社会哲学。根据上述对一般哲学内容的规定,儒家哲学大致应包括儒家自然哲学、历史哲学、道德哲学、人类哲学、文化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法律哲学、管理哲学、宗教哲学、教育哲学等。
儒家哲学研究丛书: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儒家哲学研究丛书: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儒家哲学研究丛书: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儒家哲学研究丛书: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儒家哲学研究丛书: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