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参照英文原版无遗漏重译,精准、流畅的译文更贴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露丝·本尼迪克特诞辰130周年纪念版,值得收藏;
●畅销不衰的文化人类学名著,了解日本不得不读的人文经典;
●了解“暧昧的邻居”,乃是关怀崛起中的自己。
内容简介
日本,弹丸之地却能影响世界,蕞尔小邦却能跻身强国俱乐部,它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引领了战后引人注目的经济腾飞。日本的表现为何总是这么极端?日本的民族性为何充满矛盾?它为何变成令人发指的侵略者?又是怎样迅速崛起的?所有这些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作者用这两种意象来指代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也隐喻了“公家文化”“武家文化”两种源流赋予日本文化的复杂性。
该书自出版之日起就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影响至今不减。
作者简介
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20世纪初女性学者。她受恩师法兰兹·鲍亚士(Franz Boas)的影响,提出了文化形貌论(Cultural Configuration),认为每种文化都如人类个体一样,有其个性与特征。她的代表作品有《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与《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其中后者因成功运用“文化模型”理论来诠释日本文化而影响深远。
目录
原版序言
第一章 课题——日本研究
研究的起源和动机
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精神胜于物质
天皇至高无上
投降是可耻的
第三章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国际关系中的等级制
家族中的等级制
阶级关系中的等级制
第四章 明治维新
政治改革:保留等级制和构建地方行政机构
宗教改革:全民都信仰的特殊宗教——国家神道
军事改革:军人的作用和职阶晋升的变化
工业改革:企业与等级制的联系
第五章 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恩情”大于天
“受恩”是一种负担
第六章 报恩于万一
“报恩”:无条件的义务
亲恩:孝
君恩:忠
第七章 “情义最难接受”
对亲属的“情义”
对领主的“情义”
对社会他人的“情义”
第八章 洗刷污名
对名誉的“情义”
对羞耻的敏感
对诽谤的敏感
自杀:洗刷污名的最极端的方式
现实主义的荣誉观
第九章 至情至性
苦与乐:与众不同的享乐观
情与欲:婚姻内外的日本男女
善与恶:独特的道德哲学
第十章 没有“人格一贯性”的道德抉择
“情”与“义”的冲突是首要主题
无法简化的多元道德体系
“诚”:日本人的伦理标准
“自重”:日本人的人生观
重视外在评价的“耻感文化”
日本道德的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炼修炼
自我修炼的分类:培养能力与“圆熟”
与印度瑜伽派的同与异
禅宗:武士的信仰
“无我”的处世哲学
第十二章 儿童学习
日本人的生命曲线
婴幼儿教育
青少年教育
性别教育与性教育
性格二元性:割裂的教育导致的后果
未来的教育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恰如其分的战后管理
改变航程的内在可能
和平道路的可能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课题——日本研究
研究的起源和动机
在美国曾不遗余力与之对抗的敌人中,日本人的性格是最难掌握的,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慎重对待这个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与我们如此迥异的劲敌,这样的情形在别的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就跟一九零五年的沙俄一样,面对的敌人是一个不隶属于西方文化传统但却装备充足、操练有素的民族。对西方国家而言,那些基于人性的战争规则是一种共识,而日本人却弃之不顾。因此太平洋上的战争所面临的,绝不仅仅是一连串岛屿登陆作战和阻碍重重的后勤工作,摸清“敌性”成了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与之抗衡,我们不得不弄清楚他们的行为举止。
这并非易事。自日本紧闭的国门被打开[ 日本江户时代的德川幕府于1635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于1853年被美国以炮舰威逼重新打开国门,史称黑船事件。]那天算起,已经有七十五年了,在此期间,我们不得不用到一系列令人困惑的诸如“既……又……”之类的词句来描述日本人,这跟世界上其他民族非常不同。一个严谨的观察家在谈起日本以外的民族时,大概不会既说他们温文尔雅,又说他们傲慢跋扈;不会既说他们顽固不化,又说他们善于变通;不会既说他们性情温驯,又说他们不甘人下;不会既说他们忠厚本分,又说他们心怀叛逆;不会既说他们刚毅坚强,又说他们懦弱无比;不会既说他们在意物议,又说他们至情至性;不会既说他们可以接受军队里机器人般的日常操练,又说他们如何不服管教,甚至图谋不轨;不会既说该民族如何热切倾慕西方文化,又渲染他们如何保守固执。他不会既写一本书大谈这个民族如何普遍爱美,把无上的荣耀给予了演员和艺术家,把菊花栽培当成平生最大的爱好,又写另外一本书来补充说,这个民族尊崇刀剑和武士无可比拟的荣耀。
然而,正是上述这些切实存在的矛盾,纵横交织成了有关日本的论著。菊与刀,正是同一幅画的两个组成部分。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极其温和;既穷兵黩武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尊又温文尔雅;既刚愎自用又极其纤弱易变;既乖顺听话而又不甘受制于人;既忠诚又反叛;既勇敢又懦弱;既因循守旧又非常乐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他们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但当别人对他们的劣行一无所知时,他们又会肆意妄为。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却又非常叛逆。
既然彻底地理解日本对美国而言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我们就不能不理会诸如上述种种让人烦扰的矛盾了。很多关键问题已经扑面而来:日本人将来会采取什么行动?我们能否不攻打日本本土而使之投降?我们是否应该直接轰炸日本皇宫?从日军俘虏身上,我们可以期望得到些什么?我们对日本军队和日本本土采取什么样的舆论策略,才能救护美国人的性命,并削弱日本人那种即使仅剩一人也要顽抗到底的意志?这些问题即使对那些熟知日本的人来说,也是异见纷纭。当和平降临后,需要对日本人实施长期军事管制以维持秩序吗?为了消灭那些疯狂的抵抗分子,我军是否有必要在日本深山老林的要塞中与之战斗?在可能迎来世界和平之际,日本会否发生法国或俄国式的革命?如果发生革命,谁将领导这场革命呢?或者,如果没有发生革命,日本民族是否只能走向灭亡呢?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莫衷一是。
一九四四年六月,我接受委托,开始了关于日本的研究工作。那年夏初,我国刚刚展开对日本的大规模反攻,为了弄清日本民族的本性,我使用了一个文化人类学家所能使用的一切研究技术。很多美国人认为,我们与日本的战争可能还需要持续三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日本人则认为这场战争会持续百年。他们说,美军虽然攻打下了日本的局部地区,但是新几内亚[ 新几内亚岛(New Guinea),又称伊里安岛,是马来群岛东部岛屿,位于澳大利亚北、太平洋西部、赤道南侧。1942年,日本军队南下至本岛,同时进侵荷属新几内亚及东部澳大利亚的领土,使本岛东部和北部的高地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南太平洋的主战场。]、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群岛,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1942年,所罗门群岛被日军占领,此后该岛一度成为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和日军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太平洋的转折点所在地。]距离日本本土还有几千英里。日本的公报媒体丝毫不承认日本海军的战败,日本国民仍然坚信他们是胜利者。
然而,形势在六月以后起了变化。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最高司令部两年半以来对欧洲战场的优先考虑已无必要,对德战争也胜利在望。在太平洋上,我军已经登陆了塞班岛[ 塞班岛,西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首都。美军于1944年6月开始进攻由日本占领的塞班岛,双方为争夺该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日方指挥官切腹自杀,日军死伤惨重,史称塞班岛之战。],这场大战役预示着日军终将彻底战败。在此之后,我军便日益与日军短兵相接了。而且,我们已经在新几内亚、瓜达尔卡纳尔[ 瓜达尔卡纳尔岛,即通常所说的瓜岛,位于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东南端,是西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最大和最主要的岛屿。1942年8月美军进攻该岛,攻占由日军控制的机场,日、美两国曾激战于此,也在周围海域进行过多场海战。]、缅甸[ 缅甸,东南亚国家之一。此处的缅甸战役指的是发生在1942年至1945年间的中美英对日会战。]、阿图[ 阿图岛,美国阿拉斯加半岛以西上千公里外阿留申群岛中的一个小岛。1942年春天,日军出兵占领该岛。1943年5月,美军分成三路登陆阿图岛,弹尽粮绝的日军在谷地内集体自杀。]、塔拉瓦[ 塔瓦拉岛,基里巴斯(一个太平洋岛国)吉尔伯特群岛中的一个珊瑚岛礁。1943年11月,美日双方曾在此开展,史称塔拉瓦战役。这场战役是美军在两栖登陆作战中首次面临日军猛烈的还击,双方均死伤惨重。]、比亚克[ 比亚克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东边、新几内亚西端的丛林小岛。1944年5月美军登陆由日军防守的该岛。比亚克岛战役是美日太平洋战争新几内亚战役的一部分。]等战役中见识过,我们面对的敌人是多么可怕。
所以,到了一九四四年六月,解答关于我们的敌国——日本的许多疑问变得非常必要。不管是为了解答军事上的还是外交上的疑问,也不管是为了做出最高决策还是为了在前线给日军分发宣传小册子,任何真知灼见都很有用。我们不仅要了解东京当权者们发动战争的原因及目的,还要了解日本悠久的历史和经济、军事方面的统计资料。但我们更要弄清楚的是,日本政府能从他们的人民那里获得哪些支持?我们必须了解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情感习惯,以及由这些习惯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还必须弄清是什么塑造了他们的这些行为和观念。我们一定要抛却作为美国人的先入之见,不要武断地认为日本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行事。
研究的主要方法
我的研究工作困难重重。目前美国正在跟日本打仗,在战争中把一切错误都推给对方是很容易的,但要深入了解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就难得多了。而我又必须把这项研究继续下去。问题是日本人将会如何行动和思考,而不是我们自己在类似情境中将会如何行动和思考。我不能把战争当成不利条件,而必须尽量把他们在战争中的行为表现作为有用资料加以利用。我必须留意他们是怎样进行战争的,并且暂时不把战争当成军事问题,而是看成文化问题。就跟和平时期一样,他们在战争时期的表现同样独具日本特色。他们应对战争的方式透露了他们怎样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他们的领导人鼓舞士气的方式、稳定军心的方式以及在战场上调兵遣将的方式——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他们究竟是把什么当成他们可以依靠的力量的。我必须追踪他们在战争中的这些细微表现,逐步揭示日本人之所以成其为日本人的主要特质。
然而,两国正在交战的事实还是对我的研究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这表明我不能使用文化人类学者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我没办法到日本去,没办法生活在日本家庭中,亲身感受一下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并区分出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我无法看到他们是如何艰难地做出决定的,也无法看到他们是如何培养教育下一代的。经过人类学家实地考察而写就的专著只有约翰·恩布里(John Embree)[ 约翰·恩布里(John Embree)(1908年——1950年),美国著名人类学家,1931年于夏威夷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34年于多伦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37年于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作为博士论文的一部分,他于1935年至1936年间对日本九州岛的熊本县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该研究于1939年在芝加哥出版社以《须惠村》为名出版。其妻子艾拉吕里恩布里(Ella Lury Embree)因与约翰并肩进行了研究,也出版了自己的民族志研究著作《须惠村的女人》。]的《须惠村》了,这是一本关于日本村落的专著,虽然很有价值,但并不涉及我们一九四四年所要面对的许多有关日本的问题。
虽然困难重重,但作为一个文化人类学家,我还是坚信总有些方法和基本原理是可用的。至少我不是完全不可以使用文化人类学家最为倚重的方法——与被研究对象面对面交流。在我国就生活着很多曾在日本长大的日本人。我可以询问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具体事例,看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些事情的,以此来填补我们认知上的很多空白,而这些认知对于人类学家了解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他一些研究日本的社会科学家,则大多采用的是阅读图书文献、分析历史事件、查找统计资料、追踪日本人的书面宣传或口头宣传中的词句变化等方法。而我坚信,他们所要寻找的很多答案,都潜藏在日本文化的规则及其价值观之中,因此,对曾经在这种文化中生活过的人进行研究,定会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结果。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没有查找文献资料,或不曾受惠于在日本生活过的西方人。相反,关于日本的大量文献和曾旅居日本的很多优秀的西方观察家,都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而这些便利条件是很多到亚马逊河发源地或新几内亚高原去研究无文字部落的人类学家所没有的。那些没有文字的部落无法把自己的文明形诸笔墨,西方人对他们的论述也是寥若晨星、蜻蜓点水,没有人知晓他们的历史。进行实地调查的研究者们只得在没有先行者帮忙的情况下,独自探索这些部落的经济生活方式、社会等级划分、宗教中的最高神等等。而我在研究日本的过程中却可以继承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嗜古好奇的书籍描写了日本人生活的细枝末节,欧美国家的人记述了自己在日本的亲身经历,而日本人自己也撰写过许多非同寻常的自我记录。与其他东方民族不同的是,日本人有强烈的自我记录的冲动,他们不仅记录了日常生活琐事,还写下了他们的全球扩张计划,他们有着令人讶异的坦率。当然,他们不可能和盘托出,没有谁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在描述日本时会略去很多在我们看来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他们对这些事情熟悉得就像空气一样,以至于会视而不见。我们美国人在描述美国时也会这样。不过,日本人到底还是更喜欢暴露自己的。
达尔文说自己在创立物种起源理论时经常采用一种方法:对无法理解的事物给予特别关注。我在阅读上述这些文献时,也常采用这种方法。比如,我该如何理解议会演讲中这些并置的观念:他们一方面对一些无关紧要的行为大肆攻讦,一方面又对骇人听闻的暴行置若罔闻。在阅读文献时,我始终带着这样的疑问:问题到底出在哪?我该如何理解这种矛盾呢?
另外,我还看了很多在日本创作、拍摄的电影,包括宣传片、历史片和描写东京及农村现代生活的影片。我之后又和一些在日本看过这些影片的日本人认真探讨过。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我们有着不同的角度,对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以及反面角色的评价都是不一样的。当我对其中的一些情节一头雾水时,他们却恰恰相反。而且,他们是从全局的角度来理解整部电影的剧情和动机的,这一点也和我不一样。就像阅读小说一样,日本小说在我眼里和在这些成长于日本的人眼里就非常不同。在这些日本人中有着两种极端,有些人爱日本的一切,他们会为日本的风俗习惯进行辩白;有些人则相反,他们痛恨有关日本的一切。很难说哪种人使我获益更多,因为不论是悦纳还是排斥日本文化,他们所给出的日本生活规范的图景都是一样的。
如果人类学家只是简单地从其研究对象身上去搜集信息并寻求解答,那么他所做的事情,那些曾旅居日本的出色的西方观察家们同样做得来。如果一个人类学家的工作仅限于此,那么就不能指望他会突破以往有关日本的研究而提出新的观点。然而,文化人类学家由于受过某种训练而具有某些特殊能力,只要他们肯多费些力气,尽量在众多研究者和观察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就依然是值得的。
人类学家熟知亚洲和大洋洲的多种文化,他们发现,日本的很多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竟然与马来群岛、新几内亚和波利尼西亚等太平洋岛屿上的一些原始部落十分相似。当然,据此认为这些原始部落在古代和日本有过接触或曾向日本移民是很有意思的,但我并不关心这些文化相似性背后的历史关联,我感兴趣的是,这些习俗在相对简单的文化中是如何起作用的,以及这些相似或差异是如何帮助我理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的。我对亚洲大陆的暹罗[ 暹罗,中国对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旧称。暹罗1939年改国号为“泰国”,1945年复名“暹罗”,1949年再度改名为“泰国”并沿用至今。]、缅甸和中国也多少有些了解,所以可以把它们与日本进行比较,这些民族共同组成了亚洲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人类学家对原始民族的研究已经再三证明,这种文化比较是非常有意义的。也许两个相邻部落的习俗在形式上有百分之九十是相同的,但总还是有不同的地方,为的是使其适应各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一个民族所摒弃的某些基本习俗,即使其所占整体习俗的比例微乎其微,都可能使该民族走向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对人类学家来说,研究这些民族大部分共性之外的小部分差异是很有意义的。
人类学家也必须尽量去适应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之间的不同,为解决这一特殊问题,他们的研究技术亟待成熟。他们凭经验知道,身处不同文化的人们注定要遭遇的状况是截然不同的,不同的部落和民族对这些状况的解读也是千差万别的。任他们的想象力再丰富,他们也不曾料想到某些北极乡村或热带沙漠地区的部落习俗竟然是根据血缘责任或财务交换而制定的。他们必须对这一习俗进行调查,不仅要调查亲缘关系或交易关系的具体情况,而且要弄明白这种习俗在部落中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以及每一代人如何从小就受其约束,又是如何效法祖先,将这种习俗传承下来的。
上面这种聚焦于“习俗的差异、习俗的约束作用及习俗的后果”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日本时同样适用。没有人不认为美国文化和日本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差异,我们中间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日本人的行事方法与我们恰是完全相反的。这是相当危险的,即一个学者对上述说法深信不疑且简单地认为,由于两国的文化差异太离奇,所以根本不可能理解日本。人类学家的过往经历已经很好地证明,再离奇的差异也不可能阻挡他们对研究对象的理解。人类学家与其他社会科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把这种差异看作无用资料,而前者把它们当成有用资料。没有什么比离奇的制度和民族差异更能引起人类学家们的特别关注了。人类学家们不会视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为理所当然,这使得他们能够全面地看问题,而不是只留意少数被刻意挑选出来的事例。在关于西方各民族的研究中,未接受过比较文化学训练的人往往无法以全方位视角审视研究对象的行为。他们总是把太多事情看作理所当然,忽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微习惯和所有关于家长里短的公认裁决。然而,对该民族的未来而言,这些被视作理所当然的事情要远比外交官所签订的各种条约重要得多。人类学家必须学会研究平常琐事,因为他们所研究的部落的平常琐事与他们本国的平常琐事殊为不同。当他们想要理解在这个或那个部落中被视为最歹毒或最怯懦的行为时,当他们想要理解这些部落中的人在特定情况下将要如何行动和感受时,他们就会发现细节的重要性。人类学家有理由相信这些细节是非常重要的,也知道该如何挖掘它们。
将上述方法运用于研究日本是有价值的。因为只有密切关注所有民族的生活细节,才能彻底理解人类学家这一论证前提的重要性,即无论是在原始部落还是在拥有先进文明的民族中,人类的行为方式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习得的。不论一个人的行为和观念如何离奇,他的感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总还是与他的过往经历密切相关。我越是对日本人的某些行为深感困惑,就越认为他们的这些奇异行为是由生活中某种极为平常的条件造成的。如果我的研究能深入到日本人日常交往的细节中,那就再好不过了,因为这正是研究的关键。
……
前言/序言
致谢
那些在日本出生或接受教育,而在战时居留美国的日本人,处境非常艰难。他们不为大多数美国人所信任。而我在为本书收集材料时,反以能因为他们的帮助和善意而得到证词为乐。我特别要感谢他们,尤其要感谢我战时的同事罗伯特?羽岛(RobertHashima)。他出生在美国,在日本长大,于1941年又选择回到美国。他当时被拘押在一所战时安置营里,我去到华盛顿的战时机构工作时认识了他。
我还要感谢美国战时情报服务局,是它给了我关于这本书的研究任务,尤其是远东研究所的副主任乔治?E?泰勒(George?E?Taylor)教授,还有领导着外国道德研究部的美国海军后备队司令官亚历山大?H?莱顿(Alexander?H?Leighton)。
我还要感谢那些帮我审阅部分或全部稿件的人:莱顿司令官,克莱德·克鲁柯亨(ClydeKluckhohn)教授,内森·莱特斯
菊与刀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