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书共36篇,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潇洒风逸的魏晋时代。
作者简介
刘义庆,字季伯,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因出嗣其叔临川王刘道规,后袭封临川王。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目录
褒赏篇
德行*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慧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献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贬斥篇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精彩书摘
德行*一
“德行”主要反映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赞扬儒家的传统美德;二是反映了魏晋时期独有的道德观念。这些与传统礼教乖违的行为,表现出当时士人的品行心态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①,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③,至,便问徐孺子所在④,欲先看之。主簿曰⑤:“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⑥。”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⑦,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人,官至太傅,因谋诛宦官未成,被害。②登车揽辔:古代受任的官员通常乘车赴职,登车揽辔表示初到职任。揽辔:拿过缰绳。③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太守:郡长官,负责一郡行政事务。④徐孺子:徐稚,字孺子,终身隐居不仕。陈蕃在豫章时,不接待宾客,只为徐稚特设一塌,徐稚坐过走后,就挂起不用。⑤主簿:中央机构或地方官府属官,掌管文书簿籍。魏晋时期,为将帅重臣的幕僚长,地位甚重。⑥府君:对太守的尊称。廨:官署,官吏办公及居住的地方。⑦武王:指周武王姬发,率领天下诸侯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式:通“轼”,车厢前部扶手的横木,这里表示扶着轼。古人乘车俯身扶轼表示敬意。商容:商代贤人,因直谏被纣王废黜。
【译文】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人的典范,当他开始做官后,便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便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要先去拜访他。主簿告诉他说:“大家都希望您先进入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连垫席都还没坐暖,就马上去商容居住过的里巷致敬。我以礼敬贤人为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原文】周子居常云①:“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
【注释】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人,官至泰山太守。②时月:几个月。黄叔度:黄宪,字叔度,因有德行,受到当时名流推重。③复:词尾,无实义。
【译文】周子居常说:“我只要几个月没与黄叔度见面,鄙陋吝啬之心就已经产生了。”
【原文】郭林宗至汝南①,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人,博学有德,善处世事和品评人物。汝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②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人,官至太尉掾。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指车子不停下,这里形容下车的时间极短。轨,车轮的轴头,这里指车轮。鸾,通“銮”,车铃,装在轭首或车辕头的横木上,铃内有弹丸,车行则摇动作响。轭,架在拉车牲口脖子上的曲木。④弥日:连日。信宿:留宿两夜。⑤陂:池塘。
【译文】郭林宗到汝南去拜访袁奉高时,见面的时间很短。但他去造访黄叔度时,却留宿了两夜。别人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郭林宗说:“叔度的学识人品如万顷水塘那样宽大,无法澄清,也无法搅浑,他的度量又深又广,很难测量啊。”
【原文】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①?”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②,上有万仞之高③,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①家君:对人尊称自己的父亲,这里在前面加上敬辞尊称别人的父亲。②阿:山的角落。③仞: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仞。
【译文】有客人问陈季方:“令尊太丘有哪些功业与品德,而能在天下享有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父亲就好比生长在泰山一角的桂树,其上有万丈高峰,其下有不测的深渊;上受雨露的沾浸,下受深泉的滋润。在这个时候,桂树哪儿能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这样是有功德还是没有功德!”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①,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②。”
【注释】①孝先:陈忠,字孝先,陈谌的儿子。②“元方”二句:意思是元方、季方兄弟二人论排行有长幼之别,论功德则很难分出高下。
【译文】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出众的才能,他和叔叔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亲的功业道德,彼此争执,仍无法得到一个答案,便去请教祖父太丘。太丘说:“元方卓尔不群,做哥哥很难啊;季方俊异出众,做弟弟也很难啊。”
【原文】荀巨伯远看友人疾①,值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③!”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④,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生平不详。②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东汉时常指匈奴、乌桓、鲜卑等。贼:对敌人的蔑称。③子:对对方的尊称。④汝:你,略带轻贱、狎昵意味。
【译文】汉朝荀巨伯远道去探望朋友的病,当时正好遇到外族敌寇攻打该郡,朋友对巨伯说:“我都是要死的人了,你还是离开这里吧!”荀巨伯说:“我从很远的地方来看你,你却叫我离开,败坏道德以求生存的做法,难道是我荀巨伯的作风吗?”敌寇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来,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让他一个人留在这里,我情愿代他受死。”敌寇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有道义的国度!”于是撤军返回,整个郡城因而保全。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①,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②。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③,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④:“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管宁:字幼安,三国时魏国人,曾避居辽东三十余年,不愿做官。②捉:拿着,握着。③轩:官员乘坐的车子。冕:官员的礼帽。这里“轩冕”连用,是复词偏义,偏指“轩”,“冕”字无义。④坐:同“座”,座位。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依然挥动锄头,和锄去瓦石没什么不同;华歆却把它捡起来,然后才丢掉。又有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人乘一辆豪华的车子从门前经过,管宁依旧读着书,华歆却放下书本出去观看。于是管宁便割断座席,分开座位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②。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③,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难:这里指汉魏之交的动乱。②难:认为……难。③疑:迟疑,犹豫不决。④纳:接受。
【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逃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就对这件事表示为难。王朗说:“幸好船还很宽,有什么不可以呢?”后来贼兵追到了,王朗想抛弃所带的附客,华歆说:“原先我之所以迟疑,正是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既然已接受他托身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人家呢?”于是仍旧像当初那样拯救他。世人就凭这件事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原文】庾公乘马有的卢①,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②,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注释】①庾公:庾亮,字符规,晋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官至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死后追赠太尉,谥号文康。的卢:也作“的颅”,一种白额的马,传说骑它的人会遭遇不幸。②孙叔敖:姓孙叔,名敖,春秋时楚国人,曾任楚国令尹,辅佐楚庄王称霸诸侯。据贾谊《新书》记载,孙叔敖小时候看见一条两头蛇,当时认为见到这种怪蛇的人一定会死去,他为了避免后人再见到,就把蛇杀死后埋掉。
【译文】庾亮的坐骑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建议他把它卖了。庾公说:“我卖了就表示一定有人买它,也就是将害了它的新主人,怎么可以因为不利于自己而嫁祸别人呢?以前孙叔敖杀了双头蛇,为的是怕后人见到而遭到灾难,这件事成了古代的美谈,若我能效仿他,不也做到了他的美德吗?”
……
前言/序言
世说新语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