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史

东欧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孔寒冰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9125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92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3
字数:6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东欧既是被重视的地方,也是被轻视的地方。说重视,是指从古到今各大国势力常常把东欧作为称霸欧洲和称霸世界的重点或起点;说轻视,是指大国在划分势力范围和构建世界体系的时候又极少考虑东欧民族或国家的利益与诉求,多半将它们当作大国之间讨价还价的筹码或争夺和控制的客体。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东欧为什么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少,而受制于人或任人宰割的时候多?东欧有没有不间断的社会发展?影响东欧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从这些疑问出发,《东欧史》在大国和大国关系的框架内对东欧整体的社会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时间跨度从东欧民族形成、早期国家建立到迄今为止尚未完结的重返欧洲进程,长达几千年。

作者简介

  孔寒冰,1958年4月生,黑龙江省密山市人。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克拉拉一蔡特金评传》、《科索沃危机的历史根源及其大国背景》、《历史瞬间——20世纪重大事件的起源及其影响》、《金桥——外资与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苏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论
一、东欧的内涵
二、研究东欧的意义
(一)地缘政治视角
(二)民族宗教视角
(三)历史发展视角
(四)经验教训视角
三、相关研究概述与本书的特点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二)对东欧发展连续性的解读

第一章 东欧主要民族的形成及其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一节 东欧主要民族形成的历史条件
一、罗马帝国的兴起
二、罗马帝国的分裂和基督教的分裂
第二节 西斯拉夫民族的形成和它们的早期国家
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
二、波兰人及早期国家的建立
三、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及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三节 南斯拉夫民族的形成和它们的早期国家
一、民族大迁徙与斯拉夫人的第二次分化
二、保加利亚人及早期国家的建立
三、其他南斯拉夫人及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节 非斯拉夫民族的形成和它们的早期国家
一、马扎尔人及早期国家的建立
二、达契亚人及早期国家的建立
三、伊利里亚人及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二章 东欧历史上的强国
第一节 从等级君主制到贵族民主制的波兰
一、波兰的统
二、波兰的强盛
第二节 大摩拉维亚和捷克王国
一、短暂的大摩拉维亚
二、捷克王国
第三节 匈牙利王国
第四节 保加利亚王国
一、第一保加利亚王国
二、第二保加利亚王国
第五节 塞尔维亚王国

第三章 反抗异族侵略和压迫的东欧
第一节 生存在东西罗马的阴影中
一、阿尔巴尼亚的社会发展
二、罗马尼亚的社会发展
第二节 抵御奥斯曼帝国
一、奥斯曼帝国对巴尔干的入侵
二、塞尔维亚人的两次起义
三、斯特凡大公领导的抵抗运动
四、斯坎德培领导的武装斗争
……
第四章 东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
第五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欧
第六章 东欧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七章 人民民主制度时期的东欧
第八章 苏联模式在东欧的确立
第九章 东欧的改革年代(上)
第十章 东欧的改革年代(下)
第十一章 东欧的急剧变革
第十二章 “返回欧洲”的东欧
历史仍在延续(代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一、瓦拉几亚与摩尔多瓦的统一
  在东欧地区,最早建立起近代民族国家的是巴尔干半岛北边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时间都是在1878年。其中,罗马尼亚是由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统一而成。
  关于罗马尼亚统一的背景,有中国学者指出:“在整个19世纪,巴尔干各国人民的历史发展中,存在着两种主要趋向:‘一方面,奥斯曼封建主义解体,奥斯曼帝国削弱和衰落,欧洲列强之间争夺奥斯曼遗产的斗争加剧;另一方面,巴尔干各国人民开展民族解放运动和建立巴尔干独立的民族国家’。”①斯特凡大公领导的反抗斗争结束后不久,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都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特兰西瓦尼亚交替着为匈牙利人和土耳其人所控制。但是,与被土耳其统治的巴尔干其他国家相比,罗马尼亚这些公国不仅没有成为巴夏区,而且还享有较大的自治权利。另外,罗马尼亚地处巴尔干半岛的东北端,是奥斯曼帝国统治的边缘地带,西北的特兰西瓦尼亚和东北部的摩尔多瓦已分别进入日耳曼人和罗斯人的影响范围。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罗马尼亚社会发展的内容除了这三个公国与土耳其之间的关系外,还有它们之间的团结与联合。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之间的密切联系是罗马尼亚历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们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在政治上则主要是在反对土耳其人扩张的斗争时互相支持以及建立统一国家的尝试。
  16世纪末,瓦拉几亚大公勇士米哈伊在反土斗争中与摩尔多瓦、特兰西瓦尼亚结盟,多次打败土耳其军队,1599年解放了特兰西瓦尼亚,1600年解放了摩尔多瓦。在此基础之上,1600年夏,米哈伊在诏令中冠上了这样的称号:“朕米哈伊公爵,托庇上帝的保佑,瓦拉几亚、特兰西瓦尼亚和整个摩尔多瓦国家的君主。”米哈伊自己亲自管理特兰西瓦尼亚,让自己的儿子管理瓦拉几亚,授命瓦拉几亚的大臣会议临时管理摩尔多瓦,这是罗马尼亚历史上的首次政治上的统一。“罗马尼亚三国的统一是它们为赢得完全独立而进行共同斗争的结果。但是,除当时的情况外,三国统一也是它们在历史上长期不断相互声援的结果。”②但是,罗马尼亚诸国这次统一的时间很短,1601年8月米哈伊遇害身亡后,它们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坚持着独立政策,但1611年左右又先后恢复了与奥斯曼帝国的隶属关系。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和沙皇俄国的崛起,土耳其人不仅无法将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变成自己牢牢控制的巴夏区,而且对它们内政的直接干涉也在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沙皇俄国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加强对罗马尼亚的渗透,开始同奥斯曼帝国争夺巴尔干半岛。
  在这种背景下,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成了俄土争夺的重点。俄国对土耳其的胜利客观上削弱了土耳其对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的统治,促进了这两个公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推动了它们争取独立的斗争。在夹缝中求生存谋独立,就成了罗马尼亚此后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
  从1711年到1821年,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实行了一种名为法纳里奥特(Fanariot)的政体,这110年也被称为法纳里奥特时期。奥斯曼帝国扩张到巴尔干半岛之后,希腊人在这个帝国里有很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由于这些人主要来自君士坦丁堡希腊人居住区法纳尔,因而也被称为法纳尔人。许多法纳尔人在奥斯曼帝国的宫廷里当官,有的还被苏丹任命为摩尔多瓦大公和瓦拉几亚大公,这便是所谓的法纳里奥特政体。关于奥斯曼帝国采取这种体制的原因,罗马尼亚的学者认为:“本地君主对参加反奥斯曼斗争太热心,因而不能再取信于土耳其人。由于不可能把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国变成巴夏辖区(这种做法过去就证明不适用于罗马尼亚诸国),土耳其人就用君士坦丁堡法纳里奥特人充当使罗马尼亚诸国归顺的最合适的工具。”①
  从根本上说,土耳其人实行这种政体是为了限制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的自治权。在政治上,土耳其人就是要控制它们内部的政权构成。“在法纳里奥特统治的一百多年里,瓦拉几亚更迭了四十次国君,摩尔多瓦更迭了三十六次。”②根据土耳其人的规定,每个大公的任期只有3年,土耳其当局可以将他们调来调去。比如,康斯坦丁·马弗罗科尔达特就在瓦拉几亚当了六次大公,在摩尔多瓦当了四次。在经济上,土耳其人要两公国在战时无偿提供劳役和产品,在平时则要按规定的价格将粮食等经济产品卖给帝国政府。在外交上,土耳其人要它们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在奥土、俄土战争期间,土耳其把许多罗马尼亚的地方割让给了奥地利和沙皇俄国。其中,奥地利1718年通过《帕萨罗维茨和约》得到了巴纳特(Banat)和奥尔特尼亚(Oltenia),1775年得到摩尔多瓦西北部即布科维纳。俄国1774年成为当时依旧承认土耳其宗主权的摩尔多瓦的保护国,1812年通过布加勒斯特条约得到了普鲁特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的比萨拉比亚。
  ……

前言/序言

  本书凝聚了孔寒冰教授多年的心血。为了能在修订这本《东欧史》的过程中补充资料,增加实际感受,他经历千辛万苦,分两次游历了中东欧十五个国家。作为同事,我耳闻目睹寒冰教授以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深耕细作于一个在国际政治中算不上显学的研究领域,不禁为他的执着精神和严谨学风所深深感动。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弥漫着浮躁之风的今天,这种精神尤为难能可贵。能为本书作序,故而备感荣幸。
  我本人对东欧问题素无研究,但在对国际政治、中国政治与外交的粗浅观察中,深感东欧地区的重要地位。诚如寒冰教授在本书中所言,这一地区的历史文明特别悠久,民族宗教关系特别复杂,地缘战略位置特别重要,其周边大国(今天还有美国)投下的阴影特别深重,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留下的经验教训特别深刻。
  在中国政治和外交史上,东欧问题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在研究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中美关系时,我就发现当时的美国对华决策者高度关注中共领导人对1948年苏联同南斯拉夫冲突的态度,幻想毛泽东能成为“中国的铁托”。乔治·凯南等人起草的官方内部文件认为,尽管中共公开谴责铁托,但其国内政策与共产党情报局所要求采取的路线不一致,“民族主义很可能将被证明是共产党人的棘手问题”,而中共掌握全国政权后,将会出现“强烈的‘铁托’倾向”。事后的历史证明,中国人对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循环——从强烈抨击铁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离经叛道行为,到高度赞扬铁托反对外来干涉和霸权主义的正义斗争。这个过程,不是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有了多么大的转变,而是中国人对本国与外部世界的判断标准变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对东欧问题的态度和政策一直既受制于又不局限于意识形态考虑,而且都与当时中国国内政治环境和外交大局息息相关。1956年的波匈事件在中国国内引起很大的政治震动,一直影响到此后中共对一系列国内国际问题的判断和政策。60年代中后期,中共严厉批判“铁托集团的修正主义”,同阿尔巴尼亚结成事实上的政治和战略同盟,折射出那一时期国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其后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加深了中国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战略警惕和军事戒备,这成为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的重要背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中,东欧被视为在反霸统一战线里可以团结、争取的中间力量。1980年波兰团结工会事件爆发,冲击了波兰的政治体制和苏联对它的控制。中国官方一开始表示支持“波兰人民的反霸斗争”,而后陈云等人提醒道:要充分警惕,否则中国也会发生类似的反政府事件,于是对团结工会的态度从同情转为批评。20世纪80年代初,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制度被认为是一种成功的社会主义模式,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建立“商品经济”提供了借鉴,不少官方组团前往南斯拉夫等国参观考察。1989年前后的中东欧政局剧变,柏林墙倒塌,伴随着苏联从衰落走向解体,给中国带来的思想震荡和心理冲击,至今余波未平。90年代南斯拉夫的分裂和前南地区的冲突,原本与中国无涉,但科索沃危机及北约对南斯拉夫的武装干涉,使中国明确站在南总统米洛舍维奇一边,而中国驻南使馆突遭北约轰炸,越发使全国人民义愤填膺。对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或北约,中国人一直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态。2009年,柏林墙倒塌20周年之际,中国媒体普遍报道了中东欧民众对民生现状的不满和对转轨前年代的怀旧情绪。
  以上事例,只是中国与东欧关系史上的几个有代表性的片断,但已足以说明这一地区在中国政治与外交中的重要性与敏感性。中国人观察东欧的视角是多重的,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关注和不同价值判断。这些视角包括维护意识形态的正确性、维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维护国内政治稳定、反对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和宗教渗透、反抗霸权国家的控制、警惕民族分离主义、反思转轨后的政治经济模式选择等等。这些不同视角有时是相互交织的,有时却可能是相互矛盾的。过去中国出版的关于东欧历史和政治的著述,基本上都带着某一历史时期中国政治的明显印记,很难经得起时间考验,原因即在于此。
东欧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东欧史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东欧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东欧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东欧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