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8
日常書寫是國內首部以“日常書寫”為主題的文集。
邱振中主編,匯集劉悅笛、柯小剛、林俊臣等多領域大傢,探討新書寫共同體下的書法現狀及發展前景,汲取“蘭亭論壇”*新成果。
多角度、深層次辨析“日常書寫”的概念,重新勾勒“書法—書寫史”的輪廓。
“日常書寫”是書法與當代學術一個重要的接點,同時也是未來書法研究*重要的生長點。
本書為社會史、文化史、心理學、圖像學等學科提供瞭一個獨立思考、運用和發展當代理論的場域,藉鑒已有的大眾文化理論,創造 “中國書法—大眾文化”的新理論。
日常書寫指為日常生活所需而進行的書寫、不帶有技術意識的書寫。
中國書法是從日常書寫中生長齣來的文化現象。對日常書寫的思考、對認識書法的深層性質、認識中國文化的深層性質具有特殊的意義。
此書為三屆“日常書寫”討論會論文的精選,亦有其他論文的補充。作者包括哲學與各人文學科眾多學者。論文不僅反映有關研究目前的進展,亦是當代藝術研究、文化研究的重要收獲。
邱振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書法與繪畫比較研究中心主任,潘天壽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美術館專傢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傢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1947年生於南昌,1981年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研究生畢業。1995—1997年任日本文部省外國人教師、日本國立奈良教育大學客員教授。緻力於書法理論與藝術創作。著有《書法的形態與闡釋》《中國書法:167個練習》《當代的西緒福斯——邱振中的書法、繪畫與詩歌》《愉快的書法——進入書法的24個練習》《書法》《狀態IV》等。在北京、日內瓦、奈良、洛杉磯、香港等地舉辦個人作品展覽,書法與繪畫作品參加國內外多種重要展覽。
目 錄
前言
書法的日常性與創造性
“人書俱老”:融“險絕”於“平正”
精神分析與自由書寫
“精意”:日常書寫的一種心理
深入書法的土壤:日常書寫研究緒論
書法與新書寫共同體
吐魯番文書中的日常書寫
明代無锡華氏舊藏傢族文獻的書法史意義
王鐸詩文稿的文獻價值與藝術趣味
齊白石的日常書寫及其他
日記手稿的書寫狀態和審美特質——以齊白石、沙孟海為例
日常書寫:潛移默化的自然與可能的革命
作為“生活美學”的書法本體論:書法如何從藝術迴歸日常生活
作為日常修養的日常書寫:在實用與超越之間
蘭亭論壇“日常書寫”討論綜述
晉人的墨跡
王羲之前期的書風
前言
邱振中
2013年,蘭亭論壇以“日常書寫”為題,采取徵稿與約稿結閤的方式,舉辦瞭一次討論會。這個論題引起學者們的關注,對學術界而言,這是一個新的概念,論文中對“日常書寫”定義的討論較多;2014年繼續這個論題的討論,許多學者貢獻瞭他們的思考,但仍不足以編成一部文集;2015年就同一論題舉辦瞭第三次討論。我們在三次討論會的論文中選擇瞭15篇文章,另外補充瞭兩篇,編成這部文集。
“日常書寫”是我在1991年提齣的一個概念(《藝術的泛化》,1987年初稿,1991年完稿),但是有關思想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我在思考書法的深層性質時,最初遇到的問題便是書法自覺意識的發生與演變,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作者和批評者的陳述,但是文獻中這類記錄太少,而且遠遠晚於我們從作品得來的對自覺意識的判斷。這樣,我們便無法利用這一類文獻來打開深層性質討論的入口。
思考書法的發生,隻有從兩條思路著手:一是它在中華民族精神生活中的思想基礎,一是對具體書跡的研判。前者,我緻力於尋找中國的感覺—思維方式與書法發生的關係,因此而有《書法藝術的哲學基礎》一文,其中討論瞭中國書法發生的認識論根源,著重討論瞭書法發生與中國語言觀念的關係。後者,麵對書跡,隻有風格、技術、文字內容等要素可以依憑,我們對其風格和技術水平有深刻的印象,但以此作為判斷書法成立的依據,遇到錶述與證明的睏難(技術的演化是明顯的事實,但我們無法在某處畫下一條自覺和非自覺的界綫),唯一可以憑藉的隻有書跡的文字內容。唐代以後,書跡中文字內容比較復雜,但到東晉為止,遺存的書跡幾乎全部是實用性文字,而東晉各種書體俱已成熟,所以從文字內容來討論書寫的某種性質,至少在曆史的某一階段(上古至東晉)是可行的。這是我最初提齣“日常書寫”概念的動機,也是從功能來定義“日常書寫”的緣由。
《藝術的泛化》一文第二節論述書法的發生,使用瞭“日常書寫”的概念,因為此文討論的是書法發生時期的現象,雖然未加定義,但含義是明確的:它指的是生活中不含美化意識的實用性書寫。
2008年齣版的《書法》一書中,專闢“日常書寫”一節,其中對“日常書寫”的定義是:
日常書寫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為各種事務的需要而進行的書寫,與此相對的是以書寫本身為目標的書寫,例如為寫好字而進行的書寫練習、為創作書法作品而進行的訓練和書寫等。
由於這裏涉及的是整個文化史上的書寫,與書法發生時期不同,“書寫”的概念已經包含極為復雜的現象,例如定義中的“各種事務”“以書寫本身為目標”等,便容易産生歧義,因此我在《日常書寫:書法史的構成及其他》(2014)一文中對此再加說明:
其中“日常生活”中的“事務”容易引起混淆。如人們所言,官員書寫奏摺或書傢齣售作品以維持生計,都可以看作某些特定人群的“日常事務”,但它們與我們所關心的“日常書寫”性質頗有不同。我們在這裏可以加上一個限定:以書寫的嚴謹、美觀或書寫水準作為標誌的“日常事務”除去不計。
書寫現象層齣不窮,這樣的限定仍然可以加以討論。如果暫時撇開這一切,我提齣“日常書寫”的深層目的,是區分“包含技術意識的書寫”與“排除任何技術意識的書寫”。
這樣做,首先對書法自覺意識可以有深一層的認識,為探究書法創作心理開闢一條通道,並由此而討論創作方法與錶現—含義諸問題。如果在這兩點上有所推進,我們對書法的認識無疑將深入一大步。
對“日常書寫”如果不采取嚴格的定義,隨意擴大“日常書寫”的範圍,抹去“包含技術意識的書寫”與“排除任何技術意識的書寫”的界綫,將失去提齣“日常書寫”問題的意義,失去深入自覺意識的重要契機,當然也就不可能進入此後的各種討論中。
必須說明的是,任一定義都是可以調整的,但要有理由,或者說要有理論或實踐的目的,如第三輯中各位作者的研究。
嚴格定義“日常書寫”的難處,在於“經意”和“自然”沒有明確的界限,就作品而言,絕對“排除任何技術意識的書寫”不多,而且隨著時間的進程,書法史關注的作品越來越缺少“日常”的成分。日常生活中當然永遠不會缺少書寫(如市井中的許多書寫、文士們隨手書寫的片紙隻字),但它們遠離我們所讀到的書法史。
判斷書寫中技術意識的有無很睏難,但麵對書法史中的某些作品(如《祭侄稿》)、某一時期的某一類書寫(如上古到兩漢的實用性文字)以及今天的某一類書寫(如傢庭開支簿),還是能做齣令人信服的判斷。
這種區分能夠使我們比較方便地討論書寫心理對書寫狀態的影響,進而深入到整個書寫與各種因素——如文字題材、風格、錶現機製等等的關係中。這樣,我們便可能從那些過去根本沒有關注過的方麵,對中國書寫展開前所未有的廣闊而深入的思考,如本書中涉及的精神分析與漢字書寫、《書譜》中所反映的有關技術意識的問題、書寫自覺意識的深入分析等等。這種區隔為思考書法開闢瞭廣闊的空間。
對有關現象進行觀察、思考,個案、思想積纍漸多,便集閤成一種關於書法史的構想。過去的書法史,基本上是一部著名書傢、書作和書論的曆史。它們已經形成一個隱形的框架,大部分著作中,章節設置、代錶書傢與代錶作、文獻徵引等,大同小異。這是一部我們熟悉而敬畏的曆史,但它缺少活鮮的生命,不是有機的活動的連貫的曆史,那些偉大的書寫隻是一些孤零零的高峰,我們不知道書寫是怎樣演化的,不知道為什麼書寫會變得如此精彩,不知道怎樣纔能真正走進這部曆史中。
這是作為觀念文本的“書法史”。
此外,還有一部作為“存在”的書法史,那就是中華民族關於書寫的一切的曆史。這部“存在的書法史”與那部觀念的書法史存在巨大的差距。——大量齣土的文字資料(簡牘及其他)說明瞭這一點:它們幾乎都處於已有的“書法史”著作之外。即使“書法史”中安排某些章節說到這些資料,但它們與那些固有的陳述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當然,許多齣土資料在某些人看來書寫草率,還不是“書法”,這裏便牽涉“書法”的定義問題。如果把這一切都歸於“書寫”,一部“中國書寫史”或“中國書法—書寫史”必然包含一部“中國書法史”所無法比擬的豐富內容。
過去由於早期書法史材料——特彆是書寫材料的缺失,不得不以文字學的陳述來代替早期書法史的陳述。大量早期書跡的齣現,使我們可以提齣許多過去根本不可能提齣的問題,如日常書寫對於書寫方式變遷的意義、日常書寫與書法錶現功能的關係、日常書寫中纔能的構成等等。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將使我們對書法的發生與深層性質獲得新的認識。
今天我們已經可以粗略地勾勒這部“書法—書寫史”最初的輪廓。
中國“書法—書寫史”,可以由以下三個層麵構成:一,精英層麵;二,非精英的“書法”層麵;三,“日常書寫”層麵。
第一層麵,由對書法曆史的推進做齣重要貢獻的書傢組成。這是由很少一批作者構成的序列,如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張旭、顔真卿、蘇軾、黃庭堅、米芾、王鐸等。許多曆史上的著名人物不在這一序列中。
這一層麵將提供一條書法史上創作推進的路綫,並成為判斷其他作品以及後來者的創作貢獻所在的依據。
這裏所說的貢獻,指對書寫方式、構成原理、錶現機製與風格類型的重要推進。
這種選擇的依據,是書寫方式、構成原理與錶現機製的曆史研究。隻有把握這些曆史綫索,纔可能對一位書傢的創作做齣判斷。
前期書法史上的精英書傢,作品中包含大量的日常書寫成分。
第三層麵,“日常書寫”層麵。這一層麵包含極為豐富的內容。
除去有意作為作品創作的書跡,以及齣於種種原因美化的書寫,其他一切書寫都包括在這一層麵中。這是一個數量巨大的集閤,其中包括大量水平不高的書寫。但正是這些被遺棄在書法史視野之外的書跡,反映瞭各個時代漢字書寫的基本特徵,對它們的思考,將大大推進我們對漢字書寫的認識。
第三層麵提供的是書寫演變的自然進程,審美的自覺意識如何滲入日常書寫的種種現象,以及書寫中審美自覺意識如何發展,書寫的自律性與後世對藝術的追求如何交織在一起,造成書法史繁復的局麵。這一層麵具有與第一層麵同樣重要的地位。它所包含的現象的豐厚,為理論思考準備瞭豐富的材料,亦為後世的創作提供瞭啓示。
“日常書寫”提供瞭一個獨立思考、運用和發展當代理論的場域,其中尤其是社會史、文化史、心理學、圖像學等學科。例如從大眾文化的角度對日常書寫的研究,不僅是藉鑒已有的大眾文化理論,也很可能創造齣一套關於“中國書法—大眾文化”的新的理論。
這樣,在“日常書寫”的內部及其文化背景的結構中,我們看到一個廣闊的思想領域。在這個範圍內,漢字書寫充滿著與當代理論交匯、碰撞的機會。它為書法—書寫的闡釋提供瞭新的可能性。
“日常書寫”是書法與當代學術一個重要的接點。它可能成為未來書法研究最重要的生長點。
第一層麵與第三層麵互相交集,具有密切的相關性。早期的精英創作,往往同時又是第三層麵的作品;其次,形式演變的深層規律,如筆法演變的曆史,同時反映在第一層麵和第三層麵中,但有著不同的呈現。
在第一層麵和第三層麵之間是第二層麵。這一層麵包括第一層麵之外所有力求精善的書寫。它在通常意義上的“書法”範圍內占有最大的比例。
這一層麵的作品也可能具有鮮明的個人麵目,但它們所有的技巧、範式都可以在第一層麵和第三層麵中找到。在書法史中,這一層麵的某些作品與第一層麵的作品混閤在一起,從而使局麵變得模糊含混,真正的創造性被掩蓋,而某些並無重要貢獻的作品卻得到過高的評價。
這一層麵的作品藉用已有的機製、技巧、模式來創作。這一層麵的書法傢和作品構成瞭一個時代書法創作的大勢,反映瞭各個時代書法創作的趨尚,但發端在他處。
這一層麵的種種現象、它與第一層麵和第三層麵的關係,可以引齣許多重要的話題。
這樣三個層麵構成“中國書寫史”的整體結構。
通過這部“中國書寫史”,我們將對中國文化獲得許多新的認識。
日常書寫:蘭亭論壇第四輯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日常書寫:蘭亭論壇第四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好書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
日常書寫:蘭亭論壇第四輯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