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清国皇帝的祖先是狩猎部落的酋长。但亿万中原百姓受这些酋长的后裔的统治,桀骜不驯的蒙古人被他们彻底征服;他们把西藏收入自己的囊中,成为蒙古厄鲁特部的主子;野蛮的库库诺尔人臣服他们,骁勇的维吾尔人奉他们为大皇帝;面对这样强大的君主,谁敢不进贡以表恭顺。
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统治者来说,不受限制的权力具有不可名状的诱惑力,而清国的制度设计中恰恰缺失了对皇权的限制,皇帝往往将权力使用到极致,这种现象发人深思。皇帝的话就是法律;皇帝的行为无论多么琐碎,都是臣民们效仿的表率;皇帝可以随意决定臣民的生死,剥夺臣民的生命,处置臣民的财产;他无须对内阁负责,也不必处于强大的贵族阶层的监控之下。普天之下,他是至尊,但权只为自己所用。如果上天真的赐给人类不受限制的权力的话,那么行使这种权力的人一定是清国的皇帝。要评论皇帝,我们必须考虑到,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他只是顺应天意、服从祖先,但天意和祖先仅仅具有象征意义,不会对皇帝的想法产生任何实质影响,当然不排除偶尔情况下“天意”和“祖先”会对他施以道德上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清国的皇权制度,我们决不能忘记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作为帝王,既然他不必服从任何人的命令,那么他就一定是传统的“奴隶”;既然他通过道德立法,那么他就必须注意礼仪中任何琐碎的细节。于是,清国皇帝不得不遵守不计其数的规矩,致使他几乎成为自动输入输出的机器。当然,他有权随时废除这些规矩,而这些扼杀自由的规矩也的确应该废除,但这样一来,他必须付出的代价就是,他会因为蔑视祖宗成法而受到责罚,从而导致皇位不保。他可以是一位暴君,在朝堂上作威作福,让百姓流离失所,但只要他能做到如下几点,就完全可以称得上“明君”:按时祭祀祖先;按例举行春祭,祈求丰收;定期去寺庙烧香礼佛;遇到天灾时,为天下祈福,请上天降罪自己并拯救黎民百姓。相反,如果他将忠臣们的谏言抛诸脑后,闭目塞听,刚愎自用,或者无视甚至违背祖宗传下来的国法家规,那么就会有许多声音同时痛斥他是无道的昏君。结果,他将招致百姓唾骂,失去民心。只有废黜他,大家才会感到痛快。
在皇权体制下,皇帝的个人意愿就是国家的法纪和纲常。不过,作为皇帝,他必须时常聆听大臣们的忠谏,不论内心如何不以为然,至少也在表面上做到虚心纳谏。唯我独尊的皇帝只有从谏如流,才可以广获民心。按理说,人们不分贵贱都有机会觐见皇帝,并直言进谏,就算她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寡妇,她也有权利通过相关渠道跟皇帝直接对话。我们发现,近年来清国朝堂上出现了讨论民意的风气。百姓成为君臣考虑的对象,维护百姓的利益成为许多大政方针的指导原则和官员们的工作重心。尽管“民为重”等官话大多在特定的场合出现,但这些官话所诠释的理念却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拥护者。
道光帝统治时期,清国从东到西,从南至北,充斥着各种鼓吹“民为重”的思潮。这些思潮的宗旨是削弱朝廷到地方各级政府的种种特权。在这种形势下,皇帝必须反对这些思潮,同时调整自己的统治方式,取得独裁与民主之间的完美均衡。皇帝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君父,他宽仁慈爱,他的治国理念、个人风范已经完全汉化。他的责任是,展现出作为各民族共同的君主的稳定可靠的形象:对于他的本族—满族,他是名副其实的领袖,大家都感激他那丰厚的赏赐;对于蒙古人,他要宣示主子的威仪,从而消除那些牛羊成群、兵强马壮、影响广泛、势力庞大的草原部落酋长的反抗之心,这样他们才会毕恭毕敬地接受他的统治;对于藏族,由于其信仰佛教、崇拜达赖喇嘛、虔诚地礼佛,所以他要显示自己对佛教的尊重,而这种尊重跟藏民们别无二致。
总之,清国皇帝肩上担着千钧重负。他责无旁贷,需要照顾各民族的利益,平衡各方面的势力。否则,一旦出现纰漏,后果就可能很严重。因此,治理如此庞大的帝国需要贤臣的参与。有些贤臣拥有经天纬地之才,虽然他们对皇帝称臣,以皇帝名义治国理政,但实际上他们是在帮助皇帝决策。无论皇帝如何开明,他都需要以“天子”的形象出现在臣民们面前,这让皇帝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负责这方面事务的部门是钦天监。该部门的职能名义上是研究天文学,实际上是在研究神秘的占星术。
在这里,我们之所以列举清国皇帝在皇权体制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就是希望在评价道光帝的功过时,我们务必要小心,以免忽略各种因素对他的影响。只有将各种因素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审视,我们才会在道光帝决策过程中发现事实,否则大家会被他的行为搞糊涂。事实上,皇帝在种种限制下,有时还不如一位普通的农民自由。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让人眼前一亮,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的陈述,而是充满了文学性的光辉。作者的遣词造句典雅而不失力量,叙述中时常流露出一种对逝去时代的复杂情愫,既有批判的冷静,又不乏深沉的同情。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所震撼。它成功地避免了过度简化的二元对立,而是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比如,书中对某个重要事件的分析,就从多个角度进行了交叉印证,使得结论更加令人信服。这种严谨与浪漫并存的写作风格,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史料变得鲜活起来,简直像是在看一部精心打磨的历史长卷。我尤其欣赏它在描述重大转折点时所展现的克制与张力,真正做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
评分作为一名对晚清史略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必须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几乎是微观层面的观察窗口。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皮毛的事件描述上,而是深入到了政策制定的具体流程和官僚体系的运转机制中。这种细节的展示,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系统性问题”是如何一步步累积和爆发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政命令,在历史的尺度下,是如何汇集成推动或阻碍时代变革的巨大力量的。书中对不同派系之间微妙的权力博弈描绘得极其精彩,那种步步为营的政治手腕,读起来令人津津乐道。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过去对“昏庸”这一简单标签的理解,认识到历史的驱动力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充满了人性的弱点和局限。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建筑师,精心设计了每一章节的承接与过渡。阅读的体验是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仿佛作者带着读者走过一条由迷雾逐渐清晰的小径,最终抵达一个开阔的视野。尤其赞赏的是它对“全球视角”的引入,它没有将那个帝国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的国际大棋局中去分析。这种跳出传统史学框架的尝试,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认知边界。读罢全书,你会感觉自己对世界格局的形成有了更清晰的脉络。它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论证逻辑清晰,数据引用准确得体,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和参考的重量级著作。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真实”。作者似乎没有刻意去美化或丑化历史人物,而是将他们放置在那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展现了他们作为“人”的复杂性。这种去神圣化的处理方式,反而让历史更具感染力。我特别喜欢它在叙述经济和社会思潮变迁时的那种细腻笔触,那些底层民众在时代冲击下的不安与躁动,被捕捉得非常到位。它不是宏大的理论灌输,而是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故事。每一次阅读,都能挖掘出新的层次和思考点,感觉就像是在与一位博学的智者进行一次长谈。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面对巨大变革时,那种永恒不变的困境与挣扎。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读起来就像是身临其境地走进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作者对历史细节的考据非常扎实,无论是朝堂上的勾心斗角,还是民间生活的点滴侧写,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深度远超一般的历史读物,让人不禁为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的个体感到唏嘘。你会发现,很多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那个时代是多么艰难的抉择。书中对社会结构的变迁有着独到的见解,它不仅仅是在复述史实,更是在剖析那个庞大帝国走向衰落的内在逻辑。读完后,对于理解近代中国的起点,有了更深刻、更立体、也更具批判性的认识。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鲜活的个体命运编织在一起,使得阅读体验极为引人入胜,是一本让人愿意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佳作。
评分内容精彩,运送服务很好!京东服务越来越好!
评分这本书基本是骗钱的。原作者叫郭实猎,译成郭士立也就算了,连人家的西文名字,在封面上就打错。书内的配图翻译更是错误百出!!!!出版社,我要是给你指出1000处错误,你奖励我100000块钱,敢不敢赌?!!!这质量简直了!京东,可以退货不?
评分讲述道光皇帝30年的历程
评分很不错!
评分完美的购物体验~~~~~~
评分这本书基本是骗钱的。原作者叫郭实猎,译成郭士立也就算了,连人家的西文名字,在封面上就打错。书内的配图翻译更是错误百出!!!!出版社,我要是给你指出1000处错误,你奖励我100000块钱,敢不敢赌?!!!这质量简直了!京东,可以退货不?
评分通俗历史著作,很好的书。
评分这本书基本是骗钱的。原作者叫郭实猎,译成郭士立也就算了,连人家的西文名字,在封面上就打错。书内的配图翻译更是错误百出!!!!出版社,我要是给你指出1000处错误,你奖励我100000块钱,敢不敢赌?!!!这质量简直了!京东,可以退货不?
评分京东一如既往地棒呀!囤了很多书,感觉可以添个新书柜了,???希望常做活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