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7
地宫,是皇陵的核心,是神秘的地方;帝后妃的随葬珍宝历来备受世人瞩目;作者徐广源参加过乾隆裕陵地宫的清理;开启并清理过慈禧陵地宫、乾隆继后的地宫、香妃地宫;探查过诚嫔地宫、亲郡王的地宫;亲手整理过慈禧的遗体,亲手找到了香妃的头颅骨……,他探过十九座皇陵地宫。作者以其非凡的奇特经历,向人娓娓讲述这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内幕和神秘故事。
徐广源,满族,1946年3月出生,河北省遵化市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清朝清陵和清朝后妃的研究。曾任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多年。现为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先后参加过裕陵(乾隆帝陵)地宫、慈禧陵地宫、容妃(香妃)地宫和纯惠皇贵妃地宫的清理工作;亲手找到了容妃(香妃)的头颅骨;亲手整理过慈禧的遗体,并探视过乾隆帝的诚嫔地宫、康熙帝皇七子淳度亲王允祐的地宫、康熙帝的皇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的地宫等十几座地宫。出版专著有《清东陵史话》《清西陵史话》《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正说清朝十二帝陵》《清朝二十六后妃》《皇陵埋藏的大清史》《大清皇陵秘史》《清朝二十六后妃》《大清后妃私家相册》《大清皇陵探奇》《清宫佳丽三十人》《溯影追踪—皇陵旧照里的清史》等20余部,发表论文60余篇。
第一章神秘光环下的皇陵地宫
神秘的皇陵地宫
在中国封建社会,陵寝是帝王坟墓的专有名词,其使用权一直被皇家所垄断。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无与伦比的财富。他们深信自己死后可以成神,可以入地升天,可以转世投胎,可以对人世、对后代继续施展威力,因而他们在生前就将自己的陵寝营建得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皇帝们为了在冥间生活得更为安全、舒适,他们实行厚葬,死后将生前敛聚的大量奇珍异宝随葬地宫。他们为了使这些随葬珍宝免遭盗失,不仅把陵墓修建得坚固异常,把地宫修建得相当隐蔽,而且采取了许多保密措施,并故意制造了许多神秘的舆论。因此,从陵寝诞生的那一天起,皇陵及其地宫就被套上了神秘的光环,而且随着封建化的不断加深,这个光环越来越大,皇陵地宫也就变得越来越神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汉文帝刘恒生前就为自己营建了霸陵。一天,他到陵园巡视,环顾四周山势,触景生情。他联想到过去多少皇(王)陵被盗,即使是英明一世、雄才大略的明主也难逃劫难,不由得感慨万千,回过头来对群臣说:“嗟乎!以北山为椁,用纻絮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身旁的大臣张释之回奏道:“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憾焉?”文帝听后大为感悟。在厚葬成风的当时,他却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推行薄葬:山川因其故,无有所改,不起丘垄,陵制务从俭约,不以金银铜锡为饰,专以瓦器随葬。临终之时,他又留下遗诏,改革皇帝崩逝后天下臣民“重服久临”的旧制。
汉文帝的思想和做法,受到了后世的推崇和赞扬,曾经影响了一部分帝王。但总的来看,在封建社会,帝王及其后妃们实行厚葬始终占据着主流。也正因为如此,皇陵地宫中那些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使得那些贪婪之徒垂涎三尺,昼夜谋算。他们千方百计,无所不用其极,盗掘了一个又一个皇陵地宫,帝后尸骨狼藉,随葬珍宝被洗劫一空。
地宫又叫玄宫、元宫,是安放帝后棺椁的地下殿堂,所以也称地下宫殿。出于保密的需要,关于皇陵地宫的结构、规制,史书上很少记载,往代档案又毁坏、遗失殆尽。所以,历朝的皇陵地宫一直神秘难测,迷雾重重。秦始皇陵地宫到底被盗与否,流传有多种说法,莫衷一是,至今依然扑朔迷离;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由于结构异常坚固,未遭盗掘,其地宫的真面目也就无从知晓。皇陵地宫到底是什么样子?古往今来,人们作出了种种的推断和猜测。
有人说,皇陵地宫是一眼巨大的井,井水深不可测,下通海眼,井内寒气逼人,阴森恐怖。帝后棺椁被几条巨大的铁链悬在水面之上,长期被阴凉奇寒的水气所吸,棺内尸体永不腐烂。
有人说,地宫内由高人设计安装了无数机关暗器,地下到处是翻板、陷坑、穿地锦,顶部设置了连弩、飞刀、毒箭,闯入者踏进地宫一步,将会立即被擒,或顷刻间变为肉酱。
有人说,地宫内充满了毒气,人若进入,立即中毒,气绝身亡,化为一摊脓血。
还有人说,为了不使地宫的秘密外传,陵寝建成后,将所有参与修建地宫的人秘密杀死……
1956年5月,由历史学家吴晗发起、周恩来总理批准的明定陵地宫发掘工程正式启动。1958年9月6日,新华社播发了这一发掘的重大消息,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明定陵地宫的发掘、整理、开放,第一次揭开了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它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告诉世人:皇陵地宫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神秘。皇陵地宫不是一口井,帝、后棺椁是放置在石制的棺床上的。地宫内更没有什么机关暗器。
明定陵地宫中殿的三个白石宝座、青花大缸和
黄色琉璃五供及地面上铺的木板(岳南提供)
明定陵地宫后殿(张大宇摄)
明定陵地宫如此,明朝的其他帝陵地宫是否也是如此?明朝以前的历代陵寝地宫是否与之相似?明朝以后的清朝皇陵地宫又是什么样子?
这一连串的疑问,表明定陵地宫的发掘开放还没有完全揭开神秘的面纱,皇陵地宫仍然迷雾重重。
清皇陵地宫巡礼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果从1616年(天命元年)清太祖弩尔哈齐称汗算起,到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正式退位,总计二百九十六年。在这将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空内,清朝共修建了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后陵、十座妃园寝以及大量的王爷、皇子、公主、大臣、官员等的园寝和坟墓。
清朝皇陵位置图
清朝皇陵大体上分布在三处,即今辽宁省的盛京三陵、河北省遵化市的清东陵和河北省易县的清西陵。盛京三陵也称关外三陵、清初三陵。这三陵指的是辽宁省新宾县的永陵、沈阳市东郊
清永陵四碑亭
的福陵和沈阳市北郊的昭陵。永陵埋葬的肇、兴、景、显四祖生前都未当过皇帝,他们都是后来被追尊的。福陵内葬的是清太祖弩尔哈齐。他为统一满洲,建立大清基业,戎马倥傯,征战数十年。他生前虽未称帝,但已建立了后金政权,是清朝的奠基人。昭陵内葬的是清太宗皇太极。他在天聪十年(1636年)称帝,建立了清朝,是名副其实的清朝第一帝。
盛京三陵建于清初,规模较小,朴实俭约。因埋葬的都是骨灰,加之当时政权初建,国力薄弱,所以没有建规模庞大的地宫,地宫里也不会随葬大量的珍宝。
清东陵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以西,在清朝皇家陵园中是规模最大的一处。从顺治十八年(1661年)筹建顺治帝的孝陵,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陵重修告竣,历时二百四十七年,共建有皇帝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
清东陵平面示意图
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皇后陵四座(孝庄皇后的昭西陵、孝惠皇后的孝东陵、孝贞皇后的普祥峪定东陵、孝钦皇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妃园寝五座(景陵皇贵妃园寝、景陵妃园寝、裕陵妃园寝、定陵妃园寝、惠陵妃园寝)。这些陵寝内共埋葬了五位皇帝、十五位皇后、一百三十六位妃嫔、一位皇子,共计一百五十七人。在清朝,清东陵陵园总面积约达二千五百平方公里,分前圈和后龙两部分,陵寝建在前圈之内。清东陵这处风水宝地,是顺治帝生前亲自选定的。
清东陵全景
清西陵位于今河北省易县梁格庄以西,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到1914年崇陵最后完工,历时一百八十四年,建有皇帝陵四座(雍正帝的泰陵、嘉庆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光绪帝的崇陵)、皇后陵三座(孝圣皇后的泰东陵、孝和皇后的昌西陵、孝静皇后的慕东陵)、妃园寝三座(泰陵妃园寝、昌陵妃园寝、崇陵妃园寝),亲王园寝二座、阿哥园寝一座、公主园寝一座。共埋葬了四位皇帝、九位皇后、五十七位妃嫔、二位亲王、六位皇子皇孙、二位公主,共计八十人。
清西陵平面示意图
清西陵泰陵前区鸟瞰
从已经发掘开放的明定陵地宫来看,明陵地宫很深,在中轴线上有前、中、后三殿,中轴线左右还有配殿。虽然明朝的其他皇陵均未发掘,但定陵地宫基本上可以作为明陵地宫的代表。
清朝皇帝陵的地宫则距地面较浅。其中除道光帝的慕陵为四券二门外,裕陵、昌陵、定陵、惠陵、崇陵五座皇帝陵地宫均为九券四门(即由九道券和四道石门组成)。孝陵、景陵和泰陵地宫的规制尚不清楚。帝后棺椁安放在金券内。四道石门共有石门八扇,每个门扇上都雕刻一尊菩萨立像,总称“八大菩萨”。在清朝的皇帝陵中,目前仅知乾隆帝的裕陵地宫和嘉庆帝的昌陵地宫内有经文、佛像和各种佛教题材的雕刻图案。道光帝对自己的陵寝地宫作了重大改革,改为四券二门,只在四扇石门上雕刻四尊菩萨像;取消了经文、佛像、图案的雕刻;地宫顶部由琉璃瓦顶改为蓑衣顶;地宫下设龙须沟(地下排水沟)。慕陵地宫规制对后世清陵影响较大,其后营建的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光绪帝的崇陵,都取消了经文、佛像雕刻,采用了蓑衣顶,设置了龙须沟,唯独沿用了九券四门和雕刻八大菩萨的做法。
皇后陵地宫小于皇帝陵地宫,一般为五券四门或四券一门。地宫内无经文佛像雕刻,石门上也无菩萨像雕刻。只有一个特例,就是乾隆帝的生母孝圣皇后的泰东陵地宫有经文佛像雕刻,反映了乾隆朝的雄厚的国力和墓主人的宗教信仰。
皇后以下的妃嫔共分七个等级,即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这些人入葬时一般都各自为券,每人一座地宫。但由于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这些人的地宫又大致分为三个等级,其规制远逊于帝后陵的地宫。其中皇贵妃、贵妃、妃为一个等级,地宫为四券一门,即罩门券、门洞券、梓券、金券;嫔的地宫为砖券,无石门,券前只有挡券墙一道;贵人和常在、答应的地宫为一个类型,为砖池,也有称为天落池的,其实就是用砖砌成的长方形池子,入葬时,棺椁从上而落,然后用条石封盖上池口,成砌月台,夯筑或砖砌宝顶。砖池是等级最低的地宫。
清朝入关初期,崇尚俭朴,未成年的早殇皇子、皇女,只备小式朱棺,入葬后不封不树,地面上不留任何痕迹,也没有任何祭祀。迄今尚未发现这类早殇皇子、皇女有随葬珍宝的记载。从乾隆朝开始,才为早殇的皇子、皇女营建园寝,筑造地宫(顺治帝的荣亲王为特例),有了随葬品,后来自然也就难逃园寝被盗、毁棺抛尸的厄运。
清朝皇家陵寝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陵寝制度中最后一个辉煌时期的杰作。
清东陵的三次浩劫
清朝三大皇家陵园中规模最大的清东陵,于2000年11月30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东陵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从清王朝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三十八年间,内忧外患,兵匪滋孳,清东陵曾先后遭到三次大规模的盗劫,变得伤痕累累,满目疮痍,损失惨重。
第一次盗劫1928年,也就是清朝覆亡后的第十七个年头,挂着国民革命军旗号的十二军军长孙殿英制造了第一次东陵大盗案。案情大致是这样的:时任奉军二十八军某团团长的马福田是河北省遵化县人,早已对清东陵的地下葬宝垂涎三尺。当时他正好带兵驻扎在马兰峪,想与当地惯匪王绍义秘密勾结,伺机盗宝。没想到他们的企图被驻扎在马兰峪四十里之外的孙殿英部所侦知。其实孙殿英对东陵也早有觊觎之心。肥肉岂能落入他人之口?孙殿英立即命令手下师长谭温江率兵攻击马福田,两军在马兰峪展开了一场激战,马福田终因兵微将寡而狼狈逃走。于是,谭温江率“得胜之师”进驻马兰峪。他们以军事演习为名,实行戒严,封锁消息,断绝交通,在整整七天七夜的时间里,盗掘了随葬品最为丰富的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将地上、地下珍宝掠夺一空。盗案发生四十天后,正在天津张园居住的清逊帝溥仪得知被盗信息后,很快派宗室遗臣匆匆赶到东陵,对被盗的陵寝进行了善后处理,将被抛出棺外的尸体尸骨重新予以殓葬。这次盗案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尽管溥仪强烈要求民国政府缉拿并严惩盗犯,但由于孙殿英重贿民国政府要员,此案最后不了了之。
孙殿英像
被盗后的慈禧陵方城地面
第二次盗劫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这一年的下半年,清东陵地区的民主革命政权尚未正式建立,政治上出现了临时真空,一些不法分子和土匪便乘机制造了又一起震惊中外的东陵大盗案。这次被盗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皇太后的普祥峪定东陵,陵寝被盗之多,损失之惨重,超过了第一次盗案。这次盗案发生前后,其他陵寝也相继被盗,陵园外围的大量陪葬墓无一幸免。
第三次盗劫东陵第二次盗案发生后,尽管我人民政府对盗陵犯进行了严厉镇压,但仍然有一些人贼心不死,欲壑难填。1949年,清东陵地区的某些不法村民又对那些被盗陵寝进行了一次全面“扫仓”。所谓“扫仓”,就是将已被盗过的地宫进行二次盗劫,不使珍宝遗漏。经过这次扫仓,那些被盗匪遗漏而幸存的文物,特别是地宫金井中的珍宝,全部被扫荡一空。
清东陵的三次被盗,是中国文明史上的浩劫,它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和精神遗恨。
……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太方便了几个小时送到家先睹为快
评分不错,挺好的
评分书角都是摔坏的,京东还行不行
评分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值得一读
评分值得收藏
评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评分这本书的趣味性非常强,对于考古兴趣爱好者而言,是本不错的好书!
评分好书,徐先生的书都买了,推荐给喜欢清史的朋友。
评分零零落落零零落落零零落落来了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