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1
自1963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分为“一部”和“二部”,一部主要是收载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制剂,一直沿续至今,形成了现在的每五年出版一次,现在我们看到的新版本是2015年版。共收载药物609味(含附药),除了介绍全国各地普遍常用中药的生药学知识(主要是品种来源和药材的质量与标准),以及简要的药性、功用、用法用量等方面的医学内容,本手册又开列了常用异名、来源、产地、采收加工、应用、使用注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报道等内容,供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医药院校的师生、科研工作者以及中医药爱好者等参阅。
我国历代皆有本草专著问世,它们记载了丰富的中药学各科知识,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这些本草文献有个人撰写,也有政府组织编撰。
《新修本草》是一部由政府组织人员编撰的本草著作,被称作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据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该书在药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药典是对药物知识的一种规范,具有法定效应,因此在出版当时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对后世更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对药物学的研究和发展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1950年)我国就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1953年和1957年先后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增补本,但没有收载中药材和中成药。1963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分为“一部”和“二部”,一部主要是收载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制剂,一直沿续至今,形成了现在的每五年出版一次,现在我们看到的新版本是201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药材和饮片部分主要介绍全国各地普遍常用中药的生药学知识(主要是品种来源和药材的质量与标准),以及简要的药性、功用、用法用量等方面的医学内容,书中内容具有法定效应。但由于其中的有关临床医学方面的内容介绍较为简要,因此中医临床工作以及医学专业的师生和科研工作对药典的了解甚少,日常工作参考也不多。有鉴于此,我们与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周骋编辑曾共同策划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所载500多种药材与饮片,详细介绍其常用异名、来源、产地、采收加工、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报道等内容的《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以供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医药院校的师生、科研工作者以及中医药爱好者等参阅。此后据2005年版修订过一次,为《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二版。今又据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编撰第三版,共收载药物609味(含附药),本版体例与前版相同,但药材种类及内容与前版有增减和更新。
陈仁寿,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江苏省检察院特约检察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药学会理事及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李时珍研究分会常委、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会医史学专业委员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名家流派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及中医基础理论与文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从事中医药科研、教学、临床工作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文献与流派传承。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局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及主持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主编著作如《中药大辞典》(第二版)、《毒性本草类纂》、《江苏中医历史文化与流派传承》、《台北故宫珍藏版中医手抄孤本丛书》、《临床实用中药学》、《临床实用中成药学》等50多部,参编《中华本草》等著作30多部。主编的《中药大辞典》(第二版)2010年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图书奖一等奖,参编的《中华本草》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1等奖,参加的教学项目“传承与创新:彰显中医文化特质的院校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3年)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
正编
一、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
二、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凉血药
清虚热药
三、泻下药
攻下药
峻下逐水药
四、 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化湿药
六、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
利水通淋药
利湿退黄药
七、 温里药
八、 理气药
九、消食药
十、驱虫药
十一、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
十二、活血化瘀药
活血止痛药
活血调经药
活血疗伤药
破血消癥药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止咳平喘药
十四、安神药
十五、平肝息风药
十六、开窍药
十七、补虚药
十八、收涩药
十九、 解毒杀虫止痒药
二十、 拔毒化腐生肌药
附编
一、 中文药名笔画索引774
二、 中文药名拼音索引794
三、 药用植、动、矿物学名索引814
一、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麻黄Mahuang
《神农本草经》EphedraeHerba
【概述】本品又名龙沙龙沙、卑盐卑盐、卑相卑相。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夏、秋季节割取地上部分或连根拔起,去根部或泥土,洗净,放通风处晾干,干后切段。
【药性】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用于风寒表实证。症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常与桂枝相配,方如麻黄汤;如素体阳虚,复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不温,脉沉,多配附子、细辛同用,方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如外感寒湿,发热恶寒无汗,身体烦疼,常加用白术,方如麻黄加术汤。
2.用于咳嗽气喘。如风寒外束,肺气壅遏而致咳嗽痰多,胸闷气短,常与杏仁同用,方如三拗汤;若外有风寒,内有寒饮,症见咳痰清稀,发热无汗,多配细辛、干姜等同用,方如小青龙汤;若邪热郁肺,咳喘痰黄,身热口渴,常配石膏、杏仁等,方如麻杏石甘汤。
3.用于风水一身悉肿,小便不利。若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多配甘草同用,方如甘草麻黄汤;若水肿偏热者,多与石膏、生姜同用,方如越婢汤;若水肿属寒证,则配附子等同用,方如麻黄附子汤;若黄疸兼有表证,也可用麻黄配连翘、赤小豆同用,方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4.用于阴疽、流注等属于阳虚寒凝之证,多配熟地、肉桂、鹿角胶等同用,方如阳和汤。
此外,麻黄还可用于风疹、疥疮等皮肤病,前者多与浮萍、蝉蜕、防风等同用;后者与斑蝥、大枫子等外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解表利水宜生用,止咳平喘蜜炙后用。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盗汗、虚喘、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者禁服。不宜过量使用。
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2015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2015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栌好,
评分栌好,
评分实用手册很实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一部分,内容很强大。
评分京东的书值得信赖!
评分京东的书值得信赖!
评分京东的书值得信赖!
评分收到了,交生产技术部了,
评分搞活动囤了不少书,只能等有时间再慢慢看了。
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2015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