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當代翻譯研究文庫·翻譯學:口譯理論與口譯教育》匯集瞭作者近些年來公開發錶的翻譯學研究論文,比較集中地反映齣瞭作者的翻譯學研究全貌和軌跡,展示瞭作者富有內涵和個性的學術研究觀點。
《中國當代翻譯研究文庫·翻譯學:口譯理論與口譯教育》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翻譯學與口譯研究,包括口譯與翻譯學、口譯理論研究成果與趨勢淺析、2004-2013年中國口譯研究的發展與走嚮、科技口譯與質量評估、中譯外:悖論、現實與對策、譯員主體意識性研究引發的思考等。第二部分為口譯理論與教學研究,主要包括翻譯的動態研究與口譯訓練、再論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對口譯教學統一綱要的理論思考、職業口譯新形式與口譯教學、譯前準備與口譯質量、談口譯研究與專業口譯培訓、再談翻譯教學體係的構建、論本科翻譯教學的原則與方法、翻譯能力發展的階段性及其教學法研究、翻譯教學模式:理論與應用、政産學研:語言服務人纔培養新模式探究、翻譯思辨能力發展特徵研究。第三部分為釋意理論與口譯研究,包括翻譯的釋意派理論、法國釋意理論:質疑與探討和論翻譯學研究方法。
作者簡介
劉和平,1996年畢業於巴黎高等翻譯學校,獲翻譯學博士學位,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高級翻譯學院名譽院長、翻譯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翻譯》《Fo-rum》《譯界》編委;主要研究方嚮:口筆譯實踐、翻譯教學、翻譯理論和中法跨文化研究。主要代錶著作和論文:《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口譯理論與教學》《翻譯的動態研究與口譯教學》等數十篇。主要譯著:《法國釋意派口筆譯理論》《世紀兒》等。2001年被法國教育部授予教育棕櫚騎士勛章,2012年被評為北京市教學名師。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翻譯學:口譯研究
口譯與翻譯學
口譯理論研究成果與趨勢淺析
2004-2013年中國口譯研究的發展與走嚮
科技口譯與質量評估
中譯外:悖論、現實與對策
譯員主體意識性研究引發的思考
第二編 口譯理論與教學研究
翻譯的動態研究與口譯訓練
再論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
——從希拉剋信函的翻譯談起
對口譯教學統一綱要的理論思考
職業口譯新形式與口譯教學
譯前準備與口譯質量
——從口譯實驗課談起
談口譯研究與專業口譯培訓
再談翻譯教學體係的構建
論本科翻譯教學的原則與方法
翻譯能力發展的階段性及其教學法研究
翻譯教學模式:理論與應用
政産學研:語言服務人纔培養新模式探究
翻譯思辨能力發展特徵研究
——以MTI翻譯理論與實務課程為例
第三編 釋意理論與口譯研究
翻譯的釋意派理論
法國釋意理論:質疑與探討
論翻譯學研究方法
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當代翻譯研究文庫·翻譯學:口譯理論與口譯教育》:
根據國內翻譯市場形勢的變化和要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於1998年10月組織瞭“第二屆全國口譯理論與教學研討會”,會議內容較前豐富,形式新穎,個人研究與小組研究並重,理論研究與教學研究緊密結閤,翻譯係的學生還為與會者演示瞭專題辯論即席口譯,受到廣泛好評。此次會議口譯理論和教學研究的結閤成為突齣特點。不少代錶提齣,應該建立專門的口譯教學委員會,以指導全國的口譯理論和教學研究。
隨後,除北京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設立瞭專門的翻譯(學院)係外,各高校均開設瞭翻譯課。全國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還規定,口譯課由原來的選修課變為必修課,自此,培養翻譯基本技能的任務擺在各高校麵前。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第三屆全國口譯理論與教學研討會”如期於2000年10月24日至26日在古都西安召開。來自22所高校的口譯課教師匯聚一堂,迴顧過去,展望未來,就大傢關心的翻譯學與口譯研究、教材編寫等進行瞭熱烈的討論。如果說1996年之前很多人仍然認為語言教學和翻譯教學幾乎沒有差彆的話,到瞭2000年第三屆口譯理論與教學研討會上,與會者幾乎一緻認識到,口譯教學無論在教學目標、教學原則,還是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都不同於語言教學。這也是口譯自身規律所決定的。翻譯作為教學手段可以為語言教學服務,但語言教學不能替代翻譯教學,因為,心理語言學告訴我們,人在學習語言和進行翻譯時的心理機製是不同的,語言信號進入大腦後啓動的認知知識也存在差異,學好語言不等於能夠進行翻譯,而翻譯要求掌握工作使用的語言。論爭多年的焦點問題初步達成共識後,與會者對編纂以技能為主綫、能夠指導各語種口譯教學的綱要錶現齣極大的熱情。廈門大學推齣瞭口譯教材和錄音帶,以滿足廣大口譯教師的需要。與會者提齣,應該在今後的研討會上就大綱的使用情況進行深入研討,分析利弊,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從理論和實踐上論證其可行性,從而推動我國的口譯教學不斷嚮前發展。
……
前言/序言
四十多年,光陰如梭,轉瞬即逝。迴想自己的職業生涯,簡單而平實:譯者/譯員、教師、研究人員。口筆譯實踐為教學服務,實踐中遇到問題引發閱讀思考,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手段。我於1982年本科畢業後留校教書,遇到諸多新問題,睏惑縈繞,百思不得其解。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目的是尋找漢外口譯更為有效的教學模式與方法。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迴國至今,書不離手,思無間斷,自始至終關注的是翻譯實踐與教學,以及相關的理論問題。
多年的口譯與教學實踐和研究讓我感觸頗深。口譯實踐與口譯教學的關係、口譯研究與教學研究的關係,亦或稱口譯理論與口譯教學實踐的關係、翻譯教學法和翻譯人纔培養模式等問題成為我關注的焦點。
一、堅持自己的研究方嚮,不斷拓展研究視角
1994年我與鮑剛在《中國翻譯》共同發錶《技能化口譯教學法原則》,同年在《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發錶《口譯課程教學綱要》,1996年在《北京第二外國學院學報》發錶《法漢一漢法口譯教學研究》,同年在法國巴黎完成博士論文答辯,論文題目是“中國外語類院校口譯教學——以漢法和法漢為例”。
1996年迴國後,我應邀參加11月在南京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召開的“全國首屆翻譯理論與教學研討會”並做主旨發言,題目是“翻譯的動態研究與口譯訓練”,主要內容是:翻譯描述和對比研究取得瞭很大成果,翻譯行為結果研究——靜態研究也不斷深入,這為翻譯批評和翻譯標準的研究奠定瞭良好的基礎。然而,翻譯研究應該加強對翻譯過程的動態研究,即加強對譯者這個跨文化交際主體的研究,因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心理和認知特徵對解釋和描述翻譯活動規律至關重要,而對翻譯過程的描述和研究對翻譯教學意義重大。
1998年本人應邀參加“全國第二屆翻譯理論與教學研討會”,發言題目是“再論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從希拉剋信函的翻譯談起”,論文後經修改在《中國翻譯》發錶。其主要內容是:從對希拉剋信函翻譯的分析人手,闡述語言翻譯同職業翻譯的差彆,說明不同層次的翻譯不僅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而且思維模式存在差異。語言翻譯停留在語言涵義的對應層次,語言教學旨在培養語言能力。職業翻譯尋求語篇意義的對等,翻譯教學是藉助語言能力培養翻譯能力。語言翻譯隻要求語言能力,職業翻譯除語言能力外,還需要相應的認知知識和分析綜閤等能力。語言教學不是翻譯教學,更不能替代翻譯教學。
在後來的幾年中,從口譯的動態研究到對口譯教學大綱等主題的思考,包括科技口譯和新形勢下的口譯新形式及譯員角色,本人的主要思考一直圍繞著口譯教學和口譯的跨文化問題。這期間主要發錶論文如下(按時間順序):《職業口譯程序與翻譯教學》《口譯理論與教學研究現狀與展望》《口譯與翻譯學》《科技口譯質量評估標準》《關於製訂口譯統一教學大綱的理論思考》《思維科學與口譯程序》《口譯的技能意識與口譯教學》《職業口譯新形式與口譯教學》《譯員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新角色:從一傢閤資企業股份迴購談起》《翻譯教學方法論思考》。
中國當代翻譯研究文庫·翻譯學:口譯理論與口譯教育 [Translation Studies:Interpretation Theory and Educatio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當代翻譯研究文庫·翻譯學:口譯理論與口譯教育 [Translation Studies:Interpretation Theory and Education]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當代翻譯研究文庫·翻譯學:口譯理論與口譯教育 [Translation Studies:Interpretation Theory and Education]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