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文化與中醫學叢書:佛學與中醫學》為《中華文化與中醫學叢書》之一。
兩漢之際,佛教由印度傳人中國,開始隻是在王室貴族、上層人物中間傳播,後隨著佛經的大量翻譯,佛教由上層傳到瞭民間,佛教中有關醫藥的經典也被介紹到中國。佛教提倡大慈大悲,積德行善,以修來世,於是開設瞭“六疾館以養窮民”,“立廨收養,給衣及藥”,這些做法為衛生保健事業做齣瞭貢獻。隨著佛教的傳播,僧侶的一些衛生習俗也被帶人中國,如禪前沐浴、揩齒、搽油等,這在客觀上對人體的衛生保健起到瞭積極的作用。可以說,佛學與中醫學有著深厚的淵源。20餘年前,在陳可冀院士的指導下完成瞭《中華文化與中醫學叢書》之分冊《佛學與中醫學》,時光荏苒,今天我們對《中華文化與中醫學叢書:佛學與中醫學》進行瞭再加工,並添入“佛教修行與中醫養生”一章,更深入地講述瞭佛學與中醫學的關係,期望能對讀者有所啓迪。
作者簡介
耿劉同,1939年齣生於揚州中醫世傢,為博雅大醫耿鑒庭長子,1956年入京,隨父就讀。1961年由趙樸初先生拔薦人中國佛學院研究生部,專攻佛教藝術。畢業後從事皇傢園林曆史文化研究,曾任頤和園副園長、總工程師,北京市園林局副總工程師。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著名園林文化專傢,對國內古建築復建保護、寺廟佛像之恢復多有貢獻,尤其對佛傢思想在皇傢園林中的錶現有獨到見解。有多種園林專著問世,並主編《中國皇傢文化匯典》一書,其中均設有皇傢信仰、皇傢醫藥的相關篇章條目。
耿引循,主任醫師,原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1951年齣生於揚州醫學世傢,畢業於吉林醫科大學醫療係。長期從事中西醫結閤臨床醫學工作。熱愛中華傳統文化,曾參與《中國宮廷醫學》《中國皇傢文化匯典》等多部著作的編寫。著作《養老有方:<老老恒畜>中的長壽之道》被評為“2012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曾被評為北京市“健康衛士杯”先進個人,多次在CCTV《健康之路》《中華醫藥》《科學》及BTV《養生堂》等欄目做主講嘉賓。
陳可冀(1930-),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教授,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曾受聘任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顧問(1978-2009)。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及終身研究員,國傢衛生計生委科技創新戰略顧問,中央保健委員會專傢顧問委員會成員,國傢中醫藥管理局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閤會高級專傢顧問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榮譽委員,國傢心血管病中心專傢委員會委員,國傢神經係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專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衰老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閤學會名譽會長。為中國文化書院導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醫藥項目代錶性傳承人。在心血管病醫療研究、老年醫學及清代宮廷原始醫藥檔案研究等方麵做齣瞭係列貢獻,先後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奬、立夫中醫藥學術奬、國傢科技進步奬一等奬等奬項。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印度佛教及其漢化
第一節 佛學的起源
第二節 兩漢社會與佛教的傳入
第三節 中國佛學及其宗派
第四節 中國佛學的文化形態
第二章 佛教的傳播與中醫學的發展
第一節 佛教傳入前的中醫學成就
第二節 佛教在我國早期的傳播及對中醫學的影響
第三節 隋唐時期佛教之興盛及與中醫學的關係
第四節 五代宋元明清時期的佛學與中醫學
第三章 佛理與醫理的異同
第一節 四大與五行
第二節 中道與整體平衡觀
第三節 緣起法與天人相應觀
第四節 無常與恒動
第五節 三學與養陰
第四章 滲入中醫學的佛學與印度醫學
第一節 大慈大悲與救死扶傷
第二節 僧人與專科
第三節 阿魏與人參
第四節 真言與心理療法
第五節 禪與導引術
第六節 藏傳佛教與西藏醫學
第五章 佛教修行與中醫養生
第一節 善知識與智慧養生
第二節 嗬五欲與恬淡養心
第三節 僧侶睡眠與睡眠養生
第四節 住寂靜處與環境養生
第五節 食素與飲食養生
第六節 坐禪飲茶與茶養生
第七節 梵唄與音樂養生
第八節 坐禪與寜心養神
第九節 習書作畫與怡情養性
……
第六章 對佛學與中醫學融匯做齣貢獻的僧俗人物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中華文化與中醫學叢書:佛學與中醫學》:
睡眠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方麵,充足的睡眠自古以來就是最省錢的養生良方,民間有“睡好覺勝於吃老母雞”的說法。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睡眠,僧人也是一樣。在上一節中談到佛教講的五欲,又稱“五妙欲”“五妙色”,即財、色、名、食、睡,是指由色、聲、香、味、觸等五境所引起的五種情欲。其中的睡欲,就是指睡眠過度,導緻人懈怠昏沉。我們知道,人勞碌瞭一天,到瞭夜晚必須休息養神,睡眠對於消除身體和精神的疲勞、恢復體力和健康,是至關重要的生活環節之一。但過分的貪睡,整日昏昏沉沉,事業荒廢,道業不修,即是佛教要嗬的睡欲。過多的睡眠,或過少的睡眠,對於修行都是不利的,因此修行人對睡眠必須進行調節,使之適閤於修行。佛陀在《遺教經》裏說:“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修行者,心思必須專注明靜,而過多的睡眠會令人渾渾噩噩,心智不明,不能修得真經,因此,僧人必須要學會調節睡眠,調節好睡眠纔能有利於修行。
佛教認為,睡眠從三事生起:一從食起,二從時節起,三從心起。“勤修善法無令失時,是對治從食所起睡眠。初夜後夜亦勿有廢等,是對治從時節所起睡眠。當念無常之火等以下,皆對治從心所起睡眠”。佛法裏將晝夜各立三時,以全夜(日齣日沒)十二小時計算,中夜則為四個小時。中夜四小時,就是修行人睡眠的時候。也就是說,中夜熟睡四小時,是足夠恢復體力健康的。《瑜伽師地論》說:“覺悟瑜伽者,謂如說言,於晝日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於初夜分經行宴座,從順障淨修其心。”這裏所講的晝日分,是指從日齣時至日沒時,修行者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初夜分和後夜分,也是經行,宴座,從順障法淨修其心。所謂經行,就是散步。修行者在長時間靜坐之後,必須找一塊平整的場地,端身正意地散步。“言經行者,謂於廣長稱其度量一方所,若往若來,相應身業”。一般要求經行道寬長一些比較好,但若條件不具備,至少寬廣須有三步,長三十來米。所謂宴坐,就是結跏趺坐。“言宴坐者,謂如有一,或於大床,或小繩床,或草葉座,或諸敷具,或尼師壇,結跏趺坐,端身正願,安住背念”。這是講的修行中的正坐法。結跏趺坐時,修行者容貌敦肅,有一種令人生畏的感覺。端身可以解除身體的疲勞,且不易犯睏昏睡。這時修行者的內心是坦蕩正直的,所以又稱“正願”。當進入中夜時分,就應該開始休息瞭,“淨修心已,齣住處外,洗濯其足。還入住處,右脅而臥,重纍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臥。至後夜分,速疾覺悟,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說的是到瞭中夜分時,應按時睡眠,不要不遵守時間。睡前,應先洗腳,睡眠時應右脅而臥,就是將左腿纍在右腿之上,稍加彎麯,左手放在左腿上,手掌至膝,右手放於右麵下,像我們常見的臥佛的形式。這是佛陀教導的中夜睡眠,亦即依時依法的睡眠。睡眠能恢復體力,補充精神。經過四小時的高質量睡眠,到後夜分時,就會很快醒來,繼續“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中夜寢臥,有四種姿勢,即鬼復麵臥,天仰麵臥,左脅而臥及獅子右脅而臥。佛陀是右脅而臥的,所以教授弟子們也右脅而臥,說這種臥法與獅子王法相似。因為獅子王在一切獸中是最勇悍堅猛的,那麼比丘修習覺悟瑜伽,也要發勤精進,勇悍堅猛,做最棒的。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所以取獅子王臥法。這種臥法的好處很多,“身無掉亂,念無忘失,睡不極重,不見噩夢”,所以主張右脅而臥。
……
前言/序言
中醫學與天文學、算學和農學,是中國先人獨自創造的科學技術體係中的四大核心學科(盧嘉锡,路甬祥《中國古代科學史綱·序》),但作為一門與生命、健康相關的自然學科,又有極深厚的文化底蘊。
“文”字原指筆畫或色彩交雜(《說文解字注·文部》),後指事物之間的錯綜關係,所謂“物相雜,故日文”(《周易·係辭上》)。《周易·賁卦》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論,此處的人文與天文相對,指詩書禮樂等技藝及修養。聖人通過觀察天象能瞭解四季時序的變化,通過禮儀規範教育以感化民眾的手段治理天下。可見“文化”在古漢語中曾是“人文化成”一語的縮寫。作為名詞,“文化”二字連用最早見於西漢經學傢劉嚮(約前77-前6)的《說苑·指武》:“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此時的“文化”,有“文治加教化”之意。現代所謂的“文化”,內容較寬泛,指人類從原始進化到文明所取得的科學、藝術、宗教、道德、法律、風俗、習慣等諸多方麵的成就,當是人類社會曆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本叢書所指的中華文化既包括傳統概念,也涵蓋現代意蘊。
中醫學是一門臨床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它既源於曆代的醫療實踐,也和數韆年中華文化血脈相連。古人有“上醫醫國”(《國語·晉語》)和“不為宰相,則為良醫”(《宋史·崔與之傳》)之說。在浩如煙海的文史典籍中,包含瞭大量的中醫藥文明成果;在捲帙浩繁的中醫藥文獻中,蘊藏瞭豐厚的中華文化精髓。如《周易·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周易·既濟·象》中的“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等,在中醫藥學中則體現瞭生命觀——積極主動、防範未然。《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中醫藥學中體現為自然觀——天人相應、順勢而為。《孟子·公孫醜上》中的“夫誌,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善養吾浩然之氣”,在中醫藥學中體現為正氣觀——立命修身、調養正氣。《禮記·中庸》中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在中醫藥學中體現為治學觀——博學審問、慎思篤行。“胸次豈無醫國策,囊中幸有活人方”(陸遊《小疾偶書》)及“萬金不換囊中術,上醫元自能醫國”(辛棄疾《菩薩蠻·贈張醫道服為彆,且令饋河豚》)的著名詩句,錶達瞭儒醫相通的人生觀——精忠報國、利濟眾生。另如賈誼《新書·胎教》之論孕期衛生,《禮記·月令》及《漢書·王莽傳》關於屍解之闡述,《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指同族婚配),其生不蕃”之談優生,《逸周書·王會解》及《漢書·平帝紀》關於醫療設施之草創,《詩經》及《山海經》關於本草藥石之認識,均可印證中華傳統文化與中醫學問之種種關聯。當然,中醫學吸取瞭傳統文化中的基因但並非全盤接受,而是有所揚棄和發揮,前者如對割股療親的批析,後者如醫傢五行生剋理論中的補(腎)火生(脾)土的應用。類似的生動實例還可列舉齣很多。
1992年,陳可冀教授主編瞭國內外首套《中華文化與中醫學叢書》,對從儒學、道學、佛學、甲骨文、周易、文物考古、兵學、古典文學、民俗學、飲食醫養和象數等文化視角來詮釋和探討中醫藥的理論與實踐之奧秘,做齣瞭積極的嘗試,在學術界和社會上産生瞭積極影響,得到湯一介先生等的贊賞,成為在這一方麵研究的係列著作。時隔20餘年,迴首再看這套叢書,感覺仍有其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為此,我們萌生瞭將本套叢書修訂後再版的願望。幾經周摺,在中國中醫藥齣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此願望終於得以實現。
中華文化與中醫學叢書:佛學與中醫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很喜歡這本書,而且配送很快,不到一天就到瞭。
評分
☆☆☆☆☆
很好。。。。。。。。。。。。。。。。
評分
☆☆☆☆☆
很喜歡這本書,而且配送很快,不到一天就到瞭。
評分
☆☆☆☆☆
自己看的 …… 午後陽光下 一杯紅茶 消磨時光
評分
☆☆☆☆☆
中醫根植於中國文化,要想透徹理解中醫,必須從文化入手。這套書質量很高,涵蓋麵廣,說理深入淺齣,學醫的人可以用來瞭解文化。一般讀者可以用來瞭解中醫。
評分
☆☆☆☆☆
中醫根植於中國文化,要想透徹理解中醫,必須從文化入手。這套書質量很高,涵蓋麵廣,說理深入淺齣,學醫的人可以用來瞭解文化。一般讀者可以用來瞭解中醫。
評分
☆☆☆☆☆
自己看的 …… 午後陽光下 一杯紅茶 消磨時光
評分
☆☆☆☆☆
很喜歡這本書,而且配送很快,不到一天就到瞭。
評分
☆☆☆☆☆
不錯不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