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傢精要”叢書:李翱

“大傢精要”叢書:李翱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譚紹江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388822
版次:1
商品編碼:1219385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54
字數:10000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 叢書簡介:

“大傢精要”叢書以近300位對人類文明有卓越貢獻的大師為對象,濃縮其生平與思想精粹,涉及文學、史學、哲學、軍事學等領域,旨在“啓迪生活智慧,開悟人生哲學”。

叢書作者都是相關領域的研究專傢,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清晰、簡練、嚴密地闡述“大傢”生平與思想,讓讀者能快速讀懂“大傢”。

? 內容簡介:

李翱,唐代著名文學傢、哲學傢。本書主要介紹瞭齣身於名門望族隴西李氏的李翱宦海沉浮的一生,及其師從大儒韓愈,追隨其師主張,大力提倡“古文運動”的學術生涯。重點講述瞭李翱滅情復性思想的淵源及其深厚的內涵,以及其復性思想對宋明理學的影響。


作者簡介

譚紹江,土傢族,1981年生於湖北恩施。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嚮為儒傢哲學,主要從事古代儒傢哲學、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研究。在《武漢大學學報》《湖北大學學報》《湖北社會科學》等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十餘篇。


目錄

第1章 青蔥歲月
一、動蕩的時代
二、望族後裔
三、應考進士
四、南下遊學
第2章 宦海沉浮
一、初入官場
二、幕僚歲月
三、諍臣本色
四、邁嚮官場生涯頂峰
五、宦海生涯總結
第3章 師友情深
一、韓李之交:韆古佳話
二、知遇之交
三、學問之交
第4章 一代文傑
一、古文創作理論
二、李翱的敘事類作品
三、李翱的抒情類作品
四、李翱的隨筆雜著
第5章 復性思想
一、李翱復性思想的淵源
二、復性思想的內容(一):性與情的關係
三、復性思想的內容(二):“誠”之道
四、復性思想的內容(三):滅情復性
五、復性思想的曆史地位
附錄
年譜
主要著作
參考書目

前言/序言

  諍臣本色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春天,李翱迴到久彆的京城。他先是代理兵部職方員外郎,六月份獲得正式官職,任吏部考功員外郎,並兼史職。這是個正六品的官職,從品級上講,仍然趕不上十年前的國子博士,不過這個官職顯然比國子博士重要。國子博士再有優勢,也屬於學官係統,權力有限。而吏部的考功員外郎屬於組織乾部係統,負責中央各級官員的業績考核,位置非常關鍵。同時,李翱還兼著史館的職務,這體現中央對他學識的認可,也正能發揮李翱這幾年在幕僚生涯時所鍛煉齣來的撰寫史書的能力。
  李翱重返京城的這段任職時間不長,前後也就一年半,但卻在他的官宦生涯乃至史書上留下瞭最激烈的痕跡——他那種率性秉直的諍臣本色展露得淋灕盡緻。
  批評宰相裴度
  裴度長李翱七歲,與李翱同為德宗貞元年間進士,憲宗元和十年任宰相,文治武功俱十分突齣,堪稱有唐一代名相之一。當時李翱剛剛入京不久,還隻擔任兵部職方員外郎的掛職職務,應該說立足未穩,但性格使他拋開任何因素,敢於直言。他以銳利的眼光審視當時的朝政,很快,裴度的作為讓他發現瞭不滿意的地方。他不滿意的不是彆的,正是裴度一生重要功業之一的“徵淄青”。
  藩鎮節度使製度是唐朝對前朝軍事和地方製度的一個發展。唐朝前期,對外用兵頻繁,為瞭加強防禦力量和改善臨時徵調的睏難,地方屯軍機構逐漸強化,軍事機構與地方行政機構也逐漸融閤,最終就齣現瞭掌管一地軍事、行政、財務大權的節度使,並成為製度固定下來。這種製度的存在與發展使得地方節度使朝著割據的軍閥演變,越來越成為對中央政府的威脅,玄宗朝發生的“安史之亂”即是嚴重的體現。“安史之亂”雖然平息,但節度使的禍患始終沒有解除。元和年間,唐憲宗在一乾力主削藩的大臣的支持下,下定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這一時期,有實力也有叛心的藩鎮節度使一共四位。第一個是位於山東地區的平盧淄青節度使,第二個是河北地區的成德節度使,第三個是河南南部的淮西節度使,第四個是位於河南河北交界地的魏博節度使。朝廷首先拿下的是魏博節度使,沒有通過武力而是以懷柔招安的方式完成的。去完成這一使命的不是彆人,正是裴度。他以中書捨人的身份隻身犯險,嚮魏博節度使田弘正曉以利害,最終兵不血刃地招安瞭魏博藩鎮。接下來,朝廷把目標對準瞭淮西節度使。當時,老節度使吳紹陽去世,他兒子吳元濟在沒有獲得朝廷任命的情況下自己宣布繼任。朝廷就以此為藉口,於元和十年對淮西吳元濟進行武力討伐,主持者是宰相武元衡。在這種情況下,另外兩個節度使開始各自打起瞭小算盤。其中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李納次子)比較陰險,他對朝廷耍起瞭兩麵派手法,錶麵上聲言贊同朝廷討伐吳元濟,但暗地裏卻支持吳元濟。他首先破壞朝廷軍隊的後勤基地,派人暗中潛入河陰漕院(今河南滎陽北),殺傷十餘人,燒毀銅錢布帛三十餘萬緡匹,糧食三萬餘斛,把江、淮一帶集中在這裏的租賦都毀掉瞭。接著,他又派刺客到京城直接暗殺瞭宰相武元衡,刺傷禦史中丞裴度,企圖以恐怖手段阻止朝廷齣兵。但主戰派大臣們沒有被嚇倒,裴度帶傷齣任宰相,繼續主持討伐。元和十二年,裴度以宰相身份擔任攻淮西戰役總指揮,在名將李愬等人的協助下,一舉平定瞭淮西。迫於朝廷巨大威勢,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也接受朝廷招安歸降,最後就隻剩下頑抗的李師道瞭。次年,裴度揮師北上討伐淄青,目標直指李師道。不過打瞭一年仍未取得勝利,這就是李翱批評裴度的背景。裴度齣徵前夕,李翱直接給裴度寫瞭一封名為《勸裴相不自齣徵書》的信,信中他寫道:……閣下以捨人使魏博,六州之地歸矣;自秉大政,兵誅蔡州,久而不剋,奉命宣慰,未經時而吳元濟生擒矣;使一布衣持書涉河,而王承宗恐懼委命,割地以獻矣。自武德以來,宰相居廟堂而成就功業者,未有其比。先是對裴度誇奬瞭一番,將他已取得的成績說降魏博、破蔡州、平淮西、平王承宗一一列齣,並認為其功業已經超過瞭唐朝開國以來任何一位宰相。是宜以功成身退、養德善守為意,奈何如始進之士,汲汲於功名,復欲齣徵,以速平寇賊之為事耶?自秦漢以來,亦未嘗有立大功而不知止,能保其終者……
  接著他筆鋒一轉,認為裴度功勞太高,是時候收手瞭。而裴度目前的做法卻像一個剛入仕途的毛頭小子一樣,一心一意隻求功名,太不穩重。他甚至暗示說功勞太大可能沒有善終。
  奪人之功,不可一也;功高不賞,不可二也;兵者危道,萬一旬月不即如誌,是坐棄前勞,不可三也。凡三事昭灼易見,豈或事在於己而雲未熟耶?伏望試以狂言訪於所知之厚者……
  最後,他儼然以智者的口吻教裴度做人做官,認為裴度已經觸犯瞭做官的三條戒律,十分危險。
  整封信的內容顯示瞭李翱的文采,也顯示瞭他一定的政治洞察力。但總體上講他還是沒能理解整個大的政治局麵,想法有些簡單。字裏行間更為突齣的是他耿介的性格,在無拘無束的議論中已經有些接近於狂妄的地步瞭。不過對於李翱的批評,裴度並未進行任何積極的迴應,他仍繼續東徵淄青,並在當年就取得瞭勝利。他協助憲宗取得這一係列的功業,被史傢譽為“元和中興”,也把裴度一生榮譽推至極盛。
  批評宰相崔群
  唐朝時期的宰相製度是“群相製”,同時擔任宰相的不止一位,李翱的批評也不止針對一人。在批評宰相裴度後不久,朝廷發生瞭“皇甫鎛舉廢”事件,李翱也因之對另一位宰相崔群進行瞭批評。
  崔群與李翱同齡,是李翱老師韓愈的同榜進士。他纔華齣眾,為官清正,唐憲宗元和十二年齣任宰相,是中唐時期賢相之一。崔群的人品能力連李翱的老師韓愈都十分欽佩,但就是這麼一個人卻遭到瞭李翱的無情批評。
  他之所以批評崔群,起因即是“皇甫鎛舉廢”事件。“皇甫鎛舉廢”事件是憲宗朝影響很大的一次朝廷人事鬥爭。事件中心人物皇甫鎛為憲宗朝重臣,時任戶部侍郎,相當於財政部副部長。他在任期間以總後勤官的身份參加瞭由武元衡和裴度先後主持的“平淮西”戰爭。戰爭進行過程中,皇甫鎛剋扣前方將士的糧餉和牲畜草料,變賣成金錢後用於賄賂朝中大臣與宦官;戰爭結束後,他指使部下虛報賬目,繼續冒領軍餉。同時,為討得憲宗歡心,他又搜羅瞭一批方士專為皇帝做“長生藥”。他這些奸臣行徑迎來朝臣的一片指責之聲。但是,由於獲得瞭皇帝和宦官們的寵信,他不僅沒受到懲罰,反而官運亨通。元和十四年,唐憲宗有意讓他齣任宰相,同時還要任命製藥的方士柳泌為颱州刺史。消息傳齣,眾臣又是一片嘩然,紛紛上奏阻止。這即是“皇甫鎛舉廢”事件。
  作為眾臣之首、士林共仰的崔群對這件事情並沒有袖手旁觀。他以宰相身份嚮憲宗多次進言,認為皇甫鎛是奸邪小人,不可任用。有一次入朝迴答皇上問話,他還以開元、天寶間的事作比喻來勸誡皇帝,說:“過去玄宗年少的時候就經曆艱險,經受民間疾苦,所以最初得到姚崇、宋璟,他們用道德輔佐他,就有瞭開元年間的安定太平,那以後玄宗安於逸樂,遠離正直之士,親近小人,所以李林甫、楊國忠靠諂媚受寵而朋比為奸,便有天寶年間的動亂。希望陛下以開元年間(的做法)作為法則,以天寶年間(的做法)作為警戒,(如果這樣)就是國傢之幸福啊。”又說:“世人認為安祿山造反,是國傢太平和動亂的分界。我認為(自從)罷免張九齡,任用李林甫為相(開始),國傢太平和動亂原本就已經分開瞭。”應該說崔群還是盡瞭力的,並因此得罪瞭皇甫鎛。但是當時的唐憲宗正處於病中,非常相信皇甫鎛的“長生藥”,加上皇帝身邊的宦官們多已被買通,所以最後皇甫鎛仍然被任命為宰相,柳泌也被任命為颱州刺史。
  這種局麵齣現後,稍有正義感的大臣們都感到很失望,怨聲大起。生性耿直的李翱也不例外,他更把事件的根本源頭指嚮瞭宰相崔群,認為崔群沒能盡到職責。同時,李翱還想起瞭不久前老師韓愈因反對憲宗迎佛骨被憲宗貶謫到潮州時,崔群也未能成功解救。幾件事情相加,對崔群的公憤私怨一齊湧上瞭李翱的心頭。激憤之下,他就給崔群寫瞭一封《論事於宰相書》,信中直言崔群“奸邪登用而不知,知而不能去;柳泌為刺史,疏而不止;韓潮州直諫貶責,諍而不得。道路之人鹹曰:‘焉用彼相矣!’……竊怪閣下能容忍,亦已甚矣。昨日來高枕不寐,靜為閣下思之,豈有宰相上三疏而止一邪人而終不信?閣下天資畏慎,又不能顯辨其事,忍恥署敕,內愧私嘆,又將自恕曰:‘吾道尚行,吾言尚信,我果為賢相矣,我若引退,則誰能輔太平耶?’是又不可之甚也”。
  他先把皇甫鎛、柳泌獲任命、韓愈被貶三件事情擺瞭齣來,接著指齣朝廷對這樣的事情都不能公正處理,還要你這個宰相做什麼用?而後,他又分析原因,認為之所以齣現這種局麵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於崔群天生就膽小怕事,為保自己而對奸臣一再容忍,最後還要諷刺一句,說崔群自認為是擔任宰相的最佳人選,完全屬於自我感覺良好,根本不符閤事實。
  給崔群的這封信言辭之尖刻激烈,情感態度之強烈,都達到超齣常理的地步,從中可以窺見李翱性格之一斑。
  批評唐憲宗
  作為諍臣,除瞭敢跟宰相叫闆以外,肯定不能少瞭一個重頭戲——嚮皇帝叫闆,李翱當然沒有缺少這個篇章。
  元和十五年(820),李翱擔任吏部考功員外郎兼史館修撰,按照官製規定,他已經有瞭嚮皇帝上書言事的資格。於是,他盡職盡責地嚮憲宗上瞭一份洋洋灑灑數韆字的《論事疏錶》。
  在錶中,他先盛贊憲宗即位以來的種種軍事功績,認為這是平禍亂所不可缺少的武德。接著他指齣目前國傢所需要的是創造太平盛世的“文德”。
  臣以為定禍亂者,武功也,能復製度興太平者,文德也,非武功不能以定禍亂,非文德不能以緻太平。今陛下既以武功平禍亂,定海內,能為其難者矣,若革去弊事,復高祖、太宗之舊製,用忠正而不疑,屏邪佞而不近,改稅法不督錢而納布帛,絕進獻以寬百姓稅租之重,厚邊兵以息蕃戎侵掠之患,數引見待製官,問以時事,以通壅蔽之路……凡此六者,政之根本,太平之所以興。陛下既已能行其難者矣,又何惜不速其易為者乎?
  開頭這段話還算溫和。先是錶揚瞭一番憲宗在武功方麵的成就,並指齣他所完成的武功在難度上實際比文德還要大一些。順著這個話頭就講文德,既然您把武功這個難的事情做好瞭,那難度相對小一些的文德不是更應該去完成嗎?要做也容易,就是這麼幾件事:一是復興高祖、太宗時候的老製度;二是用忠正之臣,遠離邪佞之臣;三是修改稅法,允許老百姓以物交稅;四是取消百姓的進貢;五是重視邊境軍事建設;六是廣開言路,定期召見基層官員以掌握實情。錶的口氣也是謙卑的提建議的口氣,隻是略微有些暗示,錶明憲宗正缺乏這些東西。
  接下來這段話語氣就加重瞭些。
  以臣伏睹陛下,上聖之姿也。如不惑近習容悅之詞,選用骨鯁正直之臣,與之修復故事而行之,以興太平,可不勞而功成者也。若一日不以為事,常恐大功之後易生逸樂,而群臣進言者,必曰“天下既已太平矣,陛下可以高枕而為宴樂矣”。若如此,則高祖、太宗之製度,不可以復矣。製度不復,則太平未可以速至矣。
  字麵上他對皇帝還是很尊敬,誇奬憲宗有做“上聖”的資質。但緊接著講的一番話就不那麼客氣瞭,皇帝之種種不足基本上無法掩飾地全體現齣來瞭。他要求皇帝遠離奸邪、任用正直大臣、提防在取得大功之後安於享樂不能復興高祖、太宗時的優良製度,言下之意即皇帝本身確實有近邪、遠賢、逸樂、拒諫這些錯誤的行為。
  臣竊惜陛下聖質,當可興之時,而尚謙讓未為也。
  最後這一句更意味深長,意思是說,您看您這麼好的天資,又遇到這麼好的時候,您卻還要謙讓不去做好皇帝,我為您可惜啊!字麵上還是誇奬,仔細一琢磨可全是帶有諷刺的批評啊,基本上就是在說皇帝您沒乾正事,浪費瞭機會。
  這麼一封奏摺送上去,以唐憲宗當時正沉醉功勞、迷著“長生藥”的狀態,沒當場把李翱拿下算是幸運的瞭,但李翱想要在憲宗治下得誌的可能性就幾乎為零瞭。



“大傢精要”叢書:李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大傢精要”叢書:李翱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大傢精要”叢書:李翱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大傢精要”叢書:李翱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大傢精要”叢書:李翱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