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
内容简介:
《范仲淹》从多个角度呈现了范仲淹的一生,不仅为读者展示了大文学家范仲淹,更凸显了作为勤政爱民的政治家、智谋双全的军事家的范仲淹。作为政治家,范仲淹爱民,不惜以身犯险,犯颜直谏,请太后还政于仁宗,后有恳请朝廷爱惜民力,罢休寺庙、宫院。作为军事家,在敌强宋弱的情势下,范仲淹积极防御,稳定了边境局势。
作者简介
张焕玲,河南南阳人。文学博士,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从事古代文学及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五项,主持陕西省“十二五”古籍整理项目子项目两项。出版专著及编著七部,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1章 生平述略
一、家世及游学
二、从政地方
三、宦海风云
四、“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的暮年
第2章 戎马西北
一、经略陕西
二、宣抚河东
三、军事思想
第3章 庆历新政及政治思想
一、新政背景
二、新政内容及实施
三、新政失败原因
四、变革思想及影响
第4章 宋学开山及士风
一、学术地位
二、范仲淹与宋代士风
三、忧患意识
第5章 思想述评
一、经济思想及措施
二、法律思想及实践
三、教育思想及实践
四、文学思想及创作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少有大节
范仲淹少有大节,曾与母亲一起跟随继父宦游湖南安乡、淄州、长山等地,择清幽之室,寒暑勤读,刻苦砥砺,孜孜不倦地学习,这也为教育史话留下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划粥断虀”等立志苦读的佳话。后来人去留名,安乡、长山等地的父老乡亲为了纪念仲淹,激励乡人求学,曾建有范文正公读书台。宋后因范仲淹久享盛名,“书台夜雨”也成为安乡著名的八大景观之一。任友龙《澧州范文正公读书堂记》、王仁《重修范文正公书台记》、韩泽《淄州长山县建范文正公祠堂记》等文对范仲淹少年时期的读书情况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述,兹不赘述。山海川泽所孕育的乡土亲情,养育了少年仲淹热爱祖国的博大胸怀;几千年的经籍典章所蕴含的智慧光辉,成就了少年仲淹报效国家的韬略和才能。
范仲淹在长山醴泉寺苦读之际,时常感到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于是两次外出游学。景德三年(1006),十八岁的范仲淹曾与广宣大师、王洙等交游,中年后曾写《赠广宣大师》诗云:“忆昔同游紫阁云,别来三十二回春。白头相见双林下,犹是清朝未退人。”大中祥符元年(1008),他又从山东长山远赴长安(今陕西西安)游学半年,寻师访友,增长见识。他在关中结识了隐士王镐,在其别墅“倚高松,听长笛”,饱览名山大川,缅怀大唐盛世。后来又认识了道士周德宝和屈元应。周精于篆刻,屈对《易》有研究,且都琴艺高超。他们一起读《易》抚琴,“相与啸傲于鄠、杜之间”。关中游学期间,正值陕西大旱,范仲淹一路上目睹老百姓因灾情严重而饿死病死的惨状,深切感受到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民间的苦难与不平,增强了他救民于水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两次游学的经历,使他不仅结识了众多良师益友,汲取了儒学与佛、道教义,拓宽了视野,而且目睹了时艰民难,坚定了忧国忧民的远大志向。
大中祥符三年,范仲淹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仰慕已久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求学。应天书院即睢阳学舍,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宋初著名教育家戚同文在这里聚徒讲学。戚同文,字文约,一作文均,宋州楚邱(今山东曹县)人,出身儒学世家,幼孤,与祖母一起就养于外曾祖父家,侍祖母以孝闻。因身处兵荒马乱、战火纷纷的五代,渴望天下统一,故取名为同文。他平素乐善厚施,周济乡邻,不营产业。后来又师从当地名儒杨悫,立志向学,勤奋攻读,学成不仕,在赵直将军的资助下,兴办学校,招收门徒,乐育天下英才。他学养深厚,教育有方,门徒登第者甚多,故睢阳学舍在当时声名远播。戚同文去世后,睢阳学舍曾一度中断。
宋真宗时应天府富商曹诚为光复睢阳学舍,捐巨资在戚氏旧居旁新建学舍一百五十间,聚书一千五百余卷,并愿将学舍入官,宋真宗赐额“应天书院”,邀请戚同文之孙奉礼郎戚舜宾主教。当范仲淹前来求学时,应天书院无论在学校硬件建设还是在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已颇具规模。这里聚集了许多志操才智俱佳的师生。范仲淹在这里读书,既有名师可以请教,又有许多同学互相切磋,还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况且学院免费就学,更是经济拮据的他求之不得的。
范仲淹安贫乐道,勤奋学习,有点像孔子的贤徒颜回:一碗饭、一瓢水,在陋巷,他人叫苦连天,颜回却不改
……
“大家精要”丛书:范仲淹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