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主要面向初级液压和气动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也可作为高职院校、技工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的培训教材和工矿企业液、气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1.液压气动全方位识图“元件—回路—系统”从入门到精通;
2.结构图、立体实物图、图形符号完全对照,直观易懂。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元件—回路—系统”的体系分上、下两篇进行论述。上篇介绍了常见的液压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液压控制阀、液压辅助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介绍了由上述液压元件组成的各种液压基本回路和典型液压系统;下篇介绍了常见的气源装置及辅件、气动执行元件、气动控制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介绍了各种气动基本回路和典型的气动系统。并比较系统地摘录了2009版液压、气动传动国家标准中的流体传动系统及常用元件图形符号,在作了大量的融合后作为附录集中附于书后,以方便广大读者学习和工作查询之用。为满足机械类不同行业的需要,书中穿插介绍了较多典型的液压、气动系统。
本书主要面向初级液压和气动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也可作为高职院校、技工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的培训教材和工矿企业液、气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液压系统
第1章 液压识图的基础知识
1.1认识液压系统图 1
1.2液压系统图的种类和画法 2
1.2.1装配结构图 2
1.2.2结构原理示意图 2
1.2.3职能符号图 2
1.3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特点 3
1.3.1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3
1.3.2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3
1.3.3液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4
1.3.4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 4
第2章 液压动力元件
2.1液压泵工作原理及分类 6
2.1.1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 6
2.1.2液压泵的分类 7
2.2齿轮泵 7
2.2.1外啮合式齿轮泵 8
2.2.2内啮合式齿轮泵 8
2.3叶片泵 9
2.3.1单作用叶片泵 9
2.3.2双作用叶片泵 10
2.4柱塞泵 11
2.4.1轴向柱塞泵 11
2.4.2径向柱塞泵 13
2.5螺杆泵 15
第3章 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
3.1液压马达 16
3.1.1液压马达的分类及图形符号 16
3.1.2高速液压马达 17
3.1.3低速液压马达 19
3.2液压缸 22
3.2.1单作用液压缸 22
3.2.2双作用液压缸 23
3.2.3组合式液压缸 26
3.2.4液压缸的安装方式 27
第4章 液压控制阀
4.1液压控制阀的分类 28
4.2方向控制阀 29
4.2.1单向阀 29
4.2.2换向阀 31
4.3压力控制阀 37
4.3.1溢流阀 37
4.3.2减压阀 39
4.3.3顺序阀 42
4.3.4压力继电器 43
4.4流量控制阀 44
4.4.1节流阀 45
4.4.2调速阀 46
4.4.3溢流节流阀 46
4.4.4分流集流阀 47
4.5插装阀 49
4.5.1插装阀的工作原理 49
4.5.2插装方向控制阀 50
4.5.3插装压力控制阀 51
4.5.4插装流量控制阀 52
4.6叠加阀 53
4.6.1叠加式溢流阀 53
4.6.2叠加式调速阀 53
4.6.3带叠加阀的插装阀方向控制组件 54
4.6.4叠加阀液压系统 55
4.7电液比例阀 55
4.7.1电液比例阀的工作原理 55
4.7.2电液比例电磁铁 56
4.7.3电液比例压力阀 56
4.7.4电液比例流量阀 60
4.7.5电液比例方向阀 62
4.8电液伺服阀 65
4.8.1电液伺服阀的组成和分类 65
4.8.2液压放大器 65
4.8.3电液伺服阀的典型结构与工作原理 67
4.9电液数字阀 71
4.9.1电液数字阀的工作原理 71
4.9.2电液数字阀的典型结构 72
4.10其他专用液压阀 73
4.10.1多路换向阀 73
4.10.2平衡阀 75
4.10.3双向液压锁 77
4.10.4恒流阀 78
第5章 液压辅助元件及液压油
5.1油箱 79
5.1.1油箱的功能 79
5.1.2油箱的容量 79
5.1.3油箱的结构特点 80
5.2过滤器 81
5.2.1过滤精度 81
5.2.2过滤器的典型结构 81
5.2.3过滤器的安装位置 84
5.3蓄能器 85
5.3.1蓄能器的分类与结构 85
5.3.2蓄能器的功用 85
5.4热交换器 86
5.4.1冷却器 87
5.4.2加热器 88
5.5管件及管接头 88
5.5.1油管 89
5.5.2管接头 89
5.6密封装置 91
5.6.1密封装置的类型 91
5.6.2常用密封元件的结构和特点 91
5.7压力表及压力表开关 95
5.7.1压力表 95
5.7.2压力表开关 96
5.8液压油 96
5.8.1黏度的选用原则 96
5.8.2液压系统对工作介质的要求 97
5.8.3液压介质的种类与牌号 97
第6章 液压基本回路
6.1由普通液压控制元件构成的基本回路 99
6.1.1方向控制回路 99
6.1.2压力控制回路 103
6.1.3速度控制回路 108
6.1.4多执行元件控制回路 117
6.1.5其他回路 121
6.2液压伺服控制基本回路 122
6.2.1电液伺服阀位置控制回路 122
6.2.2电液伺服阀速度控制回路 122
6.2.3电液伺服阀压力控制回路 122
6.2.4采用伺服阀的同步回路 123
6.2.5电液伺服阀两液压缸同步控制回路 123
6.2.6其他物理参数的电液伺服阀控制回路 123
6.3液压比例控制基本回路 123
6.3.1电液比例压力控制回路 123
6.3.2电液比例速度控制回路 125
6.3.3电液比例方向速度控制回路 126
6.3.4电液比例方向阀节流压力补偿回路 127
6.3.5电液比例压力/速度控制回路( 节能回路) 129
6.4插装阀基本回路 130
6.4.1简单换向回路 130
6.4.2调压换向回路 131
6.4.3保压调压换向回路 131
6.4.4卸压换向回路 132
6.4.5卸荷回路 133
6.4.6顺序换向回路 133
6.4.7支撑换向回路 134
6.4.8调速调压换向回路 135
6.4.9调速换向回路 135
6.4.10差动增速回路 136
6.4.11增速缸增速调压换向回路 136
6.4.12高低压泵增速回路 137
6.4.13自重增速回路 137
6.4.14自锁回路 138
6.4.15安全回路 138
第7章 识读液压系统图
7.1液压系统图的识读方法 140
7.2液压系统图的识读步骤 140
7.3识读液压系统图的主要要求 141
7.4液压传动系统的分类 141
7.4.1按油液循环方式分类 141
7.4.2按液压能源的组成形式分类 142
7.4.3按系统回路的组合方式分类 144
7.5液压控制系统的分类 145
7.5.1按系统的输出量分类 145
7.5.2按控制方式分类 145
7.5.3按控制信号传递介质分类 145
7.6识读液压系统图实例 145
第8章 典型液压系统
8.1液压机液压系统 147
8.1.1YB32-200 型液压机液压系统 147
8.1.2人造板热液压机液压系统 150
8.2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 152
8.2.1概述 152
8.2.2YT4543 型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152
8.2.3YT4543 型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特点 154
8.3M1432A 型万能外圆磨床液压系统 154
8.3.1概述 154
8.3.2M1432A 型万能外圆磨床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154
8.3.3M1432A 万能外圆磨床液压系统的换向分析 157
8.3.4M1432A 型万能外圆磨床液压系统的特点 158
8.4CK3225 型数控车床液压系统 159
8.4.1卡盘支路 159
8.4.2液压变速机构 159
8.4.3刀架系统的液压支路 160
8.5数控加工中心液压系统 161
8.5.1概述 161
8.5.2数控加工中心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161
8.5.3数控加工中心液压的系统特点 164
8.6叉车液压系统 164
8.6.1概述 164
8.6.2叉车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164
8.7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 166
8.7.1概述 166
8.7.2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166
8.7.3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特点 168
8.8采煤机牵引部液压系统 169
8.9机械手液压系统 170
8.9.1概述 170
8.9.2JS01 工业机械手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71
8.9.3JS01 工业机械手电气控制系统 172
8.10塑料注射成型机液压系统 173
8.10.1塑料注射成型机的功用及工艺流程 173
8.10.2全液压驱动的注塑机液压系统的构成 175
8.10.3注塑机液压系统的要求 175
8.10.4由普通开关组成的注塑机液压系统 176
8.10.5由电液比例阀组成的注塑机液压控制系统 179
8.10.6采用插装阀控制的注塑机液压系统 181
8.11客货两用液压电梯的电液比例控制系统 185
8.11.1概述 185
8.11.2客货两用液压电梯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185
8.11.3客货两用液压电梯的液压系统的特点 186
8.12单斗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 186
8.13中空挤坯吹塑挤出机型坯壁厚电液伺服系统 192
8.14带钢跑偏光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193
8.15采用插装阀控制的快速锻造液压机液压系统 195
下篇 气动系统
第9章 气压传动基础知识
9.1气压传动的概念 197
9.2气动系统图的种类和画法 197
9.3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特点 199
9.3.1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199
9.3.2气动系统的组成 199
9.3.3气动系统的特点 199
9.4气动工作介质 200
9.4.1气动工作介质的组成 200
9.4.2气动工作介质的基本状态参数 200
第10章 气源装置及辅件
10.1气源装置 203
10.1.1气源装置的组成 203
10.1.2空气压缩机 204
10.1.3气源净化装置 204
10.2气动辅件 206
10.2.1分水过滤器 207
10.2.2油雾器 207
10.2.3消声器 208
10.2.4转换器 208
10.3真空元件 210
10.3.1真空发生器 211
10.3.2真空吸盘 212
10.3.3真空用气阀 214
10.3.4真空压力开关 215
10.3.5其他真空元件 216
第11章 气动执行元件
11.1气缸 219
11.1.1普通气缸 219
11.1.2特殊气缸 221
11.2气动马达 228
11.2.1叶片式气动马达 229
11.2.2活塞式气动马达 230
11.2.3齿轮式气动马达 230
第12章 气动控制元件
12.1方向控制阀 231
12.1.1单向型控制阀 231
12.1.2换向型控制阀 234
12.2压力控制阀 237
12.2.1减压阀 237
12.2.2安全阀 238
12.2.3顺序阀 238
12.3流量控制阀 239
12.3.1节流阀 239
12.3.2单向节流阀 239
12.3.3排气节流阀 239
12.3.4柔性节流阀 240
12.4气动逻辑元件 240
12.4.1高压截止式逻辑元件 241
12.4.2高压膜片式逻辑元件 243
12.5气动比例与伺服控制阀 244
12.5.1气动比例控制阀 244
12.5.2气动伺服控制阀 246
第13章 气动基本回路
13.1压力与力控制回路 249
13.1.1压力控制回路 249
13.1.2力控制回路 250
13.2方向控制回路 250
13.2.1单作用气缸换向回路 250
13.2.2双作用气缸换向回路 251
13.2.3气动马达换向回路 251
13.2.4差动换向回路 252
13.3速度控制回路 252
13.3.1单作用气缸速度控制回路 252
13.3.2双作用气缸速度控制回路 253
13.3.3气液联动速度控制回路 253
13.4其他常用回路 254
13.4.1位置控制回路 254
13.4.2安全保护回路 256
13.4.3同步控制回路 258
13.4.4缓冲回路 259
13.4.5气动逻辑回路 259
13.4.6真空吸附回路 260
第14章 典型气动系统
14.1数控加工中心气动换刀系统 261
14.2气动机械手系统 262
14.3机床夹具气动系统 263
14.4铸造振压造型机气动系统 264
14.5气动张力控制系统 265
14.6全自动灌装机气动控制系统 266
附录 流体传动系统及常用元件图形符号
附表1图形符号的基本要素 269
附表2图形符号的应用规则 280
附表3图形符号 285
附表4CAD 制图符号 297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和读者对液压和气动传动识图的需求, 《液压与气动识图》(第三版) 增加了气动传动识图方面的内容。与第二版相比, 《液压与气动识图》(第三版) 主要有以下三点变化:
① 增加了气压传动识图方面的内容, 并在介绍气动元件的原理结构时, 插入了大量的立体外形图, 以方便广大初学者学习识别之用。
② 本书分成上、下两篇, 分别介绍液压系统和气压系统的知识, 并采用最新的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相关国家标准。
③ 比较系统地摘录了2009版液压、气动传动国家标准中的流体传动系统及常用元件图形符号, 并作了大量的融合, 作为附录集中附于书后, 以方便广大读者学习和工作查询之用。
本书在体系上仍按照“元件—回路—系统” 的顺序进行论述。
上篇共8章, 分别介绍了常见的液压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介绍了各种常用的液压基本回路;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液压系统图的识读方法, 介绍了不同机械行业典型的由开关阀、电液比例阀、插装阀等常用液压元件组成的液压传动和控制系统。
下篇共6章, 分别介绍了常见的气源装置及辅件、气动执行元件、气动控制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介绍了各种常用的气动基本回路,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典型的气动系统。
本书由张应龙担任主编和统稿工作, 顾佩兰高级工程师、汪光远高级工程师、张松生高级技师、杨宁川高级技师、冯伟玲高级技师参加了有关章节的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 参阅了有关教材、资料和文献, 并特别参阅、引用了国家标准GB/T786—2009/ISO1219-1: 2006 《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图形符号和回路图 第1部分: 用于常规用途和数据处理的图形符号》。在此对有关专家、学者和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在本书第三版的编写过程中, 江苏大学陆一心教授、李金伴教授、葛福才高级工程师、王维新高级工程师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全书由江苏大学陆一心教授担任主审, 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 编写时间比较仓促, 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液压与气动识图(第三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