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建築文化研究(第8輯)》是由南京大學建築學院支持的係列齣版物,每年一本,由國內(包括颱灣)著名建築學府的*重要學者任編委,由鬍恒主編的建築理論文集。
《建築文化研究(第8輯)》為鬍恒主編的《建築文化研究(第8輯)》,是係列專輯之一,主題為“塔夫裏與現代主義”。
《建築文化研究(第8輯)》內容包含不同背景下的學者(羅薩、歐默、柯亨、鬍恒、夏鑄九等人)對塔夫裏“世界史寫作”的幾個專題的分析研究,以及塔夫裏的幾篇代錶作。讀者對象為建築學者和文化學者等。
內頁插圖
目錄
捲首語Preface
塔夫量與現代主義Monfredo Tofuri& Modernism
《球與迷官》及其他
The Sphere and the Labyrinth and Others
鬍恒/文
by Hu Heng
意識形態批判與曆史實踐
Critique of Ideology and Historical Practice
阿爾貝托·羅薩/文鬍恒/譯
by Alberto Asor Rosa; trans: Hu Heng
這不是曆史
This is Not History
尚路易·柯亨/文徐明鬆/譯
by Jean-Louis Cohen; trans: Shyu Ming Song
曼弗雷多·塔夫裏的批判性曆史計劃與威尼斯學派——朝嚮理論反思
A Critical Historical Project of Manfredo Tafuri and the School of
Venice: Towards a Theoretical Rettection
夏鑄九/文
by Hsia Chu-joe
文獻Literature
“閨中建築學”
L'architecture dans le boudoir
曼弗雷多·塔夫裏/文幾捨/譯|注
by Manfredo Tafuri; trans & annotated by Ji She
《建築與烏托邦》序言
Preface to Architecture and Utopia
曼弗雷多·塔夫裏/文鬍恒/譯
by Manfredo Tafuri; trans; Hu Heng
理性的冒險:啓濛時期的自然主義和城市
Reason's adventures: Naturalism and the Cityin the Century of Enlightment
曼弗雷多·塔夫裏鬍恒/譯
by Manfredo Tafuri;trans: Hu Heng
建築及其二重性:符號主義與形式主義
Architecture and its Double: Semiology and Formalism
曼弗雷多·塔夫裏/文孫陳、鬍恒/譯
by Manfredo Tafuri; trans: Sun Chen,Hu Heng
訪談 Interview
作為設計的曆史學:路易莎·帕瑟裏尼專訪曼弗雷多·塔夫裏
History as Project: AnInterview with Manfredo Tafuri
路易莎·帕瑟裏尼/采訪周興睿/譯幾捨/校
by Luisa Passerini; trans: Zhou Xingrui; proof:Ji She
前言/序言
《建築文化研究》已經做瞭七年。讀者或許注意到,之前每一輯或多或少都有意大利人曼弗雷多·塔夫裏的一些東西在裏麵。一則,這位偉大的建築史學傢是我心頭所好,希望多點機會嚮大傢介紹其成就。二則,塔氏行文晦澀難懂、內容繁麗,選擇文章再行譯事難免周期漫長,所以化整為零逐漸推齣較有操作性。七年過去,除去已發錶的那些外,其他譯文業已積纍有量,現在,正是為其做獨立專輯的時候瞭。
以研究對象來分,塔夫裏的寫作有三大塊。其一,世界史寫作。這是青年塔夫裏的主要工作。研究範圍囊括瞭現代主義全球布展的整體格局——從日本到美國,從原蘇聯到德奧,幾乎無所不包,其中以《建築學的理論與曆史》《建築與烏托邦》《球與迷宮》三本著作為代錶。其二,意大利當代史寫作。這是塔夫裏最為諳熟的領域,以《意大利建築史:1944-1985》-書為主要成果。另外,他對較早的意大利現代主義先驅特拉尼,以及與其同時代的好友格裏高蒂還有專文、專書做補充。其三,意大利古代史寫作。主要內容是文藝復興研究。獨著、閤著一共將近10本,都為皇皇巨構。後期的塔夫裏傾其全力於此。它是塔氏寫作最為艱澀的闆塊。我們計劃以一解秘‘塔夫裏“為題,以這三塊寫作為基礎,連續做三個專輯,形成一組係列。
第8輯是此係列的第一本,主題為”塔夫裏與現代主義“。內容為不同背景下的學者對塔夫裏”世界史寫作“的幾個專題的分析研究,以及塔夫裏的幾篇代錶作。
毋庸置疑,從事塔夫裏研究的主力軍是意大利人。羅薩、丘奇、歐默、格裏高蒂,或是一起曆經崢嶸歲月的革命友人,或是同聲相契的學者夥伴。他們對塔夫裏的知識背景、生活經曆、現實語境、興趣追求瞭如指掌,並且幾乎都走過與塔夫裏相似的成長之路,寫起研究文章得心應手。並且,他們對塔夫裏的寫作並無什麼過分的崇敬之心,也就沒有神秘感——這是塔夫裏研究的常見弊端。所以,他們不會陷入全盤掌握再行剝繭抽絲的通常做法(全麵掌握其思想是不太可能的).而是就自己的興趣點來深度切入。這使得他們的研究具有真實的質感。本輯第一部分收入羅薩、柯亨的兩篇文章,它們分彆討論瞭塔氏的《建築與烏托邦》一書的時代背景,以及早期塔夫裏對馬剋思理論與法國年鑒學派綜閤性的個人化運用。另外,本輯還收錄瞭我關於《球與迷宮》的一則內容介紹,以及夏鑄九先生的一篇對塔夫裏現代主義研究的方法論概述文章。中文的塔夫裏研究尚屬起步階段。萬事開頭難,期待後來人跟上。
羅薩是塔夫裏的好友兼閤作者。《意識形態批判與曆史實踐》一文的目的,在於厘清青年塔夫裏在Contropiano時期的研究理念與時代背景的對應,以及它與隨後齣版的成名作《建築與烏托邦》的理念承接關係。1968年是一個特殊的時期,以西方馬剋思主義為基礎的批判理論與斷裂中的社會相互刺激,創造瞭一係列”都市奇觀“。威尼斯就是其中之一。根植予特定的社會現實,威尼斯學派的批判路綫自有獨到之處。它有兩個戰場:“工人的科學”(階級鬥爭);“意識形態批判”(對資本主義的社會觀念與文化上層建築進行分析)。塔夫裏的工作在後者,對“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産法則之上的學科戒律”(它對自律充滿幻想),以及知識分子與資本的同謀閤作進行批判。另外,他還另闢瞭一個戰場——對前兩個戰場本身進行“去神秘化”(自我批判)。前一項工作倒也罷瞭。後一項工作頗為冒險:做得好固然可以推進批判工程到新的層麵,使現實發生突變:做不到位則極易使“去神秘化”工作走嚮另一麵——虛無主義。
柯亨的《這不是曆史》一文有兩部分內容。其一是將塔夫裏在威尼斯學院的學術研究製度化、機構化經曆作一梳理。自我研究趣味轉化為高效的集體協作,這對生性散漫的意大利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這當然有賴於塔夫裏的個人魅力與領導能力。若乾領域的資料積纍在很短的時間裏迅速有成,不同類型的研究者分工閤作:能力強者專注於觀念錘煉與“概括性的大命題”,能力弱者做資料梳理與“經驗研究”。威尼斯學派就此成形。這一時間段是從1973年到70年代末,正好銜接上羅薩一文的時間。其二是強調瞭塔夫裏在進入集體閤作期之後的曆史觀念的幾個特
建築文化研究(第8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