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8
《天涯学刊》是由海南省三亚学院主办的一份学术期刊。本辑属第四辑,以国家治理为主题,是国家治理研究系列的第一辑,共收录正式论文16篇,归入“基础问题”“历史智慧”“理想建模”和“实践方法”4个栏目之下,另外还有6个附录,总计约25万字。
国家治理是当代政治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涉及国家如何有效治理等一系列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收入本辑的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国家治理相关问题。唐代兴通过追问“国家何以产生”和“谁有权定位国家”,从理论上深入分析探讨了国家治理的实质,并由此重新审查了国家治理的基本前提。甘绍平考察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从维稳到维权、从维权到国家治理中核心价值建构这一思路上的变化过程,提出自由、民主和法治构成国家治理中的核心价值。在历史智慧栏目,周建波以范蠡的平粜思想为中心,联系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和西汉桑弘羊盐铁国营政策,对中国早期封建社会干预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作了深入探讨,并认为其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国有经济、民营经济的关系以及国有经济的定位问题具有启发性。张光和林天宝通过对晚晴鸦片财政的分析考察,指出晚晴政府在实现禁烟目标以获得政权合法性与依赖鸦片税厘以维系财政安稳之间不断挣扎越陷越深,最终覆灭。王曙光探讨了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的理念与实践,指出其现代嬗变与困境,得出结论:未来的中国乡村治理一定是建立在乡土社会传统治理理念基础上,基于乡土社会内生性特点、并且有机融合现代农村治理结构的一套多元化乡村治理模式。
在理想建模栏目,王海明从人性定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制度好坏的价值标准三个方面,集中论证了共产主义是唯yi符合国家制度好坏价值标准的社会制度,是唯yi好的社会制度。在实践方法一栏中的几篇文章分别从现代大国治理建设、大数据、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建设等角度更加具体地探讨了国家治理相关实践问题。本辑几篇主要论文围绕国家治理主题,提出了一些比较新颖有价值的观点,学术视野开阔,论证严谨,语言流畅。
三亚学院《天涯学刊》编委会 主编
陆 丹 三亚学院校长、教授
丁 波 商务印书馆文津出版公司总经理
何包钢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国际与政治学院讲座教授
目录
陆 丹 导言 乡土中国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1)
基础问题
唐代兴 国家治理的前提与条件.....................................................(17)
甘绍平 国家治理中的核心价值.....................................................(40)
历史智慧
周建波 中国封建国家早期干预经济的理论及实践
—以范蠡的平粜思想及其运用为中心............................................(55)
张 光 林天宝 鸦片与晚清财政之维系..........................................(69)
王曙光 中国乡村治理的历史嬗变与现代转型...............................(97)
陈彦军 建国者的视野:保卫人民的幸福
—《联邦党人文集》读后.............................................................(118)
理想建模
王海明 共产主义:唯一好的国家制度........................................(131)
实践方法
任 平 社会转型中的现代大国治理体系建设:问题、理论与
趋势..............................................................................................(219)
周文彰 大数据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235)
韦 森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242)
姚轩鸽 全球税收竞争与冲突形态分析及其价值
—兼论中国参与国际税收竞争的战略与策略构想........................(258)
附录一 三亚学院国家治理研究院章程.......................................(291)
附录二 杨爱华 三亚学院国家治理研究院首届“国家治理国际研讨会”
集萃...............................................................................................(296)
附录三 吴 然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治理能力提高
—首届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317)
附录四 唐代兴 大国治理现代化的善业之路
—“首届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329)
附录五 三亚学院国家治理研究院成立,何包钢、丁学良谈
国家治理........................................................................................(340)
理解“法权政体”,须先明晰几个概念。首先是“自然法”,它是对宇宙律令、自然法则、生命原理和人性要求的整合性称谓,并可具体表述为人性的法则:人性是自然的;人性的法则是宇宙律令、自然法则和生命原理灌注在人这一物种生命中的浓缩形态。其次是“法权”,它是指以自然法为根本规范的权,具体地讲,是以人性法则为根本规范的权;整合言之,“法权”是自然权和人权的简称:在自然世界里,法权就是自然权;在人类世界里,法权即是蕴含自然权的人权。其三是“法权宪法”,是指以自然权和人权为指南和规范的宪法,因而,法权宪法也可简称为以自然权为依据
的人权宪法。
由此可知,法权政体不是有宪法的政体。在现代世界,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宪法,但属法权政体的国家却很少,因为法权政体是权力必须接受法权规范的政体。法权政体之所以构成国家治理的逻辑起点,是因为法权政体是以自然权为依据的人权政体;法权政体之所以构成国家治理的精神土壤,是因为法权政体的内在灵魂是法权精神。
法权精神即契约精神和共和精神。契约精神是构成法权政体的人本精神和神本精神:作为神本精神,是通过人与神的签约来定位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作为人本精神,是通过人与国家的签约来定位人在国家中的位置。共和精神是构成法权政体的国家精神,它体现在政体上,落实在宪法里,构成国家宪治和法治的精神指南和价值规范。契约精神的扩张形态就是共和精神,共和精神的具体化就是契约精神,共和精神的本质诉求仍然是人本精神和神本精神的有机统一,它的源泉是自然宇宙、地球生命、人、国家之间存在的原始关联性,表述为共在互存和共生互生,其所蕴含的是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公正精神。这种以平等、自由、民主、公正为基本内涵的法权精神,是法权政体之国家理念的实践展开形态。法权精神之构成法权政体的精神土壤,是因为其共和精神使共同体人人获得了内聚力和向心力,其契约精神使共同体产生了秩序。因为在国家共同体中,任何个人,任何组织形态,任何权力机构,都必须以契约为秩序规范,而不能任意胡为。并且,由于共和精神和契约精神,共同体成员—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机构,或者是政党及其利益集团—都必须担当责任,都必须以责任为权力或权利的边界,否则,就是违反契约,违背共和,就成为消解法权治理之行为。
以契约和共和为实质规范的法权精神,一旦指向国家治理实践就必定生成建构法权政体的原则,即守法原则和不服从原则。在我们的习惯性思维中,总将守法只理解为是民众必须承担的责任,这种思维定势所体现的是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在以法权政体为导向的国家治理规则体系中,守法原则相对国家机器而言,即政府要以带头守法为必须的责任;不服从原则却对民众而言,即民众有不服从政府之独裁意志和无限度作为的权利。守法原则和不服从原则构成了法权国家的根本治理规则:守法原则是国家治理的正面原则,它规范执政者、政府和官员必须守法,只有当执政者、政府和官员带头守法时,人民才效仿之而自觉守法;不服从原则是国家治理的反面原则,这一原则假定,如果执政者、政府和官员违反法权宪法或法律而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公民有不服从执政者、政府和官员之基本权利,不服从原则从反面规范执政者、政府和官员带头守法,同时也促进并提高了公民守法的自觉性。
法权政体既是国家治理规则建构的逻辑起点,也是国家治理的精神土壤。在法权政体土壤中,契约精神和共和精神必然合生出国家治理所需要的规范框架,它由共同人性、人权民主、自由主义精神三者构成了国家治理的基石。
维稳关键在于维权。维权是对单纯维稳观念的一种超越。然而随着社会实践的推进,人们又发现仅有维权意识也还是远远不够的。国家治理必须有一种在维权意识激发下所形成的宏观长远的战略思路,这一思路的中心,就在于国家治理中核心价值的建构。正是这种核心价值,使得维权活动获得了深刻的理念底蕴,使得维权意识获得坚实的机制保障。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无可逆转地跨入了全球性的现代化的进程。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必然也会导致全球范围内在核心的价值理念上形成一种基本的共识。一种与公民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或价值理性将凭借自己的生命力与竞争力占据主导的地位。正是在这样一种宏观背景下,中国正在经历着的一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巨大历史变革,不可避免地会对在长期封闭的小农经济环境中形成的价值取向与思维习惯,产生重大的冲击。从过去只讲个人美德,到现在重视制度伦理,从过去只讲阶级道德,到现在重视普遍价值,从过去只讲义务奉献,到现在重视权利正义,这些正是我国社会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巨大变迁的一种直接反映。
天涯学刊(第四辑)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天涯学刊(第四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天涯学刊(第四辑)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