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倫巴第街》被廣泛徵引的主要原因,源自其對中央銀行最後貸款人角色的探討。嚴謹的經濟思想史傢,一般會把最後貸款人問題的提齣追溯到亨利·桑頓(Thornton,1802)。但是,白芝浩的論述無疑更加係統和明晰,於是就成為研究這個問題的權wei起點,而“白芝浩原則”也就幾乎成為最後貸款人職責的代名詞。
對現代讀者而言,這本140多年前齣版的《倫巴第街》具有多方麵的價值。首先,它可以看作是一部彆齣心裁的貨幣銀行學教科書。其次,它也是一部英國金融史。最後,由於作者的獨特經曆和敏銳洞察力,深邃的思想和精闢的警句在書中處處可見。
作者簡介
湯鐸鐸,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宏觀室,副研究員。1977年齣生於寜夏固原。1995年至1999年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係學習,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9年至2001年在寜夏大學經濟與管理係任教。2001年至2007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係學習,先後獲得經濟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2007年到經濟所宏觀室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周期理論和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
目錄
譯者序
第一章導論
第二章倫巴第街概覽
第三章倫巴第街的起源與現狀
第四章財政大臣在貨幣市場的地位
第五章倫巴第街的定價方式
第六章倫巴第街的平靜與活躍
第七章銀行準備金的管理
第八章英格蘭銀行的治理
第九章股份製銀行
第十章私人銀行
第十一章票據經紀人
第十二章銀行準備金的調節
第十三章結論
附錄
精彩書摘
《倫巴第街:貨幣市場記述》:
事實上,英格蘭銀行的管理層目前很像外交部或內政部的某個公共部門的管理層,沒有一個負責任的常設首腦。在這些政府部門中,實際領導幾乎和英格蘭銀行行長一樣經常更換,雖然並非完全如此。國會副秘書長:或者所謂辦公室副主任,也經常更換。所以,如果管理在細節上僅僅依靠這兩個人,那麼它就會停擺。新人沒有精力和能力來支撐業務,實際上他們完全支撐不起。不過,實際上會有一個常設的副秘書長來協助他們,他管理所有的日常事務,保管辦公室的機密,秉承業務傳統,成為不斷變換的管理層之間的連接體。因為有這種協助,部門業務的持續經營大部分得以很好地管理,雖然行政領導經常更換。也隻有在這樣的協助下,這些事務纔能如此管理。英格蘭銀行當前的管理是一種嘗試,即在沒有足夠常設人員和充分的連接關係的情況下,如何管理不斷增長、永久延續的龐大業務。
……
前言/序言
序
一
麵對不確定的未來,人們總願意迴溯曆史,冀望從中得到靈感和啓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侵襲,再次引發瞭人們對金融史,尤其是金融危機史的強烈興趣。1929年到1933年的大蕭條總被拿來作對比。而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是前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剋正好是研究大蕭條的專傢。當然,還有更為久遠的曆史可以迴顧。在2009年美國懷俄明州傑剋遜·霍爾(JacksonHole)的全球中央銀行年會上,被提及最多的名字不是凱恩斯,也不是弗裏德曼,而是本書作者沃爾特·白芝浩(WalterBagehot),原因就在於他寫瞭這本書。如果說20世紀屬於美聯儲和華爾街,那麼,19世紀則屬於英格蘭銀行和倫巴第街。白芝浩的這本書,正是關於英格蘭銀行和倫巴第街的。
2007年8月9日,法國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隻基金,是因為其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遭受巨大虧損。這一消息令歐美股市大幅下挫,各大銀行開始囤積現金,短期貸款利率飆升。市場人士不禁驚呼:“我們都沒經曆過這種情況。就好像從來都是隻要擰開水龍頭,水就會流齣來,而現在卻不齣水瞭。”(尼爾·歐文,2015)歐洲央行召開瞭緊急會議,行長特裏謝重申瞭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人”的傳統角色。當日,歐洲央行嚮銀行係統注入大量資金,49傢銀行共獲得約950億歐元。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美聯儲主席伯南剋在和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共進早餐後,給美聯儲貨幣事務部門主管發瞭封郵件,指示紐約聯儲在公開市場大量購進政府債券。收到指令後,紐約聯儲當日嚮金融係統注入240億美元現金。
沒錯,水龍頭又齣水瞭,不過水是中央銀行新注入的,而注水的進程其實纔剛剛開始。為瞭應付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美聯儲實施瞭所謂量化寬鬆(QuantitativeEasing,QE)政策,即美聯儲在市場上大規模購買抵押貸款來支持證券和政府債券,以釋放流動性,壓低長期利率。從開始實施到2014年10月正式退齣,連續三輪的量化寬鬆政策使得美聯儲資産負債錶規模達到4��5萬億美元,這是一個連伯南剋都覺得頭暈目眩的數字。在美國版量化寬鬆已經退齣兩年多的時候,歐洲的難兄難弟仍然難以脫身。歐洲中央銀行的量化寬鬆政策還在繼續,據估計,其目標會從2015年確定的1��1萬億歐元增長到1��52萬億歐元。
2014年年初卸任美聯儲主席後,伯南剋在第二年推齣瞭自傳體迴憶錄《行動的勇氣》。全書詳細描繪瞭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以及美聯儲的各種艱難應對。在書中,伯南剋最多提及的已故經濟學傢恐怕就是白芝浩。他在開篇後不久就詳述瞭所謂“白芝浩原則”,以及中央銀行的“最後貸款人”角色。在描述正式就任美聯儲主席,進駐辦公室的場景時,他有意無意地提及,“牆壁上的內置書櫃構成瞭我的小型圖書館,許多書是從我的普林斯頓大學的辦公室裏搬過來的,其中一本是沃爾特·白芝浩所著的《倫巴第街》”。此後,在很多重大事件發生和重要決策齣颱的關頭,白芝浩幾乎都會被提及。比如,在前述法國巴黎銀行凍結旗下基金的時候,在英國中央銀行改變政策的時候,在雷曼兄弟倒閉的時候,以及在評價歐洲中央銀行政策的時候,伯南剋總會加上“遵從白芝浩的建議”,“這和白芝浩原則是一緻的”,“白芝浩看到這些應該也會感到高興”,“白芝浩從來沒有聽說過……,但我想他會理解……”,諸如此類,來為自己的想法和決策背書。在金融危機初露端倪之時,英格蘭銀行行長默文·金(MervynKing)反對采取寬鬆貨幣政策,但是此後很快就改變瞭主意。伯南剋因此而慨嘆,“散兵坑裏沒有無神論者,金融危機中沒有空想傢”。確實,麵對嚴酷的環境,人們總是傾嚮於去相信某種超自然的力量,以求獲得慰藉。顯然,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伯南剋從白芝浩那裏獲得不少的力量和慰藉。
伯南剋並不是個例。還有一個例子,20世紀大蕭條期間全球最有權力的兩位中央銀行傢——英格蘭銀行行長濛塔古·諾曼(MontaguNorman),美聯儲紐約分行行長本傑明·斯特朗(BenjaminStrong)——在跨越大西洋探討經濟政策議題時,互相引用的權威竟然都是白芝浩(Roberts,2013)。
二
白芝浩1826年2月3日齣生於英格蘭薩默塞特郡(Somerset)蘭伯特鎮(Langport),1877年3月24日因肺炎病逝,享年僅51歲。白芝浩傢族世代經商,其父是斯塔基銀行(Stuckey’sBank)的高級管理人員。該銀行的主管文森特·斯塔基(VincentStuckey)則是白芝浩的舅舅。斯塔基銀行是一傢私人銀行,當時是僅次於英格蘭銀行的英國第二大銀行。因此,白芝浩從小就生長在商業和金融氛圍非常濃厚的環境中,這無疑使他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相關問題。
殷實的傢境使白芝浩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他13歲之前在蘭伯特文法學校(LangportGrammarSchool)學習,當時該校校長是英國著名詩人威廉·沃茲華斯(WilliamWordsworth)的朋友。之後他又進入布裏斯托爾學院(BristolCollege),這是當時英國最好的中學之一。在係統地學習瞭哲學、數學、古典學和新興的自然科學等課程之後,1842年,白芝浩進入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學習。之所以沒有去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是因為白芝浩的父親是獨神論信徒(Unitarian),不信仰三位一體,而這在當時是絕對不見容於牛津和劍橋的。在1846年獲得學士學位,1848年獲得碩士學位後,白芝浩又進入林肯律師學院(Lincoln’sInn)學習法律,並在1851年畢業,從而結束瞭學生生活。
1851年,當法國總統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的時候,白芝浩正好在巴黎。他寫瞭一係列描述政變的文章並錶示支持,但當時的英國社會對政變普遍持反對態度,這就引發瞭激烈的公開辯論。這件事情使白芝浩意識到瞭自己的纔能和興趣所在,從此即開始瞭貫穿其一生的時事評論和財經寫作。從法國迴來後,白芝浩放棄瞭自己的法律專業,進入舅舅的斯塔基銀行,開始瞭自己的銀行傢生涯。白芝浩在本書中對當時的英國銀行傢有非常傳神的描述。他認為私人銀行傢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職業,是富有和高雅的結閤,有大量的空閑時間去思考或從事其他事情。這正是他這一時期生活的寫照。作為一個“悠閑”的銀行傢,他寫下瞭大量文章,內容除瞭政治和經濟,也有很多關於文學和曆史。
1857年,白芝浩迎來人生的重要轉摺,他結識瞭詹姆士·威爾遜(JamesWilson)。威爾遜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國會議員,曾經做過財政部財政司司長。不過,真正讓威爾遜聞名於世的,是他在1843年創辦瞭《經濟學傢》(TheEconomist),其影響力至今不衰。威爾遜十分欣賞白芝浩的財經評論文章,成為他進入倫敦政商圈的推薦人。1858年,白芝浩和威爾遜的長女喜結連理,二人的關係從朋友變成翁婿。1860年,威爾遜被派駐印度從事財政工作,不幸客死加爾各答。此後,白芝浩即全麵接管《經濟學傢》,在直到他去世的十七年裏,兢兢業業、筆耕不輟,將其經營得有聲有色,成為世界一流的財經和時事雜誌。
白芝浩一生最大的挫敗可能是從政無門。他參加過四次國會議員選舉,最後全部無功而返。失敗的原因大概有兩方麵。其一,白芝浩是一位冷靜辛辣的評論者,卻不是一位熱情洋溢的演說傢,這讓他在選舉中缺乏吸引力和煽動性;其二,他的獨神論信仰在當時多少屬於異端,這也讓他在選舉中不占優勢。另外,在一次票數非常接近的敗選中,白芝浩捲入賄選風波,該選區因舞弊而臭名遠揚,這在一定程度上玷汙瞭他的清譽(Roberts,2013)。不過,這些挫摺並沒有讓白芝浩變得激憤甚或沉淪,而是讓他對英國的政治過程有瞭更加深入和客觀的理解。而且,體製外的身份讓白芝浩處在一種微妙境地。一方麵,他與政商高層保持著親密關係;另一方麵,藉助《經濟學傢》的輿論陣地,他又是時事和政策的辛辣批評者。可以說,白芝浩對英國經濟和政策的影響甚至要超過普通國會議員和部長。比如,1876年,英國政府就接受白芝浩的建議,創製瞭短期國債(treasurybill)。
白芝浩是一位多纔多藝的天纔。除瞭在經濟理論方麵的貢獻外,他的政治法律著作也是頂級的。他最負盛名的著作其實不是本書,而是1867年齣版的《英國憲法》(TheEnglishConstitution)。該書至今仍是英國憲法專業學生的主要教材,也是英國女王推薦給王室成員的必讀書目。1872年齣版的《物理與政治》(PhysicsandPolitics)也頗具影響,與《英國憲法》和《倫巴第街》一起成為白芝浩最重要的三部著作。另外,白芝浩還是一位文學研究者和評論傢,在文學方麵也有很多著述。
無論生前還是逝後,白芝浩從來都不乏擁躉。除瞭銀行傢和經濟學傢,很多政治人物也欣賞和傾慕他的纔華。四度齣任英國首相,在位時間長達12年的威廉·格萊斯頓(WilliamGladstone)視白芝浩為密友和心腹,常常嚮他谘詢政策,這使得白芝浩一度被稱作“備用大臣(SpareChancellor)”。第28任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Wilson)也非常仰慕白芝浩,甚至視其為英雄和導師(Roberts,2013)。
三
《倫巴第街》被廣泛徵引的主要原因,源自其對中央銀行最後貸款人角色的探討。嚴謹的經濟思想史傢,一般會把最後貸款人問題的提齣追溯到亨利·桑頓(Thornton,1802)。但是,白芝浩的論述無疑更加係統和明晰,於是就成為研究這個問題的權威起點,而“白芝浩原則”也就幾乎成為最後貸款人職責的代名詞。
白芝浩某種程度上是反對中央銀行的。他對當時處於壟斷地位的英格蘭銀行頗有微詞,嚮往每個銀行規模相當且都自己持有準備金的所謂自然銀行體係。這應該和他在斯塔基銀行的任職經曆有關。但他同時也是一位實用主義者,深知徹底改變現有格局無異於癡人說夢,於是就積極尋求在現行體係下進行改良。在本書第七章,白芝浩明確指齣瞭,在經濟恐慌發生時,作為唯一銀行準備金的持有者,英格蘭銀行應該如何行動。總結起來有三個要點:第一,慷慨放貸,滿足一切符閤條件的資金需求;第二,貸款以非常高的利率發放;第三,貸款必須以優質證券做抵押。這就是所謂白芝浩原則。這意味著在經濟危機發生時,中央銀行的貸款對象是喪失瞭流動性(illiquid)但仍然具有清償力(solvent)的金融企業,即這些企業雖然沒有能力即刻支付現金償還債務,但是卻擁有優質資産,並非資不抵債。收取高額利息的原因有二,一是對藉款者“過度膽怯”的懲罰,二是阻止那些並無緊急需要的金融企業廉價獲得資金。
在白芝浩的時代,英格蘭銀行並沒有完全按照白芝浩原則行事。在本書中,白芝浩屢次抱怨英格蘭銀行的行動總是猶豫而遲緩,不能迅速嚮需要資金的銀行提供貸款。同時,當時的英格蘭銀行甚至都沒有明確承認其擔負最後貸款人角色,也沒有相關法律規定或重要政治人物背書。在危機中,這顯然會對市場主體的預期造成不良影響。
在最近的金融危機中,雖然中央銀行傢們不斷提及白芝浩,並聲稱自己的政策遵循瞭白芝浩原則,但是,很多批評者卻認為事實並非如此。例如,Humphrey,ThomasM��(2010)和Hogan等(2015)都指齣,美聯儲從來都沒有明確闡明其最後貸款人政策,也從未嚴格堅持過白芝浩原則。在最近的金融危機中,美聯儲以低利率給那些沒有清償力(insolvent)的金融機構貸款,抵押品是垃圾債券甚至根本沒有抵押,隻因為這些機構被認為具有係統重要性,是大而不能倒的(toobigtofail)。Humphrey,ThomasM�保�2010)對美聯儲的政策抱悲觀態度,認為伯南剋應該迴到正統的白芝浩原則。幾年後,Hogan等人(2015)的批評則要溫和一些,他們認為,伯南剋通過各種緊急工具也許確實阻止瞭更多的銀行倒閉和更大的金融風險,但是,伯南剋聲稱自己遵循瞭白芝浩原則,這也是完全不對的。
將白芝浩原則總結為優質抵押、高利率和慷慨貸款,這並沒有錯,這也確實是白芝浩在本書中明確提齣的。但是,具體政策有其時代性,更何況即使是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白芝浩原則也並未完全實行。當這一原則於1866年齣現在英國的報紙上時,被一位英格蘭銀行的董事稱為英國貨幣金融領域最有害的教條。因此,我們可以從更普遍的角度去解讀白芝浩原則。首先,麵對金融恐慌和係統性的金融危機,中央銀行乃至政府應該有所作為,也有能力有所作為;其次,中央銀行和政府在金融危機中的作為,不應該以損害企業的日常風險控製為代價,這就是所謂道德風險(moralhazard)問題。目前來看,伯南剋的美聯儲在阻止金融危機的惡化上取得瞭成功,並沒有犯畏葸不前的錯誤。但是,其政策手段是否避免瞭道德風險卻存在很大爭議。本次金融危機後,華爾街經理人所麵臨的最大指控就是,他們在平日經營中冒瞭太大風險,成功瞭,就“乘肥馬,衣輕裘”,風光無限,失敗瞭也不用承擔責任,而是等著政府和中央銀行來救助。所以,伯南剋時時處處不忘白芝浩,聲稱美聯儲的政策與白芝浩原則一緻,其潛颱詞是美聯儲的政策很好地防止瞭道德風險,而並不是美聯儲確實不摺不扣地踐行瞭白芝浩原則。
四
拋開對最後貸款人的探討,對現代讀者而言,這本140多年前齣版的《倫巴第街》還具有多方麵的價值。
首先,它可以看作是一部彆齣心裁的貨幣銀行學教科書。貨幣和金融領域無疑是經濟學最令人迷惑不解,也最易引人去深思和探索的部分。但是,一些教科書的單調刻闆往往令初學者望而卻步。教科書是人類知識和經驗的總結,其優點是全麵係統、直截瞭當,其缺點則是缺乏過程,學習者往往囫圇吞棗,難以消化。彌補教科書缺點的一個辦法就是閱讀早期的經典作品,迴到問題原初的樣子去理解。一些對我們而言熟視無睹、感到理所當然的現象和結論,對當時的作者而言卻都是新鮮事物,那種充滿好奇、探索和爭辯的視角,非常有啓發性。而且,因為事物處在原初狀態,作者在討論時會大量舉例。不像有些教科書,隻有冰冷的概念和推導,枯燥乏味,不易理解。
其次,它也是一部英國金融史。19世紀是英國的全盛時期,倫敦是全球金融中心,英格蘭銀行具有無上的權力,倫巴第街擁有無盡的資金。同時,金融體係天生的脆弱性在當時也顯露無遺。危機和恐慌反復齣現,1866年奧弗倫和格尼公司倒閉的陰影揮之不去。白芝浩在本書開頭即開宗明義地指齣:“刻畫倫巴第街最直接、最逼真的方式,就是將其視為世界上迄今為止經濟力量和經濟脆弱性的最偉大結閤。”可以說,全書就是圍繞著力量和脆弱這一對矛盾來鋪陳的,各種曆史細節在作者筆下有條不紊地徐徐展開,為我們瞭解那一時期的英國的金融發展提供瞭珍貴資料。
最後,由於作者的獨特經曆和敏銳洞察力,深邃的思想和精闢的警句在書中處處可見。比如,在談到英國崛起時的假冒僞劣産品問題時,作者發現,“當我們仔細考察英國商品不良聲譽的原因時,發現錯在銀行貼現造就的那些自有資本很少的新人。這些人追求速成,於是就製造低劣産品。他們依靠廉價取得成功。”而且,作者的思想並未停留於此,而是進一步分析,“英國商業的粗糙低下結構,正是其生存的秘密,因為它包含瞭對變化的偏愛,人類社會和動物王國有同樣的進步法則。”又比如,在談到對現有信用體係是改良還是革命時,作者指齣瞭信用的本質:“信用是一種生長的力量,它不能被建構。”而且,信用是無須證明的。因為,“每個銀行傢都知道,如果他必須去證明自己的信用,無論該證明多麼無懈可擊,他實際上已經喪失瞭信用:隻因為我們所擁有的無須證明。”再比如,在論及政府的作用時,作者明確錶達瞭其基本立場:“沒有什麼能比下述事實更加確定無疑,即政府乾預一個行業是在傷害那個行業。政府可以對貨幣市場做的無可爭辯的最好事情,就是讓它自己照顧自己。”
五
原著沒有注釋,本書正文中的注釋均為譯者所加,大多是關鍵人物的生平和重要曆史事件的簡介。同時,每章前麵的引文也是譯者所加,選取的標準是全章提綱挈領的句子或思想閃光點。這樣做是為瞭讓讀者能更好地閱讀和理解本書。
翻譯本書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由於年代久遠,很多專用名詞的含義需要仔細厘定,一些句子和段落含混晦澀,需要反復斟酌。這都給翻譯工作帶來很大睏難。作者水平有限,錯謬之處在所難免,懇請方傢不吝指正。
最後,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的同人給予的幫助,沒有他們的辛勞,本書是不可能付梓的。
倫巴第街:貨幣市場記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