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3
公元三百五十三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魏晋显赫家族名士四十二人,雅集于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名士们共成诗三十七首,想编成一部集子以流传后世,提议集会发起人王羲之写序。王羲之乘着酒兴,现场挥就了一篇《兰亭序》。这篇书法共三百二十四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堪称神品,被后世誉为“天下*一行书”。
正史记载的《兰亭序》大概如上所述,但实际上围绕《兰亭序》还有很多历史争议与公案,可以说千年以来,争议不断,谜题迭出:这篇文章是否王羲之所写?书法是否王羲之所作?为什么被称为“天下*一行书”,却不见真迹?为什么唐太宗要用计骗取《兰亭序》? 为什么郭沫若质疑兰亭真假,却引起了毛泽东的批示? 《兰亭序》真迹下落何处?是否陪葬昭陵或乾陵?
本书作者雒长安先生是书法家,也是历史考古学者,他对《兰亭序》的真假、迷踪追查思考了20余年,用非虚构的笔法带你回到兰亭序诞生现场,在书中详细讲述了兰亭序的诞生、后世流传各种版本的区别、历代公案的内幕与兰亭真迹的下落推测;最终以严谨考证、通俗笔法,为你一一破解兰亭公案的所有谜题与答案。
雒长安,毕业于西北大学,教授,历史学者,书法家。原任《文博》杂志主编、《陕西省文物志》总编纂。出版有《法门寺与地宫文物》《20世纪陕西重大考古发现》《古代建筑壁画艺术(陕西卷)》《传奇将军朱子桥》等多部著作。
这本书一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关于《兰亭序》的历史公案,并且用考古学的方法论述了被称为“天下*一行书”真迹的下落,读来令人兴趣盎然。从书法史看历史,也别有趣味。
—— 著名学者、历史学家 李学勤
雒长安是我的老朋友,他是历史学者,也是知名书法家,这个双重身份让他写作这本书尤其游刃有余,很多谜题也有了靠谱的论证与推测。他在书中详细讲述了兰亭序的诞生、各种版本、历代公案和真迹下落,他对《兰亭序》的真假、迷踪追查思考了20余年,以严谨考证、通俗笔法,写成本书,破解了兰亭公案的所有谜题,非常值得一读!
——作家、媒体人 郭兴文
目录
第一章 《兰亭序》诞生
002? ? 重返《兰亭序》诞生现场
020? ? 王羲之与他的时代
031? ? 唐太宗骗取《兰亭序》
036? ?《兰亭序》的流传版本
049? ?《兰亭序》对唐代书法的影响
054? ? 何来“天下第一行书”之说
056? ? 王羲之的其他经典法帖
第二章 《兰亭序》公案
064? ? 最早质疑《兰亭序》的学者
067? ? 清代学者对《兰亭序》真伪的质疑
071? ? 郭沫若质疑《兰亭序》真伪
076? ?《兰亭序》真伪引发大论战
085? ? 高二适撰文反驳郭沫若
094? ?《兰亭序》论战的幕后故事
105? ?“文革”之后论争再起
116? ?“神龙兰亭”是明人伪作
第三章 《兰亭序》迷踪
122? ?《兰亭序》真迹流传线索
126? ?《兰亭序》陪葬昭陵之谜
143? ?《兰亭序》殉葬乾陵了吗
159? ?《兰亭序》真迹到底在哪里
附录
163? ? 历代咏兰亭诗词赋选
208? ? 跋
第一章 《兰亭序》诞生
王羲之与他的时代
王羲之出生于公元303年,那一年世界并不太平。
那一年,益州、荆州、扬州等地闹腾得不亦乱乎,在幽州则有一场大变也正在酝酿之中。那一年八月,河间王司马颙遣兵与长沙王司马义在洛阳大战。
那一年,终于有人敢公开和晋王朝分庭抗礼了,曾率领受害流民进入巴蜀的李特此时势力强盛,而前来打压的益州刺史罗尚已是苟延残喘,益州居民为防止流民洗劫自发组成了很多堡寨,但见李特大势而来,纷纷归降。随后,李特建立政权,年号建初,但仅维持了两年。罗尚表面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勾结当地豪强势力,围攻李特。李特在奋勇抵抗之后,战败牺牲。直到306年,李特的儿子成都王李雄称帝,追谥李特景皇帝,庙号始祖。
那一年过后,也就是公元304年,随着成汉帝国、汉赵帝国的成立,中原正式进入大混乱时代。到公元308年,借着中原混战,张氏集团割据凉州,奠定前凉基础;由于中原混战,流民四起,“乞活”军出现。汉赵帝国招揽天下豪杰,大英雄石勒登上历史舞台……
王羲之生逢乱世,在那样一个大混乱时代,各路英雄们纷纷登场,于是就出现了那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晋王朝的历史贡献,除了文化艺术,最重要的就是结束了从黄巾起义到伐吴、三分归一的三国分裂时代。但仅在十余年后,它又亲手将中原大地推向了近三百年、更为残酷的大混乱时代。
王羲之出生在琅琊,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临沂,他的父王旷曾是西晋时为丹阳太守,因兵变逃回淮北,后来在东晋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王羲之一生经历了由西晋到东晋的历史演变,他所在的王家和谢家都是东晋朝廷的顶级门阀士族,出身名门望族的王羲之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王羲之的伯父王廙教过他多年书法,王廙不仅官居左卫将军、武康侯,还是当时著名的书画家和音韵学家,曾担任过晋明帝的绘画老师,善画人物、鸟兽,书法和文学也都很有成就。史籍所记王廙的作品有《列女仁智图》、《孔子弟子十哲图》等。王羲之得到伯父王廙的悉心教导,对他后来的书法艺术修养影响极大。王羲之的族伯王敦、从伯王导都是朝廷重臣,书法修养也很高,他们对王羲之的成长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王羲之小时候比较木讷,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也就是说他幼时口拙,后来才慢慢地吐字清晰,再后来竟至发展到颇为能直言善辩。
王羲之年幼时曾去拜访当时颇有名望的人物、礼部尚书周顗。周顗觉得这个年幼的小孩子聪慧过人,将来长大之后,绝非平庸之辈,便在大庭广众下首先割取牛心炙了让王羲之吃。这在当时是一种特殊的礼遇,周顗的举动让在座的所有宾客都十分惊讶。小小的王羲之便一时名声大噪。
幼年的王羲之似乎对书法有一种特殊的敏感。12岁那年,他曾偷偷溜进了父亲的书房,将东汉蔡邕所著的书法理论书籍《书论》拿了出来,按照这本书上所讲,认真临习。教习他书法的老师卫夫人这样评论少年的王羲之,她说:“此儿必见用笔诀也,妾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后来等父亲发现此事之后,他的书艺已有很大的长进。父亲说,本应等你长大之后才能让你去读这部经典呢,你怎么偷偷拿去练习?羲之答道:“父亲先借我学习吧,要等我长大之后再交给我,不是有点太晚了吗?”这部《书论》后来就成为王羲之学习书法的指南。
至今传为佳话的郗鉴择婿的故事,说的便是仅仅21岁风流倜傥的王羲之。当时太尉郗鉴的女儿郗璇尚未出嫁,郗鉴一心想从王家众位子弟中选一位贤婿,他向丞相王导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王导请他派人在子侄中去挑选。王家这些少年一个个都知道郗璇长得如花似玉,他们听说郗府要派人来选婿时,便都彬彬有礼的在厅堂上等候,盼望自己能被选中。王家众子弟中只有王羲之满不在乎,他坦露着肚皮躺在床上,大口大口的吃着胡饼,全然不把郗府选婿当一回事。郗家来人回去向郗鉴如实禀报,说王家子弟一个个确实都很出色,唯独那个王羲之对此却置若罔闻,在东屋的床上坦胸而卧,吃着胡饼。郗鉴对此有自己独到见解,听到之后很高兴,说“就是这个后生了!”其实郗鉴那时对王羲之已经有所了解,这次派人去又亲眼看见了他率真、潇洒的个性,他便认定这个女婿非王羲之莫属了。
王羲之学习书法的启蒙老师是卫夫人。卫夫人名铄,是汝阴太守李矩妻,卫恒的从妹。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说卫夫人“晋中书院李允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后人称赞她的书法“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露水,碧沼浮露。”卫夫人在当时已以善书著名。
后来王羲之改由伯父王廙教习,是在他渡江北游之后。王羲之在这次游览中阅历名山大川,见到了历代先贤李斯、曹喜、钟繇、梁鹄、蔡邕、张昶这些大家的遗墨刻石,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王廙)。”传为王羲之所撰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记述了他学习书法中的这个重要经历:
“予少年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冾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看来这次出游对他后来书学成就的取得,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这位天才少年王羲之,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不少故事,都与书法有关。可见,正是因为王羲之聪慧的天赋加上周边良好的环境,才造就了这位后来享誉千年的“书圣”。
兰亭序公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兰亭序公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真迹随唐太宗一起埋入昭陵,还是有人偷梁换柱?
评分这本书真好,盼望已久了!
评分武则天乾陵地宫秘藏有《兰亭序》真迹吗?
评分性价比不错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性价比不错
评分还是流失民间?
评分性价比不错
评分这个非常孕非常好真得非常好
兰亭序公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