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概论/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国际组织概论/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张丽华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5403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463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3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国际组织概论/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系统总结国际组织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以及全球性、区域性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探讨国际组织与国际机制、国家主权、国际安全及国际秩序的关系,分析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发展演变,以及中国参加国际组织的动力和成效。国际组织作为重要国际行为体,对促进国家间交流、解决国际冲突和全球性问题、扩大发展援助、维护国际秩序和世界和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组织概论/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可作为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际政治专业及国际法专业的学生用书,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学
第二节 国际组织学的发展过程
一、国际组织学的创立时期
二、国际组织学的衰落时期
三、国际组织的发展时期
第三节 国际组织的研究方法
一、国际法学方法
二、国际政治学方法
三、历史学方法
四、经济学方法
五、多学科或交叉学科方法
第四节 中国的国际组织研究
思考题

第二章 国际组织理论综述
第一节 理想主义理论
第二节 现实主义理论
一、爱德华·卡尔及乔治·施瓦曾伯格的现实主义理论
二、汉斯·摩根索的经典现实主义
三、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评价
第三节 功能主义一体化理论
一、功能主义一体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新功能主义一体化理论
三、沟通理论学派的一体化理论
第四节 国际机制理论
一、新自由制度主义
二、新现实主义国际机制论
三、建构主义国际机制论
思考题

第三章 国际组织基本内涵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界定
一、国际组织的概念
二、国际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三、国际组织的作用
四、国际组织的会费
第二节 国际组织历史演变
一、国际组织产生的历史前提和理论准备
二、国际组织的演进过程
第三节 国际组织的表决机制
一、多数表决制(一国一票)
二、一票否决制(一国一票一致同意)
三、一国数票加权表决制
思考题

第四章 全球性国际组织:国联和联合国
第一节 国联:对无政府状态下秩序构建的反思
一、国联的发展历程及组织架构
二、国联与集体安全
三、国联的制度缺陷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节 联合国:在废墟上重建的"世界政府
一、联合国主要宗旨及其原则
二、联合国的主要架构
三、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及其未来出路
四、国联与联合国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联合国与当代国际关系
思考题

第五章 全球性经济组织
第一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一、IMF的诞生与宗旨
二、IMF的机构设置与运作机制
三、IMF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四、IMF与中国
第二节 世界银行
一、世界银行的产生与宗旨
二、世界银行的机构设置与运作机制
三、世界银行与中国
第三节 世界贸易组织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正式产生
二、WTO的机构设置与运作机制
三、WTO的影响
……

第六章 国际组织与区域一体化
第七章 区域性国际组织:阿盟、美洲国家组织与非盟
第八章 国际非政府组织
第九章 国际组织与国际机制
第十章 国际组织与国家主权
第十一章 国际组织与国际安全
第十二章 国际组织与国际秩序
第十三章 中国与国际组织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精彩书摘

  《国际组织概论/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一)东盟一体化的发展与问题
  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3年,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因为领土问题断交。1965年8月,新加坡、马来西亚分治,联盟由此瘫痪。1967年8月6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于8月8日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同国际和地区组织进行紧密和互利的合作。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了达成东盟的这一目标,东盟一体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东盟一体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乎东盟的未来,因此一体化也成为当前东盟组织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1.东盟一体化的发展
  1)东盟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东盟一体化进程最早开始于1976年。东盟第一次首脑会议于该年2月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这两个文件对东盟未来一体化进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东盟目前推动其一体化进程的主要思想之一。此后,东盟各国加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迅速增长,逐步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
  冷战的结束是东盟一体化进程的重大转折点,东盟一体化的进程开始加速。这一阶段东盟成员国之间从原来的政治合作领域“外溢”到经济领域的合作。为了提高自身力量和它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力,东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扩大战略”,东盟相继吸纳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加入,并接受了东帝汶的候选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观察国身份,使得东盟成为东亚地区的核心组织。目前,东盟已发展为一个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人口超过五亿、面积达四百多万平方公里、拥有十个正式成员国的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区域性集团组织。随着后冷战时期全球一体化的持续发展,东盟的经济合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在东盟第四届首脑会议上,老东盟六国领导人正式决定设立东盟自由贸易区,但就在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开启不久,1997年发端于泰国并蔓延到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深深地刺激了东盟,不仅影响到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稳定,还直接影响到它们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稳定,从而使东盟国家在一体化进程等方面紧迫感大大增加,这一事件也成为东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转折点。危机发生的次年,东盟国家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金融合作,先后通过了《河内宣言》《河内行动纲领》和《大胆措施声明》三个文件,决定加快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盟投资区的进程,这表明了东盟国家一体化加速的意识明显增强。
  东盟率先发起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1994年7月成立东盟地区论坛,1999年9月成立东亚一拉美合作论坛。其中,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分别与中日韩(lo+1)合作机制已经发展成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此外,东盟还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欧盟、韩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10个国家形成对话伙伴关系。2007年11月20日,东盟10国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3届首脑会议上签署了《东盟宪章》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宣言》等重要文件。会议重申在2015年之前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这是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也是指导性思想。这些区域合作的措施和安排,极大地增强了东盟作为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整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增大了东盟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促进了东盟的一体化进程。
  总之,东盟一体化在冷战前侧重于政治方面,因为东盟成立的初衷也正是防止本地区国家之间的冲突,在东盟成立之初,该组织只是一个保卫自己安全利益及与西方保持战略关系的联盟,其活动仅限于探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冷战后,随着地区和国际局势的明显好转,“外溢”效应又使得东盟走上了关税同盟和经济一体化的道路,从而使东盟一体化在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

前言/序言

  随着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各国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程度日益加深,共同利益日益增多,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协调与合作。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大大加强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经济联系,使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真正成为世界性的经济活动。近几十年,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运输和通信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全球化进一步高涨。全球化趋势和世界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伴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许多副产品,诸如世界范围内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人口的急剧膨胀、跨国犯罪和恐怖活动的猖獗、民族矛盾、地区冲突等,对于这些任何一国都无力单独解决的问题,需要各国间齐心协力地合作,国际组织即是实现这种合作的有效方式。
  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发展过程中,全球化与国际组织的发展是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国际组织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如莱茵河、多瑙河等国际河流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万国邮政联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UPU)等,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其中有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如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简称国联)、联合国等,也有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简称东盟)、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AU,简称非盟)等,还有专门性的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有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也有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关系日益密切,国家间多边交往的形式由国际会议发展到国际组织。国际组织作为国家间多边合作的法律形式,是一种制度化、组织化的国家合作。全球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国际合作,国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使整个世界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国际组织在组织机构、原则规范上为全球化的发展准备了组织条件,而全球化加速了国际社会的组织化进程并给国际组织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各种类型的国际组织成为全球化的载体和依托。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主体,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组织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对它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和未来命运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这一重要的国际行为体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国际组织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首先,国际组织最常见的角色是被当作成员处理对外关系的工具。其次,国际组织还经常被看作是多边活动的舞台,它提供比较稳定的场所和渠道供成员聚集讨论。最后,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独立的参与者,这是指国际组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而不是以任何成员的名义参与国际事务。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对外交往能力和对外政策是否成熟,其重要标志就是其对国际组织的理解和参与程度,任何国家都无一例外地融入到这个或那个国际组织之中,国际组织已成为一个国家获得软权力和地区乃至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区域性乃至世界性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的处理,如果没有相关国际组织的参与,都是难以解决的。不仅联合国、WTO等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中发挥重大作用,而且欧盟、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ofArabStates-LAS,简称阿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The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sation,SCO)等区域性国际组织在诸如叙利亚危机、也门危机、巴以冲突、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反恐等世界热点问题和重大发展问题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组织还是国家间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平台和桥梁,借助于国际组织的缓冲和调节,许多国家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达成了相互间的合作。
  国际组织不仅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维系与保障着当代国际秩序。国家在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中以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国际社会处子无政府状态,但是无政府状态不一定导致冲突和混乱,国际法、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等制度安排在国际社会各领域发挥作用,使国际社会处于有序运转的状态。国际社会发展的现实也向我们证明了国际合作是可能的,战争、冲突不会是永恒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才是主旋律。在当今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下,国家间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在未来的发展中,在反恐、环境、食品安全等跨国界、跨区域甚至世界性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国际合作越来越广泛,国际组织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国际形势的进程和国际秩序的稳定。但是,国际组织作用的发挥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其局限性。国际组织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它的作用和类别。由于国际组织与国际社会的密切关系,不同时代和世界格局背景下,国际组织的作用也就不同,发挥作用的领域也不同。政府间国际组织(Inter-govemment Organization,IGO)的作用还受到成员国社会性质的制约,国际组织内部的成员关系也会影响国际组织的作用发挥。
国际组织概论/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国际组织概论/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际组织概论/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国际组织概论/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国际组织概论/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