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獲首屆“王瑤學術奬”,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點教材和“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也是多所高校的考研指定參考書。在高校的覆蓋率及學界的引用率都是非常高的。發行量超130萬冊。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既注意吸收前人關於作傢、作品和文體研究的成果,又剋服瞭以往文學史的敘事模式與狹窄格局,拓寬瞭研究領域,在“文學現代化”這一命題下,形成瞭濃厚的獨異的學術特色。
作者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都是王瑤先生的弟子,是現代文學界卓有成就的學者。
內容簡介
由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三位現代文學“泰鬥”撰述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已成為經典的現代文學史著作。該書既注意吸收前人關於作傢、作品和文體研究的成果,又剋服瞭以往文學史的敘事模式與狹窄格局,拓寬瞭研究領域,在“文學現代化”這一命題下,形成瞭濃厚的獨異的學術特色。首先,在結構布局上,全書按照1917—1949年的曆史分期分為三編,但對各個時期的社會政治形勢隻作簡約的交代,著重闡釋各個階段重要的文學思潮與文學現象,從文學演進過程與曆史聯係中去分析文學自身的規律與特點。其次,書中雖然也按文體分類,卻注重突齣各種文體的性質、走嚮以及不同流派的特點,並對某些代錶藝術高峰的作傢作品作專章論述,每章還附錄瞭年錶。再次,在對重要作傢的評論中,該書力避對作傢生平的羅列和對作品情節冗長的復述,而是重視作品的藝術成就和美學價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産生久遠影響的原因。最後,對於文學流派,該書不隻是強調主流文學,而且也能從地域、文化環境的視角,去關照京派、海派、新感覺派、先鋒派等趣味各異的文學派彆,力求恢復現代文學色彩紛呈、枝葉繁茂的本來麵貌。本次是繼1998年修訂時隔十多年後的一次較大的修改,基本上保留瞭原書的體例框架,部分章節吸收瞭學界近年來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並適當調整瞭內容的寫法,改正瞭一些字句錶述和史料錯漏,使全書更為精審、完整。
作者簡介
錢理群,1939年生於重慶,祖籍浙江杭州。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198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獲文學碩士學位。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心靈的探尋》《周作人論》《豐富的痛苦——堂吉訶德和哈姆雷特的東移》《1948:天地玄黃》《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閤著)、《大小舞颱之間:曹禺戲劇新論》《與魯迅相遇》《魯迅作品十五講》《我的精神自傳》《語文教育門外談》《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以文學廣告為中心》(閤著)等。
溫儒敏,1946年生,廣東紫金人。現任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教育部聘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曾任北京大學中文係主任,北京大學齣版社總編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組召集人。教育部授予“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稱號。主要著作有《新文學現實主義的流變》《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閤著)、《文學史的視野》等十七種。
吳福輝,1939年生,浙江鎮海縣人,生於上海,長於遼寜。198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獲文學碩士學位。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曾任副館長。曾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茅盾研究會副會長,並長期擔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副主編、主編等。主要著作有《插圖本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閤著)、《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沙汀傳》《帶著枷鎖的笑》《且換一種眼光》《京海晚眺》《遊走雙城》《深化中的變異》《多棱鏡下》《春潤集》等。
精彩書評
作為……本科生教材和碩士生入學考試的參考書目,《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一直是許多大學中文係選擇的教科書。此書之所以受到學界一緻好評,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它所具備的獨特的文學史研究眼光和格局,以及穩定可靠的教科書敘述話語體係。
——丁帆(載《文藝報》1998年11月4日)
全書的立足點是為現代文學史的教學提供基本事實和發展綫索,而更進一步的理論總結與概況則留給本教材使用者在教學過程中繼續完成,給任課教師更多的發揮餘地,他們可以用該教材為藍本,又不至於為教材所囿。
——硃曉進(《一部新意的文學史教材》,載《博覽群書》1999年1期)
對文學現象或作傢作品的分析很有獨特的見地,論述相當深刻、精彩,確是錶現瞭作者獨到的眼光,其史料翔實,又多有啓發性的新見解,是一部有較高品味的文學史著作。”
——黃修己(《中國新文學史編撰史》第九章,北京大學齣版社,1995年)
該書是“在學術上取得較大進展的一部學術專著型教材,受到學術界和高校中文學科師生們的高度評價”,“許多重要觀點和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的命題係該著提齣,在文學史敘述角度和敘事方法上也能給人提供新的啓示”。
——2002年“王瑤學術奬”評委會的評語
目錄
目錄
重新說明
初版序言 王瑤
前言
第一編 第一個十年(1917年—1927年)
第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一)
一 文學革命的發生與發展
二 外國文藝思潮湧入和新文學社團蜂起
三 鬍適、周作人與新文學初期理論建設
四 文學創作潮流與趨嚮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章 魯迅(一)
一 《呐喊》與《彷徨》: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誌
二 說不盡的阿Q
三 《野草》與《朝花夕拾》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三章 小說(一)
一 “五四”小說取得文學的正宗地位
二 從“問題小說”到人生派寫實小說
三 “自敘傳”抒情小說及其他主觀型敘述小說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四章 市民通俗小說(一)
一 “鴛蝴”開啓直接源頭
二 對峙迫使舊派嚮“俗”定位
三 市民通俗小說類型的形成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五章 郭沫若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二 《女神》的藝術想象力、形象特徵與形式
三 從《星空》《瓶》到《前茅》與《恢復》
四 以《屈原》為代錶的曆史題材劇作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六章 新詩(一)
一 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
二 嘗試中的新詩:早期白話詩
三 變革中的新詩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七章 散文(一)
一 《新青年》“隨感錄”作傢群
二 周作人與“言誌派”散文
三 冰心、硃自清與文學研究會作傢散文
四 鬱達夫與創造社作傢散文
五 “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散文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八章 戲劇(一)
一 文明新戲:中國現代話劇的萌芽與誕生
二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建設西洋式新劇”的戰略選擇
三 業餘的、非營業性的“愛美劇”與“小劇場運動”的倡導
四 小劇場培育的田漢、丁西林等話劇文學的開創者及其創作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編 第二個十年(1928年—1937年6月)
第九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二)
一 1930年代文藝運動發展的基本綫索
二 革命文學論爭與以“左聯”為核心的無産階級文學思潮
三 自由主義作傢文藝觀及兩大文藝思潮的對立
四 文學創作的潮流與趨嚮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章 茅盾
一 茅盾的曆史貢獻
二 茅盾的小說成就
三 茅盾的理論批評與其他方麵貢獻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一章 老捨
一 文化批判視野中的“市民世界”
二 《駱駝祥子》:對城市文明病與人性關係的探討
三 老捨作品的“京味”與幽默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二章 巴金
一 青春的贊歌:巴金前期小說創作
二 《傢》的傑齣成就
三 深沉的悲劇藝術:巴金後期小說創作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三章 瀋從文
一 “湘西文學世界”的創造者
二 鄉村敘述總體及其對照的世界
三 散文藝術與“瀋從文的寂寞”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四章 小說(二)
一 “左聯”和左翼小說
二 京派小說和其他獨立作傢的小說
三 海派小說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五章 市民通俗小說(二)
一 雅俗互動的文學態勢
二 張恨水等言情寫實小說的俗雅融閤
三 武俠想象世界的現代拓展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六章 新詩(二)
一 中國詩歌會詩人群的創作
二 後期新月派的創作
三 戴望舒、卞之琳等現代派詩人的創作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七章 魯迅(二)
一 魯迅雜文的重大意義
二 魯迅雜文的思想、藝術特質
三 《故事新編》:魯迅最後的創新之作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八章 散文(二)
一 林語堂與幽默閑適小品
二 左翼作傢的“魯迅風”雜文和風格多樣的散文
三 京派與開明同人的散文
四 報告文學與遊記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九章 曹禺
一 從《雷雨》到《原野》
二 《北京人》與《傢》
三 曹禺劇作的命運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章 戲劇(二)
一 走嚮廣場:無産階級戲劇、紅色戲劇、國防戲劇與農民戲劇的倡導
二 職業化、營業性劇場戲劇的確立與夏衍、李健吾的創作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三編 第三個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三)
一 戰爭製約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學分割並存
二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三 文學思潮、論爭與鬍風等的理論批評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二章 趙樹理
一 趙樹理齣現的文學史意義
二 塑造曆史變革中的農民形象
三 評書體現代小說形式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三章 小說(三)
一 暴露與諷喻
二 體驗與追憶
三 通俗與先鋒
四 現實與民間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四章 市民通俗小說(三)
一 雅俗對立的部分消解
二 通俗小說的“現代化”
三 大眾文學在現代社會生長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五章 艾青
一 艾青的曆史地位
二 獨特意象與主題
三 憂鬱的詩緒
四 詩的藝術與形式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六章 新詩(三)
一 從同聲歌唱到“七月派”詩人群的齣現
二 從馮至等校園詩人群到以穆旦為代錶的“中國新詩派”
三 敵後根據地的詩歌創作:詩的民間資源的新的吸取與創造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
一 報告文學的勃興
二 繼承魯迅傳統的雜文
三 小品散文的多樣風緻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八章 戲劇(三)
一 廣場戲劇的三次高潮
二 大後方、上海“孤島”:劇場戲劇再度興起
三 淪陷區:職業化、商業化的劇場戲劇的繁榮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九章 颱灣文學
一 颱灣現代文學發展的曆史輪廓
二 颱灣現代文學的代錶性作傢
附錄 本章年錶
修訂本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
文學的主題與題材大體上沿著前一時期的開拓繼續發展,而又更集中於兩個領域:對黑暗的詛咒與對腐朽的現實政治的否定,以及知識分子在新舊時代交接之前的反思與內省。創作的時代烙印也越發鮮明,各類題材、體裁的作品幾乎都籠罩著時代大轉摺時期所特有的氛圍:緊張、憤激、嘲謔與痛苦,希望、期待、焦躁與不安,從而呈現齣繁復的音響(與同一時期解放區文藝的明朗、單純形成鮮明對比);但仍然可以看齣諷刺的主調。突齣的現象是諷刺暴露性的喜劇增多,如丁西林的《三塊錢國幣》,陳白塵的《亂世男女》《結婚進行麯》《升官圖》,宋之的的《群猴》,吳祖光的《捉鬼傳》,或揭示戰爭中的人情世道,或概括亂世中的醜惡社會現象,或諷刺官僚製度的腐朽,都以不同的風緻給話劇創作帶來新的氣象。
……
前言/序言
初版序言
王瑤
這是一本由錢理群、吳福輝、溫儒敏三位青年研究工作者撰寫的有特色的現代文學史著作。這個事實本身就是令人振奮的。從1922年鬍適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的最末一節“略講文學革命的曆史和新文學的大概”開始,六十多年來在不同時期齣版的各種有關現代文學史的著作,已經相當多瞭;它已構成瞭一部關於現代文學的學術研究史,記錄瞭這門學科在艱難麯摺中跋涉前進的曆史足跡。其中較早的著作,無論是前述鬍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1922年),還是陳子展《最近三十年中國文學史》(1929年齣版,其中有“十年以來的文學革命運動”一節,詳述晚清以後的文學),或周作人的《中國新文學的源流》(1932年),都是著眼於新文學與傳統文學、特彆是與近代文學的曆史變遷關係的梳理,這固然反映瞭當時人們對於現代文學的一個特定的觀察角度,同時也顯示瞭現代文學尚未從中國文學整體研究中分離齣來,成為獨立的學科。真正用曆史總結的態度來係統地研究現代文學的,應該說是始於硃自清先生。他1929至1933年在清華大學等校講授“中國新文學研究”的講義,後來整理發錶題為《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是現代文學史的開創性著作。它以作傢的創作成果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著眼於從豐富的文學現象來探討各類作品産生和發展的社會原因和曆史經驗,重視作品的藝術成就及社會影響,特彆是注意分析瞭外國文學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及其對各種流派的形成在思想風格上所起的作用,並采用瞭先有總論然後按文體分類評述的體例,這對以後的現代文學研究都有重要的啓示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完成,現代文學的發展已經曆瞭一個完整的曆史階段,這就更有條件從整體上來考察和研究它的發展過程和曆史特點瞭。1950年代初期,由於適應當時高等學校新設“中國現代文學史”這一課程的教學需要,先後齣現瞭好幾種比較完備係統的現代文學史著作,這些以教材形式齣現的著作雖然都努力嘗試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說明現代文學的産生和發展,但同時也反映瞭民主革命勝利初期的時代氣氛與社會心理;如對於解放區作品的盡情歌頌,對於國統區某些政治態度曖昧的作品的譴責,即其一例。由於當時政治氣氛和學術空氣比較正常,各種各樣的大規模的政治運動尚未開展,因此這一時期齣現的各種現代文學史著作,都尚能各抒己見,具有不同的特點。 總的說來,它們為這門學科的研究奠定瞭基礎,形成瞭後來研究工作者沿用的格局和範圍,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確立瞭一個起點。但隨著我國學術思想界“左”的傾嚮的抬頭,這些著作都受到瞭不同程度的批判;代之而起的是一批以所謂“文藝上的無産階級路綫和資産階級路綫的鬥爭”作為基本發展綫索的現代文學史著作。這些著作不僅把研究的重點對象由作傢作品轉嚮文藝運動,甚至政治運動,而且模糊以至否定瞭現代文學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性質。研究的範圍越來越窄,“現代文學史”變成瞭“無産階級文學史”;到瞭那“史無前例”的日子,最後就隻剩下一個被歪麯瞭的魯迅。粉碎“四人幫”以後,經過“撥亂反正”的工作,特彆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現代文學研究工作的全麵復蘇,又齣現瞭一批新的現代文學史著作。這些著作或在1960年代編寫的教材基礎上修改和補充,或由一些地區、學校組織集體編寫,總的看來,盡管在體例或深度上還沒有更大的突破,但都在對現代文學的基本性質,以及對文學運動、作傢作品的評價上,進行瞭大量“撥亂反正”的工作。這對於推動現代文學研究迴到馬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軌道上來,起到瞭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現代文學研究開始轉入日常的學術建設。許多研究工作者對現代文學進行瞭客觀的考察和具體的分析,他們的研究成果顯示瞭這門學科正在紮實、穩步地前進。本書的作者就是近年來湧現齣來的幾位引人注目的青年研究工作者。從書中可以看到,他們吸收並反映瞭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與發展趨勢,打破狹窄格局,擴大研究領域,除盡可能地揭示現代文學發展的曆史主流外,同時也注意到展示其發展中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力圖真實地寫齣曆史的全貌。他們注意從文學發展的曆史過程與曆史聯係中去分析各種重要的文學現象,重視文學本身的規律和特點,重視作品的實際藝術成就,以及藝術個性與風格的特點;注意對文學思潮和流派的曆史考察,努力揭示各種文體發展的內在綫索。他們還研究瞭中國現代文學所受外國文學的影響,並注意探討現代文學民族風格與特色的形成過程。在體例安排上,既注意到文體分類,以突齣各種文體的發展和不同流派的特點,又對某些代錶藝術高峰的作傢作品進行專章論述,以顯示各個時期藝術發展所達到的水平。當然,上述這些特點主要是從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緻力方嚮上說的,至於實際所達到的水平,自然也有力不從心之處,甚至還存在某些薄弱環節,如在體例框架以及研究方法上尚有待於重大突破,對文學發展的內部規律還需要做更深入細緻的研究等。但這些弱點實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當前這門學科本身所存在的不足,是有待今後創新的重大課題,因而是不能苛求於作者的。魯迅曾經說過,在曆史發展、進化的過程中,一切不過是“橋梁中的一木一石”,必然隨同曆史的前進而“逝去”魯迅:《寫在〈墳〉後麵》,《魯迅全集》第1捲,北京:人民文學齣版社1981年版。如無特殊說明,本書引用《魯迅全集》皆據此版本,不另注。。隨著現代文學這門學科的進一步發展,我們相信一定會有更新更完善的文學史著作齣現。但就目前而論,本書確實反映瞭現階段的研究水平並且具有比較鮮明的特色,因此我願意把它介紹給中國現代文學的愛好者和關心者,並矚望本書的作者們繼續前進,不斷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1985年5月24日
前言
本書所要討論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以1917年1月《新青年》第2捲第5號發錶鬍適《文學改良芻議》為開端,而止於1949年7月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錶大會在北京的召開。在這個意義上,“現代文學”僅是一個時間概念。盡管這些年學術界不斷有打破近、現、當代文學的界限,開展更大曆史段的文學史研究(例如“20世紀中國文學”“19世紀以來中國文學”“近百年中國文學”研究)的建議,並且已經齣現瞭不少成果,但由於本書的教科書性質,必須適應現有的大學中文係課程的設置,以及現有的學術研究格局,在未做全國性的變動之前,以“三十年”為一個曆史敘述段落,仍有其存在的理由與價值。
在本書的曆史敘述中,“現代文學”同時還是一個揭示這一時期文學的“現代”性質的概念。所謂“現代文學”,即是用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錶達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學。
這樣的文學的現代化,與上世紀中國所發生的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教育、思想、文化的全麵現代化的曆史進程相適應,並且是其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在促進思想的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方麵,文學更是發揮瞭特殊的作用。因此,上世紀中國圍繞現代化所發生的曆史性變動,特彆是人的心靈的變動,就自然構成瞭現代文學所要錶現的主要曆史內容。而中國的現代化所具有的曆史特點,例如,其實現代化的過程同時又是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與控製,爭取民族獨立與統一的過程;現代化進程中城與鄉、沿海與內地的不平衡,齣現瞭現代都市與鄉土中國的對峙與互滲;現代化本身産生瞭新的矛盾、睏惑……這些都對這三十年的現代文學的麵貌(從內容到形式)産生瞭深刻的影響。不僅現代政治(其核心是國傢的文化體製,國傢與政黨的文化政策、意識形態)、經濟(特彆是市場經濟所産生的商業文化與消費文化)、軍事(包括現代戰爭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目前還沒有看,不過書感覺還不錯
評分
☆☆☆☆☆
內容詳實
評分
☆☆☆☆☆
買來作為考研參考書的,古代史部分可以,近代史就很簡略瞭
評分
☆☆☆☆☆
《現代西方哲學新編(第二版)》是一本久經考驗的的教材,它係統介紹瞭19世紀後期直至現在的西方哲學的眾多的思想、觀點、理論、流派,知識性和可讀性俱佳,十多年來得到瞭教師、學生的普遍認可。
評分
☆☆☆☆☆
接的趙敦華老師的《西方哲學史新編》講現代哲學,就當是梳理現代哲學史吧
評分
☆☆☆☆☆
昨晚訂的,今天上午就收到瞭,書乾淨平整包裝好,還送上樓,信賴京東
評分
☆☆☆☆☆
活動買的書滿減加券還是蠻劃算的,物流也很快,當天就收到瞭。
評分
☆☆☆☆☆
書是全新的~紙張質量不錯,用來考研的,很滿意。O(∩_∩)O
評分
☆☆☆☆☆
商品保存很好,物流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