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1870年洛克菲勒创立了美孚石油公司,在短短数年内横扫美国国内市场,形成了垄断美国石油工业的托拉斯,并把市场延伸到太平洋彼岸的中国,独霸中国石油市场半个世纪,对中国的民生经济和近代化,从照明到提供能源等都带来深远影响;而这一切又与美国政府的远东外交政策密不可分。
《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1870—1933)》一书,运用中英文资料,从“企业、政府与外交关系”的角度,重新建构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一步步发展的历程。主要资料来源有晚清民初的外交档案、海关资料、美国国家档案、报刊资料。主要探讨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涉及的问题有美孚石油公司与中国政府的商务交涉、与中国政府合作从事油矿开采、对中国民族主义狂潮的因应,以及与俄、英两国石油公司和美国其他石油公司的竞争 。
作者以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为例,探讨了外资企业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涉及跨国公司、国籍贸易、中美关系等内容。作者以史料为据,进行了条分缕析,旨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进一步国际化提供参考。
吴翎君,台湾花莲人。政治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台湾东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专业为19世纪到冷战时代的中美关系史。曾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美国富布莱特学者于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出版的著作有:《美国与中国政治,1917—1928——以南北分裂政局为中心的探讨》、《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1870-1933)》、《历史教学理论与实务》、《晚清中国朝野对美国的认识》、《美国大企业与近代中国的国际化》(繁体和简体版)等。
序 / 1
绪论 / 3
第一章 市场经营与销售 / 13
通过中国买办的销售方式,很难取得如美国本土销售网的效率和市场优势,美孚若要开拓中国市场,势必建立一套积极有效的经销体系。20世纪20年代美孚的汽油广告与时俱进,广告插图具有鲜活的故事趣味。
一、 从买办制到经销制的建立 / 13
二、 销售网的推广 / 20
三、 宣传与品牌建立 / 22
四、 设置油栈、油池与灯厂 / 31
五、 成长量与美国进口煤油量之评估 / 33
六、 小结 / 39
第二章 与中国政府的商务交涉 / 46
中国政府对条约的认知:洋商可在内地游历通商,系专指游历(travel)范围之一部分,而非永久经营;华商贩卖,不能认为洋商经理……火油起卸危险性高,清末以来在设立油栈油池的交涉过程中,公共安全的问题很早就被提出来讨论。
一、 设置经理处 / 47
二、 设立油池、油栈与码头 / 51
三、 税务与销货 / 60
四、 商标仿冒 / 66
五、 油料欠款 / 71
六、 抢案 / 73
七、 小结 / 75
第三章 与中国政府的合作:油矿开采 / 84
日本强烈抗议中国政府给予美国这项特许开采协议,美孚公司意识到,中国政府似乎正设法拉抬美孚公司作为抵挡日本要求的一粒棋子,一度犹豫是否有必要卷入这样的外交风波。
一、 源起 / 85
二、 舆论之反应 / 87
三、 日本政府之响应 / 94
四、 探勘矿区与“中美合资公司”之谈判 / 96
五、 小结 / 102
第四章 企业、政府与中国民族主义风潮 / 111
广州街上张贴有不友善意的海报,内有一幅《龟仔抬美人》的画,四只乌龟抬着一顶花轿,内坐一美籍妇人(罗斯福总统之女),这是向轿夫喊话宣传,美国人把我们当狗,要他们不要抬这名美国妇人,抬的人就是个呆子和衰仔。
一、 1905年抵制美货时期 / 113
二、 1925—1928年民族主义风潮与排外运动 / 122
三、 小结 / 140
第五章 在中国市场的竞争 / 156
美孚与亚细亚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关系,可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模式。在油栈和油库的建造上,两大分司往往矗立对望,蔚为景观。
俄国大革命后苏联国营企业的巴库油品卷土重来中国市场,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与英、美石油公司展开一场前所未见的石油价格战。
一、 1887—1920年与俄油的竞争 / 156
二、 1890—1920年:与皇家荷兰、壳牌及亚细亚公司的竞争 / 162
三、 1920—1933年:中国石油市场的战国时代 / 170
四、 小结 / 184
结论 / 193
一、 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 195
二、 企业、政府与外交 / 199
附录 / 205
1-1外国煤油输入量(净数,加仑),1863—1880 / 205
1-2上海进口煤油净量、净值(加仑/值平关两),1868—1888 / 205
1-3各国(地区)煤油输入总量及总值,1887—1909 / 207
1-4进口美国煤油总量、总值、市场占有率与进口外国煤油总净量、总净值,1910—1933 / 209
2-1上海火油池专章 / 210
2-2 1903年《中美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第四、五、九、十、十一款 / 211
2-3南京下关美孚火油池试办章 程十四款 / 214
3-1中美合办煤油矿合同 / 217
3-2外交总长在国务院会晤日本山座公使 / 218
4-1上海口岸各国(地区)煤油输入净值、净量(加仑/值平关两),1893—1910 / 221
4-2广州口岸各国(地区)煤油输入净值、净量(加仑/值平关两),1889—1910 / 222
4-3广州口岸煤油输入总净量(加仑),1894—1910 / 223
4-4烟台口岸各国(地区)煤油输入净值、净量(加仑/值平关两),1889—1910 / 224
4-5汉口口岸各国(地区)煤油输入净值、净量(加仑/值平关两),1889—1910 / 225
4-6汉口口岸煤油输入总净量(加仑),1900—1910 / 226
4-7天津口岸各国(地区)煤油输入净值、净量(加仑/值平关两),1889—1910 / 227
4-8广州政府煤油特税章程 / 228
4-9国民政府财政部修正煤油特税简章/ 229
5-1俄国煤油进口总量、总值(加仑/值平关两)、市场占有率,1910—1933 / 232
5-2苏门答腊、婆罗洲、缅甸进口煤油总量、总值(加仑/值平关两),1894—1909 / 233
5-3英属印度、缅甸、东印度群岛地区进口煤油总量、总值(加仑/值平关两),1910—1933 / 234
5-4英国、英属(殖民统治)、荷属(殖民统治)进口煤油总量、总值(加仑/值平关两)、市场占有率,1910—1933 / 236
参考书目 / 239
中英名词对照表 / 257
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石油的需求不仅是商品和经济资源,在战争时期更是不可或缺的燃料动力。许多历史学家都同意,20世纪30年代后期,日本南进政策的动力始于其寻找南太平洋的石油资源。石油的短缺匮乏始终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阿克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1940年美国进一步紧缩石油禁运政策之后,加速恶化美日两国在太平洋的紧张关系,最终导致日本轰炸美国在夏威夷的海军基地——引爆珍珠港事变,并由此揭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迄今,更加证明世界原油市场的供需,深深牵动国际秩序的和平与经济繁荣。石油产品及其价格不仅是石油大亨间的庞大交易竞争,更与国防安全和外交博弈联系在一起。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牵动全球经济脉搏,以阿拉伯国家为主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抗议英美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而关紧石油龙头,使得世界原油价格暴涨,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冲击。1990年美国与伊拉克战争开打,再次引爆石油危机。如同丹尼尔?尤金(Daniel Yergin)在《奖赏:石油、金钱与权力》(Prize: The Epic for Oil, Money and Power)一书为石油史所下的批注:控制石油权不仅是一场金钱游戏,而且是一场全球大博弈。该书自1992年英文版问世以来,迄今仍是我们了解全球视野下一部石油历史的宏大叙事,也是最初引领笔者理解世界石油发展史的重要著作。然而,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在一些讨论全球石油史的相关著作中,鲜少提到石油产品作为第二波工业革命后的重要资源,如何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演进。
自19世纪末以来,有关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蕴含有大量油矿的传闻始终不断,但因中国本身缺乏开采技术和其他各种因素始终没有获得重大发现。如同本书提到的洛克菲勒创办的美孚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在20世纪初即从事开采中国陕甘油矿的事业,但并未有巨量开采。超过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长期仰赖西方国家进口原油,其中美孚公司无疑获取了庞大的利益,因而一度有中国石油市场“吸血鬼”的恶名。1959年黑龙江大庆油田喷出巨大火油,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重要里程碑,“工业学大庆”、“大庆精神”也成为中国一代人展现活力自信的爱国情绪和集体记忆,一时中国从此得以大大摆脱对进口洋油的依赖和束缚。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及集团公司已是国际石油市场的巨龙,中国石油工业更加有自信心地走向海外,不仅以新技术和巨额资本在海外扩张,并且和百年前叱咤中国市场的老牌石油公司一较高下。当今中国更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家(仅次于美国),随着中国的工业化高速增长和大量城市化,中国本身的石油产量供不应求,必须从中东等产油国家进口石油。可以说中国的石化工业产量和石油消费能力已是动见观瞻于全球,并与世界经济网络和全球化实力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如果我们平心回顾一部中国石油工业史,无法否认石油工业史是一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轨迹发展,同时也是一部与外国企业和外国技术在中国交会的历史。究竟外国石油公司在近代中国石油工业兴起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这些外国石油公司又以怎样的经营策略和手段打进中国石油市场,形成在中国呼风唤雨的跨国企业,美孚石油公司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的讨论个案。
我最早注意到美孚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史,始于1996年撰写博士论文《美国与中国政治,1917—1928》的机缘。当时因处理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高涨与此起彼落的排外运动,发现美国政府的撤侨行动竟有不少是在美孚石油公司的办事处召集,触发了我对美孚石油公司的兴趣,成为研究美孚公司的初始动机。2001年我在台湾出版了《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一书,距今简体版的发行已有15年之久。
15年对于一个壮年学者而言正是转向人文学者的成熟阶段,而这些年来我更持续关注美国跨国企业与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关系网络,从跨国企业、技术引进以及相关的商人组织、工程技术专家和中美交往的文化知识网络来探索更宽阔的中美关系的议题。在撰述《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一书时,中文学界对于跨国企业的研究相当稀少,西方学界则正兴起“跨国史/国际史”(Transnational/International History)的研究。近年来我陆续在台湾的《新史学》期刊和《台大历史学报》介绍何谓国际史研究的方法论,以及如何撰述一部以中国为主体的国际史的研究旨趣。笔者曾于2012年出版了《美国大企业与近代中国的国际化》 一书,目前正在撰写该书之续篇,以国际史视野探讨中美两国在多层次关系交往的专书,预计将于2019年与读者分享这本著作。
本书简体版的发行,修订了部分内容,但并未做大幅度的修改,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上述笔者近年发表的系列著作。这十余年间世界的剧烈变化,让我觉得这个论题更具有历史宏观的现实意义,反映在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跨国大企业的研究近年因全球化热潮带动的全球效益和正负影响而愈来愈受到关注。像美孚公司在19世纪后期不仅在美国市场成为垄断石油工业的大企业,更是最早成为美国在海外扩张的跨国企业。20世纪初期是美国第一波初具雏形的跨国企业,以破竹之势单方面打进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完全屈居下风,无法与之竞争。百年之后的21世纪,中国跨国企业横空而起,中美两国则已发生经济板块移动,中国资本甚或并购美国大企业,双方成为贸易伙伴或竞争对手,形成与20世纪初期全然不同的景象。
第二,跨国企业的文化社会责任。如同大家所知悉的,全球化狂潮及其体系并非层层惠及所有人群,它造成的贫富差距加大和社会不公等现象,于今仍持续发酵。美孚石油公司是在美国最早以垄断石油市场而被立法要求拆解成数家子公司的大企业,也是被美国媒体在20世纪初以“丑闻报道”(muckraking,或译专门揭发名人丑闻的扒粪新闻)揭露洛克菲勒如何成为一个压榨市场的邪恶托拉斯资本家,掀起美国社会对大企业、政府与劳资关系的反省,由此注入美国社会一股进步主义运动的清新活力。受此尖锐抨击后,洛克菲勒家族努力扭转形象,积极投入洛氏基金会等慈善事业,终于赢得社会的正面评价。比起其他美国在中国获利的大企业而言,洛克菲勒家族也是相对做了不少回馈中国人民的慈善工作。这或许亦是我们思考跨国大企业如何在文化输出和社会和谐上承担更重要责任的时刻。
第三,石油能源的便利彻底改变了一个世纪人类的生活质量,但也带来全球暖化等环境问题。目前世界各个工业化国家对于石油能源的需求愈来愈依赖,对于蕴藏于地下的石油矿产终有一日将耗尽的恐慌,以及伴随石油带来的海洋环境污染,也使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寻找替代性能源,以解决可以预见的石油危机。然而,石油能源可能仍一时无法被取代,石油工业仍深深影响国际秩序、经济发展和全球和平。了解石油工业的历史及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全球环境变迁议题,已是我们面对正在发生的21世纪能源史的沉重考验和严峻威胁。
2010年,笔者曾受法国科学研究国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tific Research)研究部主任阿兰?贝尔特伦(Alain Beltran)教授邀请,赴巴黎参加石油史国际会议,当年会议主题是“石油与战争”(Oil and War),这次会议让笔者更加体认石油作为全球史的国际视野。笔者提交的论文从“企业、政府与中日战争”的联系点,探讨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同盟关系正式形成后,石油能源成为另一种作战策略,如何以石油战争策略来抵制日本,成为中美战时合作的重要议程,这篇文章发表于重要期刊《美国东亚关系》(Journal of American East Asian Relations, 19:2012),论文题目为“One Drop of Oil, One Drop of Bloo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etroleum Problem in Wartime China, 1937—1945”,未能放在这次简体版的专书中。
感谢朱荫贵和杨大庆两位教授2015年12月于上海复旦大学组织的“世界能源史之中的中国”的工作坊,重燃笔者对能源史的关注。这次会议提到能源史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力求借鉴其他学科,以比较史学的方法,全面地研究各种能源及其利用与影响;同时,希望借鉴世界能源史研究的新潮流来关注中国主体脉络下的能源史。能源史的研究目前受到哈佛大学能源史研究团队(The Energy History Project)的关注,这个能源史全球计划关注长时期和跨区域的地表上各种能源史的演进、区域比较及其相应连结(网址http://www.fas.harvard.edu/~histecon/energyhistory/)。中国学界也因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而愈发重视能源议题和环境史的对话,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学术界有所贡献。
最后,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任俊萍女士锲而不舍地关注本书的出版。2015年12月,在上海复旦大学光华楼的能源史讨论会中,复旦大学历史系马建标老师递给我一个手机电话,传来了上海人民出版社找我的消息。当晚任女士即翩然抵达我下榻的旅馆,主动邀约出版关于美孚石油公司的专著。事实上,这本书稿应在2016年早些时候交出,因我个人的疏忽而延宕至今。在本书修订的过程中,任女士持续来信督促和热情关切,让我感受她对学术出版的诚意,使笔者在修订中不敢怠惰。
就在笔者对本书做最后的校正时,美国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总统(Donald Trump)任命了未曾有过从政资历的埃克森美孚公司执行长(CEO)列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担任国务卿,这是否透露了美国将采取怎样的石油策略及其领导人物对石油议题的衡虑,可能使美国的国内政经问题的操作产生怎样的改变,石油战略将在全球秩序的赛局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吴翎君谨志于2016年12月24日
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1870-1933)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1870-1933)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1870-1933)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